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机栈概述
官网链接
虚拟机栈出现的背景
由于跨平台性的设计,Java 的指令都是根据栈来设计的。不同平台 CPU 架构不同,所以不能设计为基于寄存器的。 优点是跨平台,指令集小,编译器容易实现,缺点是性能下降,实现同样的功能需要更多的指令。
初步印象
有不少 Java 开发人员一提到 Java 内存结构,就会非常粗粒度地将 JVM 中的内存区理解为仅有 Java 堆(heap)和 Java 栈(stack)?为什么?
内存中的栈与堆
栈是运行时的单位,而堆是存储的单位
- 栈解决程序的运行问题,即程序如何执行,或者说如何处理数据。
- 堆解决的是数据存储的问题,即数据怎么放,放哪里
虚拟机栈基本内容
Java虚拟机栈是什么
Java 虚拟机栈(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早期也叫 Java 栈。每个线程在创建时都会创建一个虚拟机栈,其内部保存一个个的栈帧(Stack Frame),对应着一次次的 Java 方法调用。一个栈帧对应一个方法
是线程私有的
生命周期
作用
主管 Java 程序的运行,它保存方法的局部变量(8种基本类型,对象的引用地址)、部分结果,并参与方法的调用和返回。 局部变量vs成员变量(或属性)基本数据类型变量 VS 引用类型变量(类、数组、接口)
栈的特点(优点)
栈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配存储方式,访问速度仅次于程序计数器。
栈:先进后出FILO 队列:先进先出FIFO
JVM 直接对 Java 栈的操作只有两个:
- 每个方法执行,伴随着进栈(入栈、压栈)
- 执行结束后的出栈工作
对于栈来说不存在垃圾回收问题(栈存在溢出STACK OVER FLOW的情况)
开发中遇到哪些异常?
栈中可能出现的异常
Java 虚拟机规范允许 Java 栈的大小是动态的或者是固定不变的。
- 如果采用固定大小的 Java 虚拟机栈,那每一个线程的 Java 虚拟机栈容量可以在线程创建的时候独立选定。如果线程请求分配的栈容量超过 Java 虚拟机栈允许的最大容量,Java 虚拟机将会抛出一个 StackoverflowError 异常。(自己调自己,递归)
如果 Java 虚拟机栈可以动态扩展,并且在尝试扩展的时候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或者在创建新的线程时没有足够的内存去创建对应的虚拟机栈,那 Java 虚拟机将会抛出一个 OutOfMemoryError 异常。
设置栈内存大小
查看命令行参数 java -Xss等各种命令
我们可以使用参数 -Xss 选项来设置线程的最大栈空间,栈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函数调用的最大可达深度栈的存储单位
栈的存储单位
栈中存储什么呢?
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栈,栈中的数据都是以栈帧(Stack Frame)的格式存在。
- 在这个线程上正在执行的每个方法都各自对应一个栈帧(Stack Frame)。
- 栈帧是一个内存区块,是一个数据集,维系着方法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
OOP 的基本概念:类和对象类中基本结构:field(属性、字段、域)、method
栈运行原理
栈运行介绍
- JVM 直接对 Java 栈的操作只有两个,就是对栈帧的压栈和出栈,遵循“先进后出”/“后进先出”原则。
- 在一条活动线程中,一个时间点上,只会有一个活动的栈帧。即只有当前正在执行的方法的栈帧(栈顶栈帧)是有效的,这个栈帧被称为当前栈帧(Current Frame),与当前栈帧相对应的方法就是当前方法(Current Method),定义这个方法的类就是当前类(Current Class)。
- 执行引擎运行的所有字节码指令只针对当前栈帧进行操作。
- 如果在该方法中调用了其他方法,对应的新的栈帧会被创建出来,放在栈的顶端,成为新的当前帧。
下面写一个简单的代码
public class StackFram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thod01();
}
private static int method01() {
System.out.println("方法1的开始");
int i = method02();
System.out.println("方法1的结束");
return i;
}
private static int method02() {
System.out.println("方法2的开始");
int i = method03();
System.out.println("方法2的结束");
return i;
}
private static int method03() {
System.out.println("方法3的开始");
int i = 30;
System.out.println("方法3的结束");
return i;
}
}
输出结果为
方法1的开始
方法2的开始
方法3的开始
方法3的结束
方法2的结束
