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该书描述了反智主义是如何贯穿于整个历史和“实用性的”美国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国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说明宗教,教育,政治和商业等不同领域中知识分子与大众的矛盾
定义
反智主义存在于许多国家、许多文化、许多领域、许多人群和许多层面中,以上任何一条不同,都有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广义上来讲,它是在基于清晰立场和不同思维的基础上,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的产物,它是对矛盾对分歧的总结,对大众的思想做出的思考。狭义上来讲,在有知识理论有权威界定的基础上,反智主义即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是错误的,是要受到谴责的,是需要权威来正确引导的
存在的原因
- 知识分子上升通道的阻碍,与知识分子和现存权威之间的矛盾
- 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在政府换届之间,凯恩斯主义深入社会每个角落,当时的社会问题严重,完全依靠政府的宏观手段,在经济危机化解后的几十年里教育的缺失问题严重。
- 知识分子、学界精英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 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知识和人民群众脱离。
- 文化的对峙
- 在当代美国,小镇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对峙, 不仅反映了美国人对于生活方式选择所呈现的迥异的态度,也反映出美国社会价值观念的两种根本性的对立冲突是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人生态度
- 一种是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态度,以及对于有知识的人的心态
- 这种传统文化对人们思维的直接影响,使得很多人认为,用头脑思考创新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情,而凭体力打拼才是值得颂扬的。这就是深为美国人称道的牛仔精神,根深蒂固,矛盾繁多。
- 民族性格。美国人对于自己的民族想象是一脉相承的
- 价值观念与宗教与历史的对立
界定
宏观
宏观上来说,分歧与矛盾永远是存在的,否定和肯定是并存的。我们只能从客观辩证的角度去积极接纳并反思问题。我们需要审时度势,坚定正确的立场,坚持理性的思维。我们需要一个权威正确的声音去捍卫正义真理,来积极引导大众,这个声音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是大部分人或小部分人的声音,而是广大学界精英、知识分子群体的共同认知。反智主义是矛盾分歧的产物,并不是所谓知识和无知的博弈,也不是哪一方在立场上做出妥协
微观
而微观到具体,在没有权威界定的基础上,便有了界定反智主义的方法,
-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和不同层面中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宗教、国情、文化的多元等等都会是重要的因素。
- 立场的不唯一
- 在一个问题或者矛盾出现的时机,必须分清矛盾是否源自于不同的立场,必须把握正确积极,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大众有利的正确立场。
- 反对权威、迫害真理、背叛正义的行为。
- 人云亦云的行为,毫不思索的态度。
- 弘扬与批判的无理性
小结
后人认为,广义阐述了反智主义存在的必然性和对待反智主义的态度,界定反智主义还需从狭义上入手。也正是这一条,说明反智主义终究是理论学说,不可能成为哲学范畴中的一份子原文摘抄
这本书列举的很多例子,不了解美国历史和西方宗教很难看明白,只能浅尝辄止的记一下, 未来补完课可以二刷
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的固有思维
知识分子被认为是虚浮、倨做、羸弱而势利的,很可能也是不道德的、危险的和麵覆性的。在某些高要求的实战
工作上,普通人依靠基本常识已获得成功,证明常识足以替代甚至大幅超越学校的正规知识和专业教育。可以想见,大学院校等机构由于知识分子的影响巨大,早已腐坏人骨。不论如何,心灵的约束、传统的宗教原则和伦理是比教育更可靠的人生指引,后者不过是为了培养对思维和艺术走向做出反应的头脑。即使是初级教育,过分强调摄取单纯的知识而非积极开发体能和情感生活,亦属冷酷无心的行为,它将导致社会的腐坏
反智与善意
我相信,反智主义之所以广泛地浸润了我们的文化,正是因为它所维系的常是善意的、至少是值得辩护的理由。它牢牢占据我们的思维,是因为滋养它的是输出大量人道主义和民主情感的福音派宗教
它进人政治视野,结合了我们对平等的不懈追求。它对教育意义重大,部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福音式的平等主义
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将反智主义用于行善的意图,经常技巧性地为知识分子去芜存菁、正本清源,方能驾驭反智主义;我不说连根拔除,因为这不仅超越了我们的能力,而且彻底肃清恶意的执念在当下不啻为另一种危险
反智的论调
反对智识的论调,是以一系列虚构和抽象的对立思想为基础的
- 它被置于感受的对立面,其依据是它与温和的情感违和;
- 它被置于品行的对立面,是由于人们普遍相信,智识仅代表了聪明,很容易转化为狡黠和残忍;
- 它被置于实用的对立面,因为理论总是和实践相悖,“纯粹的”理论头脑十分令人鄙夷
- 它被置于民主的对立面,因为人们觉得它和平等主义背道而驰
一旦这些对立思想成立那么知识和知识分子满盘皆输,谁会冒着牺牲温情,品行,实用性或民主关怀的风险,去崇拜最多是聪明一点但可能很是危险的任务呢?
