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 rollup相比于webpack更适合打包一些第三方的类库
  • npm域级包
  • 语义化版本规范,版本格式为:major.minor.patch,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如下:
    • 主版本号(major):当你做了不兼容的API修改
    • 次版本号(minor):当你做了向下兼容的功能性新增
    • 修订号(patch):当你做了向下兼容的问题修正
  • npm包开发
    • 工具类包
    • 全局包
    • vue组件库
  • npm包发布

Verdaccio搭建npm私有服务器中,我们介绍了如何搭建一个Npm私有服务器;服务器搭建完成后,我们本章来学习一下如何上传我们自己的npm包。

前端模块化作为前端必备的一个技能,已经在前端开发中不可或缺;而模块化带来项目的规模不断变大,项目的依赖越来越多;随着项目的增多,如果每个模块都通过手动拷贝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我们可以把功能相似的模块或组件抽取到一个npm包中;然后上传到私有npm服务器,不断迭代npm包来更新管理所有项目的依赖。

npm包的基本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实现一个npm包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打包

通常,我们把打包好的一些模块文件放在一个目录下,便于统一进行加载;是的,npm包也是需要进行打包的,虽然也能直接写npm包模块的代码(并不推荐),但我们经常会在项目中用到typescript、babel、eslint、代码压缩等等功能,因此我们也需要对npm包进行打包后再进行发布。
深入对比Webpack、Parcel、Rollup打包工具中,我们总结了,rollup相比于webpack更适合打包一些第三方的类库,因此本文主要通过rollup来进行打包。

npm域级包

随着npm包越来越多,而且包名也只能是唯一的,如果一个名字被别人占了,那你就不能再使用这个名字;假设我想要开发一个utils包,但是张三已经发布了一个utils包,那我的包名就不能叫utils了;此时我们可以加一些连接符或者其他的字符进行区分,但是这样就会让包名不具备可读性。
在npm的包管理系统中,有一种scoped packages机制,用于将一些npm包以@scope/package的命名形式集中在一个命名空间下面,实现域级的包管理。
域级包不仅不用担心会和别人的包名重复,同时也能对功能类似的包进行统一的划分和管理;比如我们用vue脚手架搭建的项目,里面就有@vue/cli-plugin-babel、@vue/cli-plugin-eslint等等域级包。
我们在初始化项目时可以使用命令行来添加scope:

  1. npm init --scope=username

相同域级范围内的包会被安装在相同的文件路径下,比如node_modules/@username/,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作用域包;安装域级包也需要指明其作用域范围:

  1. npm install @username/package

在代码中引入时同样也需要作用域范围:

  1. require("@username/package")

加载规则

在npm包中的package.json文件,我们经常会看到main、jsnext:main、module、browser等字段,那么这些字段都代表了什么意思呢?其实这跟npm包的工作环境有关系,我们知道,npm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包:

  • 只能在浏览器端使用的
  • 只能在服务器端使用的
  • 浏览器/服务器端都可使用

假如我们现在开发一个npm包,既要支持浏览器端,也要支持服务器端(比如axios、lodash等),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加载npm包的不同入口文件,只通过一个字段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首先我们来看下main字段,它是nodejs默认文件入口, 支持最广泛,主要使用在引用某个依赖包的时候需要此属性的支持;如果不使用main字段的话,我们可能需要这样来引用依赖:

  1. import('some-module/dist/bundle.js')

所以它的作用是来告诉打包工具,npm包的入口文件是哪个,打包时让打包工具引入哪个文件;这里的文件一般是commonjs(cjs)模块化的。
有一些打包工具,例如webpack或rollup,本身就能直接处理import导入的esm模块,那么我们可以将模块文件打包成esm模块,然后指定module字段;由包的使用者来决定如何引用。
jsnext:main和module字段的意义是一样的,都可以指定esm模块的文件;但是jsnext:main是社区约定的字段,并非官方,而module则是官方约定字段,因此我们经常将两个字段同时使用。
Webpack配置全解析中我们介绍到,mainFields就是webpack用来解析模块的,默认会按照顺序解析browser、module、main字段。
有时候我们还想要写一个同时能够跑在浏览器端和服务器端的npm包(比如axios),但是两者在运行环境上还是有着细微的区别,比如浏览器请求数据用的是XMLHttpRequest,而服务器端则是http或者https;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区分不同的环境呢?
除了我们可以在代码中对环境参数进行判断(比如判断XMLHttpRequest是否为undefined),也可以使用browser字段,在浏览器环境来替换main字段。browser的用法有以下两种,如果browser为单个的字符串,则替换main成为浏览器环境的入口文件,一般是umd模块的:

