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卷高考作文关于疫情的概率是多少? - 知乎
针对部分浙江省同学的提问,我在此做出回复,浙江省跟其他省份不一样,一定要谨记!
最前:本答案已经写完了哦 但是还有好多同学让我更新是为啥..(⑉・̆-・̆⑉)..如果大家还有啥想要我再讲的可以提问在评论区或者私聊我,也可以贴出题目让我分析下
我在2018、2019年连续两年参加了高考,我想从一个高考过来人,尤其是这两年的高考过来人来给学弟学妹们一些警示和心得,因为我当时高考时也曾迷茫,也希望有人能跟我说这样一番话。
这篇回答我将从近年来高考作文怎么样命题、高考作文怎么样得高分、什么样的陷阱千万不要犯,三个角度来分享我对于高考作文的体会。
高考作文如何命题?
上面所有回答说的都很对,我也不否认,今年高考极高的概率会以疫情为话题。可是问题就在于,知道话题又有什么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先来聊聊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前世今生。
2010左右是一个分水岭,2010年以前的所有高考作文题几乎都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本质就是,只要你与该话题(通常是一个词语)联系比较紧密,就不算离题,譬如说,以“中国梦”为话题,你抒发自己的中国梦不离题,你歌颂历史上的伟人不离题,你理性分析该怎么实现中国梦一样不离题。话题作文最好的地方莫过于,可以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每个人都有话可写,缺点却是十分致命:太过于简单,很容易套作。这也就是除了一个省以外,2010后全国范围内话题作文几乎销声匿迹的原因。
哪个省还在用话题作文呢?江苏省。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比如雕塑,基因等都是语言,还有有声的、无声的语言。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比如雕塑,基因等都是语言,还有有声的、无声的语言。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江苏2018年高考题
看到巨大的话题两个字了吗。有的人说江苏卷难,但是并非如此,在这一年江苏卷巨简单无比,这个话题是什么?无非就是“语言”两个字。材料这么复杂,对于写作有帮助吗?没有,只要围绕语言两个字即可,完全不需要评论材料。
分享几篇我看到的高分作文大意(官方渠道上看到的),一篇是讲老铁匠打铁“虽无声,却是最美的语言”;还有一篇则是议论文说古道今,谈论语言始末;甚至还有一篇文章是从花解语入手,评论红楼梦中“解语花”袭人劝宝钗一事,这样都不算离题。
如果还需点破的话,在这样的省份里,作文拿高分的关键,就不在审题,而在于怎么花里胡哨。之前说了话题作文很容易套作,话题作文还适合发挥,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你平平无奇,学其他省份就事论事甚至评论材料,那你的作文也必然会拿到一个巨低无比的分数。
接下来,我为什么说会以疫情为话题但没意义呢?就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作文题目会与疫情有关,但是你知道又如何,高考通过出题一样可以让你偏题离题得不了高分。因为现在的作文早就不是话题作文了,高考不会变成疫情知识考试,只不过是换个瓶子装酒。你是喝酒,不是喝瓶子。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省市转为材料作文,但是具体的又偶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三大派别。一派是以江苏卷为特色的“话题式材料作文”派,已经讲过;一派是以全国卷为特色的“杂技式材料作文”派;还有一排是浙江省为代表的“扩写型材料作文”派。
先讲全国卷。为什么叫“杂技式材料作文”,就因为全国卷是最喜欢老瓶装新酒的考区,其话题必定古板,如“劳动光荣”、“中国梦”、“我看高考”等,这些大家都很熟悉,也是社会上所谓的作文观察家唯一能看到的地方了,他们看不到的是,全国卷的精髓就在于,事无巨细的写作要求,这一点的创新上全国卷是无与伦比的,堪称让学生玩杂耍。以下举例,我只给写作要求部分。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2019全国卷1
绝对的一条龙服务,从读者对象、文体、主题、内容,各种要求全方位覆盖,事无巨细,且演讲稿涉及学生写作盲区,堪称杂耍。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2019全国卷2
一共五个任务,规定你的写作人格。五个任务分别如下: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全是保姆级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一应俱全,并且写的文体都很奇怪(这些文体本身不奇怪,但是奇怪的复习班老师认为高考只考议论文和记叙文)。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2018全国卷1
什么是时光瓶,时光瓶中的写作要注意哪些要点?写作对象是当时的18岁青年,是否注意到?这道题的题目要求更难一些。
今年的全国卷仍将如此,保持着不拘一格的命题形式和事无巨细的妈妈式命题方法,目的就是为了防套作!大家都知道会考疫情是吧,好啊。
举个例子,我考”向社会写一篇‘爱卫生’的倡议书“你会不会写?我考”想象与心中的抗役英雄共度一日“你又会不会写?写这些东西和你提前知道会与疫情有关没有任何冲突,你要抓住的恰恰是这些事无巨细的写作要怎么写,而不是每天听网络上的辅导机构吹水。
浙江卷的特点是“扩写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浙江省的作文题目要求巨死板,你必须按照材料所给的一二顺序写下去,这一点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连续参加的两年高考见证了这一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2019浙江卷
是不是看上去很简单!看清楚了题目没?有一个小陷阱,用的是借代的手法,实际上是要你评论自己的生活要不要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不是评论作家如何写作,和这个没关系,对吧。错,因为浙江省是扩写型写作,所以您必须和材料不仅本质趋同,还必须文字趋同,没错,人家问的是写如何生活,但是你也必须写作家和读者的关系。如果你只写生活上要如何对待,偏题!你只写作家和读者的关系那更是偏偏偏!
我相信任何有眼睛的人看到这个题目,都会知道他说的就只是该如何生活这件事,跟“作家和读者的关系”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你在浙江省,这里的老师崇尚“梯度式审题”,你必须把材料里的内容严格的写一遍,必须写作家和读者如何,再进入对生活的讨论,否则就算偏题。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有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2018浙江卷
这也是浙江省高考历史上的一道神题,懂的人自然懂。很多专家也好,学者也好,对这道题给出了很多的分析,很多的考证,他们说的都完全正确,但是在高考这里,没用。
这一道题很多专家评论说是浙学的复兴,太对了,但是考生里面谁懂浙学?改卷老师懂吗?出题老师也未必懂吧?这就是一道高考题罢了,全省人唉声叹气,这样的作文怎么写?简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是的,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这样的作文,没法写,为什么?因为写什么文体?议论文?谁有有资格评价浙江精神呢?至少考生没有。散文?主题落在何处呢?
