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拼多多鲜为人知的那些底层逻辑

刚搬家,需要买一批叫不出名字的家居用品。一下子想不全,又懒,就没去超市。淘宝对这种便宜的单品又有包邮限制。我一想, 试试拼多多吧。
牛逼了,1块钱也包邮啊,大大的财务自由感,爽呆。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1
之前听说拼多多的商品质量感人,忐忑的拆开包裹,结果真的并没差啊。
这以后,只要不贴身,不讲求品牌的东西,我都在拼多多买。讲真,之前觉得用拼多多太low,但一用,却发现人家拼多多的购买流程设计、用户需求洞察,是真牛逼。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2
李叫兽说,优秀营销的本质是:更懂得识别和满足用户需求,拼多多做得炉火纯青。

营销的概念和本质

再复习下营销的概念:营销就是有盈利的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我们可以明确两个流程:

  1. 用户端是需求被满足的过程;
  2. 营销端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
  • 用户端(需求被满足的过程):产生动机-寻找目标物-判断付出成本-发生参与&购买行为
  • 营销端(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吸引目标受众关注,刺激需求(给触发点)-给明确目标物-为用户赋能-触发用户参与&购买行为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3
不管是写文案、卖货、做活动,说白了是需要用户行动起来,看你的文案、转发你的文章、参与你的活动、分享你的内容、购买你的产品。
总的来说,都是一个通过营销端满足用户需求、在用户端的需求被满足,从而让用户行动起来的过程。
总结:
营销要做的是:抓对了用户动机,用创意和技术做包装,想办法降低用户付出成本,让用户行动起来。
因此,营销策划的万能公式,我总结为:

营销策划万能公式(适用于活动、方案、产品等)= 挖掘用户需求(内外动机) + 活用先进玩法(创意+形式+技术+渠道+贯穿动机) + 降低用户付出成本

在用公式解读拼多多前,先提一个问题,你认为它和其他电商平台的最大差别是啥?

拼多多的最大差别

我脑子里蹦出的是:便宜到1元包邮、哪儿哪儿都是拼单、有很多游戏玩。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取决于拼多多针对的主流用户群,他们是谁?有什么特点?
它针对的用户是三四线城市等下沉市场的女性,25~35岁家庭主妇,钱少但有闲,对价格敏感

三四线下沉市场人群的特点有:熟人型社会、价格敏感属性、闲暇娱乐属性(参考:《还原一个真实的下沉市场》,36氪)。

(1)熟人型社会:整个城市绕一圈,跟大多数人都能扯上关系,不是同学的朋友就是亲戚朋友的朋友。邻里、亲戚、好友,熟人社会,大家愿意相互帮衬。这是拼多多得以实现病毒式社交裂变传播的前提。
(2)价格敏感属性:挣得不多,可以花的相对少,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几毛几块的价格升降,就可能改变消费决策。这是拼多多采取低价刺激的主要原因。
(3)闲暇娱乐属性:工作之余,大把时间可以逍遥,所以愿意玩游戏来kill time。在大家相互帮忙的氛围里,为了便宜几块钱而动用亲朋好友关系,不觉得是浪费时间和面子,反而是一种社交沟通手段“我觉得又好又便宜的东西,希望和你一起分享”。
总结来看,拼多多的设计,就是围绕“低价刺激、社交裂变、游戏化设计”三个关键营销维度展开。从用户需求层面入手,三者相互融合,共同打了曝光、拉新、留存的组合拳。
如何围绕这些维度,来进行平台的营销设计呢?拼多多为什么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

拼多多的营销策划分析

咱们看看公式:

营销策划/设计公式(拼多多平台营销设计)= 挖掘用户需求(内外动机) + 活用先进玩法(创意+形式+技术+渠道+贯穿动机) + 降低用户付出成本

挖掘用户需求(内外动机):“低价刺激、社交裂变、游戏化设计”,从三个维度看,倒推出拼多多挖掘的用户的内在需求是:
内在需求一:及时拥有+专属感、占便宜、厌恶亏损;
内在需求二:社交联系-互惠心理+求助、成就感、懒惰;目标趋近心理、未知与好奇;
内在需求三:上瘾心理、多变的酬赏、喜好(原理痛苦、喜欢有趣)。
如何活用先进玩法+降低用户付出成本?