对立思想的根本原因
它们并不探索智识在人类生活中实际的局限,而是简单相暴地将它与人的其它特质拆分开来
实际上个人品格的发展过程或是历史上,如此把问题简单化和抽象化是绝无仅有的,基于相同的理由,接受这种挑战,将智识对立于情感,品格或实用性而为其辦护,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思想是情感的指引,如果智识不被视为品行的保障,也不是必然的威胁,如果理论能服务于实践,如果能够帮助民主事业的确立,那么所谓的对立思想就会失去力量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善与恶
若只有知识分子忧心这些价值观,那是不幸的,而且他们的热情有时会用错方式。但知识分子对这些价值观的响应确实强于一般人;近代西方社会,知识阶级荣耀加身,在一切所谓特权阶级中,只有他们对位居其下的社会阶层的福祉表达出最强烈、最一致的忧思
在知识分子的投人感背后,是这样一种信念,即这个世界应该以某种方式回应他的理性以及对公平和秩序的热情:这种信念激发他为人类创造价值,同时也催生出他的恶作剧才能
知识分子的思维两面性
思想家的韧性即在于如何平衡知识分子这两种思维的重要性天平的一端是过度的玩心,它可能会导致思维浅薄技巧至上、一知半解和创新失败。另一端则是过度的虔诚,可能会导致思维僵化、狂热主义、救世主心态、道德上的刻薄或超脱。两者都不是智识生活的方式
纵观历史,玩心和虔诚可视为知识分子职能的贵族和宗教背景物残留。玩心似乎根植于在创新想象力和人文教育史上始终处于核心的有闲阶级的气性。虔诚是知识分子宗教传承的留存:探求和掌握真理是一项圣职
知识分子的悲哀
知识分子的悲哀在于,对自身价值和成就的定位,与社会对他的价值定位并不一致
知识分子地位
我希望前文已经阐明,反智主义是建立在这个国家的民主建制和平权主义情感之上的
知识分子阶级,不论是否享有精英的诸多特权,在其行止、思维和职能上必定是精英式的。大约到1890 年为止,大多数美国知识分子都来自有闲的贵族阶级,不论在其它方面有怎样的局限性,他们都亳无异议地接受了自己的精英身份
1890 年以后,局面发生了改变。身份问题又一次成为知识分子的困顿,原因是在他们的情感和顾虑与普罗大众产生前所末有的隔闵之际,正值他们空前地努力拥护那些所谓代表人民反对特权的政治使命之时对于这一目标,不论这些使命是民粹主义、进步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都无关紧要
专家≠知识分子
专家会不会只是变成一名脑力技工,听雇他的人的吩咐而工作
在此,就大学和其它官方认可机构的情形而言,我认为答案并不简单,亦非绝对,一个真实的答案几乎肯定不是天启那样的东西,能足以取悦现代知识分子的情感。
事实是,美国教育的大部分目的显而易见是培养出根本称不上是知识分子或文化人的专家 —当这些人进人政府服务机构、商界或大学,他们不会一夕之间成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两极分化
对于整个社会,重要的是知识分子团体不应无望地走向两极分化
一边是技工,他们只在乎权力,不动声色地接受了权力附带的瓜田李下,另一边是主动撒退的知识分子,他们注重的是维护自身的纯粹性而非让思想产生实效。
那里的专家无疑将有足够的数量和充分的自由让自己获得关注,或许批评者亦是如此只要他能在思想上走出自己的社会,无情地市视它的假设。也许两者之间的争论会继续存在,知识分子团体的内部会产生能在权力的世界和批评者的世界之问幹旋的头脑。
若然如此,智识团体将免于被分割成互不沟通的敌对派系的风险。我们的社会有诸多瘋疾,但这方面的健康在于构成它的元素的多元化及互动的自由
假如所有知识分子都志在为权力服务,那将是一种悲哀;而同样悲哀的是,所有与权力相关的知识分子都被迫相信他们不再和知识分子团体之间有关联:那么,他们将几乎不可避免地得出结论自己只对权利负责
民主政治
罗斯福与“娘娘腔”
