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到技校

最近,我看到一条新闻。十年前,有一个学生申请从北京大学转学去技校。十年过去了,他现在怎么样,媒体报道他的现状。
从北大到技校 - 图1
这个学生名叫周浩,从青海考入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大家知道,生命科学是学术性很强的一个专业,要学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化学等许多理论课程。周浩更喜欢动手,对那么多理论没有兴趣,入学第一年就跟不上课程了。
他想转专业去工科,但没有成功。他对继续读下去,丧失了信心,大一结束后,就申请休学一年,去深圳寻找出路。社会的闯荡让他意识到,没有一技之长很难立足。一年后,他回到北大,原以为会重新爱上学习,结果还是不适应。
这时他听说,德国的高中毕业生只有一半人读大学,还有一半人选择读职业学校,出路依然很好,这也是德国工业强大的一个原因。这给了他启发。2011年冬天,他从北大退学,进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一名北大学生变成了数控机床的技工。
从北大到技校 - 图2
机床更符合他的兴趣,他如鱼得水,从零基础成长为数控机床的熟练工。2014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数控机床项目中,他获得了高技组全国第一名。
从北大到技校 - 图3
从北大到技校 - 图4
技校毕业以后,北京市化学工业集团把他作为高技能人才引进,解决了北京户口。现在,他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任教,是一名数控机床的青年教师。
那篇新闻报道的结尾处,赞扬了他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但没有鼓励大家也走这条路。毕竟这是一个很冒险的举动,中国是一个看重文凭的社会,名校的光环对普通人有巨大的帮助,贸然放弃的损失很大。另外,你转学去技校,亲戚朋友和老师同学会怎么议论,别人会怎么看你,这是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我看来,有一个最关键的点,报道里面没强调,那就是他最后选择的专业是数控机床,这大大减小了退学风险。中国制造业急缺数控机床人才,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离不开一大批机床专家。与其做一个平庸的北大毕业生,数控机床工程师有更好的前途和回报,更不用提幸福感的提升和个人兴趣的满足了。
但是,这个故事真正打动我的地方,不是他选择哪一条道路,而是他敢于去选择,不跟现状妥协。 那一种自己把握命运的主动性和勇气,我不能这样过下去,这不是我要的路,我必须改变人生的方向,然后毅然决然付诸行动。
太多的人缺乏这种勇气,让生活推着自己往前走,随波逐流。一个青年高中毕业,对自己、对社会都不太了解,选择大学专业都是听父母的,等到发现没有兴趣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往往选择先拿到文凭再说,得过且过。没有那种对命运负责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行动力。
在中国,想要违逆命运安排好的道路,难度是极大的。周浩的退学是一个罕见的真实例子,拒绝命运的安排,听从自己的内心,做一个人生的逆行者。希望这个故事,能让更多的青年有做自己命运主人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