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民族形成,是人类近代史上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政治和社会行为,从最终的英裔独立者,至后来的4500万世界各地各种族飘洋过海,共同汇聚成今天的合众国,在这个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种族可以形成主宰,类似中国之汉民族相对其他少数民族般的关系,作为独立者的英裔人占全美人口的15%,仅略多于德裔人的13%,而另一方面,各种族只是因为逃避战乱,或者追求一个新世界的梦想而抵达美国,多元化并非他们一开始就抱有的理想,不过历经百年融合,终成今天多样化的美国民族特性。
某种意义上,美国历史发展就是一部种族发展的历史,这些种族如何发展,又为什么会这样发展,看清这些,便帮助看清了美国的诸多文化现象。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美国各种族发展的历史表明,种族歧视并非某些后来者不能成功或者前进之主要原因,立足于本身的人文资本、文化态度等才是差异之根源。
欧洲人(爱尔兰人、德国人、犹太人、意大利人)
爱尔兰人
文化背景
爱尔兰人为凯尔特人的后代,从罗马时代开始便被不断打压,生活在英伦三岛的北部和西部边境地区,至盎格鲁-撒克逊人接替罗马统治后,情况丝毫没有好转,反而彻底沦为下等阶层,当时的大部分爱尔兰人都是佃农,但法律规定,土地上的任何收益都归属所有者,由此摧毁了佃农的积极性,这种世世代代无法改变的阶级属性便造就了所说的爱尔兰人“慵懒“和”无能“。
但爱尔兰当地的气候让他们学会酿造威士忌酒,而且当威士忌比面包还便宜时,形成了普遍的酗酒现象。
移民路径
爱尔兰人是美国种族中第一批重要的少数种族,其大规模移民的直接原因在于19世纪40年代的国际范围内马铃薯歉收,爱尔兰人可耕地的1/4被用于种植马铃薯,造成大量的人口逃离。
早期社会状况
爱尔兰早期移民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他们延续原村落群居的生活,定期去天主教堂礼拜,因此无法适应美国大农场的分散经营,大部分都成为城市居民。
由于缺乏谋生手段和技术,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不仅艰苦、危险,而且不稳定的活,比如运河、铁路修建,而且如在祖籍国一样,持家不俭,故而生活上多是贫穷又不稳定的状况,到了生活水平上,更是极其不注意整洁卫生,挤在拥挤肮脏的环境中,并且缺乏供水设备,造成疾病大规模的爆发,在1849年,波士顿的霍乱几乎全部发生在爱尔兰人居住的街区。
后代发展
爱尔兰人最大的成就体现在政治方面,由于人口大量聚居于大城市,选举时代们可以借助大量的选票确保其政治影响,至后来种族的移民到来之后,他们仍能长期掌权,这得益于爱尔兰人两方面的优势,会讲英语,以及在祖籍国反抗英国时积累的地下政治和组织的经验。
受于古凯尔特敌视读书的文化,影响了爱尔兰人后面对教育的看法,以至与犹太人比起来,在科学与发明领域实在乏善可称,不过虽然缺乏学问的传统,爱尔兰人普遍表达能力强,巧言善辩。
爱尔兰人带来的酗酒与暴力的恶习,在美国一直难以根除,而爱尔兰人也很容易与其他的种族产生暴力冲突,尤其明显的是黑人,两者之间在长达一个世纪里,周期性地发生打斗和骚乱。
德国人
移民进程
德国人向美国的移民并不像其他国家集中在几十年内,而是在美德历史上的许多不同时期发生,在现代德意志未完成统一,尚处于小诸侯国统治时,宗教改革,三十年战争等便开始刺激向外移民, 而当美国南北战争,欧洲普法战争,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都导致移民的减少,不过在这些历史时期之外,为逃避迫害或者寻求更佳工作机会大批的人向外迁移,德国人已成为美国第二大种族群体。
后期移民
美国独立前的德意志移民大都是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徒,他们以契约奴的身份到来,不同于爱尔兰人主要在都市,这些早期德国人偏好定居在当时的边疆即阿巴拉契亚山谷地区,生活在自成一体又与世隔绝的农业社区,而每个社区又分属不同教派,此时的移民还不具备后来德意志民族的发达的科学、技术,但身上所具有的自律、拼命和坚韧这些品格已经帮他们成为美国最大的农场主。
独立战争后至19世纪,移民的构成开始与之前发生变化:一是产业工人和工匠的增加,这可能也源于其母国的工业重要性在上升,另一方面是,德裔移民通常会选择河畔或湖畔安家,并选择有森林有地方,这样就不必会建筑材料和燃料发愁,配合着美国向西推进的进程,这些后来移民扩散至密西西比河上游,甚至成为太平洋沿岸地区开发的先锋队,但总体而言,德国人仍是世代集居,与外界隔离程度非常高,他们保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并建立起很多德国风格的小镇和城市。