但是这是高考,你是必须写的。最后的改卷标准就变成了扩写。你必须写到以下内容:过去的浙江精神怎么样、现在的浙江精神怎么样、我作为浙江学子该如何。三段论,每一段对应一段材料,这三个部分少一个就偏题。浙江省最后全省平均分才34分(60满分)左右,这意味着你只要按照三段论写,必然高分。
看到这里懂什么是扩写式材料作文了吗?在浙江省甭管你是什么天才,先给我把材料里的东西给我扩写了,用自己的华丽的语言,用狗屁不通的引用和诗歌,把材料里的话全部写下来,否则就是偏题!
我来问问你们,你们知道跟疫情有关,有用吗?到时候你反而去写自己的疫情了,感天动地的,改卷老师看了眼睛都哭红了,太感人了,结果你在浙江省抛开材料,只抓住材料的神,没抓住材料的形,一样偏题,高考就是高考,是有标准答案的。普通作文改卷老师是没有资格改变标准答案的,只有小组长可以!你的作文那么有幸会落到小组长手里?仲裁多了,改卷老师是要批评的,他不会为了你的作文改变标准,也不会去看你写的究竟怎么样,他只会看你写到那几个点了,大致评估一下你的文采。然后就迅速给分。
高考命题说完了,如果有人看,再继续更下去。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究竟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写这一部分。也就是说,我究竟是该写的详细一些,还是写的简略一些。对于一篇回答来说,我应该写的更加略一些,这样减轻我自己的负担,对于高水准的同学也可以更快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我后来想了很久,最终决定还是写详细一点。因为,孩子,如果我写的简略一点,会害了你。
我知道一定有这样的孩子,和自己的语文老师缺乏沟通,或是内向也好,或是基础不好,并没有完整的掌握作文应该懂的知识点,即便如此却畏于开口,很可能像我这样的知乎帖子就会构建起那样的孩子的大部分作文知识架构。如果我写的很简略,对于基础好的孩子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这样的孩子,则会完全起到反效果,比不看还要更糟,很可能最后连平均分都得不到,因为高考总归是能力考试而不是技巧考试。
所以孩子们不要怪我啰嗦,不仅是前面的这番话,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觉得我后面写的东西你已经学会了,不要着急,看下去,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很多高考考完都没搞清楚作文究竟该写什么的人多了去了。
怎么写高考作文(1.散文 2.议论文 3.杂技式材料作文)
我之前批评了很多复习班的老师只强调议论文和记叙文,其实这样的老师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因为就我所知,很多复习班的老师甚至是只强调议论文的。这样是万万不行的。不知道是哪本杂志上最先开始的,我看到很多号称作文辅导书上各种专家辅导也好,专家讲解也好,越来越重视议论文,但是这样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语文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不仅强调理性思维,也同样重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道德。下面我们看这样一道真题。
2019全国卷三
抱着一定要写议论文的想法进考场的同学们,可能会被这样一道题吓傻了,对于这样一道题目,一定要从理性去分析对老师和毕业情感很可能会陷入“立圣人言”的窠臼,一提笔,就已经走入了死胡同。很悲哀的是,如果这道题拿来做中考题,很多同学反而会更有想法。但是经过了三年的高中训练,反而不会写了。
我高中时期一度成绩很差,差到在年级里垫底,尤其是英语。我记得从某一天开始,我每天写一篇英语作文,来让我的英语老师修改。英语老师是一个非常刻薄的女人,她一开始拒绝给我改作文,但是我坚持,她最终答应。有一天我给她改完作文的时候,她把我叫住了,她把作文摊开摔在我的面前,本子上鲜红的插和圈刺得我的生疼。她发现了我写在本子上的英语“140”的目标,她跟我说,你根本不适合学英语,一点都不适合。我走出办公室,听到她在办公室跟别的老师说,就这样还想考140,真是痴人说梦。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晴天,太阳火辣辣的,走到窗户边上,再也憋不住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就那么抱着窗户大哭。一直以来的委屈,恨自己高中一开始没有好好学习,恨英语老师为什么把一个敏感的少年的梦想就那么无情戳破,恨为什么自己学英语就是缺一根弦……
突然有人拍我的肩膀,是隔壁班的生物老师,她给我递餐巾纸。
高三的人是脆弱的,也是最不堪一击的,我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绝望和崩溃的时刻。但是同样的事感动。有被任课老师嫌弃,也有从任课老师那里收获的鼓励。我记得当我去找年级里权威老师希望我能旁听时,他一口答应“当然,你那么优秀”;路上偶遇化学老师,因为忘带校园卡,她直接请我吃饭;无数次和生物老师交流生物问题,即便她工作再忙也没有嫌弃过我烦;数学老师在我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对我轻轻说的那声“加油啊,明天”。
难道你就没有吗,这样的时刻?孩子,在你的整个高中三年里面,陪伴你走过的那些人,你的老师们,你的父母,你的同学,你回想一下这段时间,那些感动的事情也好,烦恼的事情也好,甚至你痛恨的人或事。
人的一生,相见,遇见,花谢,花开。有你们和我一同走过,更重要的是,你们都是立体的,有善良,有误解,也有痛苦。而这道题目,就是整个高中三年的和解。无论是虚度、奋斗,时间已逝,现在是最后绽放的时刻了。这道题目不是要你们去歌颂老师,去写一个又一个虚假的故事,而是当你恨过、痛苦过,回过头,老师在,他们不会放弃你们,命题老师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你们,在一个个被汗水味淹没的六月,留下了你们的高考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你和老师是主角。不是不能写误会和不解,但是回过头,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过,你们带着他们递给你的武器走上战场,最后一节课,老师已经无知识点可教,何等落寞!我现在已经不恨当初那样对我的英语老师,因为她虽然言语刻薄,但是最终还是每天帮我修改作文不是吗?一个人愿意无私地帮你,难道不是人世间最大的恩赐吗?
