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常见的iota示例:

使用_跳过某些值

  1. const (
  2. n1 = iota //0
  3. n2 //1
  4. _
  5. n4 //3
  6. )

iota声明中间插队

  1. const (
  2. n1 = iota //0
  3. n2 = 100 //100
  4. n3 = iota //2
  5. n4 //3
  6. )
  7. const n5 = iota //0

有趣的实例

  1. const (
  2. i=1<<iota
  3. j=3<<iota
  4. k
  5. l
  6. )

i= 1 j= 6 k= 12 l= 24

  • i=1:左移 0 位,不变仍为 1;
  • j=3:左移 1 位,变为二进制 110, 即 6;
  • k=3:左移 2 位,变为二进制 1100, 即 12;
  • l=3:左移 3 位,变为二进制 11000,即 24。

多个iota定义在一行

  1. const (
  2. a, b = iota + 1, iota + 2 //1,2
  3. c, d //2,3
  4. e, f //3,4
  5. )

理解为2个iota

内存四区

image.png
流程说明
1、操作系统把物理硬盘代码load到内存
2、操作系统把c代码分成四个区
3、操作系统找到main函数入口执行

栈区(Stack):

空间较小,要求数据读写性能高,数据存放时间较短暂。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和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函数的调用流程方法地址、局部变量等(局部变量如果产生逃逸现象,可能会挂在在堆区)

堆区(heap):

空间充裕,数据存放时间较久。一般由开发者分配及释放(但是Golang中会根据变量的逃逸现象来选择是否分配到栈上或堆上),启动Golang的GC由GC清除机制自动回收。

全局区-静态全局变量区:

全局变量的开辟是在程序在main之前就已经放在内存中。而且对外完全可见。即作用域在全部代码中,任何同包代码均可随时使用,在变量会搞混淆,而且在局部函数中如果同名称变量使用:=赋值会出现编译错误。
全局变量最终在进程退出时,由操作系统回收。

常量区也归属于全局区,常量为存放数值字面值单位,即不可修改。或者说的有的常量是直接挂钩字面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