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行为判定
- 有攻击意图
-
理论
本能,3种,攻击行为属于性攻击本能
- 生的本能,性本能,分为快乐原则,人行为的基本驱动力
- 死的本能,攻击本能,对杀戮,伤害的原始欲望。举例1,一个地区自杀率高,那么一般情况下他杀率就低.举例2,人的压力、攻击能量必须通过某种方式释放出来,那么社会可以通过竞技、搏击等方式让大家释放出来,不然就会出现负面、不合适的释放方式
- 自我保持本能,适应环境,趋利避害
- 习性
- 人也是动物进化而来,动物攻击行为,有两大目的,一,保证自我生存,二,控制种群规模
- 人类的各种攻击行为核心还是利益或者固有位置的斗争,要减少这种行为,就要开展更多有冒险性的体育活动分散他们的攻击本能的能量
- 生物学理论,攻击行为在部分数据上受遗传的肯定性影响,具有某些生物遗传特征的人更容易激动和产生攻击行为
- 挫折-攻击理论
- 遇到挫折,会为攻击埋下隐患或者动机
- 遇到诱发因素,比如环境,言语,会触发攻击行为
- 攻击类型,直接攻击和替代攻击。直接攻击指的是攻击让自己遇到挫折的人或者事。替代攻击是指当触发的人或者事,不可直接攻击时,会被寻找到其他对象进行发泄,也就是“踢猫效应”
- 社会学习理论
- 理论基础,人的行为都是可模仿和学习的
- 如果看到攻击行为能带来利益,那么就会学习
- 如果攻击行为,得到持续的利益或者人为的肯定,那么攻击就会被强化
惩罚能有效制止攻击行为吗
- 从行为强化和学习理论思考,确实可以,并且也落实为了社会的基本制度
- 但严格角度来说,惩罚本身也是对攻击者的一种攻击,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可能会诱发其更明显的攻击行为。
所以,针对攻击行为,惩罚程度在能够停止其攻击行为即可,不能过度,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攻击行为
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被剥夺感,包括事实的被剥夺,以及在参照群体中,自己明显低于他人
- 去个性化,指的是如果攻击行为能够被匿名,不被察觉,更多的人会选择尝试攻击行为
- 传媒或者环境影响,接触到的攻击行为的人或者案例越多,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基本的,甚至被奖励认可的行为,然后当条件合适时会自然的攻击
- 高温,嘈杂,酒精等都会诱发攻击行为
-
有效的预防方式
社会的公平
- 加强法制惩戒,必要的社会约束
- 更多样的情绪或者攻击性本能的宣泄方式
- 换位思考或者移情,去考虑被攻击者的感受,感受被攻击的痛苦从而减少攻击
-
常见的攻击类型枚举
家庭暴力
- 校园欺凌
- 职场攻击
- 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