这道题难吗?我想对于一个有良知和感情的人,不难。
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写记叙文,或者,我个人愿意称之为散文,不仅是因为高考会考,更重要的,它也是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怎么写散文
散文: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我们把散文的定义拆开,就可以发现真正的散文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两个,一是记叙,二是抒情。我们在写作散文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两个要点。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散文很难写,因为现代人的情感太浮躁。我们不愿意去带着一种发掘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真正出现的感动。
孩子们,要学会写散文,你们必须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从孩提时光记事起,到高三备考的坚持与烦恼,我们一定会发现自己经历了这么多那么多的事,可以写的东西很多,而那些就是散文的素材。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用在散文的写作里面呢?并不是。素材的选择是有标准的。同学们刚刚看到我又啰嗦了半天自己的高考才进入正题,都觉得看得昏昏欲睡,觉得我是祥林嫂,恨不得直接跳过了,但是我刚刚写的一旦把描述性的语言写的更加诗意,增添更多声临其境的细节描写,再把最后的抒情写的更有层次,不就是一篇散文吗?用来抛砖引玉,可以说明不少问题。
素材的标准之,小;选择的素材必须是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而不是一件很长时间段的事素材的标准之,真;什么是真?真实发生的事情就是真吗?虚假的事情也可以真,真实的事情也可以假,区分素材的真与假的是细节的多与少,是描写的语言能不能足够有煽动性,是你选择的素材不那么烂大街。
大家可以看看我选择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最终是对教师这个群体做出评价,我选择了一件被英语老师不理解,但是最终达成和解的故事,它的冲突是一件小事,并且足够动人。
仅仅写了素材是完全不够的,散文的核心就在于抒情,或是说理。当然最好能够既抒情又说理。大家都看过很多的读者文摘,上面有不少的散文,都是用一个感人的故事表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并把这个道理写的不明觉厉,或是抒发了很简单的感情,但是可以把情感写的十分动人。
散文与议论文最大区别的就在于,散文是不用负责任的,你写的道理并不需要任何有逻辑的论证,只要你叙事完,有这样的情感氛围在就可以自然过渡到说理。
什么是优秀的说理?(这一点在议论文中依然如此,唯一的区别是,议论文得出结论必须严密论证,而散文只需要情感煽动就可)
有普适性,一针见血:你必须看到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而不是简单的看到表面。有层次性,要由点及面,逐渐走向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规律。
难道你就没有吗,这样的时刻?孩子,在你的整个高中三年里面,陪伴你走过的那些人,你的老师们,你的父母,你的同学,你回想一下这段时间,那些感动的事情也好,烦恼的事情也好,甚至你痛恨的人或事。
人的一生,相见,遇见,花谢,花开。有你们和我一同走过,更重要的是,你们都是立体的,有善良,有误解,也有痛苦。而这道题目,就是整个高中三年的和解。无论是虚度、奋斗,时间已逝,现在是最后绽放的时刻了。这道题目不是要你们去歌颂老师,去写一个又一个虚假的故事,而是当你恨过、痛苦过,回过头,老师在,他们不会放弃你们,命题老师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你们,在一个个被汗水味淹没的六月,留下了你们的高考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你和老师是主角。不是不能写误会和不解,但是回过头,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过,你们带着他们递给你的武器走上战场,最后一节课,老师已经无知识点可教,何等落寞!我现在已经不恨当初那样对我的英语老师,因为她虽然言语刻薄,但是最终还是每天帮我修改作文不是吗?一个人愿意无私地帮你,难道不是人世间最大的恩赐吗?
以我的说理为例,什么是问题的关键?对于师恩来说,关键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尊重老师呢,我们说理永远不要去喊口号,像这道题,我们千万不要去写,写完一大段叙事,然后得出结论——我们要爱老师。这是表面的,关键呢?是因为老师代表着我们奋斗了三年的青春,另一方面,老师无私的帮助我们,在这人世间多么真挚!
事实上,我的说理接下来就可以再进一步,进入到更有深度的,对一般性规律的探讨上。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遇见又分开,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怨恨,而忘记了真挚的情感,但是在今天我突然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的和解。我们最终会忘记那些令人烦恼的事情,最后会对一切纠结一笑了之,就像老师最后一句“我再看看你们”,在真情面前,这些都不值一提。
说理可以自然地从歌颂师恩走向感慨人生。
下面我给出一篇我最近写的跟疫情有关的散文,大家运用我刚刚教的知识来分析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说理,而我又是如何安排行文的(什么时候记叙,什么时候说理抒情)。
鸿雁衔家书,风卷云舒处
亮哥:
展信佳。
日月不居,春秋代序,光阴荏苒,自从你去军校别过已然数年。春节适逢你回家省亲几乎见到,后来又因疫情而匆匆别离,故而留下许多遗憾。今日以家书一诉衷肠,不啻于面见亲谈,了却一桩心事。