  1. {
  2. "browser": "./dist/bundle.umd.js"
  3. }

browser还可以是一个对象,来声明要替换或者忽略的文件;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替换部分文件,不需要创建新的入口。key是要替换的module或者文件名,右侧是替换的新的文件,比如在axios的packages.json中就用到了这种替换:

  1. {
  2. "browser": "./dist/bundle.umd.js"
  3. }

打包工具在打包到浏览器环境时,会将引入来自./lib/adapters/http.js的文件内容替换成./lib/adapters/xhr.js的内容。
在有一些包中我们还会看到types字段,指向types/index.d.ts文件,这个字段是用来包含了这个npm包的变量和函数的类型信息;比如我们在使用lodash-es包的时候,有一些函数的名称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大概的名字;比如输入fi就能自动在编译器中联想出fill或者findIndex等函数名称,这就为包的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需要去查看包的内容就能了解其导出的参数名称,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好的IDE支持。

发布哪些文件

在npm包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文件发布到服务器中,比如只发布压缩后的代码,而过滤源代码;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进行指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 存在.npmignore文件,以.npmignore文件为准,在文件中的内容都会被忽略,不会上传;即使有.gitignore文件,也不会生效。
  • 不存在.npmignore文件,以.gitignore文件为准,一般是无关内容,例如.vscode等环境配置相关的。
  • 不存在.npmignore也不存在.gitignore,所有文件都会上传。
  • package.json中存在files字段,可以理解为files为白名单。

ignore相当于黑名单,files字段就是白名单,那么当两者内容冲突时,以谁为准呢?答案是files为准,它的优先级最高。
我们可以通过npm pack命令进行本地模拟打包测试,在项目根目录下就会生成一个tgz的压缩包,这就是将要上传的文件内容。

项目依赖

在package.json文件中,所有的依赖包都会在dependencies和devDependencies字段中进行配置管理:

  • dependencies:表示生产环境下的依赖管理,—save 简写 -S;
  • devDependencies:表示开发环境下的依赖管理,—save-dev 简写 -D;

dependencies字段指定了项目上线后运行所依赖的模块,可以理解为我们的项目在生产环境运行中要用到的东西;比如vue、jquery、axios等,项目上线后还是要继续使用的依赖。
devDependencies字段指定了项目开发所需要的模块,开发环境会用到的东西;比如webpack、eslint等等,我们打包的时候会用到,但是项目上线运行时就不需要了,所以放到devDependencies中去就好了。
除了dependencies和devDependencies字段,我们在一些npm包中还会看到peerDependencies字段,没有写过npm插件的童鞋可能会对这个字段比较陌生,它和上面两个依赖有什么区别呢?
假设我们的项目MyProject,有一个依赖PackageA,它的package.json中又指定了对PackageB的依赖,因此我们的项目结构是这样的:

  1. MyProject
  2. |- node_modules
  3. |- PackageA
  4. |- node_modules
  5. |- PackageB

那么我们在MyProject中是可以直接引用PackageA的依赖的,但如果我们想直接使用PackageB,那对不起,是不行的;即使PackageB已经被安装了,但是node只会在MyProject/node_modules目录下查找PackageB。
为了解决这样问题,peerDependencies字段就被引入了,通俗的解释就是:如果你安装了我,你最好也安装以下依赖。比如上面如果我们在PackageA的package.json中加入下面代码:

  1. {
  2. "peerDependencies": {
  3. "PackageB": "1.0.0"
  4. }
  5. }

这样如果你安装了PackageA,那会自动安装PackageB,会形成如下的目录结构:

  1. MyProject
  2. |- node_modules
  3. |- PackageA
  4. |- PackageB

我们在MyProject项目中就能愉快的使用PackageA和PackageB两个依赖了。
比如,我们熟悉的element-plus组件库,它本身不可能单独运行,必须依赖于vue3环境才能运行;因此在它的package.json中我们看到它对宿主环境的要求:

  1. {
  2. "peerDependencies": {
  3. "vue": "^3.2.0"
  4. },
  5. }

这样我们看到它在组件中引入的vue的依赖,其实都是宿主环境提供的vue3依赖:

  1. import { ref, watch, nextTick } from 'vue'

许可证

license字段使我们可以定义适用于package.json所描述代码的许可证。同样,在将项目发布到npm注册时,这非常重要,因为许可证可能会限制某些开发人员或组织对软件的使用。拥有清晰的许可证有助于明确定义该软件可以使用的术语。
借用知乎上Max Law的一张图来解释所有的许可证:
2022/01/16 -【从零开始发布自己的NPM包】 - 图1

