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问题

技术的循环

为解决老问题去采用新技术,新技术又引起新的问题,新问题的解决又要诉诸更新的技术

技术理论缺失的原因

  • 一直处于科学的阴影之中
  • 认真思考技术的人大多是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将技术作为独立对象来看(不了解细节无法解构),技术被“黑箱”藏了起来

    进化

    某类事物的所有对象联结在一起的过程,其联结纽带也在于它们自相同的先前对象的集合

    组合进化

    如果新技术是以前技术的组合,那么现存技术的存量一定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新组合所需的部分,最初简单的技术发展出越来越多的技术形式,而复杂的技术往往用简单的技术作为组成部分

所有的技术集合自力更生的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成长起来了,技术从自身创造了自身,该机制就是组合进化论

第二章:组合和结构

tip: 有点像写代码,变量/方法 > 类 > 模块 > 组件 > 程序

技术的定义

  • 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
    • 它是一种装置/方法/流程
    • 技术提供功能
  • 技术是实践和元器件的集成(技术体)
  • 技术是可供某种文化中利用的装置和工程实践的集合

    技术的组成

    技术的最基本结构(零件)

    包含一个用来执行基本功能的主集和支持这一集成的次集

    模块化

  • 将技术的构件模块化,可以更好地预防不可预知的变动,同时还简化了设计过程

  • 当模块被反复使用且次数足够多时才值得付出代价将技术分割为功能单元

    功能单元

  • 将技术进行功能性分组,如计算机的计算程序,记忆系统,电源系统,chunking的概念

  • 松散地串在一起的零件如果被用的足够多,就会”凝固“成独立的单元,技术模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标准组件

    技术的特性

  • 层级结构,整体的技术是树干,主集是枝干,次级集成是枝条,最基本的零件是更小的分支

  • 递归性,技术是由不同等级的技术建构而成,技术包含着技术,直到最基础的水平

    第三章:现象

    一直以为技术是科学的应用,但实际上是技术引领者科学的发展

现象实际数赖以产生的源泉,技术要达到某个目的,总是需要依赖于某种可被开发或可被利用的自然现象(物理世界现象,如火),无论复杂或是简单,技术都应用了某一种或几种现象

现象在能够被应用于技术之前,一定要被”驯服“,并且做好恰当的准备

什么是原理?

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利用某个现象的方法说明(idea),广泛存在于人类及”使用“的世界,技术建立在原理之上

技术的本质

技术是被捕获并加以利用的现象集合,或者说技术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

原理

  • 一切技术都是元素的组合
  • 这些元素本身也是技术
  • 所有技术都是利用现象达到某个目的

    生物与技术

    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元,我们可以把”现象“成为技术的”基因“,生物对基因加以编程从而产生无数的结构,技术对现象加以编程从而产生无数的应用

    目的性系统

    所有”实现目的的手段”的总体,既包括与物理现象的技术(狭义上的技术),也包括非物理现象的技术

    挖掘新现象的途径

  • 关注在实验过程中被忽略的细节

  • 通过理论与推论寻找现象的蛛丝马迹
  • 某种尝试的副产品

现象是以累积式建构起来的,现象首先被捕获,然后被用于制造设备,并借着进一步揭示新现象

技术与科学

科学不仅利用技术,并且从技术当中构建自身(从概念而来并非标准技术)

科学与现象的关系

  • 科学提供观察现象的手段
  • 科学提供与现象打交道时所需要的知识
  • 科学提供预测现象如何作用的理论
  • 科学提供捕获现象为我所用的方法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建构与技术,而技术是从科学和自我经验两个方面建立起来的

