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顶十年》:情商 如何既取悦自己又让别人舒服?
时汝佳:

【学到的点或金句】
【触发的思考】
【我的行动】

1.我们可能感受不到公平,但不公平发生的时候,瞬间能感受到。
讨人厌也是如此,有时候沉默寡言反而更好。

有个人群发文章,各个免费群天天发,也不说话,我制止之后被怼,也没改变人家的行为。
我想,这件事,如果有人提意见,自己应该高兴才是,那人怎么会怒火冲天呢?

其实有很多讨人厌的行为,笑来说,列举出来,然后自己要避免这些行为。

2.如何更好的讲道理?
我认为,讲事件更好,尤其是自己的教训。

如果当面讲故事,会让人觉得你在教训他,尤其是讲伊索寓言,会挨揍的。
写在文章里还好。

3.情商方面,感觉自己像方鸿渐,经常像大冬天从被窝里跑出来,明知道不对劲儿,还自顾自地行动。

应该和情商高的人多交流,学习他们身上的从容。
我有时候讲话快到自己都听不清,小鹏班长讲话就一字一句,给人的感觉很好。

源源有次说“一定能做好服务”,听得我很是振奋,因为笑来说咱们要做服务者。平时观察,她做事就是多想几步,让别人更方便。

4.要么就有实力,我想应该见多识广,但不指手画脚,不能知道点什么就以为“吾得矣”,然后骂别人是傻瓜。
我还真见过这样的人,越差越吹牛,其实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话只有屈原可以讲,普通人还是践行吧。

5.长能耐,长本事。

笑来说,情商和智商是一回事,那么学到做到,情商也会跟着提高。

补充一点,提问的时候,也要加上场景,最好有图片,可以在Google搜索:
“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
笑来让必读的。

Michael:

1、不要做讨好者。
-这个观点与B站上的哈佛商学院积极心理学课“自尊”一节的观点不谋而合,一个人的自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依赖型自尊;独立型自尊;无条件自尊。不断讨好别人,就属于依赖型自尊。自己在一些时间段、一些场合就是这样,仿佛只要不断满足别人的要求,讨好别人才能获取好感似的,但是最后往往得不到别人的青睐。这就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如果我是那个“强者”,我会因为别人的讨好而对于别人刮目相看么?答案是不会。因此现在采取的行动就是不再刻意讨好别人,而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2、学会聪明地“诉苦”。
-在生活中,自己有些时候也会经常性的去对交流者去“说教”。因为有些人口头上是说要来请教我一些问题,比如怎么在3个月内减肥10kg,比如怎么才能下定决心买房子。每当我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开始说的时候,我发现坐在对面的同事或者朋友眼神往往会飘忽,讲到一半的时候,往往会有些不耐烦,他们会把话题往自己身上,或者其他话题引开。读了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其实别人说想学习,只是和你交流的一个由头,他们往往想听你是不是一样也过得很难,是不是没有那么顺利。如果你也有困难、也有不顺遂的时候,他们内心才会更加舒服一些。知道了这一点,我采取的行动是:1、一般不再轻易说教了,要说也是点到为止即可;2、更多的准备一些“惨”的故事。交流嘛,就是让对方觉得舒服即可。

3、实力强的时候,情商往往不会起绝对作用;把话说好,还要把事情办漂亮,才是真厉害。
市面上很多说“如何提高情商”的书籍与课程,很多朋友也会往往感叹自己情商太低发展受阻等等。这些话初听觉得很在理,可是却经不住分析。乔布斯、马斯克、任正非这些人的情商应该都不高,但是他们却各自在领域内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如果一味讲情商、灰度与妥协,那样可以在职场生存,却不能够做出事业。把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竞争力上来,辅助以情商,这样自己的事业才能够如虎添翼;反之,过度在意情商,往往是能力不够的表现,提升情商可以给自己足够的心理安慰罢了。

钟壹馨:

读书输出:打基础之“情商”
今天继续读《一年顶十年》第三章情商。“情商”两个字在我家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我先生经常说我的情商低,主要表现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经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显现于脸。他总说我30岁的年龄,10岁的心理。哈哈哈,对此,我还是比较能接受他的评价的,只是自我定义和他的不太一样。会发脾气也是要看场合的。没想到在这一章节中,猫叔竟然说可以发脾气!我觉得需要特别提炼出这个观点出来先说。

