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到底是什么?

被浏览
85,267

35 个回答

蔡振原
原创干货公众号【Effork】
先说一种情况吧,如果题主不是修设计专业的话,其实并不一定要学习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问题。由于我自己是在工科院系修设计,所以上过各种领域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主讲的老师不少都很厉害。看的书也是不同领域,最后渐渐地认识到这么一点。设计思维带给大多数人的借鉴意义其实并不是关于设计和设计师的,而是跨学科思维。
经管学院研究营销的教授可能一开始就明确,营销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科课程的老师大都醉心科研,当然,这些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总是容易无意地将学生限制在一个方向,课程内容从来都是干货,夹杂的内容一般都是前沿研究,或者最新案例,极少跨出自身所在领域。
书籍也是这样。而唯独一些关于设计思维的课程和书籍会将这些东西融合到一起,比如我在 Live 中举到的一个例子其实就是来自设计思维的课程:
【摘录】设计思维到底是什么? - 知乎 - 图1
Tim Brown (世界顶级创意公司 IDEO 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作为设计思维的布道者,在《change by design》一书中,提到了很多的例子。几乎每一个例子,都是由设计师,营销团队,技术人员等等组成一个临时团队来解决问题的。然而不是所有团队都能这么和谐处理问题的。以车企为例,国内的部分车企设计团队与工程团队之间的分歧是非常大的,各自觉得对方是傻逼,当然这种情形肯定会变好,那些无法融合不同力量的企业注定要被拍死在沙滩上。
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理解和包容别人看待问题的不同的方式是极为重要的。而目前的状况是,关于设计与设计师的调侃非常之多,大概是不同行业内调侃最为频繁的一个。一方面,设计与设计师的概念被重视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在国内则更是短了,另一方面,也与设计师很善于借助视觉语言来「自黑」有关,能形成强大的传播力。然而讽刺的是,跨学科,多角度,融合力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却是在设计思维中备受重视,似乎在金融,科技等领域都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我可以很肯定的说,绝大多数人对设计和设计师的理解是有误区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清华除了有工科传统,还有一个美术学院,而且是设计专业居多。工科,理科,文科,经管,设计等等专业之间,设计就像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此处没有讨论纯艺专业),美院在地理位置上上处于东南角,距离宿舍区非常远,美院的专业课程不对外开放。工科院系这边呢,我们上加工工艺课程时,老师会吐槽美院这帮学生做东西老是不顾及可行性,当然,这与美院学生对其他专业不了解有关。总的来说,美院就是在「蓝海」,而其他院系就是在「红海」。两大阵营生活在同一个园子里,其实对对方干的事情所知甚少。很多人一提到设计,大都脑袋里会蹦出这些词:PS,会画画,美工……其实学校也有开设公开选的设计思维课,只要听一两节,看几十页书,就能对设计和设计师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但目前情况还是比较堪忧。
跨学科,多角度的来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如果要创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往往离不开科技,商业,设计的结合。想一想我们正在使用的各种产品就知道了。衣,食,住,行,用,娱乐……都有很好的例子。
我不由得想起了之前的一句评论: 你一个搞设计的,还想玩什么跨界。 顿时感到一阵悲哀。
而如果修的就是设计专业,设计思维包含的东西就太多了。不同设计领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设计师也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水平有限,并不能想出什么总结性的东西,楼主说的从用户角度出发,打破常规,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其实都能算。
有一个较为通用的说法是,设计往往是探讨人与物的关系。比如平面设计改叫视觉传达设计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设计师的魔力在于能创造让用户「触动」和「感动」的细节,比如可口可乐的经典瓶身设计,比如甲壳虫的外形,比如苹果的呼吸灯,logo 等等,比如深泽直人的 CD 机,例子太多,有些甚至融入到生活中变成一种习惯。比如大家看到旋钮会下意识的想到拧转,看到拉手会习惯性地推拉,电子产品上的开关键,暂停键,延伸到界面上,我们同样不需要手册就能明白这些符号背后隐藏的功能……这些东西在诺曼的设计心理学中被陈为「意符」(Signifiers)。
