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6236686 很久前读的了,内容属于血酬定律的一部分,直接copy一份现成的
官吏和百姓的关系
无论哪个朝代,对于统治阶层而言,百姓无非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官吏们你一口,我一口,大家分吃民脂民膏。只要“吃”的速度没有百姓财富积累的速度快,那就称得上“仁政了”。如果官老爷们吃的太狠了,就是恶政,百姓们活不下去,想当奴隶而不得,也就造反了,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再来一次轮回。
官吏和上级(包括皇帝)的关系
中国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一开始当官可能还想着为国为民做事。当上官后发现,上级吃拿卡要,同僚拉你入坑,豪强糖衣炮弹,俸禄少得可怜,唯有百姓好去欺负。想当个清官,妻儿老小食不果腹;想当个好官,却被三邪二馋陷害而无法自证;当个搜刮民脂民膏的恶吏,却又于心不忍。皇上要么听信左右亲信,忠奸不分;要么重罚严刑,风声鹤唳。所以人治之下,清官、好官难当,大部分就被官场淘汰
而皇上也是冤大头,权力上,他至高无上;信息上,他却极端闭塞。他所知道的,都是左右想他知道的。他想做的,都是亲信引导他做的。
官场内部的关系
官员之间也是套路满满,大家按潜规则办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有人坏了规矩,必定遭到利益集团的疯狂报复。由于走后门,递条子的人太多,“论资排辈”“抽签定岗”这样看上去荒谬的选拔方式,也成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折中选择
一个王朝也在各个大小官吏不懈努力下土崩瓦解:一开始少数人抹点油,渐渐地抹油的人多了干活的人少了,到后来选拔官员要靠抽签了,官场基本都是媚上欺下的货色。这个时候来点天灾,百姓当强盗的收益都好过种地,揭竿而起,王朝就破灭了。
金句摘抄
1、张居正总结说:人们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合法地祸害别人的能力,乃是官吏们的看家本领
2、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在位)的一道圣旨:”那军家每年街市开张铺面,做买卖,官府要些物件,他怎么不肯买办?你部里行文书,着应天府知道:今后若有买办,但是开铺面之家,不分军民人家一体着他买办。敢有违了的,拿来不饶。钦此。
3、百姓为什么不上访拒绝乱收费?
- 不值得为了那点乱收费而用几个月的时间,跑几千里路去告状。告状花的钱,打发一辈子的乱收费也有富余,告状必定是亏本的买卖
- 贪官污吏准备付出更大的代价打掉出头鸟。一旦坏了规矩,他们的损失将极其巨大。因此出头鸟很可能赔上身家性命
- 在付出上述重大代价之后,告状者的成功概率不过千百之一二
- 结论:民不和官斗。出头的椽子先烂。屈死不告状
4、随便你怎么规定,反正狼要吃羊。如果某羊不反抗,也许能多活几天,一时还轮不上被吃。敢于反抗者,必将血肉模糊,立刻丧命,绝少成功的希望。 冤大头是贪官污吏的温床。在冤大头们低眉顺眼的培育下,贪官污吏的风险很小,麻烦很少,收益却特别高,因此想挤进来的人也特别多,他们的队伍迅速壮大。但是最终会遇到一个问题。就好像狼群在羊群的养育下迅速扩大一样,大到一定的程度,羊群生长繁殖的速度就供不上人家吃了,羊群要被吃得缩小以致消亡了。这时候,狼的末日也就不远了。这竟是双输的结局
5、中国历代老狼的经验很丰富,那些为天子牧民或者叫牧羊的肉食者,都知道羊是狼生存的根本—简称”民本”。大家都懂得爱护羊群的重要意义。奈何抵抗不住眼前绵羊的诱惑,也抵抗不住生育狼崽子的诱惑。这也是有道理的:我不吃,别的狼照样吃;我不生,别的狼照样生。个体狼的利益与狼群的集体利益未必一致。如果我的节制不能导致别人的节制,我的自我约束对羊群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徒然减少自己的份额而已
6、第一等公平称为臣民级的公平,把第二等公平称为奴隶级的公平。奴隶级公平没有普遍实现的证据,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7、一个变质的政府,一个剥削性越来越强,服务性越来越弱的政府,自然也需要变质的官员,需要他们泯灭良心,心狠手辣,否则就要请你走人。在这种背景下,清官和恶棍的混合比例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定向选择的结果。恶政好比是一面筛子,淘汰清官,选择恶棍
