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电商供应链大致为:买家从电商平台下单—OMS(订单)—WMS(仓储)—TMS(运配)—买家
OMS上接电商平台,对其进行订单管理,下接仓储,安排订单的出入库,将商品送到买家手中。

OMS的用户角色包括:客服、售后专员、发票专员、仓库管理员、商品专员、结算专员、物流专员等。主要看此OMS实现了哪些功能。

从0到1一定要做好优先级排序,然后看排期是否允许。

用户注册登录

to C一般通过电话邮箱可自行完成注册,但是to B涉及到审核资质的问题,所以需要相关负责人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此账号才能正常使用。

权限管理

分为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不同的角色只能看到对应的权限和数据

用数据角色坏处是,每次在创建用户前,都要事先定义好数据角色,不然就没办法给他分配相应的权限,所以前期就需要定义好数据角色,或者每次在创建不同角色的新用户后都要再创建数据角色,过程类似于:创建用户—创建数据角色—授权—分配功能角色—分配数据角色。而不用数据角色的过程类似于:创建用户—授权—分配功能角色—选择数据范围。

审批流

针对需要审批的工作但,需要一个或多个角色审批,状态分为:待审批、审批通过、审批不通过。

最简单的“写死”的做法就是这个流程固定,走到哪个审批步骤以后都是这个审批步骤,不可修改审批流程的先后步骤和审批角色,要改就要改程序。而如果要灵活的话,就需要整个审批流可配置,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要设计灵活。

订单与单据

订单主要包括:对消费者的销售订单、企业内部或公司间的采购订单、仓库或库存地到另一个地方的调拨订单、退换货订单。
单据:物流单,分为出库单、入库单,有商品和数量,没有金额,可和不同的订单进行组合

为什么OMS要设计物流单?因为要对接WMS仓储管理系统。有些时候需要一个订单对应两个单据,比如调拨订单(1个调拨出库单和1个调拨入库单)、换货订单(1个换货入库单和1个换货出库单),如果这时还是用一个订单,这个订单的单据类型就会一会儿入库,一会儿出库,逻辑上不清晰,对历史查库存变动记录也会有影响。

库存管理

库存一般分为 采购在途 库存、实物库存、销售在途库存(在途就是在路上,为虚拟库存)。库存的增减都是以单据过账(WMS通知OMS出入库完成)为依据。

① 采购的过程中(OMS给WMS下发采购入库单)叫采购在途库存,库房收货后,WMS通知OMS采购入库完成,OMS中将减少采购在途库存并增加对应的实物库存。

②销售订单下发后(OMS给WMS下发销售出库单),WMS安排发货,发货完成WMS通知OMS销售出库完成,OMS将减少实物库存并增加销售在途库存。

③买家签收后,TMS会将物流信息回传给OMS,OMS扣减销售在途库存。

签收前退货和签收后退货两种为逆向流程,较为复杂。


售后管理

售后主要涉及到3部分:退货、退款、换货。最简单的换货方式是同品换货,而异品换货一般都涉及内部审批流,还是挺麻烦的。

做退货时,退货订单要注意设计参考订单,也就是能找到原销售单的订单行,因为这涉及到后续退款、开红票的金额等。

发票管理


发票一般会分为2C、2B两种,就是给消费者开的发票和企业间采购开的发票(一般称为进项发票或销项发票,这两个词是相对的,我的销项是你的进项,你的进项是我的销项)。而每种发票又都会涉及退货时开冲红发票。

2C发票一般是随货物一同寄出,当然也有电子发票,这就需要OMS和WMS之间进行协调,定义好发票的类型,才知道给消费者时开何种发票(一般分为纸质普通发票、电子普通发票、纸质专用发票、电子专用发票)。

消费者退货后,服务商一般按一定周期汇总退货数据给到供应商,由供应商开冲红发票,反冲之前的进项发票。

还有很多其他的模块,比如商品管理、上下架管理、对账管理、黄牛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