再细一点,设计思维会有很多诠释,比如你看 Tim Brown 的《change by design》和佐藤大的《由内向外看世界》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讲的却又的的确确是设计思维。再换一个思考维度,比如人机工程学,这时候会发现,仪表盘刻度的间距是经过计算的,一把椅子的尺寸也需要参照国家人体尺寸的相关标准,地铁上的扶手高度也是兼顾人群来进行了计算的。还有设计心理学等等,其实有很多人将这些东西整理归纳和总结了。
写了一点微小的的体会。
最后推荐一个相关纪录片——Objectified,时长 75min,片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设计师:Dieter Rams,Johnathan Ive,深泽直人等等:
Youtube 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AtQFz6VBE
土豆链接:工业设计纪录片《Objectified》客观化(中文字幕)土豆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发布于 2016-12-22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通过提出有意义的创意和想法,来解决特定人群的实际问题。设计思维可以帮助各个专业背景的人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设计思维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6个步骤:
第1步:移情/同理心
移情就是对他人的情感或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
第一步的目的是进行用户研究,从而了解人们真正关心的东西,我们需要真正了解他们的处境,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用户访谈。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帮助老年人进行设计,你可能会发现他们行动能力下降,但是他们想保持走动的能力。 在和他们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与你分享他们实现目标的不同方法。 在访谈后期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寻找个人故事或比较极端的场景。 理想情况下,你可以与多个访谈者人重做此过程。
【摘录】设计思维到底是什么? - 知乎 - 图2
当然用户研究的方法不仅于此,还可以:
·进行民意调查或组件焦点小组进行调查。
·勤发电子邮件,了解受众对当前活动的反馈。
·统计数据、视觉跟踪软件也能派上大用场。
·嵌入代码,观察设计元素对交互的影响。
·通过社交网络、亲身交流对交互效果进行监控。
·对你的受众进行群体划分,了解不同群体对相似的产品、品牌或设计的反应。
第2步:定义问题
通过访谈,你现在可以了解人们在特定活动中实现的实际需求。 一种方法是对受访者在谈论他们的问题时提到的动词或活动进行重点分析:比如他们会说,他们喜欢去散步,结识老朋友喝茶,或者在街角商店购物。 通过深入分析,透过表面你可能会意识到,这不是老年人喜欢外出,而是他们希望彼此保持联系。 分析后,制定一个问题陈述:“有些老人害怕孤独。 希望保持联系。
第3步:创意
现在只关注问题陈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 重点不在于获得一个完美的想法,而是要想出尽可能多的想法,比如针对我们的例子,我们可以提出许多想法:独特的虚拟现实体验,高级友好悬停板或改装的手推车。 不管它是什么,请画出你的最佳想法,并将它们展示给你正在尝试提供帮助的人,这样你才能得到他们的反馈。
第4步:原型制作
现在花一点时间思考一下你从对话中了解到的不同想法。 问问自己,你的想法如何适应人们的实际生活。 你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个新想法和已经被使用的组合。 然后连接点,勾勒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并建立一个真正的原型,以进行测试。
第5步:测试
现在寻找实际用户测试你的原型。 如果人们不喜欢它,要敢于接受意见,关键是要了解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没有,所以任何反馈都很好。 然后回到理念或原型,并运用你的技能。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你有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型。
第6步:重复以上步骤进行迭代
反馈——原型——测试——反馈——原型…….
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博士在读
公众号:“用设计做研究”
知乎专栏:“用设计,做研究”
设计与研究/工业设计/荷兰留学 原创文章发布
参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r0VX-aU_T8&list=PLmq-i7Wt-cf6I3jUkc53FJ8K2pNTNpVa9&index=11&t=0s
编辑于 2018-08-30
康石石
艺术留学大拿
什么是设计,康石石估计这是很多同学的疑问,甚至这个疑问会一直拖到从业以后的N多年。似乎到现在,设计都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当然康石石并没有野心试图为设计定义,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设计,从而在各自的领域方向: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交互设计、珠宝设计、平面设计等等云云专业,向前精进一步。