猫叔举的例子,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我的前老板,一个很会发脾气的老板。我在公司呆的那几年,他没有一天是不发脾气的。他平时的性格是很温和的,就是和大家聊天啊,日常交流都是平稳温和的,但是一涉及到工作的时候,就要大发雷霆,仿佛全公司的人都是傻子,没有人可以get到他的点。猫叔说适当的时候发脾气,是很有好处的。我认为这个适当二字非常关键,也包含着发脾气的频率不太高,否则人家会免疫的,侧面也反应出了自己的领导力的问题。

回到作者这一章第一节,别做讨好者。我感触最深的一句金句“关系没到位时别凑太近”。我之前没有觉得这个属于讨好者心态。在我看来其实是很自然的想去分享,去提供帮忙,觉得只是举手之劳嘛,可是忽略了这涉及到服务对象和被服务对象。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候是很微妙的。不走近,容易别人家说太冷,不热情。热情了,又被别人说套近乎,肯定是有目的。

本章还有一句金句“你不可能别所有人喜欢,如果你不认可这一点,那你会活得特别累。要知道,就算是钱,也有人骂它是万恶之源啊。”对!这句话说的非常入我心。先前的我是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常常会很憋屈,就是怎么做都好像不对。后来慢慢学会,做好自己就好,管别人怎么说。我坚信一个原则,我伤害别人了吗?我伤害自己了吗?如果没有,那就去做。做自己吧,该来的一定会来,该走的也拦不住。尽人事,听天命。

果儿:

1、别做讨好者,舒服的做自己,关系没到位前别凑太近。

最近刚找到新工作,身边的同事都是“关系没到位”的。我是中度社交恐惧症患者,表面上看起来文文静静,其实内心慌的一批!要告诉自己,把事情做好做漂亮更重要,错了就虚心请教,马上改正。至于关系,需要一段时间磨合很重要。当前就先记住大家的名字吧。

2、考虑别人是否需要,尽可能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以后男友讲自己的困境时,我不能马上插嘴,把自己的经验说给他,其实不适用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能完全照搬的。有时候他只是想找人倾诉,听的同时要观察,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3、事先明确说出自己的底线/规矩,减少自己的不愉快。

我跟我妹妹和男友都说过同样的规矩:我用吹风机吹头发时,不要站在我旁边,也不要和我说话。有两次,我吹头发一般是闭着眼睛,换边时才睁开眼睛,然后突然就看到有人出现在我眼前,我会受到很大的惊吓🤯,这是我很不喜欢的,我时事后都很严肃地和他们约定好了,不要打扰我吹头发。

陈小熊:

1.为什么要在背后夸人

思考:这点我还真是在看了这本书第三遍的时候开始做。特别是夸自己的同事和领导,我是真心觉得他有那方面的优点。

我做班主任,时常跟学生讲这么一个道理: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两个人,都跟你认识,A同学整天说B同学的各种不是,叫你不要跟B同学来往;而B同学在你面前只字未提A同学的不是,甚至还偶尔表演A同学。

聪明的同学们,给你选择,你觉得谁值得交往?同样严守秘密也一样,总喜欢在你面前说:哎!我跟你说一个秘密,你不要跟别人说哦。你发誓!

这种人千万不要跟他分享你的任何私人事情。

2.如何更好地讲道理

思考:如果有情绪,先处理情绪;大象和骑象人:情感和理智,理智是战胜不了情感的,只能顺从情感,情绪没有处理好,讲什么都没有用。我视频号也讲一些道理,但都喜欢拿故事来讲。如说话、做事情要看场合,就举例说在北海银滩你穿个泳裤闲逛没有问题,但换在我们学校,你也穿泳衣来闲逛那就是神经病了。

3.为什么要让别人赚

思考:践行群之所以厉害,就在于笑来几乎让所有人赚钱,无论是卖践行群门票、还是写作课门票、或定投box。

刘大猫说怎么才有深厚的感情呢?当前一起做事情!那做什么事情呢?当然是赚钱!

多么朴素的道理,我回忆,跟自己关系最好的家人,都是有金钱来往的;跟同学关系最好的也是如此,特别是能一起赚钱的,聚会也多,交流也多,感情也深。

我在思考我们的作业群,我们布置作业,每个星期花2个小时作业整理作业,发布,然后大家可以共享,进行修改使用,符合多方共赢吗?还是只有我一个人获利?

