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打造IP就像打磨一件产品、一个项目,需要具备很强的多元化能力,需要你具备需求分析、产品规划、流量思维、运营能力、变现系统等能力。

一、IP的本质

影响力是这个时代普通人最有价值的个人资产,流量、资本、资源,都可以基于影响力而获取。

流水的项目,铁打的影响力。

IP的本质,就是扩大你原有的影响力。

随着抖音,知乎,B站,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的发展,人们对世界呐喊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慢慢的,市场由增量转为存量,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意味着大家需要从重点,从单纯的流量端,转向更多元的流量+转化端。因为IP具备流量+转化双重加成,是一个超级杠杆,更重要的是,IP能给消费者一个无法拒绝你的理由。

IP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家可以看到,最近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创始人也入场自媒体做IP。我问了几个做创始人IP的朋友,都是时间比金钱还贵的老板,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做IP,整体拍视频,直播。他们说很简单,因为把IP做起来之后,才发现流量可以这么便宜,转化可以这么简单,资源对接可以这么轻松。

IP是一门生意,是一个杠杆。是对你现有的资源,包括知识,流量,传播度,业务量,信任感等,做一次乘法,可以撕破业务瓶颈的口。

IP的打造需要价值的传递,而传递需要媒介,文章,视频,直播是上手最容易,成本最低廉的媒介方式。所以很多人做IP的方法,就是写文章,做视频,然后等涨粉后开始变现。甚至认为做IP就是写文章,拍视频,然后就每天闷头写,拍。

这是很错误的做法,一是方向错,二是方法错。

先搞清楚IP赚钱的逻辑:变现系统——价值输出——形成势差——流量流动——场连人货——矩阵变大——迭代后端。

如花爷所言,IP需要闭环。引流—内容—变现—引流。

这是一个圆,不是直线。

所以
对于业务型IP,要做到从第一个粉丝开始变现,提前规划好变现业务线,先打磨好后端体系才是起点。
对于知识型IP,要做到持续生产引流内容,并且不断完善信息输入系统,这是你的基本盘。
对于工具型IP,要做到持续迭代功能,工具是很容易被颠覆的,要不断制造自己的稀缺性,有更强的不可替代壁垒。

IP具备以下条件:
①、在特定领域有着高能量场,IP不一定有势差,但是好IP一定有势差。

变现即是钱从低能量场向高能量场流动,也就是势差。好的销售一定是制造能量场/势差的高手,并且在此时此刻,他就是这个能量场中的王者。如何做好,自信,差异,背书,一技。所以为什么一场会销能这么火爆,因为人,场,货,再加一个势。慕强是人之天性。
②、强价值传递能力。IP成立与价值/情感传递是同一件事情。IP的打造离不开情绪或价值的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满足用户的某样需求或情感,并解决了某个问题。
③、超额交付,这是形成品牌的基础线。不断的超额交付,价值大于价格,才能形成口碑,从而产生IP。
④、持续的价值输出能力。IP是一个不跑就容易停下来的事,大多数情况下,你IP做得再好,半年不更新一样凉,内容持续对IP而言很重要。
⑤、完善的信息输入渠道。对于IP而言,圈子、社群、课程、读书等是必不可少的事情,IP需要制造势差,前提就是需要有信息差,要不断加工认知,如果你没有优质稀缺的信息源,内容输出体系是跟不上需求的。
⑥、坚持。这点很重要,做IP很累,可能更新365天都没有起色,突然366天就爆了,但是很有可能你在364天就放弃了。
⑦、真实,利他。为什么要真实利他?因为不真实利他的IP,做不起来。

做IP也有一定的劣势。如果只是基于免费内容为基础的个人IP,是有一个很明显的上限天花板,一般营收到3000-6000万就是瓶颈。当然,内容没有天花板,这句话需要细品。

而且IP对于个人而言,虽然性价比低,门槛低,杠杆大,但是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就是起步慢,对个人能力有一定要求。对于闷头瞎做的人,可能几年也没有任何正反馈。并且做IP对个人能力有很强的要求,如上述所言,需要你具备运营、引流、产品、投放等多元能力。最后,个人可能会被IP所限制,最近不少做自媒体IP的朋友抱怨,自己被IP限制死了,别人变现产品好的,直接投放流量,一下子就把流量和销售做起来了,我们慢慢积累起来的流量,还不舍得变现,过得很难。

所以这也是开头要跟大家说的,把IP当成杠杆,而不是项目。

用IP去撬动你的资源,把IP当作你的资源渠道,流量渠道,转化系统,谈判砝码,影响力扩散,信息介质,而不是仅仅当作自媒体项目。

这是本质的区别,很多人做IP的逻辑,就是写文章,做视频,然后涨粉后接广告,卖课程变现,这是最慢,也是最傻的做法。

二、IP如何打造

从标签形象层,价值功能层,传递感知层,营销打造层,闭环商业层,迭代更新层,五个层次出发,并围绕需求,渠道,流量,运营,变现五个方向来说说,一个IP如何打造。

1、标签形象层

首先做定位前,拿张A4纸把自己的专业标签,爱好标签,性格标签,缺陷标签列举出来。

这在后面选垂直领域时用得上。

很多人只有专业标签,但是只有专业标签只是一个“面”,拥有后面的标签,才是一个“体”

专业标签:在某方面的特长、技能、经历等,体现你的专业性,并且形成势差。
爱好标签:让人更真实,最好是能给你专业标签加分的爱好,并且可以为后续扩展新专业做铺垫。
性格标签:呈现更立体的IP,可以比如一针见血的尖锐,温和近人的温暖,儒雅真诚的博学等等,有时候憨憨可爱还能特别加分,所以好的性格也是圈粉利器。
缺陷标签:当然,此处可有可无,但是有时候展示无伤大雅的小缺陷,能拉近距离感。(PS:有些I反而需要距离感)

一个喜欢踢球,旅游,性格幽默有趣,有时候又憨得可爱,还喜欢一天洗三次澡的科普财经IP,可能比单纯的只会做产品更受用户喜欢。

所以对于好的IP,用户不仅欣赏你的专业水平,更喜欢你这个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做什么产品都支持你,这才是成功的IP。

从需求出发,决定标签形象层。什么是标签形象层,就是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也就是定位。洞察用户需求,对市场极其敏感。 低成本快速扩张能力。 这是普通人做项目最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 洞察用户需求的前提,就是定位精准。 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千年以来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在商业世界依然延续。

定位要解决两个问题,角色定义,渠道定义。前者决定你在互联网以一个什么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后者决定你以什么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为什么渠道定义也很重要,因为一个产品经理在母婴社区平台,即使内容再好,也是徒劳输出。所以选择合适的渠道才能事半功倍。

定位总体原则,可以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两方面出发。

外部环境,包括发展趋势,行业竞争,行业机会,经济风口等。
内部环境,包括自身优势,自身劣势,自身资源,特长爱好等。

即是个人资源和外部机会的交叉点,就是你的定位。

先梳理出匹配自己内部环境的行业,因为只有匹配自身资源,才能设计出好的后端系统,然后挑选离钱最近,变现最容易的行业,然后分析该行业的竞争情况,有无新机会,未来发展趋势,同行实力等,然后选择该行业下的某细分领域做突破口,如果可以,自己开辟/组合新的赛道,这时候就具备很强的主动性。因为幂定律在各个领域都有明显的表现。头部玩家掌握头部资源,掠夺走大部分利润。 最简单的打造方式,是避免正面竞争,开辟赛道(垂直+差异),势能制造,争取头部。 1可以细分成0.1,0.1能细分成0.01,0.01可以细分成0.0001,大中国的魅力。

一定要有耐心,要出精品,学会展示,不需要太多领域,一个细分领域足够里。例如做狗的,什么狗都做肯定白搭,有人总是问,什么狗流行?