维基百科对“设计”如下解释: 摘要如下:>
Design is the creation of a plan or conven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bject, system or measurable human interaction.设计是对物体,系统或者可统筹的人文交互产生的创造性规划或约定。>
Design has different connotations in different fields.设计在不同的领域拥有不同的含义。>
至少维基百科中,设计仍未从众多设计相关专业领域内抽象归纳出一个统一的释义。>
那设计究竟是什么,正如康石石在此文标题中提及,非常简单:“> 有目的的因果联系”。

一、有目的,设计便已启动

喝水,要有个容器——水杯

喝热水,需要加热器,又不想开火——热水壶

一个屋檐下,有人喜欢喝凉水,同时有人喜欢喝热水——饮水机

站着累了,需要坐下——椅子

坐着困了,需要躺下——床

担心睡过,需要叫醒——闹钟

风雪交加,暴雨倾盆,想要遮蔽——建筑

信仰宗教,想要接近神明——宗教建筑

土地面积有限,开发商想多卖几套房——高层公寓

有人说,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没错,但不全面,设计其实是为了达成目的。目的既可以包含解决问题,又可以包含阻止问题得到解决,甚至可以将两种目的合二为一同时满足,关键在于设计者期待达成怎样的目的。

比如,百叶窗帘,既可增添、又可降低空间的私密性:
设计永远都在满足人类预设好的目的,所以为什么说设计无处不在,也正在于此。请各位读者的眼睛现在暂时离开屏幕,环视一下周围,是否你身边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找到设计的影子?

身上的衣服——服装设计

肩上的背包——配饰设计

手中的手机——工业设计

桌上的小说——书籍设计

墙上的海报——平面设计

我们居住的空间——室内设计

我们居住的楼宇——建筑设计

我们居住的周边——景观设计、城市设计

不同的设计,在满足着人类不同的目的,比如淘宝双十一刚过,双十二要来了,淘宝一定会到处投放视觉广告,目的是提醒人们该去淘宝消费了,可又为了避免直接说来淘宝消费的尴尬,于是搞了个主题《淘游记》:
这就是设计了吗?设计就是如此吗?光有目的还远远不够…

二、多维“因果联系”

其实康石石非常感慨,因为目前仅对跟自己走的非常近的两名同学(一个去年申请上了AA,一个今年申请)讲过以下这番话:

什么是因果联系,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简单讲就是逻辑关系:

A→Z:因为A,所以Z。>
比如因为晚上吃了两碗饭,所以吃饱了。 可世界如果这般简单,至少设计师会先失去存在的意义。这是因为,在现实当中设计一个结果,往往需要N多条件。 ABCD → ZEF>
仍拿吃饭举例,为了吃饱,人不仅可以吃米饭,还可以吃点窝头,就点菜,稀饭咸菜、油条包子。> 这些因,均可以结成“期待达成的果”。 但,仅仅的果腹感,已不是当下多数人就餐的目的。 ABC> D → Z→ YEFG>
仍拿吃饭举例,现在大家常说,饭不仅要吃饱(Z),还要吃好,营养足够均衡(Y)。所以不能吃B(嘌呤高的食物)C(糖分高的食物),要多吃点G(富含维他命的食物)。 当你面对庞杂的食材,不清楚什么食物对身体有帮助,什么食物对身体会造成负担时,便需要开始调研,通过各种方法查明各种食物的成分。了解因,才能导出果。

这便是设计师调研的重要性所在,连因都搞不清楚,尚且不说将“因”置入因果链条进行逻辑推理,便已错在了起点。

以上仅仅是举例帮助大家了解什么是“因果联系”以及“因果联系”的重要性,而设计师真正存在的意义在于——从复杂的因果联系中提取出满足目的的实现路径
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著名的设计师都表示过,当自己的设计实现之后,这些设计会为他不断带来惊喜与意外,也正是由于因果联系,在不同的用户身上持续发生连锁反应,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难以想象的。