版本号

npm包的版本号也是有规范要求的,通用的就是遵循semver语义化版本规范,版本格式为:major.minor.patch,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如下:

  1. 主版本号(major):当你做了不兼容的API修改
  2. 次版本号(minor):当你做了向下兼容的功能性新增
  3. 修订号(patch):当你做了向下兼容的问题修正

先行版本号是加到修订号的后面,作为版本号的延伸;当要发行大版本或核心功能时,但不能保证这个版本完全正常,就要先发一个先行版本。
先行版本号的格式是在修订版本号后面加上一个连接号(-),再加上一连串以点(.)分割的标识符,标识符可

  1. 1.0.0-alpha
  2. 1.0.0-alpha.1
  3. 1.0.0-0.3.7

常见的先行版本号有:

  1. alpha:不稳定版本,一般而言,该版本的Bug较多,需要继续修改,是测试版本
  2. beta:基本稳定,相对于Alpha版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消除了严重错误
  3. rc:和正式版基本相同,基本上不存在导致错误的Bug
  4. release:最终版本

2022/01/16 -【从零开始发布自己的NPM包】 - 图2
每个npm包的版本号都是唯一的,我们每次更新npm包后,都是需要更新版本号,否则会报错提醒:
2022/01/16 -【从零开始发布自己的NPM包】 - 图3
当主版本号升级后,次版本号和修订号需要重置为0,次版本号进行升级后,修订版本需要重置为0。
但是如果每次都要手动来更新版本号,那可就太麻烦了;那么是否有命令行能来自动更新版本号呢?由于版本号的确定依赖于内容决定的主观性的动作,因此不能完全做到全自动化更新,谁知道你是改了大版本还是小版本,因此只能通过命令行实现半自动操作;命令的取值和语义化的版本是对应的,会在相应的版本上加1:
2022/01/16 -【从零开始发布自己的NPM包】 - 图4
在package.json的一些依赖的版本号中,我们还会看到^、~或者>=这样的标识符,或者不带标识符的,这都代表什么意思呢?

  1. 没有任何符号:完全百分百匹配,必须使用当前版本号
  2. 对比符号类的:>(大于) >=(大于等于) <(小于) <=(小于等于)
  3. 波浪符号~:固定主版本号和次版本号,修订号可以随意更改,例如~2.0.0,可以使用 2.0.0、2.0.2 、2.0.9 的版本。
  4. 插入符号^:固定主版本号,次版本号和修订号可以随意更改,例如^2.0.0,可以使用 2.0.1、2.2.2 、2.9.9 的版本。
  5. 任意版本*:对版本没有限制,一般不用
  6. 或符号:||可以用来设置多个版本号限制规则,例如 >= 3.0.0 || <= 1.0.0

    npm包开发

    通过上面对package.json的介绍,相信各位小伙伴已经对npm包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就进入代码实操阶段,开发并上传一个npm包。

    工具类包

    相信不少童鞋在业务开发时都会遇到重复的功能,或者开发相同的工具函数,每次遇到时都要去其他项目中拷贝代码;如果一个项目的代码逻辑有优化的地方,需要同步到其他项目,则需要再次挨个项目的拷贝代码,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重复造轮子。
    我们可以整合各个项目的需求,开发一个适合自己项目的工具类的npm包,包的结构如下: ```javascript hello-npm |— lib/(存放打包后的文件) |— src/(源码) |— package.json |— rollup.config.base.js(rollup基础配置) |— rollup.config.dev.js(rollup开发配置) |— rollup.config.js(rollup正式配置) |— README.md |— tsconfig.json
  1. 首先看下package.json的配置,rollup根据开发环境区分不同的配置:
  2. ```json
  3. {
  4. "name": "hello-npm",
  5. "version": "1.0.0",
  6. "description": "我是npm包的描述",
  7. "main": "lib/bundle.cjs.js",
  8. "jsnext:main": "lib/bundle.esm.js",
  9. "module": "lib/bundle.esm.js",
  10. "browser": "lib/bundle.browser.js",
  11. "types": "types/index.d.ts",
  12. "author": "",
  13. "scripts": {
  14. "dev": "npx rollup -wc rollup.config.dev.js",
  15. "build": "npx rollup -c rollup.config.js && npm run build:types",
  16. "build:types": "npx tsc",
  17. },
  18. "license": "ISC"
  19. }

然后配置rollup的base config文件:

