引用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
“设计在哪里?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衣、帽;生活在经过设计的房屋里,使用着设计过的各种日用品、电器等;在经过设计的建筑物里使用他人设计的工具劳动着;就连我们漫步的街道也是经过设计过的。我们无意识地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很多时候设计所带来的的影响是容易被忽略,但设计能影响社会。前面提到:内驱需要的是一种信仰。
也许你知道:医生入学之前要说《希波克拉底誓言》,护士在毕业时要说《南丁格尔誓言》。
我认为,交互设计师也需要有这样的使命感或信仰,即为:设计人的价值观(用户视角、批判性思维、责任心)。
设计价值观有感 - 图1

# 解决问题

设计的顶层价值观是解决问题。所有工作都是围绕“问题”展开。
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价值观,可以有很多不同答案。譬如站在用户角度、商业角度、客户角度等等。
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样的。引用GUCDR模型,做简单说明。
设计价值观有感 - 图2

【GUCDR模型的主干示意图(网)】
即使是一个最小单位的设计问题,目的、场景、用户、资源、限制等任意一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面临这些非常多的决策。思考会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偏见、信息不完整和解读错误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正确决策的选择过程,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解决方案和选择。为了摆脱这种观念陷阱,需要设计师有批判性思维、有责任心并且坚守用户视角的底线。

# 责任心

责任心其实只是一种态度。结合我个人的经历,衍生的想法是“设计是毫厘必争”。
这并不意味着设计师需要毫无道理的坚持自己的想法。
在无法合理的被说服,没有切实的数据证明的情况下,我认为设计师应该坚持自己的设计直觉。与争议方进行辩驳交流,从而帮助达到当下最优解。

# 用户视角

引用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我们总要躬身入局,总要手抓泥土,感受用户之苦为其止苦,感受用户之乐而善其乐。但我们还要站起来看看远方,看看用户们的苦乐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规律,这何其艰难,就好像佛学期许我们的那样,感受人生,却又要放弃人生。」
交互设计师需要与用户共情,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代表用户,我们需要游离在用户和设计视角之间,批判着进行决策和设计。

#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达到最优解的过程中,对问题、想法或不同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从而对问题有一个清晰、公正的理解的思维方法。
“观察→问题→答案”是批判性思维过程的三个主要阶段。这与我理解的解决问题的步骤“理解→拆解→重组”非常吻合。与之密切相关的是思维发散能力和思维约束能力。
新人常常陷入越设计越复杂的境地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思维收束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个人拙见。我认为这是作为交互设计师的必要价值观。虽然看上去非常虚无,但我坚持认为这是做好交互设计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