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卒中(即通常所说的 “中风”)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 5 位死亡者中至少有 1 人死于脑卒中。我国卒中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脑卒中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而带病生存的脑卒中患者在我国已高达 1300 万。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国已成为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高达 39.3%。
为了更好应对卒中这一全球性疾病,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学术组织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都会定时或阶段性面向全球公开发布卒中相关的疾病监测数据和防治进展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为专业的医疗和学术机构提供了充分的疾病诊疗现状、区域卫生保健和人口健康状况等信息,有力推动了卒中诊疗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还为各国政府制订卒中疾病防控的适宜政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信息和决策依据。
为了让世界更直接了解中国的卒中现状,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的领导和指导下,联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卒中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全球神经科学与卒中协作会等机构共同撰写了《中国卒中报告 2019(英文版)》,该报告旨在描述我国城乡居民卒中的流行病学现况和危险因素,展示患者发病状况、临床特征、诊疗流程及院内结局等疾病发生和医疗质量等指标,将为相关机构更好地预防疾病发生、快速高效诊治、提升医疗质量、优化资源分配及制定相关卫生和研究政策等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支撑。
该报告的主要结果如下:
2018 年,中国卒中死亡率为 149.49/10 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 22.3%。卒中死亡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同时,农村居民的卒中发病率和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卒中已成为造成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
与卒中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高盐饮食等)和既往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房颤等)。在卒中幸存患者中最普遍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63.0%-84.2%)和吸烟(31.7%-47.6%),其次是血脂异常和糖尿病, 心房颤动(简称
“房颤”)比例相对较低(2.7%-7.4%)。上述危险因素在全人群中也呈现较高的流行水平。根据国家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目前我国 15 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 26.6%,18 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 25.2%。
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 66 岁,其最主要的类型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比分别为 81.9%、14.9% 和 3.2%,而在三级综合医院中儿童卒中(<18 岁)在其中占比分别为 0.1%、0.6% 和 1.4%。
卒中住院患者医保类型中,城镇居民医保覆盖 35.3%,城镇职工医保覆盖 23.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 16.3%,其他类型覆盖 25.2%。
卒中住院患者院内并发症排第一位的是肺炎 / 肺部感染,其中脑梗死患者合并肺炎 / 肺部感染的比例为 10.1%,脑出血患者为 31.4%,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 25.2%。
卒中住院患者院内死亡 / 非医嘱离院的比例为 8.3%, 其中脑梗死患者院内死亡 / 非医嘱离院的比例为 5.8%、脑出血患者为 19.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 19.4%;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 10 天,其中脑梗死患者为 10 天、脑出血患者为 14 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 12 天。
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遵循指南治疗的指标综合执行率分别为 0.77±0.21, 0.72±0.28 和 0.59±0.32。其中,3.5 小时到院和无溶栓禁忌症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为 24%;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出院时使用抗凝药物的比例为 43.8%;所有收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人群中行动脉内机械取栓术的比例为 28.1%。
基于医疗质量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显示,高海拔地区卒中患者中脑出血的比例更高,如西藏自治区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为 61%,青海省为 44%, 贵州省为 35%。
本次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 10 多个行业和国家级的数据库,其中涉及卒中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国家卒中登记等注册研究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 (HQMS) 等行政管理数据库,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卒中的预防和诊疗现况。该报告是
我国近年来第一份较为全面反映我国卒中流行状况和住院疾病医疗质量等诊疗水平和住院结局的英文版统计报告,结果刊发在中国本土的国际期刊 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 上,以期为全球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中国经验。
http://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009/t20200901_199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