  • 一种共生方式进化着,每一方都参与另一方的创造,一方接收/吸收/使用着另一方,不可分离彼此依赖

    第四章:域

    某种形式的共性,或者是可以使共同工作成为可能而共同固有的能力,可以定义为一个技术集群,对于这种集群或技术体,我们称之为”域“

    个体技术与域的区别

    | 个体技术(一项技术) | | | —- | —- | | 雷达 | 雷达技术 | | 作为工具,完成一项工作 | 不需要完成工作,仅仅是以一个工具箱的方式存在 | | 界定了一个产品或工艺 | 界定了一个产业 | | 技术是发明出来的 | 由个体组件组合而成 | | 向占有它的人展示某种潜力 | 潜力赋予整个经济,适时的将其转化为财富和政治权利 |

域定

  • 工程设计是从选择一个域开始的,这个选择的过程称为”域定“
  • 重新域定,以一套不同的内容表达既定的目的(例:飞机的机器操作杆 -> 电传操作杆,更换了领域)

    域 = 语言表达?

  • 一个域就相当于一种语言,域内产生新的作品时,就相当于在这个域内以某种语言进行表达

  • 语言的组织必须依据语言规则,设计的建构也要根据域允许的组合规则进行,即“语法”

    第五章:工程和对应的解决方案

    标准工程

    执行一个新项目时,在已知可接受的原则下聚集方法和设备的过程,是对已有技术的计划,试制和集成的过程

一项新项目成功与否,他是否能形成可见的设计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围绕其周围的利益关系网(如:工程团队,融资系统,投资者…),因此设计与发展是与人高度相关的组织和行动过程

什么是解决方案?

完整的回应(即将完成的项目)通常就是一种解决方案,需要在具体的理念指导下对集成件进行恰当的组合以完成这个给定的内容,一个完整的设计(工程设计)就是针对一系列问题的一系列解决

组合与解决方案

  • 设计即表达
  • 设计就是关于解决方案的选择
  • 标准工程即“认知过程”

    未来的技术构件

    一个解决方案如果被使用的次数足够多,它就成为一个模块,并因作为适用于标准用途的模块而具有包容性,自己也成了一项技术

    “流行锁定”

    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获得主导地位的解决方案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可能非常偶然的获得竞争优势,一波流行引发另一波流行,进而被锁定,被锁定的方案更趋向于获得进一步优势(tip:利益驱动),继而仍被锁定,这是一种正反馈的过程

案例:书112页,核电站核反应堆设计

第六章:技术(发明)的源起

什么样的技术才算是新技术?

  • 针对现有目的而采用一个新的或不同的原理来实现的技术
  • 新技术是在概念当中或实际形态当中,将特定的需求与可开发的现象连接起来的过程

    发明的两大模式

    两种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相互重贴

  • 肇始于链条的一端,源于一个给定的目的或需求,然后发现一个可以实现的原理

  • 发轫与链条的另一端,从一个现象或效应开始,然后逐步嵌入一些如何使用它的原理

    发明的步骤

    原理在哪?

  • 有时候原理是借用的,本来满足与其他的目的

  • 有时候原理来自于对过去的回顾,或是理论或是闲聊
  • 有时候来自于以前概念的组合
  • 有时候是和现存功能性结合一起出现的,每次出现解决一个次生问题

原理来自于已有的其他设备,方法,理论或功能之中,它们从来不是无中生有

概念的物化

一些设备或方法的概念通常在经验中已经被建构起来,某些基本概念可能早已经在实践中被试验过

  • 将概念完全实现,意味着详尽的细节建构
  • 关键组件必须被制造出来,作出平衡并进行建构
  • 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
  • 进行理论计算

发明的第二步主要是寻找次级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包含许多标准工程的特征,最初的呈现可能真的很弱,但随着进一步努力,自组织性的修复及随后呈现的更棒的建构(迭代),基本进入一个可靠的状态

到此为止,一个新的装置或方法成为进一步开发并进行商业应用的候选者,如果足够星云有可能作为某种创新进入经济领域

发明作为一个过程现在完成了

发明的核心

发明的核心在于发现合适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即”看见“合适的工作原理

因果性金字塔

  • 新技术一定衍生于此前已经存在的组分或功能上
  • 知识构成了新技术呈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部分