对美国的影响
德国移民对美国的影响极其重要,首先直观上对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的改变,最早的英裔都是遵循严格的清教徒观念,限制娱乐活动,但德国人带来了各种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星期天的家庭野餐、演奏会、保龄球、汉堡、圣诞节等,逐渐融入标准的美式生活中。其次是工业部门,他们在科学和医学领域发明众多,技术领先,博士伦光学仪器、默克药物、通用电气、克莱斯特汽车,甚至核能技术的突破,也是源于二战前大规模的知识分子迁移。另外,在音乐和体育活动方面,开创了这些活动风气,并长期领先,教育机构的形成,特别是幼儿园也是由于德国人推广。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对抗德国的美国高级将领,很多都是德国血统,如一战的潘兴将军,二战的艾森豪威尔,海军上将尼米兹等。
犹太人
文化背景
自从公元70年,罗马占领巴勒斯坦后犹太人就散居各地,流落达千年之久,但他们靠着供奉古代以色列的同一始祖以及共同的宗教信仰,始终维系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群体。不过,基督教在欧洲取代罗马多神教后,犹太人成为唯一不信仰基督的民族,这使得他们在欧洲长期处于被敌视、攻击的局外人,进而演化出传统的犹太人“集聚区”,带着不同身份标签分散在各地的孤岛,而即便这些暂时的被允许居留,也多半是因为当地统治者看中了犹太人的技艺和富有而加以利用,一旦政治气候变化,犹太人马上面临着被驱逐的命运。
独特的生活背景造就了犹太人鲜明的民族特性,首先是被限制聚居的生活,排除了犹太人从事农业的可能性,因此他们只能在都市里,开展商贩、房贷等业务,逐渐建立起经商的属性,其次是对知识的尊重和景仰,更具体便是对宗教和犹太法典,这也是在被压迫环境下不多的精神慰藉。同时,犹太人具备的品德,后面也影响了美国的道德规范,包括注重清洁、乐善好施和极低的酗酒率。
移民进程
虽然都信奉相同的宗教经典,但犹太人因寄居的国家不同还是产生了文化上的断裂,而且他们在欧洲的政治解放也不是不平衡的,普遍而言,犹太教改革发端于德国,犹太人的处境便明显优于东欧的俄国和波兰,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犹太人也曾经有过相当大的自由,这些便影响了后续移民美国犹太人的不同状况。
最早的犹太人移民在独立战争之前就已开始,主要是来自西、葡的塞法迪和德国的阿什卡纳兹犹太人,因为人数少,而且借助他们本身的经商本领,他们很快富裕起来,并被美国人接纳。
不过,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受于本国迫害加剧,大规模的东欧犹太人移民开始到来,最高峰时达到150万人,他们原先都生活在东欧的穷乡僻壤中,不仅极其贫苦,而且缺乏教育,举止粗俗,甚至连外貌、语言都与德国犹太人有显著区别。东欧犹太人的到来使得早先的德国犹太人感到十分丢脸,也有了第一次同种族内的歧视,虽然犹太民族的慈善传统存在,有德国犹太人尽力帮助,这些移民仍然保留着东欧时的特性,胆小怕事、逆来顺受,而且只蜷缩在自己的圈子讲意第绪语,到最后美国发生了强大的反犹太主义情绪,德国犹太人也为此遭受严重的打击。
社会状况
犹太移民大规模涌入纽约曼哈顿地区,此时也值意大利向该地区移民的高峰,这片弹丸之地成为地球上最拥挤的社区之一,也逼的这里的新兴中产阶级,即早期的爱尔兰人和德国人撤离,但不同于爱尔兰人的是,犹太人注重清洁的传统减少了霍乱的横行,但毕竟是拥挤不堪,各种疾病、火灾还是经常发生。
由于坚持周六安息的犹太传统,加上语言不通,东欧的犹太移民很难到工厂工作,时值美国的成衣服装业兴起,于是过半数的犹太人成为家庭或者犹太人工厂的制衣工人,这些构成了他们后期发家的基础。
犹太人有尊重教育的悠久传统,但大多数犹太人在美国腾飞并不是靠的知识分子,也不是政治,而是技艺和工商业活动,大多数移民者都拥有一技之长,尤为可贵的是,即便早期身处贫民窟,他们也具备中产阶级的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念,这个构成了犹太人整个群体崛起的关键因素,当下的美国犹太人在收入方面已经显著高于美国平均水平,而且持续的教育投入,使得他们在法学、医学和科学方面也取得极高的成就。
意大利人
文化背景
美籍意大利人多数都是从南部意大利移居的后代,就意大利本土而言,不仅高度工业化的北部与农业为主要的贫困的南部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且由于地理和语言的限制,意大利长期处于四分五裂,各地区、小镇都有自成一体的独特文化,现代的意大利也要到1861年才完成政治统一。
