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听过很多次了,也常常会听到“在追求六便士的时候,不要忘记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之类的话,所以看书之前,便默默地给主人公的经历定义了主人公的人生,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前行。我们知道很多这样的例子,曹雪芹,贝多芬,一生坎坷,换身后浮名。然而,我猜中了开头和结尾,过程却和想象很不一样。
    查尔斯 斯特里克兰德是一名伦敦证券经纪人,和喜爱与艺术家交往的妻子相比,似乎更加木讷和无趣。就是这样一个人,血液里沸腾着对绘画的热爱。于是他抛妻弃子,放弃工作,独身来到巴黎,住在破旧的旅店里,食不果腹。妻儿的生存问题,他并不关心,亲友猜疑他与人私奔,更是毫不在意。同行嘲笑他的作品,路人并不愿请他作画。斯特里克兰德从不气馁,大概这是斯特里克兰德这类不仅仅依靠天赋,更凭借努力和阅历成为大家的人物所共有的特点,明确自己所追求的,不在意别人评论的。对于赏识他的德克 斯特罗伊夫,甚至是蔑视和嘲笑的(这和高山流水差别很大)。对于他愿意与之聊天的作者,也只是愿意不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并不意图说服作者。
    斯特里克兰德在创作灵感匮乏和生病的情况下,不动声色地勾引了照顾他的斯特里克兰德的妻子布兰奇,布兰奇坚决和德克离婚,对斯特里克兰德毫无影响,在德克的画室里画着布兰奇的裸体。感觉不到爱意的布兰奇绝望自杀后,斯特里克兰德把此归结为女人的愚蠢和控制欲。
    此后,斯特里克兰德离开巴黎,四处漂泊,最终到达塔希提岛。打工,赚够颜料的钱,就停止工作回去绘画。在当时,塔希提岛的土著们,将本地姑娘们只和白种男人交往,不和本地男人交往,称之为自爱。自爱的姑娘爱塔,拥有一小片椰子园,希望并嫁给了斯特里克兰德。斯特里克兰德同意娶爱塔,是因为爱塔既不怕他揍她,又对他没有任何要求,无论物质还是精神,甚至对他言听计从。在祥和的椰子园里,斯特里克兰德进行了大量的创造。若干年后,斯特里克兰德感染了麻风病,他并没有积极治疗病症,继续创作。因为麻风病是传染病,椰子园里的人除了爱塔和他们的孩子,都离开了,附近的人拒绝和他们往来,甚至用石头砸爱塔。爱塔陪着斯特里克兰德直至去世,并执行了斯特里克兰德的遗言,一把火烧了斯特里克兰德的遗体和有斯特里克兰德大量创作的房子。
    斯特里克兰德去世后,他的创作获得了世人的赞誉,所有和他有过接触的人,都在讲斯特里克兰德的往事,他的画被高价售卖,复制品被贴进了室内。然而,在他未出名前,他的画,谁都不想挂在卧室内。
    斯特里克兰德对绘画的疯狂,瘾君子和毒品的疯狂颇有相似,都可以为之不顾一切。他在巴黎初遇作者时,说,他得画画,他管不住自己。斯特里克兰德对绘画的追求、热爱、执着是毋庸置疑的,但似乎,他所有的爱,所有的精力,都给了绘画。以世俗的眼光看,冷酷,绝情,自私,恩将仇报。这是个优秀的画家,却不是一个及格的家长,伴侣,朋友。这样一个个性的、为绘画抛弃所有的人物,大概真的可以只要理想吧。
    纯粹追求月亮,或者纯粹追求六便士,这样的人都是少数。对二者都妥协,又对二者都充满了向往的普通民众是大多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