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报告 2019》英文版正式发布,我们能从中了解到什么呢?对于卒中防治,我们的重点应该在什么地方?
1
卒中是什么?
卒中,也是中国人常说的 “中风”,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主要致残原因之一。
卒中可分为脑缺血和脑出血,表现为头痛、头晕、言语障碍、肢体感觉运动障碍,记忆、情感甚至意识障碍。
高死亡率
2018 年,中国卒中死亡率为 149.49/10 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 22.3%,卒中已成为造成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我国卒中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脑卒中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每 5 位死亡者中至少有 1 人死于脑卒中。
我国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总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经过年龄调整后,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造成的。
高发病率与高患病率
带病生存者超千万,带病生存的脑卒中患者在我国已高达 1300 万。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的患者在增加。
疾病负担
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疾病的重要负担。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国已成为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高达 39.3%。
2
哪些人更容易得脑卒中?
卒中流行病学有哪些特征?卒中患者的画像?
年龄特征
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在 66 岁,低于发达国家 75 岁左右。2013 年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为 63 岁,从 63 岁到 66 岁,是靠大量一级预防措施和人群干预换来的。
性别特征
我国卒中性别特征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我国卒中死亡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特点。
地域特征
基于医疗质量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显示,高海拔地区卒中患者中脑出血的比例更高,如西藏自治区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为 61%,青海省为 44%,贵州省为 35%。
城乡特征
农村高于城市,农村居民的卒中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
类型特征
最主要的卒中类型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比分别为 81.9%、14.9% 和 3.2%,而在三级综合医院中儿童卒中(<18 岁)在其中占比分别为 0.1%、0.6% 和 1.4%。
3
卒中治疗现状
院内并发症
卒中住院患者院内并发症排第一位的是肺炎 / 肺部感染,其中脑梗死患者合并肺炎 / 肺部感染的比例为 10.1%,脑出血患者为 31.4%,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 25.2%。卒中住院患者院内死亡 / 非医嘱离院的比例为 8.3%。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 10 天,其中脑梗死患者为 10 天,脑出血患者为 14 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 12 天。
溶栓与取栓
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遵循指南治疗的指标综合执行率分别为 0.77±0.21,0.72±0.28 和 0.59±0.32。其中,3.5 小时到院和无溶栓禁忌症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为 24%;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出院时使用抗凝药物的比例为 43.8%;所有收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人群中行动脉内机械取栓术的比例为 28.1%。
院内死亡
卒中住院患者院内死亡 / 非医嘱离院的比例为 8.3%;其中脑梗死患者院内死亡 / 非医嘱离院的比例为 5.8%、脑出血患者为 19.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 19.4%。
住院天数
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 10 天,其中脑梗死患者为 10 天、脑出血患者为 14 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 12 天。
4
卒中危险因素
卒中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类,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卒中预防主要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酒精摄入、饮食、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心理因素等。
值得注意的是与卒中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危险因素和既往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盐饮食等,既往疾病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房颤等。在卒中幸存患者中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吸烟,其次是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房颤。上述危险因素在全人群中也呈现较高的流行水平。其中心房颤动比例为 2.7%~7.4%,高盐饮食也是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过早死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容乐观,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卒中幸存患者最普遍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63.0%-84.2%)。18 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 25.2%。这是我国急需纠正的重要因素,血压测定成为一处重要的窗口,在所有成人就诊时,医疗机构应当为其测量血压,形成常规测血压这样的规矩,家庭最好也要有家庭自测血压条件。
吸烟
卒中幸存患者最普遍的危险因素是吸烟(31.7%-47.6%)。根据国家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目前我国 15 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 26.6%。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平时吃蔬菜水果较多的人群患卒中机会较少。我国成年居民蔬菜和水果摄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严重不足。2012 年中国居民的水果和新鲜蔬菜摄入量为 310g / 天,低于 WHO 400g / 天的最低推荐量。城市和农村蔬菜摄入达到我国膳食指南推荐量的人群比例分别为 22%~26%和 14%~19%;水果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仅为 2%~5%和 1%~2%。
同时限制食盐摄入量,成年居民平均每天钠的摄入量(<2g)。胆固醇摄入量小于 300mg,适量进食牛奶、鱼、豆类、瘦肉类,使能量的摄入与消耗达到平衡。
预防胜于治疗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但与个人的生活方式相关的吸烟、高盐饮食、缺乏身体活动等危险因素是可干预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能够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或复发。
危险因素控制不好,发病和患病率很难降低。从报告可以看出,卒中危险因素呈高流行水平,这说明卒中的后备军充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发病和患病可能还会继续增长。在患者层面,要管理好各种危险因素,特别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核心指标的控制要达标。在人群层面要通过多种措施降低吸烟、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的流行,需要防治结合,共同努力。
防治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光靠治疗并不足够。对于高危因素要提早干预,面向全民,要提倡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点在农村
农村的防治形势比城市要严重。贫穷的地区比富裕的地区要严重,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要严重,因此要重点做好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防控。
农村地区的卒中死亡、发病和患病情况明显高于城市地区;难点在于与卒中防控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知晓、治疗和控制,农村和城市间又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全国卒中防控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要看农村的效果,所以这是未来的防控重点。
《中国卒中报告 2019 报告》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卒中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共同撰写。
《中国卒中报告 2019》英文版正式发布,新闻直播间有话说。
中国卒中防治,任重而道远。除了治疗外,更重要的是预防。其中防治高血压最重要,同时要做好健康饮食,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和运动,戒除烟酒,防止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并定期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https://www.medtion.com/info/17976.j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