内在需求一:及时拥有+专属感、占便宜、厌恶亏损

要用怎样的活动玩法展示出来呢?如何降低用户付出成本?(分别从创意、形式、技术、贯穿动机、降低用户付出成本的维度来分析)
活用先进玩法一:创意:专为你打造的个人专属“商品推荐”和“优惠信息”,让你感受到平台的专属感,且不被不需要的商品信息打扰,帮助用户快速决策,提高商品转化率;
形式: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4
首页:商品推荐,都是可能会想买的商品;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5
(因为我购买的全部为家居小百货类商品,所以首页只有同种品类推荐)
推荐:基于之前拼团和搜索,推荐的相关商品,完全没有其他品类商品打扰;
聊天:只发布用户关心产品的优惠信息和推送;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6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7
(非常贴心的专属给个人的优惠活动通知)
继续贯穿动机的设计:及时拥有,我想要的现在就要,不想延迟满足;推荐的商品都是个人想要的,形成一种专属感。
技术:作为电商界的今日头条。拼多多通过“分布式AI”的技术,研究用户可能存在的消费需求,实现“货找人”。这是能实现以上创新的所有基础。
降低用户付出成本:
降低了决策/信任成本:不给过多干扰项,而是推荐同一品类商品。给的选择越少,用户越容易快速决策。
如在推荐页面,出现了沐浴露、香皂、纸巾等其他品类,我可能会忘记最初想要购买的商品,然后逛来逛去,觉得头疼,啥都不想买了。这些商品的出现其实是不利于“我做出快速决策的”。
金钱成本:在聊天页面,针对你已经想购买产品,还送无门槛优惠券、5.5元还要送2元的优惠券还包邮,这真的是暴击,这么便宜了怎么可能不买?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8
思考成本:在拼多多平台,你基本不会出现“我是要购买什么东西来着?”的想法,而是你还没想到的需求,他已经提前帮你想好,直接推荐给你了。你只用“买买买”就行。
时间成本:节约了用户的思考时间。
活用先进玩法二:创意:没有“购物车”的电商平台。
形式:菜单栏没有购物车,而是看中一个买一个,引导用户快速决策、立刻购买,提高商品转化率。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9
(不同于任何电商平台,顶部没有“购物车”tab)
降低用户付出成本:
降低了决策/信任成本:低价刺激,花的钱少所以不这么担心购买结果,不用货比三家,而是想马上“占便宜”,立刻拥有。
时间成本、思考成本:

  • 不用花时间想需要购买什么,页面都是我可能想买的东西。
  • 不用在一家店里,为了满20包邮,而费脑子想,我还应该买点啥?而是想买一个产品,马上直接买。

技术:
低价策略+精准的“AI分布技术”,还是货找人。
继续贯穿动机的设计:
及时拥有,看中不纠结,马上下单;占便宜心理,已经很便宜了,不能再等了。
活用先进玩法三:
创意:拼单页面的白痴决策设计。
形式:每个产品页面中的“单独购买”、“发起拼单”,让用户做选择。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10
(299元和18.5元,这种白痴的选择,意义在哪里?)
贯穿动机:厌恶亏损。正常人都会选择发起拼单,或者直接“去拼单”,两个按钮都放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自己赚到了”。相比起低价,用户更喜欢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占到了便宜”。所以这个选择题,就是给用户这种感觉。
技术:两个购买选项的设计。
降低用户付出成本:
金钱成本:这样的设计,潜台词里面就是在帮用户节约钱。
学习(理解+思考)成本:一目了然,两个选择二选一,数字清清楚楚,操作也很明确,要么自己“单独购买”,要么和朋友一起购买,自己“发起拼单”,嫌麻烦的话,后路也帮你想好了,可以和陌生人一起“拼单”。
决策、行动成本:2选一,选择一个按钮,比另一个节约了不少钱。