23岁时,罗斯福第一次参加纽约州议会,那时他的光线背景依然是个包狀。正如亨利·F·普林格缩写:除了富裕的纽约人的出身,他还是个哈佛人。他戴的眼镜,两头系着黑丝细绳很女人气,简音之,他就是个纨绔子弟,是展示美国向英国俯首称臣的那种漫画配角
如普林格的观察,罗斯福的弱项是良好的举止、语法标准的英语,对服装的品味,反对者很快就给他贴上了
“娘娘腔的大学毕业生”的标签
相对于城市的、商业化的、境世嫉俗的、女性化的世界,罗斯福代表了西部的、户外的、活跃的、精力充沛的、 男性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一种“真诚” 和理想化的形象。他意识到自己是体现教育和改革可与活力和阳刚相兼容的表率,并不遗余力地把这一信息传递给蝦起的新一代
罗斯福的成就,不仅是消减了绅士型学者在政治上的女性化而无效性这一负面效应,亦开始展现出这一类人的用武之地。他与他的同侪正逐步取代的那一代人中,有智识之士在主张领导权时,过分理调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有权享有领导权,而罗斯福他们更倾向于依靠自身对全国性事务行使特殊而必要的职能。
对他们而言,学者在政治中的角色是基于他拥有某些对政府运作越来越行之有效的服务性技能。受挫的绅士型改革派的政洽时代走向了终结。随着进步运动一代的出现,专家型学者的时代即将展开.
智识与权利的关系
智识的某些主要职能和权力挂钩所带来的威胁,不亚于当它被贬诋到失去地位之时,不论权力苟且还是与重要政治角色隔离,都令他无所适从
实用主义文化
商业和智识
至少在四分之三个世纪里,商业被大多数美国知识分子贬斥为智识的宿敌:商人自身早已接受了这一定位,以至于如今这种敌意己是天经地义了
毋庸置疑,商业目标和智识目标之间存在不和谐:它们追求的价值观相异,势必会产生冲突,并且智识对于任何机构性的组织和固定的权力中心而言,始终是潜在的威胁
然而,这种敌对也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依存,不该总是处于公开的争斗模式。强化或弱化这种对立的历史环境,与对立产生的基础同等重要。美国的工业化时代背景让企业家成为思想和文化的劲敌,他们的地位是如此重要和强大,使得其余的对手竞相退场。
几年前,商业记者约翰•张伯伦在《财富》杂志上抱怨,美国的说家一直以来对美国的企业家极为不公。他指出,在美国近代所有的速构作品中,商人几乎总是被刻画为粗鲁、市侩、腐败、掠夺、和不道德的
商人的反智主义
商人的反智主义被狭隘地诠释为对知识分子的敌意,这主要是一种政治现象。
但将其宽泛地解读为对智识本身的怀疑,乃是缘于美国人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上对实用主义和亲身体验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实用性的过度偏好往往仅归因于商业,但其实在美国几乎无处不在,只是某些细节因应社会阶层和历史背景而有所不同。
就其本身而言,对实用性的某种有益的尊重无需辩护,也不应受到轻视,只要它不渴望排他性,只要人类在其它方面的体验不被诋毁或嘲笑
实用主义热情是一项美德;在我们的历史上,践踏思想的是把实用主义神秘化的倾向。
请客观的看待白手起家
美国人迄今仅限于为赢得政治或文学成就之人著书立传
假如我们的年轻人只阅读这样的传记,必然会对我们社会的真正组成留下错误的印象,也不能认识到国家进步的活力出自何处
我们要将白手起家之人的历史铺陈于眼前,如此便能了解他们从群众中间成长起来的路径。
批判性思维是种负担
不可知论是智识的疾病,信仰谬误好过毫无信仰,所有这样的信念会让人脱离他自己,促使其进入一个志向更高远的世界
对婚姻的破坏
思想对婚姻同样是一种威胁,因为会破坏婚姻幸福。离婚的人怡怡比婚姻幸福的人有更多的智识兴趣。相比喜好基督教青年会事工、学习《圣经》和《美国茶志》,热衷哲学、心理学、进步政治和阅读《新共和》更易让婚姻乌云罩顶。在名为 “教育之恶” 的章节中,林克攻击“自由思维的产生,也许是教育最有害的一个方面”