这事我已不能记得,但是听说我婴儿时期,被你抱过,那时我便格外的安静,好像天生就和你有着某种缘分,童年时的记忆便清晰许多,你是我口中的那个“胖哥哥”,到哪里去都喜欢屁颠屁颠地跟着你,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有你的陪伴,我在老家就是一条街上当之无愧的孩子王。后来也曾叛逆过,呵斥了许多家人,也因此不受众人的喜爱,而你仍然对我那样的好,你说你是我哥哥,这是无法改变的。我的心里就算再叛逆也被这一把“糖霜”喂得惭愧。后来你开始学习繁忙,我知道,那是高考,人生的一场短跑。你的身体逐渐精瘦结实,话语也变得寥寥,只有脸上的笑容如故。
人生如逆旅,你我是行人,我们很快聚少离多。
记得彼时别过倒无异样,高考结束,你来宁波游玩了数天,那个暑假,我们倒比平日里见的更多,后来你进入军校,因纪律严明而少能交流,我也逐渐学业繁忙,淹没于满目累犊之中。闲暇只是常常会想,曾经在我心目中那样优秀的肖亮哥,现在又过得如何呢?来不及太多的思虑,对未来的担忧很快会像海浪向我袭来。而我在后来得知,你始终在网上通过我父母问询我的现况,我感动不已。
你早就是一名军人了,我知道,作为一名军人,你的责任使命十分重大。但是我又怎能不去忧虑你的现状呢?这段时间,武汉突发疫情,都不必提我那因疫情而临时取消的看望你的行程,在整个湖北都警戒森严的时刻,你又在哪里的岗台上挥洒自己的汗水呢?很多人觉得那是空话,是套话。但是我真的清楚,在国家的需要面前,军人,甚至我们每一个人最后会变成一个数字,一个编号,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重情重义重国家的冷冰冰的编号。作为家人,我们知道你的大致的方位,但是当战争打响的时候,或是有各种紧急事态突发的时候,你会被指派到那个地方去,默默发挥着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万万不知的了。
你的笑脸,那种在我心里光芒四射温暖一切的笑脸,现在应该仍然常常展露吧,你总是习惯了去支持别人,去帮助别人,家里人都说你呀,太“憨”,不是当领导的料。可是我明白你,那只是对想要保护的人的善意罢了。我常常想,这样才算是一个男人吧,能够让身边的人都安心,有你的生活真的比没你的生活要更甜蜜更美好,在这一点上,我也要努力向你去学习。
我一向认为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这个世界很多人把这两句话的顺序常常颠倒。我常常想,我们人生中遇到过的那么多的人,那些成绩不如我的人,那些家境贫寒的人,那些为梦想的失败而扼腕叹息的人,我又在哪里强于他们呢?如今我考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能够实现我的梦想,难道就仅仅是关乎我自己吗?当我踏入高等学府的那一刻起,我就必须也同时承担更大的责任。在中国,我看到,不同颜色的——绿色的如汝身上的军装、白色的如医生护士的白大褂、红蓝交织的如代表生命和速度的救护车灯……那样璀璨的汇集到九州通衢,最终拧成救援之力的情景。我的羽翼还没有丰满,但是我也真的,真的想像你一样,投入其中。
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还好我知道,你一定能理解我所说的那样一种东西,那样一种相信国运昌盛,而我们皆愿为之奋斗的心情。春节过了,春天很快就要来了。我们都是背着“春天来了,泉水叮咚”长大的中国人。在寒风吹彻中懂得瑟缩的手与脚终于要在如油春雨中,慢慢浸泡至发芽。下个暑假一定会见面的吧,就这么约定着,病毒与我们的战役也好,人生自己的旅途也好,最后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吧。王勃在我这般年龄的时候,写给他视为兄长的杜甫“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但在他的心中却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雨打芭蕉声中,双溪舴艋舟载不动的分离的忧愁,最终会沉默在心中的某个角落,而为共同的志向所奋斗的内心,最终宣告着我们的趋同。
待得云卷风舒,再与你面叙!
下面我再给出我写的一篇运用了很多描写的记叙类材料,大家自己分析哪些描写手法是自己可以使用的。
我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燃烧一般的晚霞翻滚着溺到地球的另一端去了,它变成了地平线上的一缕红光,然后又饥渴的离去。空中明明没有了阳光,却又莹莹的亮着。我这个时候才紧紧地从学校里跑出来。天黑了。
我于是独自骑车在没有人过的道路上。风很匀调的吹在我的脸上,我几乎以为这是一个安静的、深幽的、令人心生向往的一个夜晚。因为所有令人安心的都在这个夜晚里充沛。它让人们想到人所初生的状态,那时候所谓的一切灾难都没有,一切的人性的弱点都没有,我傻傻地露出微笑。
然而在转角的时候,残酷地,无情地,不可置信地,我目睹了那场灾祸的全过程。我的一生原本没有想这么直接地遇到一场家毁人亡的残局,也没有人会愿意遇到,但我就是目睹了这一切,那个倒在地上的女人和孩子让我想到年少时期在公路上看见的被压死的猫。同样无力地躺在地上,记忆里的那只猫在之后,不知道被谁清走了。
那个时候的夜早已褪去了最后一层薄纱般的亮光,它黑得很粘稠,稠的像一锅搅也搅不开分也分不开如胶水一般的黑米粥。
我看见有经过的路人,加快了速度的走开了,一个妈妈捂着自己的孩子的眼睛,孩子一直在哭闹,然后他们也走开了。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走开。我可以想象那样的一种感觉,以至于我现在想到这里几乎流下泪来,我犹还记得初三那一年,还没有买车的时候,我的母亲也是这样骑着电瓶车送我上补习班,风不也是很静很静,我唱着选秀节目里被唱烂的口水歌,那样似乎可以弥补自己内心里那被沉甸甸的梦想刺痛的伤口。
我和母亲一起在回家的路上,天是那样晚,以至于周围难以见到公交车,就算有,也只能是末班车了。我记得末班车开起来像风,结束了路途,等待着司机的,也许是一个等待照顾的孩子,或是一个温暖的家庭。
而等待我和母亲的也是一个温暖的家庭,还有一个温暖的、湿漉漉的,像柔软的棉絮一般包裹着我的梦想。
这时候等待女人和孩子的温暖的家庭却散了,他们把鲜血留在了公路上,深秋的泥土把它们吞噬干净,然后一点温度也不剩了。
地上的女人和孩子已经被警察围了起来,120赶到的时候,我看见他们朝着女人和孩子走去,他们打开手电筒,他们拿出听诊器,我看见他们对警察摇头,然后女人的丈夫疯了一样地向医务人员,走到一半又突然折返,对着公交车司机想说些什么,嘴巴蠕动了很久却是没有说。
纵观近几年高考的主题,我发现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家国责任、成长、感恩。
请大家在课后仔细思考自己人生中经历的事件,寻找符合真小原则的材料,孩提时期、幼儿时期、求学期间各找到三则与上述关键词相关的事情,记叙成300字左右的材料片段。要求感情真挚、描写细腻。
怎么写议论文
议论文一定要严格的与散文区分开!议论文一定要严格的与散文区分开!议论文一定要严格的与散文区分开!