所以,什么是设计,康石石想必已经为大家解释清楚,设计是“有目的的因果联系”,设计师便是利用各类媒介(建筑、服装、珠宝、交互、平面等)的特性,充分架构逻辑链条,从中梳理出能够实现自己设计目标的可行性路径,并不断对“逻辑起点、中间环节、成果及后续影响”的利弊进行权衡。

最后,额外多解释一个大家的困惑——为什么设计往往不以“美丑论好坏”:

简言之,如果设计以美丑论,那达成“美的目的”与“丑的目的”的设计都是好设计。与此同时,设计师其实期待的往往是达成其他目的:

比如,斯塔克的外星人榨汁机,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沟通话题”
比如,口碑疯传的优衣库保暖内衣,目的是“保暖又轻薄,不影响身材”
比如,酷露露的水果糖,造型的设计目的是“与水果拥有相似口感”
而不简单是外型的模仿
所以,再以美丑论设计,未免有些简单,因为美丑可能仅仅是设计的目的之一,甚至不会成为设计的目的。

以上,望有帮助,欢迎交流
———————————————————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
如有艺术留学、院校、专业、作品集方面的问题,可私信康石石咨询
编辑于 2018-07-14
设计思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流行词或胡诌,因为设计师即使熟悉这个概念,也很难用简明扼要的方式来定义它。 在这篇文章中,我发展了这样一个定义:“设计思维是一个对设计过程的理解,因此所有参与的人,不管他们的角色如何,都要负责创建一个实用的,功能的,美观的,价格合理的产品。”
以下内容由Mockplus团队翻译整理,仅供学习交流,Mockplus是更快更简单的原型设计工具
设计思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流行词或胡诌,因为设计师即使熟悉这个概念,也很难用简明扼要的方式来定义它。 在这篇文章中,我发展了这样一个定义:设计思维是一个对设计过程的理解,因此所有参与的人,不管他们的角色如何,都要负责创建一个实用的,功能的,美观的,价格合理的产品。”
最近,我邀请了五位朋友进行了一个小小的特别调查,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设计或身处创业环境。 我要求他们回答什么是设计思维? 尽可能简短地表达,而不能事先进行研究。 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注意到自己居然无法自然地说出精确的,简洁的设计思维的定义。 因此,我很好奇这个问题会得到什么答案。以下是他们的回答:
一个流行语。
一个瞎编乱造的词汇。
为了解决问题而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思考和跨领域的工作。
一种以寻求解决方案为中心而不是针对问题为目的的工作。为了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解决单个问题,最理想的做法就是跨领域。
开发一款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设计的方法。
虽然这些答案不具有代表性,但却突出了我一直观察到的一些东西。 首先,在某种意义上,人们认为“设计思考”是以一个流行词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说,“流行词很大程度上剔除了原有含义,只是用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维基百科 )。 其次,有人认为“设计思维”是一个没有提供附加值的概念。联系实际,许多人谈论甚至利用他们眼中的“设计思维”进行工作,而不知道或理解它实际上代表的东西(即他们口中的设计思维都是胡扯的 )。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第三个观察结果有关:即使他们已经接触过这个概念,从不同的人那里也很难得到对设计思考的一致的定义或解释。 但这正如我所料。
基于以上的观察——在我们深入探讨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对于什么是设计思维?让我们首先澄清三个常见的误解:
虽然现在设计思维可能被认为是一个流行词,但由于过度使用,这并不是一个新词。 早在1987年,建筑和城市设计教授Peter G. Rowe就出版了一本名为《 设计思维 》的书。
设计思维并不是胡扯,尽管它可能经常被这样认为。 毕竟,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像设计师一样思考”。 对我来说,这并不完全是胡扯,因为设计师通过设计思维的方式创造了一些非常棒的产品,这些产品影响了并在很大程度上会继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具体请参考Susie Hodge的《When Design Really Works》,里面例举了80个非常具有的例子。
设计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过程(否则将被称为设计过程),就像创业思维并不完全等同于创业过程一样(比较硅谷的思维方式 )。 然而,设计思维可以很好地嵌入或切入一个高度非结构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思维(灵感,构思和实现)的三个空间会一直被设计人员访问和审视,直到找到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的长短或难易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和正在设计的产品。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之前的《设计思维》 。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我的讨论并不包含图形设计或视觉设计。虽然很多人都这样认为,但它们与产品设计不一样。 相反,他们是更具体的子学科。或者,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有人认为设计就是产品表面的东西。但当然,如果你深入挖掘,那就会真正了解它的设计所在。”
以此为基础,我现在想要对精确的, 简洁的设计思维的定义进行研究。 正如已经提到的,设计思维的含义仅仅是“像设计师一样思考”,这意味着理解设计的含义。 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定义,我们来看看(好的)设计实际上是什么。
根据Avle&Lindtner(2016)的说法,设计是“一种理念的物化,要么是手工艺品,要么是产品”。 此外,Hodge(2017)解释说,对于这样一种手工艺品或产品来说,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它必须具有一系列的实际应用,最佳的功能,具有吸引力并且价格合理。 最重要的是,它的构造,功能和美学吸引力应该是永不过时的(Hodge,2017)。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好的设计必然与其设计的过程密不可分,这就是为什么在他们的论文中,Avle&Lindtner(2016)总是说“设计(ing)”而不是设计。这一说法与Granfield(2017年)的一篇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优秀文章的声明有关: “设计思维的前提就是:所有团队成员,无论其角色如何,都要负责设计,因为过程是设计; 界面和体验是最终的结果。”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关于设计思维最棒的声明,因此也是我最喜欢的话题之一(其实这也激发了我动笔写这篇文章的灵感)。 有了以上这些,我们现在就有了所有的要素来构建一个简洁的,短小的设计思维定义:
理解过程就是设计(设计思维),因此所有参与的人,不管他们的角色如何,都要负责创造一个实用的,功能性的,美观的和价格合理的产品。
这个定义特别强调了这个过程必须是跨领域的 (正如上面两个答案中所提到的)和以用户为中心的 (也提到过两次),因为不考虑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是不可能设计出实用的、功能性的、美观的、价格合理的产品。当我再回顾几位朋友的答案时,很明显,答案3最接近于正确的设计思维定义。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我们必须记住,设计和设计思维总是发生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下,而不是上面的定义所能捕捉到的。 或者正如Avle&Lindtner(2016)所言:设计就像制造产品需要国家许可、声誉和经济利益一样重要。然而,这些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
原文作者:Max. Speiche
原文地址:https://medium.muz.li/what-is-design-thinking-4afa067cb986