方法1的结束
满足栈先进后出的概念,通过 Idea 的 DEBUG ,能够看到栈信息
栈帧原理说明
- 不同线程中所包含的栈帧是不允许存在相互引用的,即不可能在一个栈帧之中引用另外一个线程的栈帧。
- 如果当前方法调用了其他方法,方法返回之际,当前栈帧会传回此方法的执行结果给前一个栈帧,接着,虚拟机会丢弃当前栈帧,使得前一个栈帧重新成为当前栈帧。
- Java 方法有两种返回函数的方式,一种是正常的函数返回,使用 return 指令;另外一种是抛出异常。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会导致栈帧被弹出。
栈帧的内部结构
每个栈帧中存储着:
- 局部变量表(Local Variables)
- 操作数栈(Operand Stack)(或表达式栈)
- 动态链接(Dynamic Linking)(或指向运行时常量池的方法引用)
- 方法返回地址(Return Address)(或方法正常退出或者异常退出的定义)
- 一些附加信息
并行每个线程下的栈都是私有的,因此每个线程都有自己各自的栈,并且每个栈里面都有很多栈帧,栈帧的大小主要由局部变量表和操作数栈决定的
局部变量表(重点)
概念
- 局部变量表:Local Variables,被称之为局部变量数组或本地变量表
- 定义为一个数字数组,主要用于存储方法参数和定义在方法体内的局部变量,这些数据类型包括各类基本数据类型、对象引用(reference),以及 returnAddress 类型。
- 由于局部变量表是建立在线程的栈上,是线程的私有数据,因此不存在数据安全问题(线程安全)
- 局部变量表所需的容量大小是在编译期确定下来的,并保存在方法的 Code 属性的 Maximum Local Variables 数据项中。在方法运行期间是不会改变局部变量表的大小的。
- 方法嵌套调用的次数由栈的大小决定。一般来说,栈越大,方法嵌套调用次数越多。对一个函数而言,它的参数和局部变量越多,使得局部变量表膨胀,它的栈帧就越大,以满足方法调用所需传递的信息增大的需求。进而函数调用就会占用更多的栈空间,导致其嵌套调用次数就会减少。
- 局部变量表中的变量只在当前方法调用中有效。在方法执行时,虚拟机通过使用局部变量表完成参数值到参数变量列表的传递过程。当方法调用结束后,随着方法栈帧的销毁,局部变量表也会随之销毁。
4的例子
关于 Slot 的理解
- 参数值的存放总是在局部变量数组的 index0 开始,到数组长度-1的索引结束。
- 局部变量表,最基本的存储单元是 Slot(变量槽)
- 局部变量表中存放编译期可知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8种),引用类型(reference)、returnAddress 类型的变量。
- 在局部变量表里,32位以内的类型只占用一个 slot(包括引用类型returnAddress),64位的类型(long 和double)占用两个 Slot。
- byte、short、char 在存储前被转换为 int,boolean 也被转换为 int,0表示 false,非0表示 true。
- long 和 double 则占据两个 Slot。
- JVM 会为局部变量表中的每一个 Slot 都分配一个访问索引,通过这个索引即可成功访问到局部变量表中指定的局部变量值
- 当一个实例方法被调用的时候,它的方法参数和方法体内部定义的局部变量将会按照顺序被复制到局部变量表中的每一个 Slot 上
- 如果需要访问局部变量表中一个64bit的局部变量值时,只需要使用前一个索引即可。(比如:访问 long 或double 类型变量)
- 如果当前帧是由构造方法或者实例方法创建的,那么该对象引用 this 将会存放在 index 为0的 Slot 处,其余的参数按照参数表顺序继续排列。
Slot 的重复利用
栈帧中的局部变量表中的槽位是可以重用的,如果一个局部变量过了其作用域,那么在其作用域之后申明的新的局部变就很有可能会复用过期局部变量的槽位,从而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
静态变量与局部变量的对比
分类
变量按数据类型分:基本数据类型、引用数据类型
变量按照在类中声明的位置分:成员变量(1,2)、局部变量(3)
- 类变量:linking 的 prepare 阶段,给类变量默认赋值,init 阶段给类变量显示赋值即静态代码块
- 实例变量:随着对象创建,会在堆空间中分配实例变量空间,并进行默认赋值
- 局部变量: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显式赋值,不然编译不通过。
查看脑图
**补充说明
- 在栈帧中,与性能调优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就是前面提到的局部变量表。在方法执行时,虚拟机使用局部变量表完成方法的传递。
局部变量表中的变量也是重要的垃圾回收根节点,只要被局部变量表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对象都不会被回收。
操作数栈(重点)
概念1
栈可以使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
- 操作数栈:Operand Stack,是用数组实现的栈!
