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 Java语言中,将程序执行中发生的不正常情况称为“异常”。(开发过程中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不是异常)

    异常发生的大类:

  • 用户输入了非法数据。

  • 要打开的文件不存在。
  • 网络通信时连接中断,或者JVM内存溢出。

    三类异常:

  • 检查性异常:最具代表的检查性异常是用户错误或问题引起的异常,这是程序员无法预见的。例如要打开一个不存在文件时,一个异常就发生了,这些异常在编译时不能被简单地忽略。

  • 运行时异常: 运行时异常是可能被程序员避免的异常。与检查性异常相反,运行时异常可以在编译时被忽略。
  • 错误: 错误不是异常,而是脱离程序员控制的问题。错误在代码中通常被忽略。例如,当栈溢出时,一个错误就发生了,它们在编译也检查不到的。

    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事件大致分为两类:

  1. Error(错误):Java虚拟机无法解决的严重问题。如:JVM系统内部错误、资源耗尽等严重情况。比如: StackOverflowError[栈溢出]和OOM(out ofmemory), Error是严重错误,程序会崩溃。
  2. Exception:其它因编程错误或偶然的外在因素导致的一般性问题,可以使用针对性的代码进行处理。例如空指针访问,试图读取不存在的文件,网络连接中断等等,Exception 分为两大类:运行时异常[程序运行时,发生的异常]和编译时异常[编程时,编译器检查出的异常]。

异常体系图🎈

异常简介 - 图1
异常简介 - 图2

小结:

  1. 异常分为两大类,运行时异常和编译时异常
  2. 运行时异常,编译器检查不出来。一般是指编程时的逻辑错误,是程序员应该避免其出现的异常。java.lang.RuntimeException类及它的子类都是运行时异常
  3. 对于运行时异常,可以不作处理,因为这类异常很普遍,若全处理可能会对程序的可读性和运行效率产生影响
  4. 编译时异常,是编译器要求必须处置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