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OSITIVE-SUM GAMES

零和博弈,指的是在某一次互动中,一方的收益正好等于另一方的损失,即双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正好相抵,更准确地说,是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相加之和一直为零。

1944年,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与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提出了“博弈论”的数学理论,引入了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正和博弈、负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等概念。

1.1 LIVING IS FATAL

很多年来,数学中的概率理论都是处理未知的科学方法。概率就是反映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们并不擅长测算概率,不仅是因为不擅长加减法,而且也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直觉错误—他们常常夸大了那些偶然的惊人大事件的发生概率,如夜闯卧室的盗窃,却低估了那些寻常但危险的事件的发生概率,如血脂的缓慢累积、二氧化碳的不断排放。

FAILURE LIBERATES SUCCESS

科学带来的最大创新是发明了应对谬误的方式。错误被保持在小型、可控、连贯且可追踪的范围内。失败将不会很复杂,只要细细梳理,就能从中吸取经验,也就是所谓的反败为胜。科学本身就是如何利用负面结果。因为失败经验太多了,大多数的失败教训都无法共享,导致知识传播的速度降低。但是现在,失败成果的发表(包括那些不显著的实验结果)越来越成为科研方法中的一种基础工具。

THE WORLD IS UNPREDICTABLE

对个人来说,哪怕世界就像一个计算机程序一样被设定了,我们依然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因为我们的预测方式包含了心理模拟,而心理模拟比我们自己的运算要慢得多。你不能超越你自己的思考速度,就像你无法站在自己的肩上一样。

别再费心琢磨那些能精确计算未来的神奇小理论了,我们既不能预测,也无法控制。接受不可预知会帮助我们获得自由和内心平和,这样我们才能融入这个不断发展的世界,畅游于混沌无章的宇宙。

EVERYTHING IS IN MOTION

因为我们所有的思维和行动都限定在人类的时空维度之中,所以我们自我欺骗而不自知。前哥白尼时代的天文学研究认为,“恒星”围绕着地球以一年一周的速度运转,而且该事实不证自明。古希腊人将看不见的“原子”视为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单位,这是科学的进步。后来,我们又将原子分离为了原子核、电子、中子等微粒。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对于罗马帝国的衰落感到困惑,因为他没有意识到罗马帝国能持续如此之久是一个奇迹。科学家在发明抗病化合物的过程中发现,疾病的病变速度超过了科学研究的发展速度。

POWERS OF 10

科学认知工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在广阔的时空维度中进行思考。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十进制;其次,必须将广阔时空维度中的数据都用对数标度表达出来;最后,要理解等级标度的概念,如我们会用分贝来形容声音的大小,用里氏震级来表达地震的强度。

CORRELATION IS NOT A CAUSE

“相关不是因果”(correlation is not a cause, CINAC)这句话对于科学家们来说非常熟悉,但是并未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只要人们随时牢记这一句话就能提升我们每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思考能力。

这句话之所以未能深入大众,大概是因为它不太容易理解。在我讲授看护、心理治疗和其他对照组的实验设计时,我才明白让人理解这句话有多难。我最爱举这样一个例子:想象你站在地铁站,越来越多的人涌进来,站台上站满了人。嘿!说时迟那时快,来了一辆车。是这些人引发了列车抵达(A引发B),还是列车引发了这些人抵达(B引发A),或是这两者都取决于地铁的时间表(C引发了A和B)?

假设我们发现吃了更多番茄酱的小朋友考试成绩更差,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假设我们发现频繁占星和占卜的人寿命会更长一些。为什么?

THE PARADOX

当多个合理的证据相互矛盾的时候,或者违背无法置疑的直觉知识时,悖论就会出现。悖论令人沮丧却也令人着迷。很多人会回避、掩盖或完全忽略悖论。但是,我们应该寻求它们。如我们能找到并将其突出,把它推向极致并期待着解决方案自己显现,一定就会有真理出现。

BLACK SWAN TECHNOLOGIES

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在他的书《黑天鹅》中,将小概率、大影响并只有回溯可预测性的事件称为“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种影响随处可见。

KNOWLEDGE AS A HYPOTHESIS

真正的知识,是很难得到的,或许根本是不可能获得的。真正的知识很容易被误解或者反事实,最重要的是,它从不可能被精确地获得。对那些通过观察获取的东西,我们总会抱有一些怀疑。

是什么在促使我们怀疑知识?不仅是因为生活的复杂性,也是由于我们测量的任何东西都有不确定性。无论你的测量如何精确,都可能有误差。知识不可琢磨的本质让我们明白,应该在理解和使用它的时候更加小心,这也提醒我们应该同时包容和质疑他人的答案。

测量及由此产生的“科学”或理论必须被精确使用,因为它们是我们理解和运作这个世界的直接的有效方式。观察可以重复进行,即使其并不完美,而且其他人也会赞同根据其测量方式得出的结论,无论是在测量智商、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贫穷、将蛋白质折叠成三维结构的速度方面,还是在测量大猩猩有多大这样的问题上。


2. THE DOUBLE-BLIND CONTROL

双盲控制实验

3. WE ARE NOT ALONE IN THE UNIVERSE

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独

4. SCIENCE

“科学”

5. THINKING IN TIME VERSUS THINKING OUTSIDE OF TIME

时间内思维与超时间思维

6. SELF-SERVING BIAS

自利性偏差

7. PERMA

幸福感五要素

8. CONTINGENT SUPERORGANISMS

情境型超级生物

9. WE ARE LOST IN THOUGHT

迷失于思

10. CYCLES

循环

11. HOLISM

整体观

12. THE PARETO PRINCIPLE

帕累托法则

13. CONTROL YOUR SPOTLIGHT

控制你的注意焦点

14. NON-INHERENT INHERITANCE

非天生遗传

15. INNOVATION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