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校门就当老师,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书读得不少,但缺少实践经验。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就开始跟着几位年龄比我大的老师一起做设计公司——这几位老师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亦师亦友,跟着他们一起做项目,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东西。让我可以吹大半辈子牛不能不提的是,这几位“亦师亦友”后来都成了牛人,分别是小米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刘德,现在已经成了“独角兽”估值超十亿美元的智米科技的创始人苏峻和余安兵。

    我跟着这几位,做设计公司辛辛苦苦,年底还要去讨账,公司怎么做也长不大,但后来同样是他们,却能有难以想象的职业发展和成就,这就引发了我对设计公司的反思。

    设计公司的生意肯定是有需求的,有很多企业缺乏设计能力,需要枪手和外脑。但是,单纯的设计服务很难上规模,本质问题是业务的可复制性比较差,高度依赖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我去过一间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不论是国内的分公司还是美国的总公司,其营收水平都不如我曾经供职的国内管理培训和咨询公司。所以设计公司不是好的商业模式,不能指望做得太大。设计公司的规模有时候和水平是成反比的,毕竟高水平的设计师就这么几个,能服务的客户有限,客户多了只能加新手,水平也就难以保证了。当然,如果你自得其乐,心态平和地维持“小而美”,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做设计公司久了,我们会不自觉地染上“乙方味”,这一点值得还在开设计公司的同学们注意。有时候我们为了拿下设计单子,为了设计方案过关,我们难免会顺着甲方的意思来。比如,我们会出很多设计方案让甲方来挑,其实真正的设计工作未必需要做很多方案,最优解往往就一个。像小米生态链的设计师们,有时候勾画出一个草图,大家觉得不错,就往下做了,用不着比稿。当我们服务于甲方的时候,其实你越能从甲方的经营全局考虑,从甲方产品的用户需求考虑问题,就越有价值。

    2006年前后,我们停掉了设计公司业务。刘德老师(小米内部叫“德哥”)去了美国最牛叉的 ART CENTER 学习,苏峻老师做了个文创品牌,安兵也自己创业,靠给4S店美女做胸前的精美胸牌发了笔小财。

    我做了些不同的尝试,比如把文化和设计相结合。具体来说我做了两个火炬项目,以至于后来有个后遗症,就是看到柱状物都会特别留意分析细节。一个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全球招标4强,最后被学弟淘汰了,这名学弟就是浙大97级的章骏,他当时在联想工作,现在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小贝科技的 CEO 了。另一个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火炬项目,我带着北京科技大学团队淘汰了几个强劲的对手,做成了亚运火炬。但做成以后,接下来该咋干,我又很茫然了。这类火炬项目,本质上政府是客户,我自己也很享受设计的乐趣,但并不能给普通大众带来什么。

    人是被现实和梦想两股力量裹挟着前进的,有时候由不得你自己。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离开了工作十年的大学,开始了新尝试:进入一家管理咨询和培训的公司工作。作为一名设计师,我对企业经营和战略完全没概念。进入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的好处是,不仅相当于免费读了一个 MBA ,而且有机会接触各行各业,和企业的老大们讨论处理各种重大问题,不知不觉中,对于企业经营的理解也提高了。有了这段经历,后来筹建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当然,也离老本行越来越远了。好几年没做设计,最近我和负责设计的同事讨论时,发现对于 CMF 、造型语言的理解,都有点滞后了,看来我已经是“前”工业设计师了。

    作为一名前工业设计师,啰啰嗦嗦的讲了自己的经历,主要是为了引出下面一些思考:

    第一条思考,设计师首先是自由人,可以选择任何职业,没有人强迫你一定要做设计。这和学哲学去做投资、走仕途是一个道理,做投资有可能胜过学国际金融的,当官当得比行政管理的还大。职业选择对任何人都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当然,这中间是有成功率的,总是少数幸运儿能取得大成。这其实是大白话,没啥好总结讨论的。

    第二条思考,每个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不一样,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做做设计、画画图,一辈子踏踏实实做一名设计师,自得其乐,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人生选择,用不着每天冲刺人生和野心勃勃。这个其实也没啥好讨论的,想明白去做就成。

    第三条思考,我们来点功利些的:如何沿着设计师的路子走,又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这就引出了我瞎琢磨出来的“设计师四级台阶”理论。强烈建议大家认真看看,但不保证看过的同学都能取得成功。

    这四级台阶分别是:好设计、好产品、好公司、好平台。一个台阶做扎实了,再往上走一级,会走得更稳健些。当然,每上一级台阶,都要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都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比如说从好产品到好公司,就得迅速弄懂怎么融资、怎么组团队、怎么做股权激励,而这些对于一个单纯的设计师是完全陌生的领域。