与人类发明相关的活动中根本不存在“第一”,同样的原理会被许多人想到,原理付诸于实施的行动同样也具有多样性,很难把“第一名”的殊荣完全给予一个人或一组人

其实即使是一个单一的发起人,由于人际活动和信息网络的存在,已经扩大了普遍意义上的发明过程

科学与数学中的发明

科学,技术,数学都是目的性系统,三者的构成都始于形势和原理:

  • 对于技术,源于概念性的方法
  • 对于科学,源于解释性的结构
  • 对于数学,源于真理与基本的公理结构

技术,科学和数学的产生都是类似的试探启发过程—基本上是通过存在于问题和能满足它的形式之间的一个链接完成的

新技术是如何产生的?

发明是从已有之物中产生出来的

  • 发现需求,并不是产生于微小变化的积累,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人类的漫长过程,一个将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某个原理链接起来的过程
  • 驾驭现象满足需求,这个链接从需求自身触发,延伸到能够被驾驭的某个基本现象
  • 获得解决方案,再通过配套解决方案及次级解决方案最终使需求得以满足,并且使其界定出一个递归性的过程
  • 解构处理具体问题,这个过程不断的进行类似的重复,直到每个次级问题消解到可以进行物理性解决的程度

所有发明都是目的与完成目的的远离之间的链接,并且所有发明都必须将原理转化成工作原件

第七章:结构深化

技术的发展深深依赖于结构深化

技术发展的两种机制

  • 内部替换,用更好的部件(子技术)更换某一形成阻碍的部件
    • 例:喷气式发动机一直在不断改用更强,更耐热的合金零件
  • 结构深化,寻找更好的部件,材料,或加入新组件

    • 例:喷气式发动机过热导致涡轮叶片软化,增加循环冷却系统
    • 为了突破极限不断地加入次级系统,技术从而变成了重叠的复合体,越来越复杂
    • 增加次级系统要达到如下目标:
      • 加强基本性能
      • 对改变和异常进行监控并作出反应
      • 适应更广泛的任务范围
      • 增强安全性和可靠性
    •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依旧会达到各种极限,或将进一步增加次次级系统,变的更为复杂,变为递归
      • 1936年惠特尔的发动机从几百个零件到目前已经包括22000个零部件

        锁定与适应性延展

        新旧原理替换的过程中,旧原理往往被锁定,大概如下原因:
  • 经过长时间迭代之后,已经成熟的旧原理会表现的比稚嫩的新对手更好

  • 采用新原理可能意味着改变周围的结构和组织,成本过高
  • 不认可新原理带来的愿景和承诺
  • 新原理使就原理过时,会导致旧原理的利益集团受到冲击

新旧原理的差距越大,对传统方式的锁定就越牢固,因此迟滞现象是存在的,即对变化的一种延迟反应

自适应延伸

对旧有的成功原理的锁定引起的现象,当一个新的情况出现或要求在其他领域应用时,人们更容易想到用旧技术或旧有的基本原理加以解决,通过“拉伸”涵盖新环境

技术生命周期

  • 新原理的起源
  • 结构深化
  • 锁定及适应性延伸
  • 出现更新的原理
  • 崩溃

    第八章:颠覆性改变与重新域定

    什么是颠覆性改变?

    经济会因新的技术体而改变自身的结构,如果改变的结果足够重要,就称之为颠覆性改变

    域的形成

    域实际上并不是单个技术的相加,它们是连贯的整体,是关于设备,方法,实践的族群,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与个体技术不同的特征

域的形成有两种模式:

  • 围绕核心技术联合而形成的
  • 从一个现象簇中构建起来的

    新的域如何发展?