意大利南部多丘陵和山地,不利于农业生产,而且也缺乏工业开展的煤矿等资源,历史上这里也长期处于军事争夺的中心地区,地方地方盛行,这些的后遗症造成南部的农民不仅贫苦而且无权,被人看不起。不过,他们所受的这种压迫与爱尔兰人不同宗教信仰间的冲突不同,爱尔兰人在回应英国人时具有强烈的全民族意识,而意大利农民则长期遭受宗教信仰相同的本种族人的压迫,使得他们不能团结在一起,信任的范围也仅限于直系家庭之间,所以可能看到,南部意大利人长期维系着格外强大的家庭纽带,捍卫家族的荣誉。
由于教育被认为是对家庭神圣性的侵犯,把个体儿童抽离出现,教会其与家庭观念相左的价值体系,因此南部意大利人极端地敌视教育。
整体而言,南部意大利人苦干、节俭,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家庭利益和荣誉,也相信宿命。
移民进程
北部意大利人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移民美国的现象,但他们人数非常少,以贩卖水果出名,很快便富裕并被社会接受。
大规模的南部移民,是从19世纪晚期开始,在此之前,这些人就已经有向欧洲、南美迁徙,但不同爱尔兰人举家迁徙,80%以上意大利移民都是男性,他们到美国只是暂时的、试探性的,随后便有大规模的返回祖籍,正如在美国进出频繁的加拿大人和墨西哥人。
社会状况
意大利人大批聚集在少数几个港口城市,他们往往“聚居”一处,社会交往也局限在本村老乡或者同省人的范围,由于全体意大利移民相互间缺乏强烈的认同感,在美国任何一个大型社区,意大利裔人很少能构成多数派,所以他们会尽量维持着与其他种族和谐相处。
南部意大利人在美国的就业模式也反映了他们在祖籍国的背景,他们多从事运送石料与扑渔业,家庭妇女可以外出工作,但几乎从不做女佣,他们具备苦干精神,也逐渐掌握了技术,但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认为恪守职守自然会得到回报,而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职业,比如经理或者学问,则很少问津。
意大利人高度重视实用知识,正规教育被认为是不实用的,即便后来普遍的教育水平提高,也只是经济状况的反映,并非收入改善的原因。
意大利人整体的犯罪率偏低,而所为人诟病的组织的犯罪活动,都来自西西里。早期在美的犯罪团伙多属于爱尔兰人或犹太人,美国禁酒令后,意大利的犯罪组织开始大批加入,特别是其黑手党传统给提供了犯罪的结构框架,这里面,头脑清醒和家庭忠诚格外重要。
意大利人特别明显的成就体现在音乐方面,如同在欧洲一样,他们是不可匹敌的。
亚洲人
华人
文化背景
华侨是个世界性的现象,其出现是与中国本土文明的衰落相关的,自明朝末年开始,中国人开始外流。如同意大利一样,中国的地方主义和家庭观念浓厚,在对抗外来压迫上,意大利南部有黑手党,中国则有各种堂的秘密组织。但很不同的一点是,千百年的科举制培养了对知识的尊重。
迁徙进程
自1849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华人开始向美国迁徙,但直到二战前期,绝大部分人都来自广东省的台山地区,而且这些移民清一色是男性,他们多通过合同工的形式打工赚钱,事实上并无太多留居的打算。
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移民,一直到1943年撤销,才允许有限的移民,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内地人通过香港辗转至美国,使得20世纪60年代的华人数量几乎翻倍,旧金山成为全美最大的华人社区。
早期移民
第一批华人主要集中在夏威夷和美国西部,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海外华人,没有商人、银行家来美国忍受侮辱和暴力,都是贫困的、受教育不多的,年轻且缺乏经验的中国人。他们居住在狭小的圈子,如同犹太人处境般,面对无处不在的歧视,中国人的反应是退避三舍,并在唐人街发展起自己的社会组织,除非万不得已,他们很少求助于美国当地机构。
最大悲剧在于美国排华法案的出台,彻底关上了赴美大门,给当地留美华人带来灾难性后果,由于早期移民几乎都是男性,这些人被生生剥夺了组建家庭的机会,造成第二代在美出生的华人断层,大大延迟了融入美国文化的时间。
当时美国社会给华人的经济机会很少,使得控制民间团体的各堂会出现,他们划定区域开妓院、赌场和鸦片馆,唐人街经常爆发堂战。