内在需求二:社交联系-互惠心理+求助、懒惰、成就感、占便宜心理

为满足用户的上诉内在需求,拼多多又设计了怎样的营销玩法呢?
活用先进玩法一:
创意:主动发起拼单或参与拼单。
形式:裂变。每个产品页面中的“发起拼单”、“去拼单”,引导用户有“更便宜的捷径”来获得商品,通过商品的社交裂变,提升产品曝光和转化率。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11
贯穿动机:
互惠心理、占便宜心理:我觉得便宜又好的东西,想分享给身边有需求的人一起购买;
求助心理:有人已经发起拼单,我直接参与就可以购买,不用重新“发起拼单”就获得了帮助,我的懒惰心理得到了满足;
成就感:拼单成功页面会显示“成功信息”,并配合动效,给人成就感的反馈。
技术:拼单流程的设计。
降低用户付出成本:
金钱成本:通过拼单,求助他人或帮助他人,为我自己购买节约了钱。
学习(理解+思考)成本:“发起拼单”、“去拼单”,两种操作方式非常清晰,不用过多的理解和思考。
活用先进玩法二:
创意:寻求好友帮助的游戏裂变,以“天天拆红包”为例(砍价也是类似的裂变逻辑)。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12
形式:
天天拆红包 ,通过(好友帮拆、帮拆好友越多,获得奖励越多)来刺激你分享,通过裂变,让你身边更多人看到拼多多,提升产品曝光和活跃度,同时所获得的无门槛优惠券进一步提升用户购买商品转化率(更便宜)。
帮忙的好友也可以获得随机金额奖励,有利于新用户注册。
贯穿动机:
占便宜,通过点击就可以获得现金优惠;
社交互惠心理,分享给他人,“朋友因你而获得”现金,分享人不会厌恶这件事(当然,现金的多少也很重要)
技术:拆红包流程的设计。
1. 平台赠送1个红包,你领取后,立即提示邀请好友帮忙拆,红包总额没有上线,邀请好友越多,获得金额越多;
2. 获得的金额,7天内有效,过期失效;
3. 当满足对应人数时,有额外的奖励;
4. 每人每天有3次帮开的机会,每天可帮助同一个人开一次;
5. 获得的奖励,兑换为现金券(小程序专用,无门槛)——兑换等级为1、3、5,兑换过的等级就不能再兑换;
6. 活动页面下面,是展示的商品,提示用户,浏览商品,有机会会得红包。
降低用户付出成本:
金钱成本:帮助用户赚钱,何乐而不为?
学习(理解+思考)成本:拆红包如何操作,微信红包已经做了老师
决策、行动成本:路径很短,操作简单

内在需求三:上瘾心理、多变的酬赏、喜好(原理痛苦、喜欢有趣)

创意:
边卖边玩。没有哪个购物平台,是把游戏化的植入那么明目张胆,放在如此突出的页面。整个购物平台反而像游戏APP一样,这是和之前天猫、京东等搜索型、完全以购物为核心的方式截然不同的。
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就像传统商超,乏而无味、传统的货架陈列方式;拼多多大概像是游乐园里的商铺,这玩玩那买买,更愉快些。
为啥要这么做?《顾客为什么购买》里有个完美回答,当用户沉迷于游戏时会更容易购买。
游戏化设计,娱乐+购物,游戏最抢眼的“个人中心”,还开发了天天领现金、1分抽奖、砍价免费拿、多多果园等模块。除了裂变功能,也实现了让用户上瘾的设计。
形式:
个人中心,最打眼的不是购物相关的按钮,而是游戏。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13
技术:
多种游戏组合,让人上瘾。
随机类游戏(人们会上瘾于多变的酬赏):抽奖类:一分抽奖;
养成类游戏:多多果园,触发粘性;
解压类游戏:爱消除;
利益类游戏(简单粗暴):天天领现金;
以养成类的多多果园为例,来进行拆解:
继续贯穿动机的设计:
养成类游戏更多的是利用目标趋近、目标阻碍、使命感和成就感、拥有、未知和好奇,这里也贯穿了实物奖励,引发用户占便宜的心理。
游戏形式:
给果树浇水到一定次数——果树开花——通过任务获得化肥——(浇水60次可长出果子)可获得实物水果。
一个游戏,同步实现增加APP打开率+提高用户粘性+提高购物转化率+拉新促活,它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来复盘下多多果园游戏: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14
游戏元素:
点数:以水滴克数为计算机制。
任务:为使果树快速成长,开花结果,需要不断获得水滴。
通过游戏类、引流类、购物类三种积分获得方式,实现了促活、拉新、提高商品转化率的目的。
游戏类拿积分:完成游戏任务,获得水滴——增加APP打开率和用户粘性。