什么狗都有市场,都有信徒。

这也想做,那也想做时,就优先做近趋势,离钱近,有资源的行业。

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了时,就优先做你不讨厌的,你喜欢做的。

定位之术—具体步骤

①、对于已有业务的朋友而言,行业已经选定,所以目的是选取该行业某一细分领域,占山为王,先有自己的根据地,再逐步横向纵向扩展。

定义好自己的用户,服务谁,如何服务,服务价格。

服务谁:toB还是tpC,如果是toB,服务的企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所属行业等等,如果是toC,了解如果是客户的职业、区域、收入、年龄等等。

总之你的客户属性越多越精准。

如何服务:一对一、社群、卖产品、带货、企业服务、加盟等等,选择合适的服务方法,也是你的变现途径。

还有一个大家容易遗漏的,资源服务。IP变现的大头是资源整合变现,比如融资,人才资源等,当自己要创业时,你的IP就是创业资源的来源,很多好的IP在创业的时候,能很容易拉到投资和人才。

服务价格:想做好IP,有四个字很重要,超额交付。不管你是做高价还是低价产品,你的服务价值一定要原高于服务价格,这是IP打造的前提。

服务价格可以设置多种价位,比如低价引流,高价赚取利润。比如基础单价社群做基本盘,高阶社群做进阶价位,私董会/俱乐部做高价服务等。

可以采用蓝海思维。

通过各平台数据分析,比如竞品调查,用户数据,同行大V,垄断情况等调查,可以利用下述的拆解大法进行分析,辅助找到属于自己的行业定位。

有很多蓝海打法的资料,大家可以去参考,思路都是一样。

对于没有特别固定的业务和行业的朋友而言,可以从下述挑选合适的行业。

整体大行业,无外乎以下这些行业:

资讯、财经、教育、医疗医美、健康、娱乐、科技、商业、体育、母婴、游戏、文化、旅游、美食、情感、汽车、时尚、美妆护肤、房产、健康、军事、数码、搞笑、职场、政务、萌宠、三农、星座、摄影、宗教

对于行业,个人建议是趋势、威胁、变现、资源、外部因素圈定大行业,为什么选定大行业很重要,因为定位并非一成不变,会在大领域下的小领域中,横向纵向发展,在下面会有解释。

商业、财经、美妆、职场、健康、医疗医美相对来说离钱近,变现比较容易,先圈定这个行业。而且子类目够多,比如商业下面附属很多细分领域,这样在一个领域占山为王后,有利于向其它细分领域逐步渗透。

选好大类目行业后,根据自己开头A4纸列举的形象标签进行规划,选定其中的小类目作为你的垂直领域根据地。

当然,趋势先行还是优势先行,需要自己判断。是先以自己优势出发去寻找合适的行业,还是寻找趋势行业,让自己专业去尽可能匹配。

行业迁就专业,还是专业迁就行业,要自己决定。

如高考志愿的城市、学校、专业排序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能找到优势、爱好、行业、趋势四者相结合的定位,是最适合不过。

找到合适的细分领域后,审视外部环境。

比如找到你的竞争对手,这是你的外部威胁,可以用最后说的拆解维度,去拆解你的对手,琢磨出自己的打法。

你的对手把你的领域市场都蚕食完了,看看有没合适切入点,比如明显的劣势,用户未被满足的点等,看看有没可切入的方法,如果没有,就放弃换别的细分领域。

或者做出自己的差异化,与对手避开正面冲突,你对手的文章很枯燥,那就为你的内容增添趣味性。

比如行业新机会,新发展,趋势,每天的新热点,榜单,是你的外部机会。

外部机会是你能抓住迅速扩大IP效应的机会。

内部环境,是审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劣势和优势。

发现你的劣势,扬长避短,或者有时候可以把你的劣势变成你的缺陷标签。
发现你的优势,比如你在做商业拆解IP,而你的性格很细心,喜欢研究新事物,而且很多朋友都是属于数据分析的,证明你有更多的数据来源和接触,这也是你的优势。

拿自己举例,我的垂直领域是针对个人、中小型创业团队做流量咨询以及项目分析,因为对于这部分规模的企业而言,当遇到业务瓶颈,流量瓶颈时,去找咨询顾问是不划算的,所以存在供给空缺。

插句嘴,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数据思维,时刻保持对数据的敏感度。

做内容时,需要有对热榜数据的察觉能力,对数据搜索及内容呈现数据的分析能力。

做流量时,需要对用户数据,渠道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

做变现时,需要了解商品数据,如转化率,复购率,搜索情况等数据。

做竞品分析时,如果你的同行或者同类词,出现了严重数据异常,那你应该在警惕中保持着兴奋。 比如查询这些数据异动的原因,对手是不是在小红书做了投放,在抖音搞了直播,在微博铺信息流,做了优惠活动等等,然后体验对手做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再通过与对手产品销售和传播数据的对比,估摸出同行这次的投产比正负。 如果是正的,赶上;如果是负的,更好,省了不少钱,相当于同行为你铺路了。

做产品时,需要了解用户需求,同行数据,各平台的带货、搜索数据分析。

“思考人流未来将往哪里去,比研究如何套利现在的流量,要重要得多。 思考未来机会将在哪里涌现,比急切想扑捉眼前的机会要重要得多” 预测的前提是什么?除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数据本身。

学会做任何事情,不要去幻想,要测试数据,验证市场。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自己没有数据怎么办?最简单的测试方法,通过发朋友圈、发公众号,发抖音,甚至投一点广告来测试,验证了市场后,快步前进,迅速放大。

很多项目想融资,投资人最看重哪一点?数据。 任何将机器学习模型作为业务核心支持的大众产品都具有极大的先发优势,在这些领域增长是第一重要的,因为数据集决定了模型的质量。