早期开矿、修建铁路的华人由于歧视被赶出,随后他们的主要职业是开洗衣店和中国餐馆,而华人经济的起飞,也主要是立足于唐人街自身的商业活动,随着第二代美籍华人缓慢的出现,他们首先便改善了唐人街的面貌,控制了违法活动,以发展旅游业。
新移民
大批的华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香港或者合法,或者非法入境,但与老移民很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和约束力,特别是家庭观念,虽然在中国已经被破坏,但在美国却被精心保留下来,新来的华人并不属于该文化。而且,如早期德国犹太人对后来的东欧犹太人搬,这些已经在美国站稳的华人,对新移民的诸多问题非常恼火,抱怨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他们一般家境富足,也受过良好的教育,新来者则是贫困不堪,文盲率高。
华人在最严重的歧视中上升到今天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们勤奋、隐忍,而且大多受过更多的教育,但整体而言,华人也仅在工作和受教育方面占有优势。
日本人
文化背景
日本本长期孤立,但在1868的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建立起一整套新式的价值观念和民族雄心,美国在日本被描绘成“人间天堂”,美国的自由也成为羡慕又效仿的东西,相反,此时对天皇的崇拜尚未达到后来盛行的程度,新的经济状况也打破了原封建时代的限制,人口开始流动。
社会状况
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移民的最大特点在于,他们没有将那些贫困潦倒的底层大众输送到美国,相反早先移民都是由日本政府挑选出的身体健康、品德优秀的青壮年,同时还有漂洋过海与其在美完婚的女子,他们都成长在日本民族决意效仿美国生活的时代,具备相当的雄心壮志。
日本移民最早是面向夏威夷,主要给甘蔗种植园提供急需的劳动力,随后19世纪末开始大量地美国本土移民,并在加州农业和园艺技术上获得成功。
日本家庭极度稳定,孩子也受到严格管制,日本孩子以循规蹈矩、彬彬有礼及学习勤奋而出名。
战时拘留
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使得美国本土的日本人遭到怀疑和大规模拘留,成千上万的农场和企业积累遭到破坏,但这个事件对美籍日本人也是个巨大的转折点,由于日本人不仅接受了拘留事件,而且向美国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使得战后对他们的种族偏见全部打破。
由于第二代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会讲英语,也是美国公民,社会限制的解除给了他们更广的门路,职业分布发生了变化,偏重应用学科,如工程,眼镜技术或企业管理等。
黑人
文化背景
黑人是作为奴隶被强行贩卖至美国的,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奴役中,他们的许多文化和语言已经消失了,他们的文化传统某种意义上就是在美国土地上形成的新传统。
由于其主动精神世代受到压抑,又缺乏激励,他们只想把工作做到不受惩罚的程度,奴隶们养成了磨蹭和怠工的习惯。
在黑人内部,由于地区和职业的不同,也形成了新的差别,首先是早先的一批非洲人,即契约奴隶,他们产在契约期满后获得自由,称为“自由的有色人”,另外,在奴隶中,家仆相比田间劳作的人也有更多的机会去领略美国的文化,他们住在自己的房子,生活起居与自由人无异。
社会状况
南北战争打破了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度,但战后仍有过半数的黑人在务农,而且最初黑人的死亡率反而高于奴隶时期,这些可能都源于他们缺乏妥善安排生计的技能、浪费和目光短浅,另一方面,大批南方黑人涌向向北方城市,也引起了当地自由黑人和白人的恐慌,更多地歧视视法规出台。
南方黑人的迁徙另一个问题便是由农场转向城市,由于本身教育水平及技能限制,造成城市大量的贫民窟。
黑人给美国文化带来的最大影响在于音乐上的南方圣歌、现代爵士乐以及体育项目。
拉丁美洲人
西印度群岛人
西印度群岛作为向北美辗转的一个中转站,黑奴都来自非洲,但对于那些留在当地的黑人而言,其奴隶制要更加严酷,由于当地的种植园面积要远大于美国,其拥有者不得不把控制种植园的权力委托给白人律师和监工,这些人受私利驱使,完全不顾及奴隶的体力承受,所以这些黑人从未能通过自我繁衍以保持原有数量,而必须不断从非洲买进补充,而美国奴隶主一般都居在自己的农场或种植园,相对能从更长远的利益出发,将奴隶也视为一项珍贵的投资。
