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VM模型

JVM - 图1

2. jvm命令行工具

JVM - 图2

3. 类加载过程

类从加载到虚拟机内存到被从内存中释放,经历的生命周期如下:

JVM - 图3

4. GC

image.png

5. OOM排查与解决?

软引用 弱引用
集合持有对象的回收策略
避免循环创建大对象

对象引用

以下强度依次减弱

  • 强引用 Strong Reference

强引用是指在程序代码中普遍存在 ,类似 Object o = new Object(); 这类的引用, 只要强引用还在,垃圾收集器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 软引用 Sofe Reference

软引用是用来描述那些有引用但非必需的对象 。 对于软引用关联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之前,将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下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e.

  • 弱引用 Weak Reference

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次垃圾收集发生之前。当GC执行时,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弱引用对象。

  • 虚引用 Phantom Reference 幽灵引用 幻影引用

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实例。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在这个对象被GC回收时收到一条系统通知。

踩坑记

NoClassDefFoundError

如何解决java.lang.NoClassDefFoundError错误(最终版)

拓展

在JVM中,六个不同的地方法可以存储数据

就速度来说,有如下关系:
寄存器 < 堆栈 < 堆 < 其他

  1. 寄存器(register)。这是最快的存储区,因为它位于不同于其他存储区的地方——处理器内部。但是寄存器的数量极其有限,所以寄存器由编译器根据需求进行分配。你不能直接控制,也不能在程序中感觉到寄存器存在的任何迹象。
  2. 堆栈(stack)。位于通用RAM中,但通过它的“堆栈指针”可以从处理器哪里获得支持。堆栈指针若向下移动,则分配新的内存若向上移动,则释放那些 内存。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配存储方法,仅次于寄存器。创建程序时候,JAVA编译器必须知道存储在堆栈内所有数据的确切大小和生命周期,因为它必须生成 相应的代码,以便上下移动堆栈指针。这一约束限制了程序的灵活性,所以虽然某些JAVA数据存储在堆栈中——特别是对象引用,但是JAVA对象不存储其 中。
  3. 堆(heap)。一种通用性的内存池(也存在于RAM中),用于存放所以的JAVA对象。堆不同于堆栈的好处是:编译器不需要知道要从堆里分配多少存储区 域,也不必知道存储的数据在堆里存活多长时间。因此,在堆里分配存储有很大的灵活性。当你需要创建一个对象的时候,只需要new写一行简单的代码,当执行 这行代码时,会自动在堆里进行存储分配。当然,为这种灵活性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码。用堆进行存储分配比用堆栈进行存储存储需要更多的时间。
  4. 静态存储(static storage)。这里的“静态”是指“在固定的位置”。静态存储里存放程序运行时一直存在的数据。你可用关键字static来标识一个对象的特定元素是静态的,但JAVA对象本身从来不会存放在静态存储空间里。
  5. 常量存储(constant storage)。常量值通常直接存放在程序代码内部,这样做是安全的,因为它们永远不会被改变。有时,在嵌入式系统中,常量本身会和其他部分分割离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将其放在ROM中非RAM存储。如果数据完全存活于程序之外,那么它可以不受程序的任何控制,在程序没有运行时也可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