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斧:业务拆成假设(加法)

把业务拆解成一系列独立判断,而且它们是极度关键的、影响成败的、逻辑完备的、前后依赖的,可以用来指导决策的。

第一种拆法:2部分

任何一个业务,都可以拆解成两个最基础的假设: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
image.png
第一个假设:价值假设。首先是提供的这个东西,到底对于消费者有没有价值,用户会不会为此而买单?或者一个门店能不能长期盈利?交付给客户的产品能不能解决问题?这都是价值假设。

第二个假设:增长假设。这个业务如果有价值,能不能快速地复制、快速地扩张、快速地传播开,让用户使用起来。

【关键拆解画布:2分法】
image.png
餐厅广告桌牌的项目案例带入(1/4)
image.png

第二种拆法:5部分

项目最重要的五个里程碑:需求-解决方案-商业模式-增长-壁垒
image.png

需求,找到值得解决的问题,满足真实的用户需求,是项目永远的第一步。 需求之后,是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真的能满足用户需求和痛点么? 解决方案之后,是商业模式,收入真的大于成本吗?解决方案长期可以持续么? 商业模式之后是增长,能不能快速地复制模式,让更多人使用你的产品,占领市场? 增长之后是壁垒,你能不能守住你的竞争优势,甚至未来垄断,做成行业巨头?

image.png
项目前期,从0-1的时候,需要尽早思考和判断后面的商业模式、增长和壁垒等
验证的一个重要原则:

项目开始,在脑子里一定要有全局思考,要对未来有所预判。#全局预判 落地的时候,把手里重点放在眼下真正重要的环节,专注执行。#重点执行

全局预判:不能把项目搞成开盲盒
image.png

重点执行:在需求和方案没有得到验证之前,后面的增长和壁垒真的不重要

【关键假设拆解画布:5分法】

image.png

餐厅广告桌牌的项目案例带入(2/4)

image.png

第三种拆法:9部分

精益画布(适用于从0-1项目)
把商业画布改良,把关键要素做了替换和改名,更符合从0到1阶段业务的特性。
image.png
【关键假设拆解画布:9分法】-暗含里程碑逻辑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可以拆成9个关键部分,分别是:细分用户、需求、核心卖点、解决方案、收入、成本、核心指标、获客渠道以及壁垒。

image.png
餐厅广告桌牌的项目案例带入(3/4)
image.png
关键假设拆解259方法内在联系:

用户需求和卖点,其实就是五部分的第一步:需求 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案,其实就是五部分的第二部分:解决方案 收入/成本和核心指标,其实就是第三步:商业模式 底下的获客渠道和壁垒,对应的就是五部分的后两步:增长和壁垒

image.pngimage.png

第二板斧:提炼其中的关键假设(减法)

餐厅广告桌牌的项目案例拆解10条假设

  1. 等餐用户普遍很无聊,希望打发时间(扫码率)
  2. 餐馆希望增加一些营收(每月预计1-3万)
  3. 3分钟有趣互动游戏方式,用户喜欢玩(留存率)
  4. 很多用户愿意领取打折红包(转化率)
  5. 一定规模后,线下店家广告主愿意投放(金主)
  6. 有一定网络效应,可以自增长(增长)
  7. 给老板30%广告分成,老板愿意主动分销(增长)
  8. BD地推团队,是一个有效的增长抓手(增长)
  9. 商圈是一个单位模型,可以在跑到一定规模盈利(单元模型)
  10. 广告收入可以抹平店家、渠道分成和总部成本(财务账)

通过三原则提炼关键假设

原则1:前置假设优先

假设是有前后依赖关系的,如果需求没验证存在,就不能过早关心商业模式和增长问题,按照从需求到方案的顺序验证,比较靠谱。
image.png
前置假设优先不等于从需求开始,需要灵活根据项目阶段选择,按顺序做,遇到问题回退一步
image.png

原则2:验证单一假设

方案比较重,可多拆分一些版本,每次尽量只验证一件事,这样执行起来非常快,而且就算回退,也是很小范围试错。
案例:假如有一个方案,用户不确定性非常高
有两个选择:

1)三个月开发一个版本,可以同时验证需求和解决方案但是开发过程中只能等着,三个月后才能得到结果。 2)1-3周先开放一个版本,只验证用户需求,解决方案需要在第二个版本中验证。

