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邀请。

    国内的图纸,说实话我不太了解。就这个问题展开一些吧!

    说 “前电脑时代”,感觉是个非常遥远的概念。实际上,电脑制图开始普及真的是非常晚,第一台计算机是 1946 年组装完成的,windows 1.0 是 1985 年,而真正电脑制图开始普及至少要到 90 年代末。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1

    这张照片是我在一个回答下看到的,据说是 90 年代 Zaha 的 studio 工作场景。这张照片亮点非常多,但请注意一个地方:在右下角的桌子上,台灯的下面有个黑色的长条。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如果你玩过 The Sims 模拟人生,你会注意到有这么个物件——制图桌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2

    同样是绘画技能,但画得时间超级长,而且就一个横杆动来动去。事实上,这就是前电脑时代,大家对建筑设计工作的印象。这个黑色的长条叫:平行尺 Parallel Straightedge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3

    是一个非常精巧的装置,把它固定在画板或者制图桌上,尺子会严格的平行移动。比丁字尺准确的多。原理如下: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4

    配合这个可调角度的三角板 Adjustable Triangles 和整套的圆规,几乎可以适应所有的图形。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5

    这基本就是电脑图时代前夜的建筑制图装备了。在此之前的装置无外乎都是调脚三角板和平行尺的变体。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6

    这就是典型的建筑公司场景(一群白人男性,白衬衣,领带,皮鞋),就像我一个同学说的:女人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7

    这是前段时间广为流传的图片:AutoCAD 的前夜。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8

    这是曼哈顿一栋大楼的细部(这个是原稿,是绘在帆布上的,并不是纸。很多图纸是绘在布上面的,并不是纸。)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9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10

    这两张是中央车站的图纸,全长可能有两米以上,非常震撼(字写得非常好的说,让我去写估计没几个人看得懂)。那个年代的图纸并不简陋,细节非常丰富。从场地图到平立剖再到细节,全部手绘,所以一套图的工作时间非常的长,建筑公司需要大量的绘图员,一栋高层,一层层拷贝下来。

    但是相比之下,当时的图纸误差远比现在大。一次次的拷贝之后,整体图面有偏移或者尺寸变化是非常常见的。与此同时,由于工具限制,前电脑时代的设计和审美是非常受到局限的。最近 MoMA 有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的展,大家路过可以去看看。赖特本身是对曲线有偏爱的,球面这个元素在他的设计中反复的出现过,但最终成型的只有古根海姆一次,而且非常勉强。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11

    注意看这张图涂改的部分。从透视画法 perspective 到轴侧图 Axonometric,相对系统符合视觉规律的三维呈现方式已经简化和方便了很多,但是曲线依然是非常难以表现的元素。所以手工图时代,大规模的出现曲线建筑是不可能的。如果以今天的眼光去看,盖里 Frank Gehry 的建筑,在建筑史上地位之高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在那样 一个时代,自由的曲线,超脱平面的空间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12

    工具不会限制人们的思考,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思考的模式。前电脑时代绘图工具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非常的深远,今天有些设计的模式和方法会让才进入建筑设计领域的人感到困惑,但我们又很难找到它的来源: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13

    1. 平面到立体的思考模式:直到现在,也很少有设计师从实体的草模开始设计。因为速度非常得慢,同时材料的选择会极大的限制初期的设计方向。三维表现的复杂和抽象,导致大量的设计是从平面开始的。很多人的建筑第一课都是 “从平面图形中转化一个抽象的立体空间形式”,做过这个练习的人相信都非常的失望和沮丧,最后的结果离预期往往差距非常大。实际上这个练习可能是整个建筑学最难的课题,不少我认识的老师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平面到立体是一种反直觉的思考方式。类比数学,12=2X+4 这个方程,人们可以一眼看出答案;而 Y=2X+3,如果要列出所有小于 10 的整数解,大部分人是没办法一眼看出的;更贴切的例子可能是 X^2+3X+5=12。平面到立体的转化就类似于后面这样的情况,你需要同时考虑两个甚至多余两个的变量。因此,绝大部分时候问题会被简化。不少这样的转化会变成各种平面图形的各种抽出 extrusion,而营造变化的方式,会是各种抽出的堆叠 stacking。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14

    1. 平面图的美学:平面图的重要性在这种设计模式之下是不言而喻的,与此相对的就是对平面上美学的追求。无数的建筑师试图用平面的变化去加强空间的丰富性,再延伸一些可以是对 Mapping 的推崇。由 Mapping 对空间的转换实质就是另一种平面到立体。我一位老师有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她说她是从来不用 Mapping 的方法的,Mapping 很难转化为丰富的有美感的空间。很有意思的是处在一个空间之中,人对平面的感知是非常弱的。让你现在立刻画出你家的平面图,大部分人都难以完成。因此平面上营造的空间美感也是很难被感知到的。极端一些来看,这很难界定为一种空间的美感。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15

    1. 表皮:这个点非常有意思。这里我想说的是立面,但实际上屋顶也包含在其中。这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一种朴素的对 “建筑美” 的理解。建筑在这样的设计流程之下就像一层层的蛋糕堆叠之后,再铺上一层奶油,裱上花。这其中的每个步骤都可以在二维的纸面上完成,这种逻辑是高效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理解为什么建筑模型在展示内部效果时,要精心设计剖面切割线,不可以直接把屋顶拿掉或者拿掉一个立面;明明这样做又方便又直观,剖面模型很多时候非常难计算和分解每个裁片。这样一种对建筑的分解方式就来源于平面到立体的逻辑。平面和表皮是相互独立的存在,二者可以是完全没有关联的存在。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16

    1. 大鸟瞰 Aerial Perspective,这种表现方式是一种非常符合直觉,但非常令人费解的。这个视角下的建筑在生活中是非常难以遇到的。这并不是一种人的尺度,但是又异常的清晰。这个视角可以说是最容易展现内容同时最不需要空间想象和美术功底的展现方式。很难想象 MIR 的渲染图视角在没有三维建模之前如何去实现。绘画或者 Fine Arts 的专业内容在建筑教育中的作用,可能是当时建筑教育的迷思吧。

    【摘录】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 知乎 - 图17

    回头来看,就在十年内,软件换了一轮又一轮。最早我小学的时候,我爸单位的同事给我看 autoCAD,感觉好复杂啊,那时候天正都没听说过。到后来我可能初中了才见过有人用 3D Max。然后就是 Sketch Up 席卷全球,我记得我不少同学玩儿,但无奈我到现在都用不好(抓地形得舔着脸到隔壁找师姐援助)。第一次听说 Rhino 是考大学前了,当时补习班里一老师构成画得巨牛逼,我当时第一次会用丁字尺,他说:等你大学了,哪儿还用这玩意儿,到时候犀牛卡卡卡一切。你们这些都是糊弄人的。到我出国的时候,学校里直接连 sketch up 都没有了,班上同学只有零星几个没画过 revit。回头来看,就这么三十年不到,建筑的工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工具带来了设计方式和思考的革新。Neri Oxman 说,她父亲告诉她:“你最终的设计,其实在你决定用什么材料做模型时就已经决定了。” 而今天对于工具这个问题,我想是同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