  1. 连续登录签到、定时进入页面;
  2. 游戏中再套简单单机游戏、抽签、占卜游戏。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15
引流类拿积分:邀请好友、进行互动,获得水滴——用户粘性和拉新促活。

  1. 添加“拼多多”好友
  2. 邀请好友一起玩多多果园
  3. 邀请好友下载APP
  4. 邀请好友组队一起种树、提醒好友浇水
  5. 邀请流失好友返回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16
购物类拿积分:提高购物转化率。
1. 浏览商品1分钟
2. 在指定页面连续购买商品或拼单成功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17
3. 拼单购买助农产品(公益心激发使命感)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18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19
奖励机制:
短期回馈:目标趋近、成就感、多变的酬赏

  1. 通过每一次行动(这里的游戏设计就引导用户的留存、拉新、提高购物转化率等),可以获得不同水滴克数(也就是积分机制)
  2. 每次浇水消耗10g水滴,会给不同的惊喜礼物(如多赠送的水滴数、限时派送的果园免费券),提示“再浇水X次橙子树就能开花啦!”
  3. 每次任务引导的购物产品,均为之前用户浏览过、有购买动机的商品(提高购物转化率)
  4. 增加反馈,点击水壶可缩短浇水时间间隔(反馈非常重要)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20
长期回馈:获得实物水果,奖赏、目标达成的成就感。

总结

复盘和拆解,是为了更好的运用。
回到我们总结的营销策划底层公式:

营销策划万能公式(适用于活动、方案、产品等)= 挖掘用户需求(内外动机) + 活用先进玩法(创意+形式+技术+渠道+贯穿动机) + 降低用户付出成本

首先明确需求

在策划一个营销活动、裂变活动、或一个产品、APP、小程序的时候,先考虑针对什么用户,满足了什么需求?
外在需求就是比较明确实物奖励、现金红包等等,如何挖掘用户的内在需求?有两种方式。
(1)分析法

  1. 表面的消费行为
  2. 行为背后的动机(外在动机)
  3. 动机背后的原因(内在动机)
  4. 围绕原因的层层动作

比如:
行为:回家给长辈送礼
外在动机:解决生活、送礼送健康
内在动机:哄老人高兴(给老人炫耀和社交的资本)
(2)李叫兽的需求三角:从不同视角找用户的内在需求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21
然后活用先进玩法(创意+形式+技术+渠道+贯穿动机)。
创意:
确定完用户需求后,我们去构思创意,用怎样一个更有趣、更炸的方式,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让用户看见我。
跟人的颜值一样,突出的话,才可能一眼被看见。
形式&技术:
活动和流程的展现形式、实现技术,随着从图文→H5、短视频、游戏、海报裂变等,不断先进化。
除了流程能跑通,更重要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感。
有没有及时反馈、用户路径是不是清晰明确、是否符合用户操作习惯、用了何种奖励机制、分享机制等,这里可运用参考游戏化设计方式。
渠道:
宣传渠道,总结来,基本都是两步。推平一块地,先找到牛逼的炸药,然后布好位置,最后密集引爆。
第一步,找到冷启动人群,精准触达。 抓住超级节点、关键人物、种子用户等,找到引爆的炸药;
第二步,控制传播的节奏,密集引爆。
尽可能在集中的时间发布,以确保传播“传播密度”,掌控好传播的节奏。
思考如何降低用户付出成本:
一定要为用户赋能,降低用户的付出成本,这包括金钱成本、学习(理解+思考)成本、时间成本、决策/信任成本、行动成本、社交成本+形象成本、健康成本等等。
明确你的每一个步骤是不是增加了用户的付出成本?能不能规避甚至降低?
注意,有一个重点一直贯穿其中,就是对用户动机的利用,这是从始至终的。这么一看吧,拼多多带给我们的思考,还真不少。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一、基本情况