模型的质量决定了准确性,决定了对用户的快速反馈。 你比消费者更了解他自己。

内容、产品、流量、变现,是IP必备的四要素。所以拥有数据思维,是做好IP的关键能力。很多好的选题和内容,都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比如知乎热榜,相关问答,高赞回答,热门问题等,用好这些数据,就足够写好一篇好数据的文章了。

另外爱好很重要,大多数情况下,事情的发展并不是呈线性发展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上坡,什么时候是低谷,多巴胺是你最容易坚持下去的正反馈。

“从第一个粉丝开始变现”,也是正反馈闭环的策略。只有好变现才有动力做好内容,好内容才有好流量,只有好流量才能好变现。

找到适合你的正反馈机制,是你能把IP坚持做下去的保障,不痛苦才能坚持。

不痛苦+快乐+赚钱+有意义,能找到具备这四要素的定位,你这辈子会过得很幸福。

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对标同行+优势迭代,这部分最后面有如何拆解同行方法分享。

什么是好的定位?是否占据一个具有差异化的生态位。因为IP的根本作用,就是稳定你自有的生态位,IP起稳定作用,而定位决定生态位,即决定生死。

比如半佛老师的定位就很明确,输出干货爽文,揭秘行业内幕,巧妙将行业干货与互联网热梗热点结合,用沙雕搞笑的表情包作为配图,输出一篇篇既有深度又容易理解的爽文,迅速破圈。

对于以往的干货文,破圈是很难的,因为对于非专业人士,即使想看,也很难去看懂一篇专业性很强的科普商业文,但是半佛破除以往严肃的干货文画风,干货+有趣,迅速占领一个差异化的生态位,迅速在多圈层破圈,甚至很多高中生都能看得下去,从而打造巧而美的IP。

正如《冲突》一书中的观点,也是差异化思维。通过发现冲突,解决冲突,制造冲突,找到消费者的欲望和现实不平衡点——冲突点,然后提出品牌的销售主张,一击致命。
比如:九阳豆浆机,不用手洗。
发现冲突:豆浆好喝————豆浆机不好洗
解决冲突:九阳豆浆机,不用手洗。

而且半佛老师自带场景化,不信你们现在脑补半佛老师的画面,相信画面都有很强的统一性,这就是半佛老师在用户心智中制造的场景。

商业的本质是生态位的获取,如何在你的市场中取得合适且稳定的生态位。所以为什么大家都在追求蓝海市场,红海市场,本质都是获取一个足够好的生态位。

如果你获得不了一个较好的生态位,那你需要付出数倍,数十倍,数百倍的努力,才能苟活,甚至朝夕不保。

当用户想到你的特征时,你具备一个统一的画风,或者当用户讨论一个话题,或者某个细分领域避不开你时,就是成功的定位,即成功的生态位。

如何简洁梳理你的定位?

花爷的万能公式:为XX人群提供XX元的XX服务,解决了XX问题。

但是对于定位,这既是一个静态问题,也是一个动态问题。 比如对于IP价值观,这应该是深入DNA的产物,你的IP价值观应该在一开始被决定下来,这是一个静态问题。 而对于IP能力,可能一段时间后,一个产品经理学会了用户增长,这时候IP的能力就延展开了,再过一段时间,又熟悉了投资行业,这是一个能力迭代过程,但是如何把能力,融入进IP价值观,IP定位中,就是一个动态问题。 比如对于一个商业定位的IP来说,将后续所学的投资知识,融入进IP中,或许是加分项,因为用户喜好有很大的重合度,但如果乱入关于明星八卦的内容,这就是大打折扣的。

比如一个当年做本地探店的公众号自媒体,在后续的短视频爆发期,一定是更有优势的,据我所知,很多当年做图文自媒体的,转型做短视频都更有天赋,为什么,正如上文所言,占据一个细分领域山头,可以纵向横向扩展自己的定位领域。

简单说,就是子目录可以向父目录下的子目录进行扩展。比如自媒体这个大行业,视频自媒体和图文自媒体都属于自媒体这个行业,那么图文自媒体做得很好的团队,就有很强的优势去渗透短视频行业。同理,做淘宝蓝海店群的朋友,去做抖音小店店群,上手肯定很快。

也就是第一性原理,不管做什么定位的领域,都要不断向上提炼出最本质的原理,然后不断积累更多的第一性原理,才能一通则百通。

随着时间的发展,定位并不一定一成不变,可能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有价值,更加体系化。

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去到一个陌生城市时,想吃东西,优先考虑什么地方?

相信很多人会选择肯德基,麦当劳。

最后,允许自己的不完美,有属于自己的定位就可以了。

可能有的人定位一来就很高,比如锤子的定位,是超越苹果。小米的定位,是让中产阶级用上高性价比的手机。

结果可想而知,完美主义有时候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花了很大篇幅讲定位,因为这是重中之重的环节,定位决定生死,最后再总结一下:

1.列出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内容,擅长*市场,取出一个交集就是你的定位。

2.每个IP都有其生存空间,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一个大品类的王者,有时候霸榜一个细分领域就足够了,当每个从业者的谈论都离不开你时,就已经成功了。

3.标签形象中,不仅要有专业标签,也需要爱好标签,性格标签,缺陷标签。

专业标签决定你的势能差,体现你的专业性,比如经验,名人背书,行业奖项等。

爱好让人更加真实,也是扩展未来业务的可能性。

性格标签,可以让人对你有更立体的感受。比如激进的标签,更容易让人产生追随感。中性的性格标签,更容易让人感到安全。

缺陷标签,展示你无关大雅的小缺陷,能拉近距离感,让IP更像一个人。

4.将需求细分化,将服务差异化。这是拉开竞争的一大方式。什么是真需求?用户愿意花钱的细分需求。差异化生态位,决定IP的生死以及上下限。

5、通过数据佐证你的定位,运营,内容是否合理。

6、找到适合你的正反馈机制,是你能把IP坚持做下去的保障,不痛苦才能坚持。

7、花爷的万能公式:为XX人群提供XX元的XX服务,解决了XX问题。

8、允许自己的不完美,有属于自己的定位就可以了。

9、好的IP,在一定程度上是贩卖了“美好”给用户,简单说,就是你活成了用户想要的样子。

10、随着时间的发展,定位并不一定一成不变,可能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有价值,更加体系化。好的IP是一个优秀的消化系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IP的价值体系。