  1. import typescript from "@rollup/plugin-typescript";
  2. import pkg from "./package.json";
  3. import json from "rollup-plugin-json";
  4. import resolve from "rollup-plugin-node-resolve";
  5. import commonjs from "@rollup/plugin-commonjs";
  6. import eslint from "@rollup/plugin-eslint";
  7. import { babel } from '@rollup/plugin-babel'
  8. const formatName = "hello";
  9. export default {
  10. input: "./src/index.ts",
  11. output: [
  12. {
  13. file: pkg.main,
  14. format: "cjs",
  15. },
  16. {
  17. file: pkg.module,
  18. format: "esm",
  19. },
  20. {
  21. file: pkg.browser,
  22. format: "umd",
  23. name: formatName,
  24. },
  25. ],
  26. plugins: [
  27. json(),
  28. commonjs({
  29. include: /node_modules/,
  30. }),
  31. resolve({
  32. preferBuiltins: true,
  33. jsnext: true,
  34. main: true,
  35. brower: true,
  36. }),
  37. typescript(),
  38. eslint(),
  39. babel({ exclude: "node_modules/**" }),
  40. ],
  41. };

这里我们将打包成commonjs、esm和umd三种模块规范的包,然后是生产环境的配置,加入terser和filesize分别进行压缩和查看打包大小:

  1. import { terser } from "rollup-plugin-terser";
  2. import filesize from "rollup-plugin-filesize";
  3. import baseConfig from "./rollup.config.base";
  4. export default {
  5. ...baseConfig,
  6. plugins: [...baseConfig.plugins, terser(), filesize()],
  7. };

然后是开发环境的配置:

  1. import baseConfig from "./rollup.config.base";
  2. import serve from "rollup-plugin-serve";
  3. import livereload from "rollup-plugin-livereload";
  4. export default {
  5. ...baseConfig,
  6. plugins: [
  7. ...baseConfig.plugins,
  8. serve({
  9. contentBase: "",
  10. port: 8020,
  11. }),
  12. livereload("src"),
  13. ],
  14. };

环境配置好后,我们就可以打包了

  1. # 测试环境
  2. npm run dev
  3. # 生产环境
  4. npm run build

全局包

还有一类npm包比较特殊,是通过npm i -g [pkg]进行全局安装的,比如常用的vue create、static-server、pm2等命令,都是通过全局命令安装的;那么全局npm包如何开发呢?
我们来实现一个全局命令的计算器功能,新建一个项目然后运行:

  1. cd my-calc
  2. npm init -y

在package.json中添加bin属性,它是一个对象,键名是告诉node在全局定义一个全局的命令,值则是执行命令的脚本文件路径,可以同时定义多个命令,这里我们定义一个calc命令:

  1. {
  2. "name": "my-calc",
  3. "version": "1.0.0",
  4. "description": "",
  5. "main": "index.js",
  6. "scripts": {
  7.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8. },
  9. "bin": {
  10. "calc": "./src/calc.js",
  11. },
  12. "license": "ISC",
  13. }

命令定义好了,我们来实现calc.js中的内容:

  1. #!/usr/bin/env node
  2. if (process.argv.length <= 2) {
  3. console.log("请输入运算的数字");
  4. return;
  5. }
  6. let total = process.argv
  7. .slice(2)
  8. .map((el) => {
  9. let parseEl = parseFloat(el);
  10. return !isNaN(parseEl) ? parseEl : 0;
  11. })
  12. .reduce((total, num) => {
  13. total += num;
  14. return total;
  15. }, 0);
  16. console.log(`运算结果:${total}`);

需要注意的是,文件头部的#!/usr/bin/env node是必须的,告诉node这是一个可执行的js文件,如果不写会报错;然后通过process.argv.slice(2)来获取执行命令的参数,前两个参数分别是node的运行路径和可执行脚本的运行路径,第三个参数开始才是命令行的参数,因此我们在命令行运行来看结果:

  1. calc 1 2 3 -4

如果我们的脚本比较复杂,想调试一下脚本,那么每次都需要发布到npm服务器,然后全局安装后才能测试,这样比较费时费力,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直接运行脚本呢?这里就要用到npm link命令,它的作用是将调试的npm模块链接到对应的运行项目中去,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命令把模块链接到全局。
在我们的项目中运行命令:

  1. npm link

可以看到全局npm目录下新增了calc文件,calc命令就指向了本地项目下的calc.js文件,然后我们就可以尽情的运行调试;调试完成后,我们又不需要将命令指向本地项目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下面的命令进行解绑操作:

