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是职场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有时候可能也并不是自己想跳槽,而是因为公司开着开着就没了……
而顺利拿到offer,进入了试用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还有一9999步”……

了解公司/产品所在行业

理解宏观经济和自己所在行业的本质,洞察行业现状和趋势,商业逻辑变现原理,理解消费大环境和消费者,清晰未来发展

京东自营模式,淘宝平台模式。京东自采自卖,商品成本加毛利,赚取用户的钱为盈利点,淘宝以促进商家成交收取商家手续费,赚取商家的钱为盈利点。所以京东花大力气做购物体验,自建仓库和物流,让用户更快更多的购买;淘宝的各种商家营销工具,店面装修,层出不穷。

了解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

STAR产品法则
S 用户场景

用户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用户会进入这里 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产品

T 功能目标

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 其他功能要求

A 行为路径

如何设计产品流程 如何提高用户效果 如何兼顾技术可行性

R 产品效果

产品是否解决了问题 产品是否达到功能要求 效果如能量化则更佳

积极有效的熟悉公司业务

了解业务本质,商业模式

通过什么方式(how),把什么产品(what),卖给谁(who),业务模式如何,就决定一个公司的战略重点是什么,才知道在公司做什么业务和做哪个具体的需求是有价值的,ROI是最高的。

二八原则-泛与精相辅相成

泛:对于公司整体的业务内容,我们可以花费20%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80%的核心概念和逻辑,以建立业务认知的全局观!
精:对于具体负责的业务内容,我们可以花费80%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那超越众人的20%,以提升设计产品的竞争力!

了解业务五步法

1)了解合同:客户的诉求:如何交易、公司做什么、客户获得什么、如何验收、违约责任等,专业术语:了解专业术语、明确专业术语的概念内涵。
2)了解制度:研究业务人员整天做的事情,如何公司挣钱、限制条件是什么,了解公司对业务运作的要求
3)了解规划:战略文件、年度总结计划、年度会议记录等通过经营规划,了解不同人员对于客户诉求和公司要求思考出来的解决方案;
4)了解计划:月度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等,这些是指引日常工作的方向标;了解是以怎样的维度来制定的这个计划。

如今年的目标是要打造一套标准的教学产品,而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度的节奏把控,则是根据学校教学的时间线来进行计划。

5)了解竞品:减少资源浪费,直接套用别人已经验证过的最佳方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和适用,是最快的路径。了解竞品,是寻找到现成的最优解。

拆解产品,了解产品现状

剖析产品架构,对整体产品的架构有个大概的了解,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拆解产品,并输出成文档,了解产品功能逻辑及策略,“一查二玩三询问”。
1)查阅历史需求文档。通常产品部会维护历史需求文档,以便查阅,时间越久的产品,文档也越多,没啥捷径,读&理解就对了!
2)体验产品。文档难免有遗漏,此时需要亲身体验产品的逻辑及流程,并以文档辅助来验证功能模块的逻辑。
3)询问产品、开发、测试同事。对于部分体验+文档上没有体现的逻辑及功能,部分在公司待得较久的研发、测试可能了解逻辑,那么可以统一将问题梳理清楚再进行询问并加以记录。
ps:将问题“统一”整理并集中时间了解。

了解架构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了解公司架构

产品岗贯穿整个项目,在项目过程中,商务、设计、运营、研发、测试等各个岗位均会接触到,了解各个业务所对应的负责人。
“找对人,做对事,省效率”


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熟悉公司工具的使用如axure、xmind、processon、友盟、禅道、teambition、BI。
规范的熟悉如原型规范、UI/交互规范、产品文档规范、需求文档规范等。

主动沟通获取帮助和任务

边做边学是最好的方式,以结果为导向,并非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完成手上任务的同时,有余力可再寻求更多的任务,并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个的需求,而是从这些需求、任务当中能够更快的上手公司的业务,从而减少自己的“无用时间”。

十个小贴士:

1、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响
2、多与产品同事进行沟通交流
3、了解任务背景及交付要求后,再着手进行处理
4、多提问,多汇报,多总结
5、保持自信,迅速在团队内建立自身的威望与靠谱形象
6、写周报、写日报很困难,但真的极其有用(并非浮于表面)
7、三个月内,吃透公司内部资料,于后续对于产品的思考更加全面
8、若初入新公司有落差及不适应,与朋友/同事沟通,及时排解问题
9、明确自身岗位职责,考核方式,负责产品现状以及价值衡量标准,自身在项目中的定位
10、接受“面试造飞机,工作螺丝钉”的情况,即使负责小模块,做精做细也能体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