11、选择合适的大行业定位很重要,因为在一个行业下的细分领域占山为王后,有利于向其它同类目下的细分领域逐步渗透。

12、如何验证定位是否有市场需求,进行最小MVP测试,最简单的方法,看流量池、加微率、转化率,用户肯为你付钱才是真需求。

13、贴一个航海的IP定位格式,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填写自己的定位。

你服务的人群特点(属性越多越好):一定的经济能力,思考能力,中小型工作室与个人从业者,项目有一定瓶颈
你的服务价格:XXX 元/次/月
你的IP万能公式:提供更落地更贴切的方案帮助中小型个人创业者多赚一份钱。
你的专业标签:营销,项目分析,产品服务设计,电商,短视频,引流,互联网七年从业者,见证和实操很多从0-1的项目。
你的爱好标签:商业,读书,篮球,足球,桌球,旅行,思考。
你的性格标签:猎奇,专注,爱好广泛,细腻
你的缺陷标签:说话不够好听,爱心泛滥,多愁善感
你的优势标签:站在精英和土匪之间,比大企业家更懂草根个人/中小团队操盘手,比草根个人更懂方法论。更懂落地的起盘步骤,比大咨询公司更落地,更贴近,更实惠。

2、价值功能层

价值功能层,即是你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需求,带去什么价值,提供什么功能,满足什么服务。

对于大部分IP而言,为用户传递的信息,就是你价值的载体。

我一直认为,价值传递与IP打造是相辅相成的事,也是密不可分的两件事。

所以内容输出,我更喜欢称之为价值输出。用户能在你的文章,视频,演讲等内容收获价值,解决自己的需求,比如一个手机测评IP发布的视频和文章,能帮用户解决挑选手机的难题,这就是价值,而一个个为用户提供的价值,就构建起这个IP。

内容输出篇:

“内容的影响力边界正在从广告,扩展到渠道、产品、组织上,成为企业未来最重要的战略能力。”

输入决定输出,谈谈如何学习,因为学习是打造IP的养料,是打造IP必不可少的事情。

“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能清楚地构建出自己原有经验的知识体系框架。在每次学习新知识时,再对原有框架加以增补和修正。”
芒格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牢牢记住一系列原理,什么复利原理、排列组合原理、决策树理论、误判心理学等等100多种模型,它们加在一起往往能够带来特别大的力量。 这也是多元化思维。 多元化思维是伟大的思维模型之一,但是对于学习的偏重点,需要自己衡量。学什么,不学什么。精通什么,略懂什么,这是一个你根据对自己“知识版图”的规划,和学习这些知识的“回报率”来分配自己时间,最大化“收益”的策略性问题。 如果你想把所有门科都学精通,这太难了,非常人所及。 很多时候,你需要学习一些经典学科的重要模型,而其它不太重要的东西,只需要“知道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干嘛,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就可以了。到了真的要用到的时候,再去针对性地找解决方案。 在限定时间内解决一个“既有挑战又能带给你成就感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顺便”去学习某个知识,效果是最好的。 毕竟这个时代,需要什么信息,有时候在网上搜索,比在脑子里检索要更快,这是一个需要检索能力的时代。
这里提供一个学习的方法。 归纳总结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种一棵学习之树,可以用思维导图代替。 把你的信息来源,学习方法,学习途径,学习计划,当作树根。 把你想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当作树的枝干。 把你想学的学科具体内容和分类,当作树叶。 一些其它的的学科分类以及模型思维,就属于树上的益虫。
打个比方,我的树根是付费圈子,书籍,拜访大佬,同频交流,各大app关注的优质博主等,这是我的信息来源。 我的学习方法,处理信息能力等等,这是我的转化系统。 然后这些是树根,帮助我吸收,处理信息,以此滋润这棵大树。
我的树干,是项目,写作,营销,商业,历史,电商,投资,心理,自媒体,互联网,重要理论等等。 当然,怎么归纳总结是你们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区分的,可能有的会把电商,互联网归类为商业一块,但是这两块是我比较关注的,所以就拿出来单独开分类。
我的树叶,就是在树干的具体分类,比如营销包括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品牌营销,体验营销,直销,分销等等。 网络营销又分为社群营销,短视频营销,分类营销,广告投放,微信营销,微博营销,音频引流,平台引流,技术引流,搜索营销等等。 比如项目这个树干,我平时看到的各种互联网项目,我都会把它搜集起来,然后按照需求,流量,运营,变现作为基本拆解,并且对这个项目进行总结,比如有什么亮点,骚操作,利用的资源,思路,细节注意等等,作为一个思考总结,后面有什么能用到类似的项目,直接参考思路就行。
项目的结果不重要,中间的逻辑思路,思考方向和细节处理才是最重要的。 益虫,就是平时看到的各种优质信息和思维模型,比如复利原理,双目标清单系统,网络效应和临界规模,集中式,分布式,博弈论等等。 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用于做决策的工具箱。你拥有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后我要做的,就是对这棵大树进行扩展,修补,可能一开始你的树根,树枝,树叶,益虫等等都很少,但是经过平时的学习,积累,相信有一天它能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大家可以用思维导图按照上面的思路去扩展自己的知识之树,然后平时学到什么,都把它往这里去填补,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更能培养框架性思维。 特别是适合平时碎片化阅读的人,因为这种方法可以把你的碎片化阅读,通过总结积累,变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这才是对你真正有用的,否则只是碎片化阅读,你压根就不会深入学习,甚至看了就忘记了。
所以一定要学会跨行业攻击以及构建多维思路。 比如说做店群的人,如果做霸屏引流,比如公众号文章霸屏,那肯定很好上手。比如一个电商从业者做微商,把自己对电商的运营经验和微商的分销模式相结合,那肯定是有很大的威力。所以多接触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行业,比如在生财,你可以见到和学到各行各业大佬分享的重点知识和重要经验,而我的很多成功项目都源自于我添加的各行各业大牛。这样才能构建多维思路,而不是当一个锤子,眼里只有钉子。 但是这有个前提,就是你的主业一定是要在合格的条件下执行,简单说就是要保证在你饿不死的情况下进行。在自己主业正常,至少要达到及格标准时,让自己见更多各行的人,学更多跨行业的知识和思维,在长期看,这一定是你破局现在阶段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当然,学习方法有很多,但是结构化+多元化学习法,是我最喜欢的,也是个人认为最适合喜欢输出的朋友使用的。

因为文章讲究的是结构化,需要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如果脑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是很难把输出内容结合起来。

有一个小方法,提升输出的质量和数量。

填鸭式输出。

摊开一本书,研究它的目录,文章架构,怎么组织文章顺序等等。然后按照出一本书一样,去构建每次写的文章,一举多得。潜移默化提升了文章质量的标准。

构建出一本书的目录,提炼出你想输出的内容类别和框架,然后写文章就按照这个框架去写,不仅写的文章更有结构性,而且写的文章也更有方向性。

万一以后真有机会出书,这就是现成的素材,而且出书是打造ip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上述属于“道”,是输出一篇文章的前提。

说说“术”层面的事情。

1、可以从以下角度输出内容。

你的内容如何提供价值
你的内容如何展现形象
你的内容如何激起欲望

2、然后选定自己垂直领域,把有关你行业的所有知识点都罗列出来,把大知识点拆分成小知识点,然后做成知识卡片,确保每天都有输出主题。

3、然后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网搜索,学习,可以搜集一些金句、有趣观点、颠覆性文章等,整理出属于自己的素材库,这样就不愁没有素材写作。

前期整理出属于自己的内容模板,前期追求简单快捷易上手,否则很难做到持续输出。

如果前期没有自己章法进行输出,可以按照刘润老师的五步法进行输出。

第一步,叫场景导入。

比如,一开始你描述了一个场景:小张今天要找你来辞职了,那么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种事情?