8、袁宏道写道: 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引者注:治钱谷就是征税。仓老人是在最基层征收皇粮的杂役,经常干些吹毛求疵克扣自肥的勾当),谕百姓则保山婆(引者注:即媒婆)。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作吴令,无复人理,几不知有昏朝寒暑矣。何也?钱谷多如牛毛,人情茫如风影,过客积如蚊虫,官长尊如阉老。以故七尺之躯,疲于奔命。 ……然上官直消一副贱皮骨,过客直消一副笑嘴脸,簿书直消一副强精神,钱谷直消一副狠心肠。苦则苦矣,而不难。惟有一段没证见的是非,无形影的风波,青岑可浪,碧海可尘,往往令人趋避不及,逃遁无地。难矣,难矣
9、第一,晏子初期不媚上不欺下,实行了一套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第二,晏子后期欺下媚上,实行了一套竭泽而渔的政策,这是只做不说的潜规则;第三,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顶不住巨大的压力(信息传递渠道被中间阶层垄断),被迫向潜规则转变。这三个要点构成了一个堪称经典的制度变迁模型
10、孟子所谓“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治于人者食(音饲,喂养之意)人,治人者食于人”
11、那么,从正式规则中受益,在潜规则中受损的普通老百姓呢?他们自然是支持晏子的,可惜,他们的力量太弱,声音太小。他们的赞赏不能使晏子升官,而三邪二谗却可以。他们挨饿并不能让晏子丢官,而三邪二谗却能够。这些老百姓,按照马克思的比喻,就好像是一麻袋毫无组织的土豆。而缺乏组织的土豆,一麻袋也好,一火车也好,在土豆们进行利害计算的时候,损益得失无异于一个土豆,并不像通常想象的那样是所有的土豆之和。零散的土豆无力保护自己的利益,需要高高在上的皇帝代表他们,赐予他们雨露阳光
12、如果把晏氏转型中的所得所失分摊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头上,在每次转变造成的新增得失中,每个人确实摊不上多少。他们犯不上为这一点东西冒险招惹政府官员。而分摊到三邪二谗的头上,每个人得失的份额都足够多,足以激发起大家高昂的热情。总之,老百姓不如三邪二谗的政治热情高昂,这是有数学计算上的根据的
13、我们发现,原来上边是很想让我们媚的,诱导我们媚,暗示我们媚,强迫我们媚,不媚就有祸。而媚上就要上贡,就要贡鱼贡虾,这就难免欺负下边,让鱼虾们倒点霉。出乎意料的是,下边也很愿意我们欺负,虾群中的积极分子会主动协助我们欺负,把他们的邻居加工好,送货上门,并不用我们太费心
14、当良民和当强盗的风险已经相等了,而当强盗活下去的希望却大得多,这就是崇祯死弯的谷底
15、 “奉天承运”这四个字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改定的。在元朝,诏书开头的套语是蒙古语的音译:”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文言译作”上天眷命”。朱元璋以为这口气不够谦卑,改为”奉天承运”
16、第一,天道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叫法,譬如天命天意或者历史规律,但在深层结构上这两者是一回事。第二,天道或者历史规律与民心或者人民利益完全可能出现冲突,这时必定要遭遇究竟谁服从谁的问题,皇上们的固定看法是人民服从天道,因为他本人就是天道的代表
17、子贡曾经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8、《中庸》有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9、高阳先生在《胡雪岩》一书中写到的行贿办法。清朝官员到北京行贿,先要按规矩到琉璃厂的字画古董店问路。讲明想进某大官多少两银子之后,字画店老板就会很内行地告诉他,应该送一张某画家的画。收下银子后,字画店的老板会到那位大官的家里,用这笔银子买下那位官员收藏的这位画家的画,再将这张画交给行贿者。行贿者只要捧着这张很雅致的毫无铜臭的礼物登门拜访,完璧归赵,行贿就高雅地完成了。这里的一切都是合法的,字画价格的模糊性提供了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