答案是大家都获利,即使你不用作业内容,自己读书了,动笔输出了,提升了自己思维和写作能力,也认识了一些人,或许能产生深度的合作。

如果我整理了,公众号开了原创,没有给大伙开白名单,也没有亲自整理,而叫他人整理,只有我自己可以发布,这个社群就费了。

今天在刘大猫社群,他分享了做社群的原则。就是大家一起获益,大家一起赚钱。

我们社群不能收费,但还是可以赚钱,如我们通过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来吸引人进来,然后转化为践行群的人,谁邀请的人进来,这个人就是你负责,只能用你邀请码。

群里的人熟悉后,知道彼此的为人,可以交换自己的手上的产品,如张飞的3d产品,我的海鸭蛋。东西只有能流动和交换,就有价值。

这个细则要和大家一起商量出来。

后面的注意事项:不够笑来说得好,或许牛人其实价值观都大同小异。如不做讨好型的人,我们读《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有句: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人人喜欢。

道歉一定要拿行动道歉!

我们践行群其实不同意“情商”这个概念,它是一个伪概念。智商和情商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处理事情,一个处理情绪罢了。

seven:

1为什么别做讨好者

思考:关系没到位时别凑太近,因为凑太近说明你是硬来的,别人可能不想这样,就会有一种反馈反感,如果别人是反对的。
思考:关系不讨,才能真好,这样就自己的地位放到正确的位置,并没有无底线的去讨好。在夫妻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要去理解,一味的去讨好,去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2.为什么要明确规矩

思考:无规矩不成方圆, 就像如果马路上的,交通规则,
立规矩是为了减少安全风险。让自己的更加明白规矩。

3.为什么我们要“诉苦”

思考:有苦有甜,有好有坏,有起有伏,人生本就如此。
讲苦的话,让彼此更加简单

4.为什么要背后夸人

思考:人前直说,背后夸人。
人前夸人,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5.为什么要严守秘密

思考: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而且还会维护我的名声,秘密给谁就是认可谁,坚守秘密安全,放下了竞争的对抗。

6.如何更好地讲道理
思考:
直接讲道理的效果,远不如用故事讲道理。
用故事去写东西。故事如果是个人成长故事,他这样更加容易与人,

7.为什么要让别人赚
思考:你能利他,他就靠近你;赚钱是一个u型思考,想一想,如果是猫家食品

高金梅:

1、为什么可以发脾气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他人会冒犯我们的尊严?会涉足我们的底线?
原因在于我们对他人来说,是没脾气的人。

我之前就是这样,在他人眼里是老好人,是个没脾气的人,经常遭遇他人的侵犯而使自己苦不堪言。

我之所以没脾气,内在原因,总认为人应该有风度,有涵养,不要太计较得失。可是没有底线的没脾气,只会让自己受伤。

终于,有一次群聚时,一朋友有意让我难堪,我发了很大的火,并且以牙还牙地回报她。

之后,也没人再让我为难,取而代之的是尊重。

2、为什么我们要“诉苦”

猫叔在文中举例说了一种场景,说你在秀自己的优越感的时候,其时是在招惹麻烦。

我是感同身受的。

我之前经常会在同事朋友面前秀幸福感,秀家庭幸福,秀房秀车,可以秀的都秀,这在好朋友面前倒也没什么可说的,关键是,我就是少那么一根筋呀,我在离婚的同事面前秀家庭幸福,夫妻恩爱,我在尚在租房的朋友面前秀房秀车。活该我倒霉!上次组织上提拔我时,有人告恶状,收集了一大堆证据,而这告状之人就是我这个离异的同事。

“诉苦”的背后其实是人性。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我们一样心胸坦荡,会在他需要帮忙时雪中送炭,会在他们成功时送去真诚祝福。

相反,我们如果能有一点同理心,也就应该在他人,特别是在条件不如自己的人面前秀自己的优越感。

教训让我牢记:别再秀自己的优越,适当要诉苦。

3、为什么严守秘密?