这个场景的目的,就是把读者拉到剧情里面去,让他觉得这件事是跟他相关的,让他愿意花5分钟来听你讲下去。

第二步,叫打破认知。

在这个场景下,应该怎么办呢?这么办吗?不对;那么办吗?也不对。都不对,都不对。这就是“打破认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哦?那到底怎样才是对的呢?

第三步,叫核心逻辑。

但不能光讲道理,读者不爱听。而要用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故事,带出逻辑。比如讲一个二战时候盟军和德军的故事,最后提炼出“幸存者偏见”这个概念。

第四步,叫举一反三。

提出概念之后,要举一反三。我应该如何避免幸存者偏见呢?一二三;我应该如何利用幸存者偏见呢?一二三。

第五步,叫回顾总结。

用30秒帮读者回顾总结一下要点。为什么要回顾总结?因为人的记忆是需要重复刺激的,特别是深度文章,读者在看完你文章时,可能似懂非懂,脑子处于一个高速运转的混沌时期,这时候你给读者来个总结,可能就能让读者突然豁然开朗,所以在最后至少要做一个总结。

这五个步骤,就是交付一门知识的手艺。

4、然后每天设立一个固定的写作时间,这很重要。一定要每天规定写作时间,这是你坚持下去很重要的助手,有条件可以买个沙漏,每天没写够时长不停下来。

5、每次写作前,列出文章大纲,可以参考上面的结构化思维,然后进行内容填充。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思考,构思,写下来是结果,而不是开头。

其实写作的核心不是写,是学。肚子没货,学再多的写作技巧都是屠龙术,没有灵魂。只有自己的输入量到达一定水平,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输出没有其它捷径,多学,多练。

而效果最好的IP打造方法,是先打磨一篇代表文章。冠军思维(爆品思维)是IP破圈的利器。

可复利,是权衡一件项目好坏的标准之一。 冠军思维,也是可复利的。一篇平平无奇的文章,可能也就刚更新的时候有人看,后面就埋没到时间长河之中。 不扯远的古今巨作,如果你精心打磨一篇文章,一个课程,做到一个行业的top,甚至把一个课程打造成行业标杆,比如做知乎带货的文章教程,打磨成精品,很多入门的新手,相信都会看你的教程,在这行中一直流通,这就产生了可复利的长尾效应。

另外,当你写了几百篇的文章时,你的素材库已经很饱满了,很多时候碰到某个话题,或者需要写的时候,以前的素材就是你最好的后盾,很多时候你把以前的文章修补,修正,优化,就是一篇新的文章。 温故而知新,写作也是,同一篇文章,你在不同的时间修改多次,效果肯定是越来越好的。 付出了更短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效益,这也是一种复利。 可持续发展,这五个字真的值得仔细琢磨。

爆款文章占流量来源的70%,一篇爆款抵得上写一个月的普通文。

当然,冠军思维不代表偷懒,不代表几个月就更新一篇文章,而是每天都需要思考,学习,记录,这是需要每天保持状态的,你可以不用,文章可以不发表,但是必须要每天保持,每天练习。林丹厉害吧,一个月不训练,上场一样有可能被对手打爆。所以为什么日更是最好的修行,永远保持在路上的状态。

对于视频主导的IP,一样要重视文章的结构思维。

视频输出的前提是脚本,是网感。所以能写好文章的能力,是视频输出的基础,即这个人有没有料。你可以不写文章,但是不能没有能写文章的能力。

当然,你可以请人写脚本,做运营,但是这个IP是你,你才是主导人,抛弃长期发展来做短期捷径,迟早是毁于一旦的。如何基于本身的真实去做取巧输出,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取巧不是短期的投机取巧,而是基于市场和用户需求,用巧妙的角度去输出适合市场的内容。

短视频有什么好的方法输出?

很简单,内容没有变,只是流通渠道变了。

很多在知乎、快手、B站火了的主题,你再去抖音发,很大概率还会火一次。因为人的需求就在那里,这是不变的东西。

所以买个支架,买个补光灯,买部手机,拍了再说。

没素材?

上述的输入量、笔记、素材库、同行文章、其它平台爆款内容等,都是你的内容素材。

把他们变成短视频的录制脚本,然后剪辑后分发到各个平台,再把文字稿收集起来,一周收集一次,这又变成你的图文素材。并且如果有些感悟没时间写,可以录音口述之后,转变成文字,然后润色后又变成一篇文章。

如果有自己的团队,想做矩阵IP,可以参考我之前做抖音矩阵的方案。

我们团队实行321制度,一队3组,一组2人,负责10号。

我负责出资,确定方向,后端供给,团队组建,抖音项目项更新等,培养好团队后,团队分为多个小队,一个小队分为三个小组,素材组,剪辑组,运营组。一个小组两人,负责十个号的运营更新。素材组负责脚本制作、文案收集、爆款视频素材等原材料,剪辑组负责视频的完成,运营组负责账号的维护,转私域,是否dou+投放等,有些需要真人出镜的类型账号,就多一个出镜的人。然后根据市场来调整战略方向和市场定位,游击战式灵活打法,只赚最好赚的钱。

但是这种玩法对于个人IP的打造是否使用,需要自己评估,因为这虽然多了效率,但少了真实,效率和真实如何衡量,也是很重要的考量。

朋友圈输出也变成IP的重要阵地。

微信8.0以后,微信好友从5000+变成了10000+,相信不久以后甚至会出现”圈V”。朋友圈更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了,这个数量级的好友,也算是一个公共池的级别了,公私域混合联动,才是王炸组合。

但是这也可能导致了一个结果,你的竞争对手变多了,可能你的好友是多个流量池的人了,所以,朋友圈的打造更为重要。

朋友圈内容何来? https://shimo.im/docs/gq6HVv8Kg36Q6j38/read
朋友圈好友何用?https://shimo.im/docs/prXwPH3kKtTKDqDV/read

还要其它的价值传递方法,比如打磨一件令人满意的产品、一次演讲、一次分享会、举办沙龙活动、社群管理等等,很多途径可以进行价值传递,当你的价值传递出去后,你的IP自然能破圈。

这里再重点讲讲演讲和产品。

一件好的产品是很容易做出IP,比如乔布斯的苹果,马斯克的特斯拉,马化腾的腾讯等等,产品和公司,与创始人是紧密相连的。很多名人不写文章,不拍视频,但是一样有响亮的IP,所有对于大多数而言,只有写文章做视频才是作IP,是很局限的思维。

