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适合小规模数据的排序,并且其效率比较低。冒泡排序是一种交换排序,它的基本思想是:两两比较相邻记录的关键字,如果反序则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算法步骤

以正序为例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排序——冒泡排序/BubbleSort - 图1

冒泡排序过程动画演示
https://www.erdangjiade.com/jquery/75/7559/demo/
java

  1. private int[] bubbleSort(int[] arrays) {
  2. //第一个循环遍历,第二个循环比较
  3. for (int i = 0; i < arrays.length; i++) {
  4. //退出标记
  5. boolean flag = false;
  6. for (int j = i + 1; j < arrays.length; j++) {
  7. if (arrays[i] > arrays[j]) {
  8. int tmp = arrays[i];
  9. arrays[i] = arrays[j];
  10. arrays[j] = tmp;
  11. flag = true;
  12. }
  13. }
  14. if (!flag) break;
  15. System.out.print("第" + i + "次交换");
  16. printAll(arrays);
  17. }
  18. return arrays;
  19. }

python

  1. def bubbleSort(arr):
  2. for i in range(1, len(arr)):
  3. for j in range(0, len(arr)-i):
  4. if arr[j] > arr[j+1]:
  5.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
  6. return arr

go实现

func BubbleSort(a []int){
    // 一层代表总共比较的次数
    for i :=0;i<len(a);i++{
        var flag = false
        // 代表当前比较的次数
        for j:=0;j<len(a)-i-1;j++{
            if a[j]>a[j+1] {
                a[j], a[j+1] = a[j+1], a[j]
                flag = true
            }
        }
        if !flag {
            break
        }
    }
}

复杂度分析

分析一下它的时间复杂度。当最好的情况,也就是要排序的表本身就是有序的,那么我们比较次数,那么可以判断出就是n-1次的比较,没有数据交换,此时时间复杂度为O(n)。当最坏的情况,即待排序是逆序的情况,此时时间复杂度为 n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