现实生活中,一个严守秘密的人是让人放心,让人感觉靠谱。和这样的人相处很舒服,我们不担心他会泄露秘密。

唉!提到之前,我就觉得伤感。

刚参加工作那会,天真单纯的我以为同事也和我一样真诚、善良。我把同事当知心,对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结果,我对她说的话,就像柳絮一样满天飞舞,搞得自己很被动。

所幸,与之前相比,我现在成熟多了。我已经远离那种喜欢嚼是非的人和事。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晓樱:

  1. 为什么别做讨好者
    我曾经就是那个很热情的讨好者,我要讨好陌生人,陌生人不开心了一定是我哪句话说错了,我要讨好领导,领导不开心了一定是我工作做得不好。我要讨好父母,父母不开心一定是我没有听话。我要讨好朋友,朋友不开心一定是我不好。我要讨好儿子,儿子不开心了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后来我发现自己背了一个又一个的包袱在身上,想对所有人的情绪负责,我把自己放在最低的尘埃里,当年毕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就适合去当伺候人的工作,只能当使唤丫头。或者躲进深山里面不要与人交往,与人交往太累了
    我的成长经历里,没有体验过尊重,当被人尊重的时候,我是很惶恐的,我感觉自己不配。别人对我一点好,我一定要还回去才能心安。
    最后转了一大圈付出了很多,发现自己没有朋友,一个都没有。没有人喜欢我。后来我才发现讨好不能拉近关系只能让彼此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我慢慢的发现别人的情绪不需要我负责,别人有权利不开心,他不开心不意味着我不好和我无关。

  2. 为什么要明确规矩
    我没有给自己立规矩的习惯,最多也只是给自己做一个计划,没有完成也不会有任何的 惩罚。立规矩我的理解是建立规则意识,一天之中的时间安排好后就按照自己安排去执行,时间久了自己就会内化这些规则,养成一个节奏的习惯。对外立规矩,我觉得目前的自己还没有必要。
    3. 为什么可以发脾气
    发脾气确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界限问题,当他人侵犯自己的界限,干涉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发脾气会让对方意识到侵犯到了自己。但是我不会随意的发脾气,随意的发脾气就像随便大小便一样,只能恶心人,我不喜欢和情绪化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一般和家人孩子之间都是耐心说话。

  3. 为什么我们要诉苦
    当别人和我诉苦的时候,我会感觉自己的情绪能量被拉低了,我不喜欢听苦故事。月子里请了一个月嫂,那个月嫂每天和我说自己的家长里短,苦命的事情,当时就感觉自己特别难受很压抑,很想去开解对方。但是她的那种苦又是我解决不了的,导致自己很苦闷。但是假如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我也不会张扬,因为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钱,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人家会觉得你应该帮忙,应该多花钱,而不是感恩。几年前一个同学向我借了两万元钱,只字不提还钱的期限,后面一年多以后因为自己要用钱向他要回来之后,不但没有付我任何的利息,甚至从那以后就拉黑了我,再也不和我联系。我借钱给他,帮了他的忙,不但没有感谢反而觉得我应该帮他,因为他觉得我们家收入比他家多。

  4. 为什么群发必须谨慎
    我以前过年的信息都是群发的,我也从来不回复这些群发的信息。后来收到一些人单独发的带名字的信息,简短但是有诚意,从那以后我就不群发,只是选择一部分好友发,单独编辑,写上对方的名字。

  5. 为什么要背后夸人
    背后夸人,其实就是让对方知道自己是一个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人,而且对方会觉得很安心,因为你不在背后说别人坏话意味着将来你也不会说他的坏话。

  6. 为什么要严守秘密
    我以前是什么话都是不过夜的,有什么说什么,美名其曰直性子,直肠子,真诚坦诚。后来发现别人并不是这样在处理的,我也学会了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往外抖。

  7. 如何更好的讲道理
    讲道理的本质是,想让对方听我的。也就是说对方是错的,我是对的。所以很多人并不喜欢讲道理,再说了,道理谁不知道啊。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的学校,这种废话谁不知道啊。我一般会说你需要我做什么吗?询问对方然后再针对性的给与支持。

  8. 为什么要让别人赚
    让别人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有赚的,他才会更愿意来和你交往,互换。这和笑来老师说,我能给别人提供什么价值,对别人有用吗?有用人家觉得和你在一起能够成长,进步,赚钱获益,彼此互助实现共赢。如果和人交往,人家觉得自己会吃亏,一次两次之后就不愿意和你交往了。所以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就是这个道理吧。

范瑞芳:

这个基础确实要进一步打牢、打磨。因为有些时候会觉得好心办坏事,觉得自己很为别人着想了,但是不被认可等等。

1、不做讨好者。
有时候很奇怪自己的性格,很在乎某几个人的看法和反馈,对一些人和事又基本完全不放在心上。
我想首先得思考,哪些人,哪些事是需要拉出清单来,是需要“讨好“的,当然这里是加引号的讨好,是需要足够重视的。比如是说自己,要首先先取悦自己,别人的舒服开心的反馈也是自己的开心舒服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2、要有明确的规矩,并尽量要在事前明确规矩
这方面,是这一章中,对我最关键的。对孩子要有明确的规矩,对团队要有明确的规矩。我们家女儿,之前爸爸给定了个规矩,出去玩,说是8点回来,如果没有回来,一周内不能再出去玩,很有效果,给别的小孩子的家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觉得她的自理能力很强,我想就是这条规矩发挥了作用。团队方面,确实要再定几条规矩了。如事前请假,外出报备;项目/产品周报按时发出等,从这些小事儿抓起吧,另外借助从测试团队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对需求工作的最小必要要素的输出。

3、要多夸人,包括背后和人前
鼓励是稀缺资源,现在的人很需要被认可,所以多夸人吧,无论人前还是背后。

4、用讲故事的方式说服别人
不要一上来就反驳,要先肯定,再用讲故事的方式提出观点。我觉得这是个有效沟通的范式,我要不断的练习,直至变成肌肉记忆,运用自如。

学习与思考

  • 为什么别做讨好者

如果你是用“讨”的姿态去对别人好,别人并不会觉得你有多好,你也得不到想要的尊重和珍惜,更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 关系,不讨,才能真好。

【讨好者、跪舔者在我看来是一个意思,本质上就是通过服从他人的意志换取他人的认可,是一种懦弱,亦是一种悲哀。以前的权威、现在的大 V,身上都会带有强大的能量,但是高能不代表正确,当我们面对众人遵从大 V 的状况,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受「从众效应」摆布,再一次提醒自己,独立思考尤为重要。】

  • 为什么要明群规据

提前跟别人讲清楚我的原则,再与人见面。

【提前跟别人讲清楚自己的原则,再与人见面,可以避免把时间浪费在自己明显不愿意交谈的内容,是对生命(时间)的珍爱。】

  • 为什么可以发脾气

如果你从不发脾气,不管别人对你怎么样,你都客客气气,甚至低声下气。别人会觉得你很没原则,会觉得你好欺负。

【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这让我想到了“能做事的奴才”,这符合权威的利益。用符合自己本性的原则指导自己,做无愧于心的事,打造无可撼动的野心,是一种更酷的强者的生存之道。】

  • 为什么我们要“诉苦”

在一些场合,与其讲自己人生的各种“甜”,倒不如适当地诉诉“苦”。
> 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的内心更平衡一些,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咋一看这句话,好像和笑来老师的观点“永远不要抱怨”有点背道而驰。仔细琢磨发现并不冲突,笑来老师的“永远不要抱怨”是说不要让抱怨扼杀了「希望」,猫叔的可以诉苦是说,不要瞎显摆,引来那“猎人”,惹那不必要的麻烦,没啥好处。】

  • 为什么群发须谨慎

人嘛,都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都希望自己能被重视。
> 发信息时,你要想办法让人感到被重视,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为了让想要达到的目的更容易实现,从而让他人有被重视的感觉,总觉得有点不舒服。我觉得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变量,这个人在我心中到底真正值不值得重视,如果其实自己不觉得有那么值得重视,过后,那人发现了可能会失望。这样的关系似乎是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

  • 为什么背后要夸人

你在背后夸人,如果被夸的人知道了,往往会非常高兴,对你好感倍增。

【数落人没啥好处,我也不想讨人厌,见得别人的好,把握自己能把握的好。】

  • 为什么要严守秘密

嘴严,是一种美德。
> 如果人们知道你是个嘴不严的人,他们会提防着你。
> 如果你被人防着,你怎么能跟别人处好关系?

【他人的信任是宝贵的财富,快乐的源泉,辜负他人的信任着实是跟自己过不去;也要明辨他是否利用了你的信任让你分担了你原本不用承担的风险,这样的秘密也不一定要严格保守。】

  • 如何更好地讲道理

想要说服别人,前提是要让人愿意听你讲。如果你让别人感觉到你在反驳他,对方很容易有抵触心理,很难愉快地跟你聊天。
>
> 还有,直接讲道理的效果,远不如故事讲道理。

【围绕目标,避免辩论,这也是在避免浪费生命。用分享的态度、提供他人可能没注意到的视角,把选择权留给他人,这才是「公平交易」】

  • 为什么要让别人赚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你能利他,他就靠近你;如果你不能利他,甚至是害他(让人亏就是一种害),他会避开你。

【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认清这一点,他人因你而受益,那幸福感不仅属于受益人,也属于你自己,他者贡献是创造幸福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