当你能打磨出一件好的产品,并为社会、市场、用户做出价值,就是打造IP的利器。

另外演讲分享也是如此,比如社群线下大会你上去分享你的价值,很大概率你能认识很多新朋友。所以争取为群体做出价值,分享价值,不管何种方式。

最后在传播设计时,易传播是要放在首位的。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做视频,如何拥有易传播的属性,才是思考的首要。

就如很多歌曲高和寡,即使能到达一定的高度,但也很难成为大众文化。只有有了传唱度,才有可能引领任何事情,否则只能是小众文化。

我可以在这里面找到,不止是作者想说的话,而是我想说的话。否则只有观赏性没有传唱性的歌,只能流行一时。

3、传递感知层:

这一层简单说,是如何获取曝光,如何获取流量。

先记住这句话:
让内容在渠道中流动
让内容在渠道中流动
让内容在渠道中流动

流量获取的本质是什么?传递感知。
让用户感受到你的价值,如何感受?让内容在渠道中流动。另外通过各种短期投机骚操作引来的流量,只能是流量,而不是“留”量。任何套路用户的行为,后面都会被反噬。

内容就像河流,各种引流手法是渠道,旁边的树苗是用户,渠道中有水流动才能滋润万物,春暖花开。

引流三要素:渠道+内容+钩子。引流=内容+渠道+钩子,这是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公式,互联网九成的引流都围绕这三要素展开。流量为何而来,一是盲从,二是需要。所以互联网营销=消费心理学+传播学=钩子+鱼塘。
3、引流渠道 引流渠道有三大类,精准引流,合作引流,公域引流。

精准引流:打入精准用户鱼塘进行引流
1) 问答搜索。比如知乎就是典型的回答搜索平台。
2) 垂直论坛。综合性垂直论坛,比如豆瓣,虎扑。行业垂直论坛,比如宝妈社区,大学生论坛。 可以参照圈层地图,找到最适合自己行业的平台进行引流操作。
3) 垂直社群。比如KOL的付费社群,在已有的付费社群提供干货内容,建立自己的人设和价值。但是要把自己的利益后置,利他就是利己。
4) 区域群。比如小区宝妈群,本地娱乐群,爱好群,本地论坛等,在群里混熟,或者提供相应的价值。 不管是垂直社群,还是区域群,搞定关键节点很重要。比如群主,积极用户等就是关键节点,在引流时,不能损害他人利益,在满足他人需求的同时进行引流才是长久之计。

合作引流:找到目标用户相似的渠道和KOL进行合作互换
1) 互推。找到IP用户属性相似,体量相似的IP进行推荐导流,或者体量不同的多个IP进行组队互推。
2) 嘉宾分享。为对方的用户提供内容分享,提供价值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流量曝光。
3) 投放。投放到有相同用户属性的公众号、朋友圈或公域平台,朋友圈一般报价0.2/好友,公众号阅读大概0.8-1.5/阅读 公域引流:多平台分发内容,在更大的公域池塘中为自己鱼池引流。 比如小红书,抖音,知乎,微博,豆瓣,简书,快手等,这些平台见效不稳定,对内容有一定要求,但是见效后,会有很大的威力。 比如抖音10w的播放量,都能为微信带来几百人。

3、渠道引流技巧
1) 了解目标用户更多需求,从而了解用户更多活动范围,因此能将引流渠道扩大。
2) 懂规矩,守规矩。顺应平台规则,才能让自己更长久,更安全。了解平台规则,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3) 先混熟,后引流。混熟后有更强的信任属性,引流起来更方便,也更有价值,将你的个人展示给大众,也是让大众有更多的选择权,这是一个增加双向选择的能力
4) 找到关键节点。关键节点:渠道内的活跃分子,有话语权的人,群主。不要孤军奋战,做IP要学会抱团发展,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
5)多参加高质量商业社群和大会。

公域流量可以从互推、短视频平台、各大搜索引擎优化、社区平台营销、垂直论坛营销、KOL软文投放、信息流广告、广点通、分销裂变、竞价推广等、群发营销、通讯工具营销法、灰色拦截法等等。私域流量可以从裂变、再转化代理、超级用户等玩法出发,一个目的,发挥一个用户的全部价值,从购买,到代理,到宣传,到自我品牌,最后到反向赋能。

其实很多玩法都不是单一的,比如互推。大家觉得互推就是双方朋友圈、公众号什么的互推一下粉丝,但是还能互推群友。比如之前我们做热度群,一个2000人群,我们可以找五个人,跟他们说每人拉400个人,我给你们上管理员,然后人满之后,当天晚上轮流讲话,上的人更多说话越靠前。

当然说话的话术自行决定,最终目的是引流到个人号上。还可以找别的群主,跟他们说我们拉人,然后给我们管理。

我们一般拉一个人的成本在一毛钱左右,相当于几十块就可以拿到一个2k人群的管理,我们当时一个月可以裂变出几百个2k人群的管理,随便发发推广的项目就回本了。

另外包括短视频矩阵、搜索优化、社区平台营销、垂直论坛营销、内容营销,分销裂变、软文投放和付费推广这些渠道做的。短视频矩阵、社区平台营销、内容营销和付费推广,是我后续发力推广的主要方向,因为我一直认可一个观点,免费流量决定下限,付费流量决定上限。

当然,最好的引流产品,还是软文,因为软文可以衔接在你的任何推广渠道上。你可以在任何文章,渠道,评论等留下你的软文,好的软文自带自传播效果。厉害的软文写手,通过一篇软文变现百万+是很常见的事,所以对于新手而已,写一篇好的软文,是做引流与营销的开端。 另外定位是真的至关重要,一开始的定位决定了很多后续的工作,比如很多时候引流,变现,转化等做不好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定位出了问题,比如一开始的定位太广泛,可能会让粉丝很不精准,流量漏洞会过长导致成本过高。但如果定位太垂直,可能渠道上限就低了,因为很多潜在用户被一开始的战略定位卡死了,所以如何做好定位,是一个技术活。

而且越研究流量,会发现越有趣。因为流量不止是流量,更是项目的载体,洞察每个流量的来源,就是洞察每个项目的本质。

更多流量思维,由于字数原因,放在另一个文档里里。https://shimo.im/docs/GWXGJrHVdYP99YrQ/read

4、商业闭环层

商业闭环层,包括这套IP体系的商业框架,产品矩阵。

在这层,你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商业框架和产品业务线,怎么做好你的变现端。这一层决定你的盈利情况以及是否拥有长久发展的能力。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对于普通人逆袭的唯一战场,增量市场。