我接触过很多高中语文老师,也接触过命题级别的教授专家,众多老师学者对高考作文的看法各有千秋,唯独在一件事情上达到空前的一致,那就是,坚决的反对一切用煽动性和煽情性语言来写议论的行为,一旦你的议论文被判为文体不清,那就必定低于40分。因此一定不要抒情,一定不要模糊的说理。
议论文与散文截然不同的地方,不仅在于说理是完全要依据逻辑得出,更重要的是,议论文有比较死板的结构,因而我可以比较系统的加以讲解。写议论文如同立人,人有骨有肉有魂,议论文中的骨是文章结构,肉是材料与说理,魂则是立意,这三个部分浑然一体,缺一不可,我接下来就讲分别从这三个角度来讲怎么处理议论文。
立意
立意首先必须合题意。因为议论文往往要求开宗明义,在最开始就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一旦你的立意不合题意,哪怕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所以立意一定是重中之重,并且和审题密不可分。在全国卷近几年考的作文中,我没有发现在审题和立意上非常困难的题目,基本上都是无门槛,但是现在没有不代表过去没有,更不代表未来没有。我觉得大家还是很有必要学会审题。下面举一道立意有难度的题目为例。
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2012吉林卷)
这道题目很好的表示出了高考的梯度性,在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很轻松找到很多个可以写的立意,但是这些立意显然是不平等的,也就是说有高级的立意和低级的立意之分。
乍一看可以找到的立意,从船主的角度说,知恩图报;从漆工的角度说,可以看到勤劳、职业道德等,这些立意都可以,都不离题,但是也都不是最好。
如果我们深入去挖这则材料,会发现它其实讲得是一件更加深刻的事情。简单地说,就是无意的意外。什么意外呢?船主的孩子驾船出海,要是没补窟窿那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但是被无意的化解了,是为什么呢?是漆工的那份责任心啊。漆工知不知道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知道,如果他知道会死人,这么做,那就不那么值得被拿来做高考题,他不知道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因此拯救了人的生命,这样就难能可贵。
我想起韩国的三丰百货大楼倒塌事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纪录片(我觉得这个事故是非常好的议论文备考材料)。这样一个事故,他的背后其实是无数个人的失误和漠视,只要有一个人像漆工那样做了,这整场悲剧就不会发生,漆工的做法用实际行为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勿以善小而不为”。
因此我们就可以把立意定在:做好小事,怀有责任感,可以获得大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金钱的回报,更是救了人命的回报,分析到这一层,是不是明显在立意上就占了优势?
今年考了类似的题目,如2018年全国卷2,已经没有这种立意上的难度,但是大家还是要把自己写的主题定好,这就是立意的过程,千万不能省略,立意就如同为写作定好灯塔,以后千万不能偏离立意。写作之前一定要在心中想好立什么意?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全国卷2的立意很单一,就是“幸存者偏差”)
结构
已经选定了立意,接下来就应该找到适合自己行文的结构。适合用于议论类作文的结构有多种,从本质上来说都可以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横向结构是通过大量并列的段落,来从多个角度使得文章广度提升,而纵向结构是深化自己说理的核心,一步步抽丝剥茧,剖析问题的本质。根据我的观察,全国卷的高分作文以横向结构为多。
但是仅仅这样写并不足够说明很多问题,很多同学听完了,仍然不知道该怎么运用自己的说理结构。下面我将分类型具体说明。
高考题考议论文由来已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题目都完全一样。下面我们分别看两道高考真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上海卷2016)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浙江卷2019)
这两道题目都是可以写议论文的,大家看出它们的区别了吗,也许你已经看出了区别,也许你已经感觉到,但是说不出来。
上海卷2016年的题目实际上是一类很明显的一元论述类作文题,所有的概念都围绕“评价”这一个单一的核心展开(如果大家有心的话,会发现2018年全国卷2也是如此);2019年浙江卷则是二元论述类作文题,它给出了一个或多个完全相悖的看法,并要求你进行题目的写作,这类作文题,大家平常也见的不少。
对于这两类作文题目,我们所需要进行的解构不尽相同。单一核心题目,最需要干的事情就是溯源,分析,就事论事,谈论这件事情存在的合理性。
第一类作文我们需要更多的运用溯源法,即什么是“评价”?我们最初究竟是用“评价”来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呢?
在人类社会伊始,评价最初可能是对于自己一天农业劳动进行一个评估,再对未来的农业生产加以预测,这是评价最初存在的基础,那么现代社会评价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呢?对外,发出公正的声音,可以促进整个舆论的稳定;对内,评价自己,或是评价他人以此为鉴,可以明得失,知进退,孔子就曾经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通过溯源,我们抽象的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加之运用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评价究竟怎么样呢?
第一个怪相,评价被用来发泄社会暴力,这次疫情,我们看到很多人发表了一些暧昧的言论,其实本意可能并非如此,但是招致网友各种网络暴力,现代网络太发达,以至于每个人都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些信息,评价也不用付出代价,这样的评价最终变成了一种加害,一种暴权,这样的评价有意义吗?第二个怪相,评价被用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你喜欢的东西就叫高级,别人喜欢的就叫低级,我们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各种朋友的生活,有些人就对别人的生活说三道四,觉得有高低之分,其实生活那有高低之分呢?每个人有每个人喜欢的方式。
最后加以申发(怪相出现的社会原因究竟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人性?)
