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犯罪客体是犯罪活动侵害的、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
行为构成犯罪的根本原因就是侵害了法律保护的社会利益。
1、犯罪客体是某种社会生活利益;
2、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生活利益;
3、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生活利益
【📌注意】只有这种利益既被刑法保护,又被犯罪侵害时,才是犯罪客体

二、表现形式

1、明确规定

【例】分裂国家罪规定的“国家的统一”

2、通过对犯罪客观方面的表述,反映出犯罪客体

【例】“伪造货币”的行为,表明该罪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

三、种类

一般客体 一切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
同类客体 某一类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
直接客体 某一犯罪直接侵害的某种特定社会利益
①简单客体:(1)某一犯罪只侵害了一个利益
②复杂客体:(≥2)某一犯罪侵害了两个以上利益

四、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一)犯罪对象

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人、物或信息
1、犯罪对象≠组成犯罪之物(如用于贿赂、赌博的财物)
2、犯罪对象≠犯罪所生之物(如伪造的文书、制造的毒品)
3、犯罪对象≠犯罪所用之物(如持枪杀人的枪支)
【📌注意】犯罪对象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素,有的犯罪没有犯罪对象,有的犯罪有多个犯罪对象。

(二)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事物(人、物、信息),而犯罪客体是法律所保护的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利益,二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例】抢劫罪、盗窃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它们的犯罪客体是财产的所有权。

【📌注意】犯罪客体存在于犯罪对象之中,揭示犯罪的本质,而犯罪对象是它的载体。
犯罪行为对犯罪客体的侵害,往往是通过侵犯犯罪对象来实现。
2、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而犯罪对象仅是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件

犯罪对象虽然是绝大多数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但也有极少数犯罪并没有犯罪对象,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脱逃罪等。

3、任何犯罪都必然侵害一定的社会利益,即侵害一定的客体,但是犯罪对象不一定受到犯罪的侵害

【例】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在犯罪过程中不一定遭到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