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区别于现代艺术之前的艺术再现来说的。之前的艺术再现,虽然偶尔会出现现代艺术的影子,但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主要关注的还是一种“还原的再现”“真实的再现”或是“神性的再现”。顺着作者的思路,这也许与当时艺术制度和艺术收藏有关,或者说得更加激进一些,与当时人们的“感觉结构”相关。艺术家们的自我意识虽然已经由文艺复兴开始觉醒,但身为王室贵族或宗教机构的赞助人仍然把控这作品的决定权。除此之外,诸如独立艺术家、私人收藏家、公共博物馆与画廊之类的身份、空间与场所还未出现,使得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难以进入流通领域。以及,我们也可以说前现代艺术的时期,社会与生活环境整体的变化处于一种缓慢的境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他可以使用同样的逻辑与惯性来生活并处理麻烦,艺术家也同样如此——他虽然可以通过不停地创作精练技巧和技术,但由于缺乏诸多新鲜事物与技术的聚集和刺激,艺术家也许难以做出一种突破性的创造。
- 但现代艺术家则不一样,他们生活大多生活在人口爆炸、经济发达和处于改造的现代城市中,他们的时代也充斥着新的技术、事物,以及无穷的刺激和变化。在作者看来,即使某些现代艺术作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走向象征甚至抽象,但其中的“异化、间离、快速变形、匿名,这些现代主义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艺术再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缺乏于过去艺术作品中表现形式与观念构成了“现代图像再现”的诸种路径和方法。我想,这里的“再现”更多关注的是现实如何再现在艺术家的神经网络之中,而不是被再现的事物自身——或者用书中的话,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现代艺术家针对当时的现代景况做出的应对。
- 的作者在这里提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现代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息息相关。资本主义提供给现代艺术生长的土壤与空间,现代艺术也在这样的土壤之上发展出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这所谓的“现代图像再现”则通过视觉的方式将现代资本主义可能导致的人的异化、机械化与非人化展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