然后再谈谈怎么样可以缓解不合理的现象,让所讨论的核心词,回到他应该有的地位和用处去。(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论,社会要健全网络上发言的规范)
溯源式结构呈现如下:
第一部分:点题,破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开始溯源,找到核心词存在的土壤以及核心词“应该怎么样”
第三部分:回归现实,分析现实中存在的怪相
第四部分:申发,寻找出产生这样原因的深层次原因
第五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点题
第二类作文,我们将以对立为主体进行结构的推进,对立式为主体,你一定要选择一个主要论证方向,但是相反的观点,不可以放之不管,而是要加以统一
对立式结构呈现如下:
第一部分:点题,破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论述你选择的主观点,运用正面论证+一段材料
第二部分:论述与你相悖的观点的合理性,但是笔墨比较少,然后用过渡句“即便如此,但是……”,随后从反面对与你相悖的观点进行辩驳
第三部分:继续深入论述你的观点
第四部分:跳到一个更高的维度里,看这个问题,然后发现其实两个对立面可以被统一。譬如说2019浙江卷,听别人的意见不是盲从,听自己的意见也不是刚愎自用,我们生活最终是要让自己过得更好,在这样的维度里,所谓听自己也好,听别人也好,都是手段罢了。我们要适时的去选择更好的手段。
第五部分:重新回归主题
材料和论述
议论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材料,对于很多基础不那么好的同学来说,材料就是拯救作文的命脉所在。为什么这么说?
高考作文要求要800字,而对于大部分高三学生来说,应对这800字是极其痛苦的。尤其是全国卷的题目越来越走低起点的命题方式,不少全国卷的题目改编为中考题乃至小升初考试题目都是完全可以的,这就造成了不少同学没话说。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阅历和对生活与人生的感悟,真想议论800字那简直就是绝望。往往同学们就开始东凑西凑,拼命挤字数,最终把自己想好的结构撕扯得支离破碎,整篇文章不知所云。在这种情况下,议论文中的材料帮了我们大忙。
议论文中需要多少材料呢?视情况而定,对于有话可说的题目和有能力展开论述的同学,以材料200字左右为好(通篇所有材料字数之和);对于无话可说的情况和水平较差的同学可以适当增加材料字数,但绝对不能超过400字,当然,大家写材料不是要去数字数,而是说,有能力展开论述的同学们要以材料为辅助,作为申发点,去引出大量的论述和感悟;论述能力稍差的同学要尽量呈现清晰的思路:主论点、分论点、论点之间的联系,每个部分用一两句话作阐述,然后填入合适的材料,段落最后稍加分析做出总结。
选择材料的方法
先想好高考会考什么主题,纵观高考,我们会发现其命题还是偏向于人生和感悟,包括但不限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责任与自由等)、成长与挫折、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四爱(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山河)、美德与品质对人的成长的作用。那么我们去归纳材料的时候也要有意识的往这几个方向去靠。并且要提前准备好优质的材料,这样在考试时就不会拿不出手,又自己瞎编乱造一些材料或又一遍一遍的写司马迁。
(但愿有知音看到上面一段会明白我写的几个主题的价值,经常有老师会说,我们要回归母题,什么是母题?母题就是命制的题目背后的最深层含义,近几年不少题目都是由上述母题阐发出来,同学们完全可以,在论证的主体完成后,把文义引导到上述母题,再对母题做出一番论述,这样的作文一定是惊为天人,当然,前提是,首先,作文题有母题,第二你已经把论述主体写完了。)
其次我们要对材料进行挑选,首先遗弃那些所有人都能想到的材料,除非,你能入木三分的挖掘出材料背后的内涵,比如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司马迁受宫刑,然后写司马迁坚持。但是如果你能意识到司马迁受宫刑背后的原因和故事,我们就会明白这其实在讲的是一场悲剧,尽管后来汉武帝追悔莫及,但是已经没有办法挽回 ,司马迁已受宫刑,李陵的家人已被杀尽,哪怕李陵是假降,也没有办法再回来了。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孔子一行在路过陈、蔡两小国时,受小人挑唆,他们被困在此,弹尽粮绝,最后颜回用讨来的米给孔子煮饭,被孔子看到偷吃,孔子很生气,问颜回为什么这么做,颜回说因为烟灰落到饭里了,丢掉太可惜,孔子才知道误会了颜回。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误会,有些结被提起了,解开了,那也就罢了,但是很多时候越解释越说不清楚,我们都知道这种难受的感觉,那当我们与朋友发生误会的时候也就应该留有余地,积极的去解开误会,而不是一味的相信自己的判断,最终让一切追悔莫及。
如果能分析到这个层次,那么你用这个材料也无妨,但是大家能做到吗?
我还看到一组材料的运用,江苏卷有一年考的话题是“车”,这个考生就以课文《氓》中的“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一句为论述行文,阐述了那种古代的朴素的平等的婚姻价值观“你用车送我出嫁,那我也给出我的嫁妆,我们互相平等,没有谁亏欠谁。”尽管这番阐述很带有作者的主观想象,但是在精神上与氓的女主人公那种洒脱追求自由的气质颇为相配,也非常符合课文通过氓这篇文章想要对高中生婚姻价值观的教育目的。这个材料的运用简直绝了!
以上是第一个技巧——摸透课文上出现的各种故事,思考清楚他们背后的含义,作为材料运用时一定要深挖,一旦做到这一点,会比任何其他材料都牛逼,约等于建筑师用纸造出了卢浮宫。否则,课本上和常见的材料属于最差材料。
第二个技巧是一则材料贯穿全文,很多历史典故所包含的含义,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可以用一则材料贯穿全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浙江卷2017)
一位考生这么写:我想到玄奘西天取经,他要取得的经文正是有字之书,路途中的种种磨难正是无字之书,而历经种种磨难之后获得的内心的体悟便是心灵之书。伟大的僧侣玄奘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所读的任何一本书,而是因为他把三本书都读透了,才造就了传奇的人生。/该考生随后对三本书进行了论述,然后在文章的结尾,顺势升华:我又想到了玄奘法师,我们看到的西游记里面有保护他安危的孙悟空,有为他解闷排忧的猪八戒,有诚恳老实的沙和尚,但是现实中的他只有一个人,孤身大漠,栉风沐雨,而他一路走来,三书读尽,璀璨了整个盛唐。
我在开头一再强调,议论文不允许抒情,但是这个考生做到了!他不仅抒情了,而且没有任何人能说他离题,或是文体不清,因为中间部分全部是论述,所以毫无疑问是议论文,真正的强者无惧规则!同学们,你们知道很多历史典故,如果能够在文章里用上,开头引出自己的论点,结尾升华抒情,岂不美哉!