  • 积累信徒和声誉,找到目的和用途

  • 核心技术必须能够解决障碍,并填补组件间的缺裂
  • 发展支撑技术,将它和使用它的技术桥接起来
  • 理解它的现象基础(驯服现象)以及借由此发展起来的理论

    域的生命周期

  • 诞生,解决母域中的特定问题,在理解和实践中固化,发展

  • 青春期,解决发展的阻碍,产生可行的技术并应用于市场
  • 成熟期,市场从狂热走向冷静,新的域以自己的方式深入的影响经济,进入稳定成长阶段
  • 晚年,鲜有重要理念产生,有些域会被取代,但大多数还得以存在并服务于人类

当一个域的关键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时,它就会发生变异,例如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这样的变异往往发生在旧域发展到巅峰的时候,它会迫使哪些域的追随者们改变他们关于这个域的总体看法,但域的基本原理还会保持一致

还可能会抛出新的次级域,比如互联网是高速数据操作技术和高速数据传递技术的联姻结果,这些母域还在,但他们的子孙已经独立了,并向分支域迈进

经济的重新域定

一项新技术的到来会引起经济中的价格和生产网络在各行各业伸展和重塑,如新的炼钢法促使铁路,建筑,机械等产能直接受益

技术体(域)也能引起经济模式的扩展型调整,如铁路的出现连通美国东西,降低物价,并促进钢铁产业的发展,且变相淘汰运河

经济的重新域定指已有产业去适应新的技术体,从中提取它们所需要的内容,并将其中的部分零件和新领域中的部分零部件组合起来,有时还会创造次生产业

域和经济互助式地进行共适应和共创新,可以将此称为颠覆性改变

经济中的时间

变化的出现基于经济基本结构自身的改变,通常在两个尺度上发生:

  • 快时间,指新的技术的设计,测试及被经济吸收的时间,它显示事物“变化”的步调,以及新的经营活动和新的做事方式的步调,常用年月日计算
  • 慢时间,出现在新的技术体进入经济领域时,慢时间在经济和社会中显现

它们共同在经济中创造出了“时间”

第九章:进化机制

技术是历史的产物,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可以用他做什么,而在于他进一步可能导致什么

自我创造

  • 新元素的构成来自于那些已存在的元素,而新的元素又能进一步的提供建构模块
  • 已有技术的组合使新技术成为可能

    组合进化

    技术的进化机制就是“组合进化”,所有技术都是从已经存在的技术中被创造出来的,如果新的技术会带来更多的新技术,那么元素一旦超过一定的阈值,可能的组合机会的数量就会爆炸性地增长,有些技术甚至会以指数模式增长,进化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

    机会利基(进化的动力)

    机会利基的出现会召唤新技术的诞生,绝大多数机会利基的产生源于技术自身,大致为以下三个原因:

  • 每个技术通过它的存在建立了一个能够更经济或更有效地实现其目的的机会

  • 每项技术总是需要另外的支撑技术来制造它,这些支撑技术又需要它们自己的次级支撑技术
  • 技术经常引发间接性的问题,这会产生需要提供解决方案的需求或者机会

机会利基市场随着技术体的变化而变化,它们随着技术体的生长而生长,并逐渐复杂起来

  • 一种潜在的供应,已有技术的组合提供了新技术的可能
  • 一种需求,人类和技术的需要又创造出了无数的机会利基市场

    进化的生命周期

  • 新技术作为新元素进入到活跃技术体中,变成了一个节点

  • 新元素可能取代现有技术或现有技术的零部件
  • 新元素为支撑技术和制度安排建立进一步的“需求”或机会利基
  • 如果旧的,被替换了的技术逐渐退出技术体,它们的附件也要被丢弃,随其而来的技术利基也一起笑死,填补了机会利基的元素也可能不再活跃
  • 作为未来技术或未来元素的潜在元器件的新元素将活跃起来
  • 社会经济(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会进行重新调整以适应这些步骤,成本和价格(成为刺激新技术产生的诱因)也会作出相应变化