找到蓝海市场,将体验做到60分,然后快速铺开市场。

推荐一个三级火箭产品矩阵。

一级火箭,头部流量,但是这一级只能高频推低频,比如直播推不了短视频因为,短视频比直播高频,但是可以推游戏下载

二级火箭,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比如小米之家,米家,共享单车。

三级火箭,高利润产品,覆盖支出

其中一级比一级高频,并且一般一级产品不赚钱,所以需要很强大的后盾作为保障。

1.需要一定势能,一级火箭在一段时间铺开市场后,需要有一定势能积累的公司才能承接用户。

2.狠人,一级火箭就是用来抢流量的,用不准备赚钱的产品竞争别人赚钱的产品,抢夺别人的市场。

火箭为什么是三级,穿越现有高度,穿越大气层,因为动力与传统交通工具不一样。

又装卫星,又装燃料,很难突破大气层。

做一个动态系统,喷出燃料的同时,扔掉一节火箭。

每增加一级火箭,最终燃料可以降低,但是级数越多,越不可控,很多商业系统复杂的企业,变现的链条太长,很容易玩脱了。

成本和可控性平衡后的结果,火箭是自己把自己推起来的,一级是巨大的燃料堆,目的为自己创造势能。但是,火箭的目的不是为了飞得越高越好,而是为了放一颗卫星,它有自己的目的性。

所以在这一层,你的引流品,沉淀IP用户,沉淀用户价值,高利润产品怎么搭建,需要自己衡量。

如果是做品牌产品矩阵,可以如猫叔在书中所说,首先将产品分为五种产品。

引流品:吸进粉丝关注,要么免费,要么收费。主要是作为引爆品,增大曝光度
入门品:粉丝吸引来了,卖太贵的容易把人吓跑。怎么办,卖入门品,价格不高,价值不错,吸引粉丝体验产品,增加粉丝粘性。
中端品:有一部分粉丝体验入门品感觉不错,就会想要更好的服务,那就推出中端产品。价格更高,价值更好,利润也更大。
高端品:针对付费意愿强,付费能力高,黏性大的用户,那就用高端产品满足他们。这类人比例少,但是贡献的价值巨大。
VIP品:这是最高端的产品,门槛高。用户质量高,服务水准也要相应的高。就如很多大品牌会为极少部分的VIP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比如限量、订制品。

但是对于想快落地快热销的,需要的是这四个品:从钓鱼品,到入门品,到重购品,到裂变品。
比如做风水IP的
a、钓鱼品:免费算命,
b、入门品:几十元看完整的紫薇星盘,
c、重购品:几天一次的运势提醒,顺便卖几百元开运饰品,
d、裂变品:在朋友圈晒自己买的开运挂饰并介绍大师与微信

如何验证自己的产品是否合理?

1、用户反馈,比如看看平时用户提出最多的问题、痛点、需求,或者去同行评论翻看有没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进行整合。
2、数据测试,可以上线多种产品进行数据监控,比如转化率,复购率,转介绍率,产品率等,然后选择最优的产品线进行二次优化测试,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业务线。
3、形成闭环,快速迭代,通过内容反馈,用户反馈,产品数据等,进行业务优化,内容优化,好的服务和产品体验,才能打造好的IP。

5、营销打造层:
IP需要快速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出圈,增加知名度。

推荐几种方式:

1、出书,这是极大的专业背书效果,而且出书是一件急具复利的事情,很多人听说你出过书,都会不自觉有佩服之心。

2、故事名片,这是花爷推荐的方式,强推。故事名片是很好的破圈利器,通过讲述专业故事,给他人分享价值,并让他记住你的内容。

故事名片分享专业领域经历,内容精准,你吸引来的人会很精准。分享经验,足够利他。通过你的故事知道你确实厉害,而且你能帮助到他。 人们在你身上花的时间越深,你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争夺用户时长。 可以复用,不同平台,不同圈子做分享,都可以用上。

3、代表作,沿用上述的冠军思维,打造出你的代表作,形成行业标杆,当别人谈论某个话题或者细分领域绕不开你时,就很成功率。

4、线下/线上大会,参加优质的大会,多交流,让自己走出去,增加曝光度。

5、KOL联名,借力思维,和优质的IP进行互动,交流,学习,或者联合做一次活动,课程等。

6、营销事件造势,比如之前豪车毒老纪的朋友圈刷屏,甄妙之前的买法拉利活动等,制作一定的噱头曝光自己。

7、制造稀缺性,重视个人价值。只有你注重自己时间价值,才能做好用户价值。而不是每个人来拜访,来询问,都去花时间解答,事有轻重缓急,很多时候你服务的对象也决定你的知名度,马云不可能专门给一个小卖部老板上课,因为这ROI实在太低。

8、融入圈子,优质的圈子不仅是扩大资源,结交人脉的好地方,也是个人身份的象征,一个好的圈子能带来很强的身份认同感,比如你跟马云是一个组织或者社群,这本身就是一个知名度的象征。积极拥抱稀缺且优质的社群资源,也是你破圈的利器,老纪的朋友圈刷屏事件,也离不开各大私董会成员的助力。

9、投资一个新型平台,赚钱靠的是不确定性,流量也是。很多时候你进驻一个有潜力的平台,社群,成为里面的活跃用户,并且不留余力帮助平台,组织者,KOL维护生态环境,那平台增长的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好助力。搭上平台发展的列车,顺势而为,才是最快破圈的方式。比如前期入驻公众号,知乎,淘宝,拼多多等平台,这是搭上就能快速启动的快车道。

10、线上免费分享,比如可以不定期做一次快闪主题分享,课程分享,邀请其它大V过来分享,不仅能增加用户粘性,传递价值,还能联名大V共同涨粉。

营销是放大器,可以将你的优势、价值扩大,但是也能把你的缺陷放大M倍暴露出来,IP和企业一样,盲目扩张不可取,德需配位。

还是那句话,利他,真诚。

6、迭代更新层

最后做IP要保持迭代思维 这不止是学得好的时代,更是学得快的时代。

即使你不从事短视频,也不从事电商,为什么还要了解抖音,了解快手? 因为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这是一个跟不上时代就等死的时期。 永远不变的是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灵敏度,保持迭代性,保持灵活性,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固守本身。

不管是创业还是做副业,都是一样的道理。 “专注”、“极致”、“快”和“口碑”。 然后进行小规模测试,打造MVP闭环,不断迭代。 很多人重点只放在了MVP闭环,但是最重要的是迭代。

知易行难,很多人看了一遍别人的案例,经验,复盘,教程,就觉得自己学会了,自己也能上手操作了。看起来很爽,操作听起来很给力,但是做起来很懵逼。 比如看到别人在xxx平台投放了xxx元的xxx文案,卖了xxx件产品,xxx平台付费roi还是挺高的。 然后你就跟着去做了,结果却不一定赚钱。因为这具体精确到的投放数据、投放公式、细节优化、文案迭代,止损止盈、数据把控等等,你都不知道,只知道一个投产比,有用吗。