第三个技巧是明哲保身,大部分同学都不是强者,包括我在内,我也不是强者,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写出好的材料。1.我们要发掘自己的兴趣,比如有些同学很喜欢电影,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电影的各种材料运用到作文中,如果你真的喜欢,那么你当然会写出别人写不出来的材料。我就看到一篇北京市优秀作文,通篇讲“摇滚精神”,摇滚史信手拈来,自然令人眼前一亮。2.如果你跟我一样,没有什么爱好和特长,那么我们就需要去刻意发掘一些真正感人的、真正小众的、真正有启发的材料。看到一则材料我们要从这三个维度去考虑。3.我们最后要从诗人中去寻找材料,优点在于你可以随后引用他的诗句为佐,这样大大增加文学性。
运用材料的方法
两种方法,建议一篇文章中都各运用一次为好,一是大概给出100字的材料,然后引发阐释,比较具体;二是每个材料字数极短,但是大量的材料形成排比,全部证明论点。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其中排比材料段要放在文章接近结尾处(升华之前或回归母题之前),因为这时你的论证基本结束,用这个材料可以极大的增加气势。
论述方法
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
这里我并不想过多的阐述这两种方法,具体的论证方法,还是要自己去多多摸索。
议论文部分结束
“杂技式材料作文的应对方法”
对于这一部分,其实没有太多好说的,关键就是看清楚题目的要求。
为什么我要花非常非常多的时间来讲记叙文和议论文,尽管就在于全国卷的作文,尤其是书信以及演讲稿类的文章,实际上并不是上述两种文体?
原因就在于,一切高考会考的文章,最终不能离开上述两种文体。
譬如说,全国卷要求我们写一篇完整的关于倡议爱劳动的演讲稿,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结合自己劳动的经历?那么这一部分就是记叙,而关于演讲稿是不是应该说理?那么就需要运用议论的手法。
也就是说,武器已交到你的手中,高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打两种boss的方式,尽管最终通关boss并不限于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基本功,最后只需要应用学到的作文技巧,也就是活用记叙和议论,就可以达到写作的目的
一旦,考非常明显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就必须。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写,写出议论文和记叙文的特点;而若是,全国卷出现了演讲稿、倡议书、书信等问题不明显的考题,就要活用议论和记叙的手法,可以尝试采用记叙+说理的方式。
上次更新已经过去了很久。我曾经说高考不要去猜题,但是现在,离高考仅剩一个月了,让我之前说的话去死吧。现在孩子们,在作文上不要有太高的要求了,我们要追求高考保命,什么是保命,就是作文一定要非常合题意,非常有文体特征。
大家接下来可以不看,但是确实,如果能猜中高考题,是很有趣的一件事,那么我也来预测一番。
这段时间突发疫情,中美关系紧张加剧,我深刻地感受到,时代在转变。
这样的转变,对我个人而言,造成了很大的感想,如今高考命题,想必已经开始,命题老师一定是擅长观察社会动向的“闲人”,像我一样的闲人,我在思考的问题,也许他们也会曾经思考过呢?
最近我在思考两个问题。
1.作为一个苦逼的在家函授的大学生,在饱受因疫情无法返校之苦之余,我突然想到,如果是没有互联网的时候,突发疫情,人们应该也没有办法完全实现如此长久的隔离吧?果真如此的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好,社会之间的连接也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究竟与面对面的交流有何种不同呢?尤其是当今科技逐渐发展,我们可以实现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实现联系。这样的趋势,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2.最近中美贸易摩擦逐渐加剧,美国想舍弃中国建立新世界秩序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我们却面临着逆全球化的冲击,面对全球化,我们究竟应该抱有何种态度?人类的命运是否具有一致性?我们究竟应不应该对整个世界富有责任感?
不知道各位如何感觉,但是整个2020都在教会我两个关键词:联系与矛盾,这不仅反映在人类之间天然具有的联系和因为疫情无法见面的矛盾,也体现在世界经济天然联系,而美国却希望中国脱离价值链上游的矛盾;前者的转化之道是科技,而后者的转化之道又是什么?在我看来,围绕联系和矛盾这一母体可以编出千千万万的高考题,联系实事也好,纯粹说理也好,都有可命之题。而所谓的中国梦、红色主题,我个人感觉已经完全过时,至少在这个灰色的疫情纪年,是非常不合时宜的。中央两会刚过,我们强调的是六稳、六保,而不是多少的GDP发展要求。疫情对中国是一场浩劫,在疫情纪年,我们需要的也许更多的是维稳、保国内经济、以及对西方不公平待遇斗争。中国梦之类画饼题目,如果真出出来,那也太次了。
当然,很多时候高考命的题目也不怎么样,命题老师是不是能跟我有一样的感觉,他也未必能领会到这一层,甚至于命题老师有时会顺应社会的猜测,而继续出红色类题目,我也不敢保证,但是大家只要非常合题意,结构非常合规范,对待任何题目都会无往而不利。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进入梦想的学府,但我希望,高等学府不要成为你们炫耀的资本,而能成为你们报效国家、实现更大社会价值的起点!
唯有真诚之心者,天助也。
1998年 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2003年 非典事件
2008年 汶川大地震 金融危机
2020年 新冠状病毒突发
当年的那些高考题有没有考到这些事件呢?
经过认真地查证和对比,老师可以负责任地说:
基本没有!!!!
事实就是: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都没有直接涉及到这些灾难。除了08年全国一卷考到。
但是孩子,我想告诉你,如果让我给出预测:
我的答案是:会、而且肯定会,但是,是隐形的考法。
2020年中国最大的事儿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疫情,这场疫情影响之大,也许往后走5年,10年,我们依然能在家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
这一年上万家企业宣布破产。
这一年数以万计的务工人员闲赋在家。
这一年被称为中国人要共同扛过的一年。
而在这一年,作为学生的我们也突然进入了这滚滚地洪流。
听说,这一届的毕业生被称为史上最惨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极其大。
听说,这一届的高三学生被称为最迷茫的高考生,在家学习的几个月,自己对未来也充满了忐忑。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疫情对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疫情是我们不能逃脱的话题。
于是,有学生就有一个疑问:今年高考作文会不会考到疫情?