上线时间:15年10月
用户量:现突破3亿
GMV:2017年超过1k亿,国内排名第三(同年,淘宝10k亿,京东13k亿)
日单量:于去年11月超过京东

二、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从上述的数据来看,上线两年半,但GMV已经达到了国内电商第三名,远超唯品会、蘑菇街等老牌电商企业,日单量更是已经超过了京东。
如此快的增长速度,背后对应的是怎样的产品和运营策略呢?
下面这篇文章将试图分析出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2.1 用户增长的基本认知

为了能更加深入的分析,作者先复习了范冰所著的《增长黑客》一书。
书中理论部分的脉络梳理如下:

  1. 搭建增长团队;
  2. 好产品是增长的关键——找到产品的“aha!”时刻;
  3. 确定增长的杠杆;
  4. 快节奏实验。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理论部分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增长黑客实践的流程。总结起来就是:首先搭建完整的增长黑客团队,通过寻找产品对用户增长最为核心的价值点(“aha!”时刻),然后通过快速迭代的增长实验,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aha!”时刻,从而获得增长。
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用户增长模型——AARRR模型,分别是“拉新-激活-留存-付费-自传播”,下文中我也将用到这个模型对拼多多的增长逻辑做一个梳理。

2.2 拼多多的增长模型

2.2.1 拉新
目前拼多多App的主要拉新渠道是微信生态导流。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22
用户帮好友砍价时,提示用户下载App砍价更多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23
第一次砍价完,文案强提示用户下载App
对于价格高度敏感的三四线城市用户而言,优惠似乎是最好的拉新手段。
另外这里有个小细节,对于第一次进入砍价页面的用户,拼多多提示下载App可以多砍10元;而对于选择不下载App的用户,回到H5页面后,拼多多给出的优惠力度更大(30元)。
这可以理解为拼多多对不同价格敏感度用户使用的“价格歧视”——如果10元无法让你动心,说明优惠力度不够,于是我开出30元的优惠给你,你来不来?
除此之外手机厂商预装软件、综艺节目合作等都为拼多多带来不小的流量。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24
拼多多冠名“极限挑战”“中国新歌声”等
2.2.2 激活
激活在传统AARRR理论里面指的是用户下载、安装App后,注册并登录账号的行为,毕竟账号体系是大部分具有社交属性App构筑社交防火墙的基石(如即刻、知乎、微博等)。
与众不同的是:拼多多App端在用户下载安装完成,首次打开App后,并不引导用户登录App。我理解在后续购物过程中会引导用户登录,这样有利于降低登录过程的流失。而在购物场景中,用户已经产生了冲动消费,这时候让用户选择微信登录便显得极为自然。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25
2.2.3 留存
谈完激活,来讲讲拼多多如何促进用户的留存。首先,基于微信的生态下,拼多多具有极强的用户触达能力。
目前来看,拼多多为了留存所做的努力有:
(1)服务号推送消息
服务号推送消息俨然成为拼多多触达用户的第一手段,当用户不主动打开拼多多App或小程序时,通过服务号的消息可以刺激用户主动使用相关服务。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26
试用会员、登机箱(高频日用品)、免费领、269万人,这几个词无疑都在刺激着用户的心智,连我这个一线城市大学生都感觉到很划算,更别提拼多多的主要目标用户了。
(2)开屏礼包、优惠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27
上一步提到拼多多通过微众服务号触达用户,引导用户进入拼多多小程序和App,当用户进入App后,拼多多通过开屏的弹窗给用户制造优惠、惊喜的感知,进一步引导用户使用拼多多的服务,从而完成留存的动作。
2.2.4 付费
其实纵观整个拼多多App,大部分是引导用户自传播的功能(详见2.2.5),让用户付费、冲动消费的任务大概率是落在拼团这个动作上,拼多多又是如何在产品设计上引导用户去完成拼团任务的呢?
(1)短决策路径
没有设计购物车功能,是为了让用户在冲动消费场景下快速地完成支付动作,即完成付费行为。将购物路径尽可能地缩短,可以有效地减少路径中的流失率,提高用户的付费比例。
(2)App内冲动消费
上面提到,用户通过冲动消费场景完成付费行为,那么拼多多是如何放大用户的冲动呢?
我的理解是在App内各处设计“引诱剂”,比如:下面提到的首页轮播通知。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28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29
点击轮播通知后直接进入拼团页面
(3)微信内冲动消费
不仅在App内,微信生态内,拼多多也利用群聊这一载体,将自传播和引导付费这两个动作合二为一。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30
个人理解:首页顶部的轮播通知和微信群内拼团分享,都是引导人们冲动消费的一种方式。区别在于:前者是陌生人分享,转化率会低一点;而后者结合熟人关系背书,转化率会很高。
2.2.5 自传播
体验完拼多多的小程序和App后,我的感触是:这是一个浑身散发着自传播光芒的产品,他的增长活动设计大部分是为了引导用户传播,核心其实是——针对价值敏感用户,用优惠+砍价、拼团等产品机制,引导用户传播至微信群聊、朋友圈,从而完成自传播、拉新、付费激活等一系列动作。
自传播活动设计是拼多多产品设计的核心,于是我将它放在2.3拼多多的增长活动设计具体阐述。