更重要的一点,项目迭代问题。任何迭代都是遵循底层逻辑,并从这些演变而来的。可能别人放出来的是很久前的玩法,但是迭代思维强的人,能举一反三,抽丝剥茧,把这些底层逻辑和思路复制到别的项目,或者相同项目迭代不一样的玩法。

拥有这个思维的人,不是与时俱进,而是引领时代。

附加一个拆解大法:

如果还是不知如何下手,往下看。

学会拆解IP,拆解案例,毕竟太阳下面没有阴影,你想做的项目,早已经有人做过了。你想说的话,也早有人说过。你想做的事,也已有人给你试错。

先找到十个对标的同行,从定位,流量,内容,产品四个方面拆解。

定位:
①、拆解目标的万能公式,为XX人群提供XX元的XX服务,解决XX问题
②、对标同行的形象标签,优势标签,性格标签
③、爱好标签,缺陷标签(可以没有)
④、是否占领细分领域,如果没有,自己是否可以找到差异化定位和合适的蓝海生态位。

流量:
①首先说个事实,流量很难精准预估数据。因为即使你知道同行的流量渠道大概是什么,但是流量比例,流量质量,投放情况等,是很难精准预测。所以流量拆解,最重要的是渠道拆解。
②拆解出同行的平台账号分布,看看主要平台是什么部分。可以通过新榜,西瓜数据等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估算账号的状况。
③常见的引流手段,互推,投放,定向渠道需要自己多留意,比如看到你的同行每个月都红包互推五六次,那证明红包互推的流量很不错。
④私域流量运营状况,私域运营相对来说比较好拆解,因为自己就可以当作体验官。

内容:
①遍历同行在各平台的内容发布,观察他们的内容风格,内容侧重点,专业度。
②按照数据排名,找出爆款内容,分析爆款因素,看是否可复制。
③内容更新频率,日更还是周更还是月更,能否在时间维度上建立优势。
④观察内容风格,如果同行的风格偏学术性,而且数据不好,那自己做内容时,就能增加更多的趣味性,易读性。

产品:
①观察同行主要变现形式是什么?社群、咨询、课程、卖货、服务、定制等等。
②拆解同行主要卖点,解决了什么用户问题,职业痛点等
③产品价位在哪里,收入大概在什么级别,市场是否还有很多,观察瓶颈期
④观察变现后用户的数据反馈,比如评论,评价,有无同行产品未满足的点。一些服务/产品很弱,但是却有不少用户付款,证明这个需求很成功,并且有机会入场。

挖掘工具推荐:西瓜数据,抖查查,新榜,APP growing,adbug,清博大数据,微问数据,
知微传播分析等。

同时还能把这个拆解过程输出成内容,形成再次曝光和利用,没准还能吸引一批流量,毕竟现在的人都是比较浮躁,喜欢自己思考的少之又少,都喜欢别人把做好的菜喂到嘴里,其实很多自媒体也是基于这个做起来的。然后拆解成一个个元素,再组装起来,没准就是一个蓝海项目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的创造,都是已有元素的排列组合。比如钟表问世的时候,看起来是个技术创新,但是假如你讲钟表拆开,看到最后,它一定是一堆再简单不过的已有零件。再比如普罗第就统计过全世界1200多部戏剧,他发现所有的戏剧都可以归纳成36种故事模型,也就是你看到的所有故事,不过是这36种故事桥段的排列组合。总之创新就像堆积木,你搜集的零件越多,你能拼出的形状就越丰富。这就是拆解、重组的能力。

君子善假于物。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到自己切入的角度。王川说过,迅速提高智商的一个办法是阅读多个不同的(尤其是你感兴趣行业)聪明人的推特或者微博历史,这样可以迅速增加多个观察世界的角度。

这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模仿偶像,学习经典。如果你想学投资,你的偶像是巴菲特,那就把巴菲特的所有演讲,分析方法,书籍,文章全部钻研学习一遍,每次遇到投资问题,你就会站在巴菲特的角度去看到问题了。当然,即使这样离巴菲特还是很遥远,但是你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了。

两个关键点,经典,偶像。

前者是保证学习质量,后者是保证学习兴趣。

三、总结与思考

1、创始人IP一定是越来越火的,也会慢慢蚕食IP市场。本质是自带势能,有天然的势差,所以IP打造会更加顺利,大家也可以往这方面想想,除了创始人这个光环,还有什么能让自己有更大的势能,从而更顺利打造IP。

但是大家也不用过多担心,因为IP是有势差局限的,30分的人不一定会找90分的人学习,大概率也找不起,所以最好的选择是找40、50分的人学习,占据好自己的山头和势差点,也可以活得相当不错。

2、ToB的IP,前期做更轻的模式会更好起盘。比如采访B端名人名事,座谈会,公司“探店”等,因为这些模式不仅可以“蹭“B端的势,还能更轻便复制,标准化的好处是能快速把这个盘做起来。

3、刘思毅有一个点我觉得挺有意思,未来IP的一种形式,是做茶馆。因为茶馆用户最多的资源,与其把自己弄成吴晓波、罗永浩这样的老师形象,还不如一边做IP,一边做个茶馆,而你是茶馆的小二。

端茶送水、迎来送往的小二拥有最多的信息,最多的资源,最多的渠道,谁都愿意跟你做朋友。

茶馆不仅是茶馆,还能升级为茶楼,酒店,会所,游艇,学校。

否则做一个高高在上的IP,容易高处不胜寒。

4、先产品后IP,是最容易起盘的形式,而不是先IP,后变现。前者容易跑出闭环,而且已有的后端业务线能支撑起冷启动阶段的投放支出,流量留存的同时,也能跑出好的产品MVP闭环。

否则大部分普通人靠每天写文章,发视频,等涨粉后再变现,十做八死。当然,如果是莫言这些级别的人,另谈。

5、“工业时代才分专业,信息时代全科制霸。”会产品,会演讲很厉害,但是又会产品又会演讲更厉害。未来IP也更讲究多元化,同赛道的竞争激烈,必然会导致多赛道的开发,多元化人才才能在未来领域胜出,不仅是IP,在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并且跨界领域离的越大,融合的张力越大。

6、飞轮效应,即平台供需各方进入一种相互加强局面。比如淘宝,当平台上有更多卖家,就带来更多的货,更多的货带来更多的买家,买家多了卖家收入变高,从而卖家变得越来越多,从而货越来越多…

套用在自己身上,如何形成飞轮效应,让IP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留给朋友们一起思考。

7、发现ToB的IP是真的香,不仅是用户质量高,利润高,单价高,还能有反赋能,成功案例打造高,

8、IP具有更为浓厚的个人色彩,不仅仅在生活,在互联网上一定也要做个立体,个性,差异性的人。互联网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平行宇宙,它给了我们第二种生命,在这里你有一个全新的身份,怎么打造好这个新的”生命体”,自己决定。

“微信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身份。”

真实,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