/01/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咱们还是得用数据说话。
现在,就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近30年来,中国所面对的一些大型灾难,这些灾难每一个都是当年的热点,每一个都是当年的我们必须面对的议题:
1998年 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2003年 遭遇非典
2008年 汶川大地震 金融危机
2020年 新冠状病毒突发
这些灾难,除了新冠,对于00后的孩子们来说,其他的灾难都离你们太远了,既陌生又模糊。
你可能在文字资料记载下了解这些过往,但是,请你尝试去设想一下:
上面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在那一年,都是全国人民共同经历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在关注着,它像今年的新冠疫情一样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有无数的人冲锋在前,无私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所以说,这些事情就是当年最大的事情,以至于过了很多年后,还有无数的人记忆犹新。
我想,很多孩子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一个特别大的疑问:
当年的那些高考题有没有考到这些事件呢?
现在,请你竖起耳朵,听老师说哦:
经过认真地查证和对比,老师可以负责任地说:
基本没有!!!!
事实就是: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都没有直接涉及到这些灾难。
是的,你没有看错。
但是,有一场牵动全国人民的灾难——汶川地震,却被考到了。
这是一场举全国之力救一方,无数平凡的人流离失所,无数平凡的人献出生命,也出现了无数平凡的英雄的灾难。
那么,我知道你还是有很大的疑问:
老师,你说了这么多,可是今年疫情影响比之前的都要更广更严重,那我们到底是考不考疫情啊?
请你先不要着急,让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往年的高考题目,再来得出我们的答案吧。
现在,我们就以对高考最具参考价值的北京卷和全国卷为例,认真地分析一下吧: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2008年的全国1卷,其他的高考题目都没有涉及到当年最热门的话题,或者说都没有涉及到全民最关心的问题。
就算是2008年的全国1卷,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
虽然涉及到汶川地震,但是主要针对的是汶川地震中的人与情。
而且这个人与情,也没有限定范围或者只突出一点,最重要的是你能从汶川地震无数默默付出的人中,写出真情所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那么,根据往年的题目来进行判断,是不是就可以放心的大胆推测:今年高考,也不会考到疫情呢。
但是孩子,我想告诉你,如果让我给出预测:
我的答案是:会、而且肯定会,但是,是隐形的考法。
/02/
我知道,有孩子马上会问:什么是隐形的考法???
你仔细看一下,老师所举证的高考题目,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虽然大部分没有直接涉及到当年遇到的困境,但是都有当年困境留下来的影子。
什么叫留下来的影子?
——情感的相关性
——品质的相关性
——思维的相关性。
1998年—— 品质相关性 —— 韧性 (遇到巨大苦难,所需要的品质)2003年—— 思维相关性 —— 转折/亲疏关系对事物认知的影响(对未知事物的认知,以及对未知事物影响的认知)2008年—— 情感相关性 —— 爱心/潜能(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所体现的一种情感)
看到老师的分析,不知道你现在明白了没有?
一个国家的大事,在高考中不可能不体现,就算是没有直接的体现,也会有间接的体现。
这个间接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相关性的体现,也就是老师所说的留下来的影子。
另一方面是思维性的体现,就算是高考作文完全不提疫情,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把在疫情中遇到的人和事,写进作文中间,这样的素材,也是非常加分的。
现在,我想问问你,2020高考,你还能避开今年疫情的话题吗?
/03/
很多学生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一个问题,既然不能逃脱疫情的问题,那么,今年的疫情到底要考什么方向呢?我们又该如何准备?
那么,我们就来把今年的疫情进行拆解:
你可要看清楚了哦!
共同抗疫
——品质的相关性——什么样的品质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付出、奉献、担责、勇敢)
——什么样的人是这个时代的真正英雄(平凡于岗位,付出于人民)
——思维相关性 —— 面对特大灾难的时候,我们需要怎么来认知情况或者处理问题(牺牲小我利益,保全大我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
——情感相关性——在面对特大灾难的时候,有哪些情感让你动容,让你铭记(医生的付出,志愿者的勇敢,滴滴司机的无私,外卖小哥的忘我……)
看清楚了没有?这就是相关性的认知。
那么,我大胆的推测,今年的高考题目会涉及到——品质(社会所需要的品质)或者情感(哪些让我们动容的情感)
说得再通俗易懂一些:
在疫情中间,你应该知道你要成为怎样的一种人。
你在疫情中间,你到底看了什么?有什么真正触动你的内心?
/04/
我知道有学生还是很不甘心,觉得老师所说的过于笼统了。
非要老师举出一个具体题目,或者涉及得更加清晰明确一些:
好吧,老师给出一个例子让你进行参考!
——《后浪》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个视频,如果没有看过,不妨一看!
后浪到底是什么?
现在的年轻人。
不要小看现在的年轻人。
现在的年轻代的年轻人,他们是创造的主力军。
他们在创新里,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当代年轻人的创新创造,冲在了发展的最前沿,这是90后的担当!
00后的你,又想成为怎样的“后浪”??!!!
感谢阅读,我还有6个万赞干货回答,也很值得看哦!
高考语文成绩如何达到 130?www.zhihu.com
高中语文刷题能不能提高成绩?www.zhihu.com
有哪些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作文题目?www.zhihu.com
高中作文如何得到 50 以上的分数?www.zhihu.com
高考语文作文有哪些名言泛用、文艺又高大上?www.zhihu.com
欢迎加入我的粉丝交流提问解惑群:102618510
与千名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一起讨论学习生活经验吧!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落云歌
这里有思维方法、学习技巧,还有有关学习与人生的“小”道理。
语文的学习迷惑不解——这里有速效学习方法。
各种作文苦恼不堪——这里有提分秘招。
不仅如此,这里也是我们相识、相助、一起成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