2.3 拼多多的增长活动设计

2.3.1 零元购
用户定位:三四线城市客群大部分未被开发,且多为熟人社交。

  • 首先,三四线城市用户一直是淘系、京东等电商平台很难切入的一个客群。因为本身这部分用户的网络渗透率不高,淘宝、京东对于他们而言有一定的使用门槛,因此拼多多才可以这么容易占据用户心智。
  • 其次,三四线城市的社交圈层相对固定,所以基于熟人社交的背书作用,拼多多的推广能起到很好的的效果。

决策成本:零元购,意味着不需要花钱。
相比起拼团模式,零元购更加聪明的一点在于:不需要自己掏钱。那么对于用户而言,决策成本几乎为零。因为在三四线城市的熟人社交圈里,社交货币是很廉价的(相对于价格实惠来说),所以极低的决策成本保证了这个循环可以被无数次的run下去。
渠道:“群组内分享”的模式精准击中用户属性相似的客群,提高了曝光-拉新的转化率。
基于微信生态下的群组,相比淘系平台更有利的特点是:群组内的用户在用户属性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例如:他们都是三四线城市用户,那么他们喜欢的商品有更大的可能性是类似的,这也提高了曝光-拉新的转化效果。
2.3.2 拼团
上面提到“零元购”,但你要知道那只是拼多多用来拉新的途径,将每一个新用户都变成老用户。但这部分用户实际上并没有在平台上付费,如何将他们转化为付费用户,拼多多设计的产品功能是“拼团”。
(1)社交货币
其实拼团的本质和零元购一样,都是让用户利用自己的社交货币去获得价格优惠。
这里我提出的社交货币的概念,是指你在社交网络上所具备的影响力。当影响力越大时,你拥有的社交货币越多。
而事实上,往一个群里发拼团链接,如果拼团链接是被群里用户所接受的(比如:发到一个三四线城市用户组成的亲戚群里),那么大家会认可你所给大家带来的实惠,社交货币会增加。如果你发到一个白领群里,可能大家普遍不认可这种价格低廉的商品,那你的社交货币就会减少。
所以,说到这里,不难理解为什么三四线城市用户是拼多多的用户根基,因为拼多多的商品内容和价格已经满足了他们的诉求,所以老用户-新用户的模式run得起来。
(2)拼团流程
商品浏览页面——点击“一键开团”——选择规格颜色——进入支付页——点击“立即支付”——进入购买完成页——点击“邀请好友参团”——弹出聊天列表页面——选择并发送,到此,完成一次购买并分享的过程。
整个流程中,动作之间衔接比较流畅,对下一步的引导比较充足,学习成本很低,有利于新网民快速地上手。
2.3.3 其他增长活动
除了拼团和零元购这两个核心的增长点之外,从拼多多的App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公司的基因是分享,因为首页的功能模块,过半都和分享有关。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31
拼多多首页功能模块玩法及目的汇总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32
拼多多首页模块
可以看到首页中有接近半数与分享有关,而分享的终点是:引导新用户下载App、关注公众号(拉新为主),以及促活(为辅)。由此可以判断:拼多多目前产品的主要增长目标还是新用户,而不是老用户。
明确了产品增长的目标之后,我尝试从我的角度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

