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gging

Bagging是一种并行式的集成学习方法,即基学习器的训练之间没有前后顺序可以同时进行,Bagging使用“有放回”采样的方式选取训练集,对于包含m个样本的训练集,进行m次有放回的随机采样操作,从而得到m个样本的采样集,这样训练集中有接近36.8%的样本没有被采到。按照相同的方式重复进行,我们就可以采集到T个包含m个样本的数据集,从而训练出T个基学习器,最终对这T个基学习器的输出进行结合。

Bagging算法的流程如下所示:
68747470733a2f2f692e6c6f6c692e6e65742f323031382f31302f31382f356263383464306430653736312e706e67.png

可以看出Bagging主要通过样本的扰动来增加基学习器之间的多样性,因此Bagging的基学习器应为那些对训练集十分敏感的不稳定学习算法,例如:神经网络与决策树等。从偏差-方差分解来看,Bagging算法主要关注于降低方差,即通过多次重复训练提高稳定性。不同于AdaBoost的是,Bagging可以十分简单地移植到多分类、回归等问题。总的说起来则是:AdaBoost关注于降低偏差,而Bagging关注于降低方差。

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Bagging的一个拓展体,它的基学习器固定为决策树,多棵树也就组成了森林,而“随机”则在于选择划分属性的随机,随机森林在训练基学习器时,也采用有放回采样的方式添加样本扰动,同时它还引入了一种属性扰动,即在基决策树的训练过程中,在选择划分属性时,RF先从候选属性集中随机挑选出一个包含K个属性的子集,再从这个子集中选择最优划分属性,一般推荐K=log2(d)。

这样随机森林中基学习器的多样性不仅来自样本扰动,还来自属性扰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基学习器之间的差异度。相比决策树的Bagging集成,随机森林的起始性能较差(由于属性扰动,基决策树的准确度有所下降),但随着基学习器数目的增多,随机森林往往会收敛到更低的泛化误差。同时不同于Bagging中决策树从所有属性集中选择最优划分属性,随机森林只在属性集的一个子集中选择划分属性,因此训练效率更高。

68747470733a2f2f692e6c6f6c692e6e65742f323031382f31302f31382f356263383464306437613466642e706e6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