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纸条高考特辑·第二弹 | 科技创新: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 - 知乎

    上一期的关键词——时代发展,大家掌握好了吗?(回顾请戳下面链接)
    作文纸条:作文纸条高考特辑·第一弹 | 时代发展:划时代之桨,扬奋进之帆zhuanlan.zhihu.com本期,纸条君将带领大家走进第二个关键词:科技创新。
    纵观2018年的高考作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个人”与“国家”紧密结合起来。这要求新时代的新青年,不仅要“读圣贤书”,更要知“天下事”;不仅要追求个人理想,更要学会将“小我”融入“大我”,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但是,这种偏宏观的立意角度绝不是让你把文章写得空洞乏味,阅卷老师想要看到的,是有情感有温度的语言表达,是以小见大、化虚为实的艺术诠释;而这种看上去政治色彩较浓的命题材料也不是让你一味地念口号、唱赞歌,真正的高分作文逻辑严密、有理有据,其作者善于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思考万物人生。
    作文纸条高考特辑,将结合2018-2019的时政热点,分别从时代发展、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人文素养、思辨精神、生态文明、家国情怀七个角度,为小伙伴们建构逻辑框架,梳理行文思路,并配以相关的短句素材,从根本上帮助大家突破思维混乱、言之无物的困境。此外,纸条君还会在文末附上相关的人物、时事素材链接,让你迅速get可以用到论据中的事例。
    当然,纸条君给出的思路绝不是标准答案,仅作为抛砖引玉之用。小伙伴们若有更好的想法和思路,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讨论~
    本期关键词——科技创新
    科技实际上是一个复合概念,包括科学与技术。科学是发现,探索并建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将科学的最新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实现某种功能。
    在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引领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唯有将科技与创新紧密结合,给新的发展动力架上充满活力的双翼,才能抓住历史机遇,迎来飞跃和发展。
    去年的高考作文虽然没有直接考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内容,但全国卷一《2035年“时光机”》、全国卷三《改革开放三部曲》中均有隐晦涉及,前者着眼时代感,后者从重视速度到重视质量,都与“创新”有藕断丝连的联系。而2016年浙江卷《虚拟与现实》、2014年辽宁卷《科技对生活的影响》、2012年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则直接涉及“科技”主题,要求小伙伴们对其进行辩证地思考和理解。
    科技给当代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创新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将创新精神落到实处?跟着纸条君一起思考一下吧~

    科技
    科技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还在人们的思维领域掀起了惊涛骇浪。“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然而,科技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科技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 对于国家而言,科技是处于历史交汇期的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轴心,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点。
    在现代社会中,经验的重要性逐渐被理论取代,科技以其强大的预测能力摒弃了人工的重复试错;传统手工业被大机器的批量化生产取代,科技以其超乎寻常的加速度掀起了新一轮工业变革。“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类的新智慧以某种形式战胜了古老智慧,这其实是人类的又一次自我超越。
    ——柯洁
    ▎对于社会而言,科技发展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过度科技化会疏远人际关系,而滥用科技则会导致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病菌肆虐等灾害。
    一方面,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丰富的精神资源,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加快了外在世界的变化,却忽视了人类心灵的承受限度和适应能力,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感觉轰炸、信息超载和决策压力。
    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
    ——陈丹青
    与信息数量越来越不成正比的是,我们距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
    ——《澎湃新闻》
    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索尔仁尼琴

    如何看待科技发展
    ▎以辩证的态度看待科技发展,保持忧患意识。
    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前夜,我们要乐观以待,也要秉烛忧思。
    ——《新京报》

    ▎坚守初心,科技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依归。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纪伯伦
    一切发展的旨归,不是数字不是物,而是大写的“人”。
    ——《中国青年报》

    创新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创造新的事物或思想,是社会变迁的源泉。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改良旧的思维定势;创新的核心是“新”,代表着丰富与完善。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
    为何创新
    ▎对于个人而言,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无,将决定他的发展前途。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革新和大机器生产使社会对纯粹体力劳动的需求不断减少,对脑力劳动的要求不断提高。身处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没有创新就缺乏竞争力。
    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商君书》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桓宽
    ▎对于社会而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追求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双丰收,还是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创新都在其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都是一剂效力非常的灵丹妙药。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意识上的转换,更需要通过创新转变发展模式,从而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对于国家而言,创新能力愈发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
    科技领域作为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没有捷径,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
    ——《人民日报》

    如何创新
    ▎对世界充满好奇,不随波逐流。
    必要性不是创新之母,好奇心才是。
    ——简·雅各布斯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创造力最重要的不是发现前人未见的,而是在人人所见到的现象中想到前人所没有想到的。
    ——薛定谔
    ▎脚踏实地,注重实干。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
    习惯会约束一个人的行为,偏见会局限一个人的视野。跳出舒适区,突破惯性思维,敢于思他人所未思,敢于做他人所未做,不仅需要创新意识,更需要坚持、胆识和勇气。
    顾方舟为了让小儿麻痹症活疫苗走进偏远地区,精心研制方便运输的糖丸疫苗,为千千万万儿童送去希望;杨璐菡时时刻刻专注于课题研究,坚持“24×7”的工作模式,为器官移植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胡玮炜在众人犹豫之际,果断地做出“共享单车”的尝试,不惧探索之路上的磨难与挫折,大胆地迈上科技改变出行的小径。(相关人物素材链接见文末)
    创新是一种勇于突破的能力,更是一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科技如一粒火种,点燃了整个人类社会,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超时空性和无限性。创新更是科技的加速度,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于科技创新,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见解嘛?快来评论区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吧~
    下期预告:
    高考特辑第三弹:文化艺术,不要错过哦!
    作文纸条:作文纸条高考特辑·第三弹 | 文化艺术:品艺术人生,守文化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