三、拼多多下一步的增长方向思考

上面从首页的功能模块处,分析得出目前产品内部的增长方向更多是聚焦在拉新上,所以本节也从新用户增长的角度做一些思考。

3.1 宏观维度(战略层)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拼多多的新客来源于横向和纵向。横向是指从三四线城市用户延伸到一二线城市;纵向是指在三四线城市用户群中继续深耕,提高渗透率。
3.1.1 纵向打法
主要目标是提升拼多多的三四线城市中的渗透率,那么深入思考——目前用户分享链接拉新的瓶颈在哪里?
分享链接对于亲密好友(亲戚)而言,拉新作用显著,但是这部分亲密好友的购买频次是固定的,不可能长期高频购买,因此需要拉动普通好友加入。
简单的分享链接对于普通好友而言可能意味着骚扰,同时上面提到的,普通好友圈子里,发不符合对方需求的商品链接可能意味着社交货币的减少,用户不一定有意愿分享。
所以,问题变成了“如何提升用户向普通好友分享的意愿及后续转化率?”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 引导提示:在用户分享时,主动提及“社交维系”的概念,让用户尽可能联系平常比较少接触的普通好友,而不是经常性地发到密友圈里。
  2. 提升品牌调性:丰富拼多多的商品线,推出更高质量和档次的商品,同时做好品牌宣传工作,提升大众对拼多多的好感。当用户感知到拼多多的品牌调性提高时,会更容易做出分享的决策。
  3. 提供刺激因子:诸如高额现金等刺激因子有助于提升分享意愿,当然除了现金之外,可以利用其他刺激因子。

3.1.2 横向打法
主要目标是向一二线城市迁移,逐步提高渗透。
这里我认为和纵向打法的第一点一样,提升品牌质量,因为一二线城市用户,他们对电商商品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如果往横向发展,商品质量和品牌管理是必须要做的两件事。

3.2 微观维度(执行层)

说完微观维度,再回到拼多多app上,看看产品设计上是否有值得优化的点。
因为是从用户拉新的角度考虑,我体验了一下“帮帮免费团”的整个流程,思考如下:
(1)用户价值:让老用户免费获得商品,但需要动用他的社交资源;
(2)产品价值:一个老用户即可拉来数个(5-20不等)的新付费用户,并且可以通过后续的产品设计引导他们称为拼多多的买家;
(3)用户场景:当帮帮团的人数较少时(如只需要3-5人时,用户可能会发到小群里,让三五好友帮忙凑齐即可。可是当需要人数较多(如:20人时),如果不是很活跃的群,是比较难让用户帮帮团成功的(当然这些数据产品后台可以看到,而我作为局外人只能从常理分析)。
所以考虑到需求人数较多,我认为这里可以加一个“分享到朋友圈”的功能。
成本:在其他功能模块里面也有看到分享到朋友圈的路径(可复用),实现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收益:提高用户帮帮团的成功率,给到用户正反馈,促进下一次使用该功能,提升整体活跃度和新用户数量。
(4)用户激励:在用户确认参加“帮帮免费团”之后,激励用户积极转发的产品设计应该是核心,因为他是整个流程能不能跑通的第一步。
而我在产品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文案提示给到用户的感知似乎不够强烈。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33
用户参与“帮帮免费团”后的页面
我理解对于用户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能省多少钱,所以在这个页面里应该突出商品原价以及用户能省下多少钱,这样给到用户的感知更强烈,他们也就更有动力去将这个链接分享出去了。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34
修改后的页面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拼多多的增长策略做了梳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当然在缺乏产品内部数据的情况下,很多想法都是不现实的,需要内部数据的支持才可以做一个功能的改动,同时运用a/b test进行功能上线的预测试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里附上自己之前对于拼多多的思考(不限于增长方面):
19.06.20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 图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