  1. npm unlink

解绑后npm会把全局的calc文件删除,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去发布npm包然后进行真正的全局安装了。

vue组件库

在Vue项目中,我们在很多项目中也会用到公共组件,可以将这些组件提取到组件库,我们可以仿照element-ui来实现一个我们自己的ui组件库;首先来构建我们的项目目录:

  1. |- lib
  2. |- src
  3. |- MyButton
  4. |- index.js
  5. |- index.vue
  6. |- index.scss
  7. |- MyInput
  8. |- index.js
  9. |- index.vue
  10. |- index.scss
  11. |- main.js
  12. |- rollup.config.js

我们构建MyButton和MyInput两个组件,vue文件和scss不再赘述,我们来看下导出组件的index.js:

  1. import MyButton from "./index.vue";
  2. MyButton.install = function (Vue) {
  3. Vue.component(MyButton.name, MyButton);
  4. };
  5. export default MyButton;

组件导出后在main.js中统一组件注册:

  1. import MyButton from "./MyButton/index.js";
  2. import MyInput from "./MyInput/index";
  3. import { version } from "../package.json";
  4. import "./MyButton/index.scss";
  5. import "./MyInput/index.scss";
  6. const components = [MyButton, MyInput];
  7. const install = function (Vue) {
  8. components.forEach((component) => {
  9. Vue.component(component.name, component);
  10. });
  11. };
  12. if (typeof window !== "undefined" && window.Vue) {
  13. install(window.Vue);
  14. }
  15. export { MyButton, MyInput, install };
  16. export default { version, install };

然后配置rollup.config.js:

  1. import resolve from "rollup-plugin-node-resolve";
  2. import vue from "rollup-plugin-vue";
  3. import babel from "@rollup/plugin-babel";
  4. import commonjs from "@rollup/plugin-commonjs";
  5. import scss from "rollup-plugin-scss";
  6. import json from "@rollup/plugin-json";
  7. const formatName = "MyUI";
  8. const config = {
  9. input: "./src/main.js",
  10. output: [
  11. {
  12. file: "./lib/bundle.cjs.js",
  13. format: "cjs",
  14. name: formatName,
  15. exports: "auto",
  16. },
  17. {
  18. file: "./lib/bundle.js",
  19. format: "iife",
  20. name: formatName,
  21. exports: "auto",
  22. },
  23. ],
  24. plugins: [
  25. json(),
  26. resolve(),
  27. vue({
  28. css: true,
  29. compileTemplate: true,
  30. }),
  31. babel({
  32. exclude: "**/node_modules/**",
  33. }),
  34. commonjs(),
  35. scss(),
  36. ],
  37. };
  38. export default config;

这里我们打包出commonjs和iife两个模块规范,一个可以配合打包工具使用,另一个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script引入。我们通过rollup-plugin-vue插件来解析vue文件,需要注意的是5.x版本解析vue2,最新的6.x版本解析vue3,默认安装6.x版本;如果我们使用的是vue2,则需要切换老版本的插件,还需要安装以下vue的编译器:

  1. npm install --save-dev vue-template-compiler

打包成功后我们就能看到lib目录下的文件了,我们就能像element-ui一样,愉快的使用自己的ui组件了,在项目中引入我们的UI:

  1. /* 全局引入 main.js */
  2. import MyUI from "my-ui";
  3. // 引入样式
  4. import "my-ui/lib/bundle.cjs.css";
  5. Vue.use(MyUI);
  6. /* 在组件中按需引入 */
  7. import { MyButton } from "my-ui";
  8. export default {
  9. components: {
  10. MyButton
  11. }
  12. }

如果想要在本地进行调试,也可以使用link命令创建链接,首先在my-ui目录下运行npm link将组件挂载到全局,然后在vue项目中运行下面命令来引入全局的my-ui:

  1. npm link my-ui

我们会看到下面的输出表示vue项目中my-ui模块已经链接到my-ui项目了:

  1. D:\project\vue-demo\node_modules\my-ui
  2. ->
  3. C:\Users\XXXX\AppData\Roaming\npm\node_modules\my-ui
  4. ->
  5. D:\project\my-ui

npm包发布

我们的npm包完成后就可以准备发布了,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账号,可以使用—registry来指定npm服务器,或者直接使用nrm来管理:

  1. npm adduser
  2. npm adduser --registry=http://example.com

然后进行登录,输入你注册的账号密码邮箱:

  1. npm login

还可以用下面命令退出当前账号

  1. npm logout

如果不知道当前登录的账号可以用who命令查看身份:

  1. npm who am i

登录成功就可以将我们的包推送到服务器上去了,执行下面命令,会看到一堆的npm notice:

  1. npm publish
  1. npm unpublish [pkg]@[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