- 每一个独立的栈帧中除了包含局部变量表以外,还包含一个后进先出(Last - In - First -Out)的操作数栈,也可以称之为表达式栈(Expression Stack),只有栈的api没有数组的api
- 操作数栈,在方法执行过程中,根据字节码指令,往栈(操作数栈)中写入数据或提取数据,即入栈(push)和 出栈(pop)
- 某些字节码指令将值压入操作数栈,其余的字节码指令将操作数取出栈。使用它们后再把结果压入栈
- 比如:执行复制、交换、求和等操作
概念2
- 操作数栈,主要用于保存计算过程的中间结果,同时作为计算过程中变量临时的存储空间。
- 操作数栈就是 JVM 执行引擎的一个工作区,当一个方法刚开始执行的时候,一个新的栈帧也会随之被创建出来,这个方法的操作数栈是空的。这个时候数组是有长度的,因为数组一旦创建,那么就是不可变的
- 每一个操作数栈都会拥有一个明确的栈深度用于存储数值,其所需的最大深度在编译期就定义好了,保存在方法的Code 属性中,为 max_stack 的值。
- 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可以任意的 Java 数据类型
- 32bit的类型占用一个栈单位深度
- 64bit的类型占用两个栈单位深度
- 操作数栈并非采用访问索引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访问的,而是只能通过标准的入栈和出栈操作来完成一次数据访问
- 如果被调用的方法带有返回值的话,其返回值将会被压入当前栈帧的操作数栈中,并更新PC寄存器中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
- 操作数栈中元素的数据类型必须与字节码指令的序列严格匹配,这由编译器在编译期间进行验证,同时在类加载过程中的类检验阶段的数据流分析阶段要再次验证。|
- 另外,我们说 Java 虚拟机的解释引擎是基于栈的执行引擎,其中的栈指的就是操作数栈。
操作数栈-代码示例
byte、short、char、boolean 内部都是使用 int 型来进行保存的.从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知道,我们都是通过 bipush 对操作数 15 和 8 进行入栈操作同时使用的是 iadd 方法进行相加操作,i -> 代表的就是 int,也就是 int 类型的加法操作
执行流程如下所示:
首先执行第一条语句,PC 寄存器指向的是0,也就是指令地址为0,然后使用 bipush 让操作数15入栈。
执行完后,让 PC + 1,指向下一行代码,下一行代码就是将操作数栈的元素存储到局部变量表1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局部变量表的已经增加了一个元素
为什么局部变量表不是从0开始的呢?其实局部变量表也是从0开始的,但是因为0号位置存储的是this指针,所以说就直接省略了 然后 PC + 1,指向的是下一行。让操作数8也入栈,同时执行 istore 操作,存入局部变量表中
然后从局部变量表中,依次将数据放在操作数栈中
然后将操作数栈中的两个元素执行相加操作,并存储在局部变量表3的位置
最后 PC 寄存器的位置指向10,也就是 return 方法,则直接退出方法
我整理的执行流程
演示操作数栈.xlsx
上面6的说明
面试题
栈顶缓存技术
栈顶缓存技术ToS
Top Of Stack Cashing
前面提过,基于栈式架构的虚拟机所使用的零地址指令更加紧凑,但完成一项操作的时候必然需要使用更多的入栈和出栈指令,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将需要更多的指令分派(Instruction Dispatch)次数和内存读/写次数。
由于操作数是存储在内存中的,因此频繁地执行内存读/写操作必然会影响执行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otSpot JVM 的设计者们提出了栈顶缓存(ToS,Top-of-Stack Cashing)技术,将栈顶元素全部缓存在物理CPU 的寄存器中**,以此降低对内存的读/写次数,提升执行引擎的执行效率。** 寄存器:指令更少,执行速度快
动态链接
概念
动态链接:Dynamic Linking也叫做指向运行时常量池的方法引用
动态链接、方法返回地址、附加信息 : 有些地方被称为帧数据区
- 每一个栈帧内部都包含一个指向运行时常量池中该栈帧所属方法的引用,包含这个引用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持当前方法的代码能够实现动态链接(Dynamic Linking)。比如:invokedynamic 指令
- 在 Java 源文件被编译到字节码文件中时,所有的变量和方法引用都作为符号引用(Symbolic Reference)保存在 class 文件的常量池里。
- 比如:描述一个方法调用了另外的其他方法时,就是通过常量池中指向方法的符号引用来表示的,那么动态链接的作用就是为了将这些符号引用转换为调用方法的直接引用。
太抽象了,看代码
说明了上面的第二点以及第三点
这个图又说明了第三点
为什么需要运行时常量池?