如果开发周期很长,团队需要花几个月时间等待开发测试、在不断添加功能和打磨细节,这时是否可以考虑尽早验证关键假设。

原则3:风险高的优先

如果方案里,有某一两项风险特别高,应该先验证这一两项,来规避高风险
关键假设必须一组全部成立,模式才成立。风险越高代表失败率越高,尽早验证损失越小。

项目过程中,风险越高的假设,往往最致命,越需要尽早低成本的去验证,确保不会一错到底。
用尽各种办法,来抓取你的项目中风险最高的部分
提炼关键假设的渠道清单:

  1. 对业务的判断(这是基础)
  2. 团队一起讨论(大家担心的点)
  3. 行业其他人建议(尤其是坑和吐槽)
  4. 历史未成功项目的原因(值得重点研究)
  5. 同一赛道竞品的侧重点(对标业务在验证什么)

餐厅广告桌牌的项目案例带入(4/4)
通过团队头脑风暴、行业经验、同类未成功竞品研究、竞品研究提炼风险最高的关键假设:

  1. 等餐的用户普遍没有想象中疼,也就是没有需求
  2. 用户不喜欢互动游戏这种方式,其他公司尝试过类似的玩法,参与度都不怎么高
  3. 商家不配合,赚这点钱对商家影响不大,反而会影响他本来的生意

第三板斧:高效回答关键假设(回答)

image.png

第一种回答:靠常识,用行业经验回答

行业经验举例:

做线下零售:毛利低于40%,根本建不起来分销渠道 做养老院:重度依赖“关系”的业务,用关系来拿到便宜的租金。 做线下门店:是很辛苦的业务,毛利就那么多,需要精细化运营和管理

需要培养行业数据意识,提升项目效率和损失率

现在k12的获客成本范围是多少? 零售业务毛利率超过多少,才能做网红直播渠道? 流量平台平均一个dau能帮你提升多少公司的估值?

这些都不需要做研究和验证,都是行业经验。
行业经验获取核心难题是如何找到行业资料或行业专家学习,主要涉及筛选专家、快速破冰、挖掘专业信息等。
image.pngimage.png
行业专家访谈核心:

不是交个朋友,而是价值交换 不是收集观点,而是收集事实 不是调研问题,而是验证假设 不是辩论比赛,而是深入探讨 不是单向采访,而是双向互动

行业专家访谈最好带着关键假设,带着要解决问题去问,而不是去纯粹交朋友,而是去碰撞想法。
专家访谈重点从来不只是积累行业人脉,而是获取行业认知,不是找厉害的人去聊天,而是带着问题去拿答案。

第二种回答:靠调研,通过对手回答

有些答案,可能没有形成行业共识,但是却隐藏在某些竞争对手的业务数据里。
image.png
竞争情报环境,项目从0-1常见三大误区:以为原创,盲目自信,闭门造车

举例调研案例:

“假装面试”拿到了竞争对手公司的薪酬水平和获客成本 “假装客户”拿到对方整套销售话术和上一年收入数据 “线下蹲点”拿到了单点的客流和每天收入数据,发现了pr背后其实在亏损 “入职门店”一周时间数sku,找小票,半夜数据分析,拿到单店财务报表

这些都是靠调研手段,回答了关键假设

image.png

第三种回答:靠实验,设计实验测试

有些假设风险很大,通过行业常识和竞争对手无法回答,就需要设计实现验证,通过设计各种实验验证项目模式。
通过精益创业思维逻辑,小步快跑,快速试错,避免一开始就做一个大而全的产品,打算一次性把所有资源都用上,把所有验证工作一次性都做了。

三板斧总结

三板斧是一种方法论,先加法,在减法,最后快速验证,每个环节三个套路。
image.png
image.png
解析:
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靠常识。你根本就不需要动手,靠常识或者同行的经验,就可以直接判断很多事情。
稍微贵一些的是调研,只需要花一些时间不需要组建团队,不需要融资,也可以判断很多事情。
最后,对于判断不了的关键假设,最后只能自己验证,成本会高很多。
切忌采用最重的验证方式来做项目:全量开发一个大产品,憋一个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