    小米研究院院长洪华:经历分享 - 图1

    第二级台阶:好产品

    就是做的产品要叫好又卖座,不仅同行认可,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认可。老百姓认可的标准,就是会不会掏钱买,用完了会不会介绍亲戚朋友买。设计能获大奖,结果市场很悲催,企业倒了,这显然不行。

    这是一个很难上的台阶。不少设计师朋友要创业,让我给意见。我一看,风花雪月、传统文化,我现在看到这种就怕,为什么呢?伪传统文化嘛,搞一些烟雾缭绕的东西,弄一弄故弄玄虚的事情,其实不太好。这是在骗自个儿,我觉得这是一个做真事的时代,设计师不要把传统文化吹得神乎其神。

    设计不能太风花雪月了,你得是个买卖人,商品得卖掉。量产、量用、量贩,这是工业设计的本质,Industrial Design 中的 Industrial ,就包含着量产、量用、量贩的含义,包豪斯这个祖师爷早就定义过了。太小众的、卖不掉的,往往多半是自娱自乐的东西。我并不是说你不可以做,但我认为那是艺术品,我们要做的是商品。

    大家需要去打那种销量上百万件的仗,你没打过就不知道这个仗怎么打,那和卖几千、几万的东西,根本不是一回事。好比原来是游击战,住在水泊梁山抢点粮食就行了,突然你要去攻打大城市,攻北京、天津,打法完全不一样。设计师游击队的情况比较多,正规军的情况比较少,我们要做正规军。

    做好产品这个台阶,有一点要特别提示:产品经理和工业设计师是两个不同的岗位。工业设计师往往认为自己就是做产品的,对产品的理解是最深的,其实不然,产品经理才是。

    读到这里,肯定有很多设计师同学不服,为什么工业设计师干不了产品经理的活呢?产品经理要平衡很多事情,比如设计方案和量产的可行性、用户需求的满足和成本的核算、还有如何定价、如何做有效的销售动作,这些工作的权衡,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思考才能有更科学的结论。而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屁股决定脑袋,很多设计师会抱怨其他部门不懂设计,往往是由于自身无法站在更高的维度全面地看问题。

    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要么变成一个具有产品经理思维的设计师,要么就争取转岗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经理。这里插个硬广,谷仓学院推出了硬件产品经理训战营,就是要通过项目实战+系统性课程帮助大家完成从设计师到硬件产品经理的转变,也欢迎大家报名。

    第三级台阶:好公司

    好产品、好团队、好模式融合在一起,才能成为好公司。光有产品还不行,公司要立得住,得有好产品、好团队,和好的模式,这又上了一个台阶。

    一个产品有时候可以撑起一家公司,但更多时候撑不起一家公司。好产品的后边,要有一支好团队,有了好团队,公司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出好产品,才能持续地赚钱。
    一个公司的合伙人全是学设计的,那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这里讲的公司是产品公司、不是设计公司。最精简的初创公司,你也需要一位 CEO(可以兼产品经理)、一位研发总监、一位供应链总监、一位营销和销售总监。

    再说模式。一年卖5万支牙刷就是牙刷公司,但当你卖到5000万支,有了海量销售,公司性质会产生变化,就有可能变成口腔护理的流量入口型公司。因为牙刷是口腔入口,牙刷后面是牙膏,牙膏的消费一般是牙刷的3到4倍。我们甚至可以牙刷免费,在口腔护理里通过其它方式把钱再赚回,这个模式需要验证,但至少卖了牙刷卖牙膏一点毛病都没有。

    最后,要自己做公司其实是个挺累的事情,所以大家要谨慎。微信朋友圈里那些号称在创业但天天吃烧烤、逛 PARTY 赶场子、美女美食天天有的,估计都是骗人的吧。真正的创业会让你累的跟狗一样,甚至会影响到你生二胎的能力,所以说创业要谨慎。

    第四级台阶:好平台

    平台模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买本陈威如教授写的《平台战略》看看,讲得很详细。小米生态链其实是个不错的平台,很多设计师成了小米生态链企业的 CEO,完成了人生的战略升级,有兴趣同学也可以上京东买本谷仓学院出的《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看看。

    没经历过好产品、好企业的阶段,直接就想搞平台,基本上是没戏的,完全是浪费时间,我们称之为“平台陷阱”,所以大家看看书想一想就罢了,别真去干。除非,你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极强的运营能力、牛B的团队,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