- 因为在不同的方法,都可能调用常量或者方法,所以只需要存储一份即可,节省了空间常量池的作用
-
方法的调用(重点)
概念相关
定义
在 JVM 中,将符号引用转换为调用方法的直接引用
与方法的绑定机制相关,分为静态链接还是动态链接静态链接,动态链接
静态链接
- 当一个字节码文件被装载进 JVM 内部时,如果被调用的目标方法在编译期可知,且运行期保持不变时,这种情况下将调用方法的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称之为静态链接
动态链接
早期绑定(对应静态链接)
- 早期绑定就是指被调用的目标方法如果在编译期可知,且运行期保持不变时,即可将这个方法与所属的类型进行绑定,这样一来,由于明确了被调用的目标方法究竟是哪一个,因此也就可以使用静态链接的方式将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
- 晚期绑定(对应动态链接)
- 如果被调用的方法在编译期无法被确定下来,只能够在程序运行期根据实际的类型绑定相关的方法,这种绑定方式也就被称之为晚期绑定。
发展历史
随着高级语言的横空出世,类似于 Java 一样的基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今越来越多,尽管这类编程语言在语法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始终保持着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支持封装、继承和多态等面向对象特性,既然这一类的编程语言具备多态特性,那么自然也就具备早期绑定和晚期绑定两种绑定方式。
Java 中任何一个普通的方法其实都具备虚函数的特征,它们相当于 C++ 语言中的虚函数(C++ 中则需要使用关键字 virtual 来显式定义)。如果在 Java 程序中不希望某个方法拥有虚函数的特征时,则可以使用关键字 final 来标记这个方法。
虚方法和非虚方法
虚方法
非虚方法
- 如果方法在编译期就确定了具体的调用版本,这个版本在运行时是不可变的。这样的方法称为非虚方法。
- 静态方法、私有方法、final 方法、实例构造器、父类方法都是非虚方法。
- 其他方法称为虚方法。
子类对象的多态的使用前提:1)类的继承关系;2)方法的重写
虚拟机中提供了以下几条方法调用指令:
普通调用指令:
- invokestatic:解析阶段确定唯一方法版本,非虚方法
- 调用本身静态方法,
- 调用父类静态方法,
- invokespecial:解析阶段确定唯一方法版本,非虚方法
- 调用
方法(构造器)、 - 私有方法
- 父类方法
- 调用
- invokevirtual:
- 有final修饰,非虚方法
- 无final修饰,虚方法
- invokeinterface:调用接口方法,虚方法**
动态调用指令
- invokedynamic:动态解析出需要调用的方法,然后执行
前四条指令固化在虚拟机内部,方法的调用执行不可人为干预,而 invokedynamic 指令则支持由用户确定方法版本。
invokednamic 指令
- JVM 字节码指令集一直比较稳定,一直到 Java 7 中才增加了一个 invokedynamic 指令,这是 Java 为了实现动态类型语言支持而做的一种改进。
- 但是在 Java 7 中并没有提供直接生成 invokedynamic 指令的方法,需要借助 ASM 这种底层字节码工具来产生invokedynamic 指令。直到 Java 8 的 Lambda 表达式的出现,invokedynamic 指令的生成,在 Java 中才有了直接的生成方式。
- Java 7 中增加的动态语言类型支持的本质是对 Java 虚拟机规范的修改,而不是对 Java 语言规则的修改,这一块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增加了虚拟机中的方法调用,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运行在 Java 平台的动态语言的编译器。(Java主要还是静态的)
动态类型语言和静态类型语言
动态类型语言和静态类型语言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对类型的检查是在编译期还是在运行期,满足前者就是静态类型语言,反之是动态类型语言。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静态类型语言是判断变量自身的类型信息;动态类型语言是判断变量值的类型信息,变量没有类型信息,变量值才有类型信息,这是动态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Java:String info = “atiguigu”; (Java 是静态类型语言的,会先编译就进行类型检查)JS:var name = “shkstart”; var name = 10; (运行时才进行检查)
Python: info=130.5;
方法重写的本质
Java 语言中方法重写的本质:
- 找到操作数栈顶的第一个元素所执行的对象的实际类型,记作 C。
- 如果在类型 C 中找到与常量中的描述符合简单名称都相符的方法,则进行访问权限校验,如果通过则返回这个方法的直接引用,查找过程结束;如果不通过,则返回 java.lang.IllegalAccessError 异常。
- 否则,按照继承关系从下往上依次对 C 的各个父类进行第2步的搜索和验证过程。
- 如果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则抛出 java.lang.AbstractMethodserror 异常。
IllegalAccessError介绍
程序试图访问或修改一个属性或调用一个方法,这个属性或方法,你没有权限访问。一般的,这个会引起编译器异常。这个错误如果发生在运行时,就说明一个类发生了不兼容的改变。
jar包冲突会出现这个error
方法的调用:虚方法表
- 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会很频繁的使用到动态分派,如果在每次动态分派的过程中都要重新在类的方法元数据中搜索合适的目标的话就可能影响到执行效率。因此,为了提高性能,JVM 采用在类的方法区建立一个虚方法表 (Virtual Method Table)(非虚方法不会出现在表中)来实现。使用索引表来代替查找。
- 每个类中都有一个虚方法表,表中存放着各个方法的实际入口。
- 虚方法表是什么时候被创建的呢?