    有生命的技术

  • 技术是自组织的,它可以通过某些简单规则自行聚集起来

  • 技术是自我创生

通过这些来衡量技术,技术确实是有生命的,不过只是珊瑚礁意义上的有机体

第十章:技术进化所引发的经济进化

传统经济定义: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系统
附加定义:众多技术(广义)集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我们称之为“经济”的东西。经济从它的技术中创造自己,并且决定哪种技术融入其中。经济是技术的表达,并随技术的进化而进化

技术创造了经济的结构,经济调节着新技术的创造

结构性变化

  • 新技术可能会创造新的产业
  • 为此它可能需要建立新的制度安排
  • 可能会引发新的技术和社会问题并创造出新的机会利基
  • 可能进一步引起组合变化

当一个新的技术进入经济,它会召唤新的安排 —新技术和新的组织模式,所有的变动都以“问题与解决-挑战与回应”这样的序列进行,这正是所谓的结构性变化

技术决定经济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部分世界,但是哪个技术获得选择却无法事先知晓

结构的展现是一个连续,重复制造这种构成经济安排的过程,经济永远都在建构它自身

每个技术都包含着问题的种子,而且通常是非常多个,技术的不断进化和经济的不断重建过程不会结束

小结

经济是其技术的表达,它是一套安排,包含着集合进化的过程,组织,装置及制度供给,经济是源于技术的,它在技术的自我创造中获得传承,永远开放,永远新颖。因此,经济最终产生于创造技术的那些“现象”中,归根结底,那个被组织起来为我们的需求服务的东西是“自然”(tip:感觉是翻译问题,自然换成物理世界规则可能更好理解)

第十一章:总结

技术的本质是基于现象的“编程”

技术的新“物种”诞生于需求和现象的链接,链接又表现为一个过程:

  • 假想一个概念,就是想出一组可用的效应
  • 找出实现这个概念所需的元器件或集成件
  • 【核心】进行组合

组合:将合适的组件及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解决方案

  • 动力
    • 现象解构
    • 需求推进

需求随着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反过来追随着需求,组合进化中营造出的需求和建构出的解决方案在数量和重要性上是部分伯仲的

技术集合(域)通过采用或者丢弃某些技术,创造某些机会利基,以及揭示一些新现象来实现进化

技术体(域)在狭义的持续发展意义上也在进化,从初显到形成,时不时变化,一直到最后被吸收到经济行业中
单个技术也在进化,持续的内部替换 + 结构深化

新技术不断在就技术上衍生出来,其中创造和替换交叠着推进整个过程想迁发展,技术不仅是单个零件的总和,还是一个新陈代谢的化学过程

经济导演并调和着这一切,它发出需求信号,检验商业理念的可行性,提出新版技术需求,经济是技术的表达

在经济的结构中,包含着一系列相互支持的安排—商业,生产资料,制度,组织,而这些实际上是广义的技术本身,商业活动和行为都是围绕这些安排而发生,“安排”又创造了”进一步安排“的机会(和技术的品质相同,不断递归进化),结果就是经济结构转型

技术的品质,开放的,历史依赖的,层级式的,非决定性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

技术拥有生物属性,它们能感知环境并产生反应,当它们可以自组装,自构成,自修复并且能够”认知“时,就越来越像生物了

技术是机械性的,同时也可以新陈代谢,从概念上看,生物学正在变成技术(如:基因编辑技术),从实际上看,技术则正在成为生物学(纳米技术)

技术正在变得更具有结构性和生物性,经济正在变得具有繁衍能力,它的关注焦点从优化固定操作变成创造新组合及新的可配置的产品(股票打包售卖增加抗风险能力)

繁衍性经济中,竞争的优势不仅只是来自于资源储备及将这些转变为最终产品的能力,而且来自将深层只是储备转化到新的战略性组合的能力(tip: 工业 -> 资源分配?)

如果技术将我们与自然分离,它就带给了我们某种类型的死亡,如果技术加强了我们和自然的联系,它就肯定了生活,因而也就肯定了我们的人性。

我们需要挑战,需要意义,需要目的,需要和自然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