他发现,教育的这一信条,同曾经的教会一样神秘和疯狂。这样的教育造出了 “冷酷的无神论”,创造了一种独善其身的文化和惟知识本身的需求。
自由主义把人从传统和过往的禁锢中释放出来,却代之无物。接受自由式教育的年轻人倾向于认为父母因循守旧,他们自己则消费无度、在思想上蔑视长者的虔敬、谋求与智识相关的职业而非从事父辈的工作、强烈反对把做生意当职业。在陆军和海军军营里,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充实的生活,那里的人们直面真正的价值观,且一定会变得愈发外向
关于教育
教育的方向
孩子现在并不被认为是需要开发的头脑,而是需要在校内接受培育的公民。新式教育家坚信,人们不应满足于期望公民因学识广博便成为好公民,公民素质、民主和公民道德必须言传身教。
委员会制定了一套教育目标,其中甚至未提及智识能力的开发或对中等学术科目的掌握。委员会称,学校的职责是在每个学生身上培养能使他成为好公民的能力,从而促进民主。“因此,有价值的家庭成员资格、职业和公民资格必须被列为三大主要目标。
”委员会随后表示:“本会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如下:
- 健康;
- 掌握基本过程〔这在上下文中明显是指基本的 3R技能,委员会无疑非常正确地意识到 3R技能现在需要在中学阶段继续教学了
- 有价值的家庭成员资格;
- 职业;
- 公民资格;
- 有效利用闲暇:
- 道德品格
(tips: 怪不得美国平民教育属于快乐教育,还是国情的区别,并不单纯是歧视和阶级,又是老三样民主/自由/人权,真的是)
现代教育体系
杜威最初是把个体学习者看作以自己的思维为工具来解决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的人,其后,他发展出了一种有关学习者成长过程的教育理论
他认为,现代的教育体系必须顺应民主制度、科学和工业化的时代背景;教育应致力于满足时代需求
关于未来
昔日自由社会的主要美德之一,是让智识生活中如此多样化的风格成为可能有些人以热情和叛逆著称,有些人或优雅华丽、或朴实内敛、或聪敏复杂、或耐心睿智,有些人则敏于观察和忍耐
重要的是,开明与宽容,是理解不同类型的卓越所必备的,即使对于一个单一的狭監型社会而言亦是如此。
自由文化的崩解、高层文化的消逝,这些教条式的预警也许正确,或许有误;但有一件事是明确的:它们更可能引发自我怜悯和绝望,而不是抗争的意愿或将创造力最大化的自信。
诚然,在当今的条件下,选择的路径可能不再通畅,非黑即白的头脑简单之人将成为未来文化的统率,这当然是有可能的。
但是,当人将意志的砝码置于历史的天平之上,他就有了未必会如此的信念
总结
- 反智主义实际上是于清晰立场和不同思维的基础上,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的产物,它是对矛盾对分歧的总结,表现为悖逆真理,换句话为不讲对错只讲利益
- 明朝漕运/海关/东北军饷/税收均为前车之鉴
- 人类社会矛盾一直存在,则反智一直存在,无法消除,即反智主义的必然性
- 反智主义通常建立在所谓的善之上,具体表现为人道主义(自由/平等/人权/…)
- 未来非黑即白的头脑简单的人大概率将成为文化主流,国内左倾已抬头(女权,人权,动保,环保),三体所预言的未来世界逐渐真实,”程心“式圣母即将登台
- 国无外患而恒亡,人无外敌而自封,要打破反智主义就要借助第三方力量恢复到达尔文社会
- 冷战之后,美国2020年的没落
- 日本黑船事件,明治维新,促成二战时期的日本
- 清朝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最终,21世纪的新中国逐步抬头,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 难以想象如果地球步为大同社会之时会不会就是人类社会自我终结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