- 虚方法表会在类加载的链接阶段(解析环节)被创建并开始初始化,类的变量初始值准备完成之后,JVM 会把该类的方法表也初始化完毕。
如上图所示:如果类中重写了方法,那么调用的时候,就会直接在虚方法表中查找,否则将会直接连接到 Object的方法中。
方法返回地址
概念
- 存放调用该方法的 PC 寄存器的值。
- 一个方法的结束,有两种方式:
- 正常执行完成
- 出现未处理的异常,非正常退出
-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退出,在方法退出后都返回到该方法被调用的位置。
- 方法正常退出时,调用者的 PC 计数器的值作为返回地址,即调用该方法的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 而通过异常退出的,返回地址是要通过异常表来确定,栈帧中一般不会保存这部分信息。
本质上,方法的退出就是当前栈帧出栈的过程。此时,需要恢复上层方法的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将返回值压入调用者栈帧的操作数栈、设置 PC 寄存器值等,让调用者方法继续执行下去 正常完成出口和异常完成出口的区别在于:通过异常完成出口退出的不会给他的上层调用者产生任何的返回值
当一个方法开始执行后,只有两种方式可以退出这个方法:
- 执行引擎遇到任意一个方法返回的字节码指令return,会将返回值传递给上层的方法调用者,简称正常完成出口
- 一个方法在正常调用完成之后,究竟需要使用哪一个返回指令,还需要根据方法返回值的实际数据类型而定。
- 在字节码指令中,返回指令包含
- ireturn(当返回值是 boolean,byte,char,short 和 int 类型时使用)
- lreturn(Long类型),freturn(Float类型),dreturn(Double类型)
- areturn(引用类型),比如String,Date
- 另外还有一个 return 指令声明为 void 的方法,实例初始化方法,类和接口的初始化方法使用。比如
- 在方法执行过程中遇到异常(Exception),并且这个异常没有在方法内进行处理,也就是只要在本方法的异常表中没有搜索到匹配的异常处理器,就会导致方法退出,简称异常完成出口**。**
方法执行过程中抛出异常时的异常处理,存储在一个异常处理表,方便在发生异常的时候找到处理异常的代码
一些附加信息
简介
栈帧中还允许携带与 Java 虚拟机实现相关的一些附加信息。例如:对程序调试提供支持的信息。
栈的相关面试题
- 举例栈溢出的情况?(StackOverflowError)
- 通过 -Xss 设置栈的大小;OOM
- 调整栈大小,就能保证不出现溢出么?
- 不能保证不溢出
- 分配的栈内存越大越好么?
- 不是,一定时间内降低了 OOM 概率,
- 但是会挤占其它的线程空间,因为整个空间是有限的。
- 垃圾回收是否涉及到虚拟机栈?
- 不会
运行时数据区
序号 | Error | GC |
---|---|---|
PC寄存器 | × | × |
虚拟机栈 | √ | × |
本地方法栈 | √ | × |
堆 | √ | √ |
方法区 | √ | √ |
- 方法中定义的局部变量是否线程安全?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总结一句话就是:如果对象是在内部产生,并在内部消亡,没有返回到外部,那么它就是线程安全的,反之则是线程不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