不过,更大的差别在于,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被给以土地和时间对自行解决吃饭问题,所以他们具备了在市场经济里普遍存在的追逐利益和经验,这正是美国黑人200年里被剥夺的东西。
从20世纪初开始,西印度群岛黑人开始向纽约等地移民,其80%来自城市,这些人节俭、勤劳,而且更具创业精神,在收入方面明显胜过本土黑人。
美国社会中,仍有1/3的黑人生活在南方,而且收入对黑人整体和白人而言都偏低,人口的地理分布显然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地位显赫的黑人大多出身于黑人精英世家或西印度群岛。
墨西哥人
文化背景
墨西哥地区原属于古阿兹特克文明,西班人到来之后,疾病和征服导致大批当地人的死忘,而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到1800年已经明显在数量上超过了黑人、西班牙人等,这构成了现代墨西哥的主体,墨西哥的文化体现的便是本土和西班牙的传统影响。
移民进程
从美国独立前,墨西哥人,更准确地应称为早先的西班牙人,便开始探索到美国西南部地区,建立起一些零散的西班牙风格社区和农牧场,而美国的西部开发中大批美国人的倒来,美、墨之间的战争最终通过1847的协议约定,将墨西哥约1/3的领土割让给美国,构成了今天美国西南部诸州。
而墨西哥人移民美国的历史也经过几次浪潮和造反,美国时而接受,时而驱赶,反映了西南部两种对立的趋势。20世纪30年代第一波移民浪潮,以30年代的萧条而告终,二战期间对劳动力的短缺,大批墨西哥劳工被引入,随后在战后约400万人被遣返,50年代后期,移民再次回升。
社会状况
与其他种族移民的不同,墨西哥人的到来只是因为两地的工资差异,他们并非要到美国安家落户,两国间漫长的边境线给了各种非法入境的便利,据估计,美国大约有500万人的美籍墨西哥人,但同时还有约200万非法移居者。
由于贫穷、不识字、乡土文化,这些墨西哥人受到美国人和早先西班牙人的排斥,一如犹太人与华人之情形,而墨西哥人坚持讲西班牙语,不断地往返于两国,也使得其适应美国文化速度缓慢。
美籍墨西哥人注重家庭,对家人热情,对外敌视,而且家庭规模也相对更大,不过也造成虽然家庭收入并不低,但由于高生育率,平均收入则少得可怜,而且凡是大量墨西哥人聚居的地方,这种习俗就尤其明显。
总结
各种族在美国的发展历程,既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横切面,但给了思考种族问题的很多启发。
- 美国文化经过几百年的这种不断吸纳和更新,显然已经养成了一种繁殖和包容的属性,而且由于没有任何一个种族在美国显著优势,所以只要美国继续持开放的态度,这种文化基因绝不会突然中断,而开放融合的结果将带来更多的创新,目前美国试图回归文化保守,仅此一点便可窥见于自身的伤害。
- 种族主义偏见历史上一直存在,但我们绝不好将种族主义视为某个种族因此而贫困、落后的原因,相反二者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因果关系,最明显的如美籍犹太人和日本人,他们在刚进入美国时都遭受到歧视,但最终他们还是艰难地取得今天的财富和地位,今天不少美国黑人仍将自身问题抛向各类歧视,是值得深思的。
- 对教育过分重视,认为其可以解决全部经济问题,也是存疑的。犹太人、华人、意大利这些种族在美国都是通过商业意识或者技术而开始发家的,意大利人更是敌视教育,只是到了后来有本钱,才会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学校读书,教育与经济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可能并非根本推动因素。
- 各种族间的发展成就和特征,本质上取决于其文化属性,观察这些种族在美国的发展,他们无一例外地在进入美国时都受到歧视,而最终的发展轨迹显著不同,原因便在于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二战后德国从废墟上崛起的奇迹,便是又一个例证。
- 技艺的东西可以很快便习得,文化的软实力和态度,却需要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养成。在世界各国中,华人文化以勤劳踏实、隐忍、注重家庭等著称,这也是我们生活以及经济成就区别于他族的重要因素,但现代的科技、互联网等已经逐渐在撕裂这些传统,追求短期的物质私利,企业间通过大规模的资本比拼谋取暴利而忽视对基础技术的积累,年轻一代集聚大城市优势导致的传统家庭分割等,各种利弊自然无法当下做出判断,但如果不顾一切地毁掉这些文化传统时,是否还有其他新的文化因素来承接?甚至文化断层?这是另一个值得警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