相关阅读:

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
思维的革命:认真思考你产品的优先级!
当我做产品时,我想些什么


编辑于 2018-06-25
梁NKI
产品设计/用研/设计管理/嗯想给任天堂生猴子
我们说设计就是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设计思维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的、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需要设计师设计一个杯子,传统的思维方式既是“我要设计一个杯子”。
而其实我们可以把“设计一个杯子”问题转换为“设计一种盛水的容器”,这样一来,设计师的思维不会仅限于“杯子”外观和形态,设计的结果可能是一个杯子、一个碗、甚至一个水桶。
而如果我们在把思维打开,我们可以再把问题转换为“设计一种喝水的方式”。现在设计师的思维便不再仅限于产品上,设计结果很可能是一个喝水的流程、甚至是一个app。
如果我们再加上一些限定词、比如目标用户、使用环境、设计意图等,让我们的设计目标更加明确,更能有逻辑性的去完成我们的设计。既是“为空巢老人设计一种舒适、便捷的居家喝水方式”
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去设计,我们会比传统思维方式更容易获得更具创新意义的革命性产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上来看,我们设计一个产品不能只考虑产品本身的结构和外观,而是从用户出发,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考量。
而如何从用户角度出发?既是在设计前期,通过市场调研、竞品分析、用户研究等理性的分析找到我们的设计目标和方向,从而在后期进行理性的设计。
第一次答知乎,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大咖多多指教!
编辑于 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