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端产品业务逻辑复杂,涉及的角色多,行业属性明显,门槛较高

    难点描述
    B端的业务形态错综复杂,涉及到的链条一般不是单一的。就比如,一个物业公司使用的停车缴费系统,就会涉及到车辆进入—寻找车位—停车计时—支付扣款—设备维护这一套系统。涉及的角色有物业、业主、开发商等多个公司的关键决策人,做起来远比C端复杂。

    提升方向
    想把B端设计做的「好用」,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研究业务。

    2. B端产品属性导致可参考的材料和竞品非常少

    难点描述
    B端多数都是企业内部系统,其业务运作和产品设计涉及商业机密,很少对外公开,更难以像C端产品那样暴露在公众面前被大家研习。

    提升方向
    首先,明确自己做竞品分析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问题会影响如何开展竞品分析。如果产品一个从0到1构建,目标是要和其他产品做出功能差异性,那就需要从信息功能模块的层面做着重分析,但如果目标是做出品牌差异性,那就从品牌基因方面进行溯源分析,不需要过于关注功能。因此,确定里产品的目标或者是业务的目标,竞品分析的方向才能找对赛道。

    其次,如何选择竞品?
    竞品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提案的结果,也可能是提案成败的关键。在选择竞品时有4点注意:

    • 考虑自己产品的形态。这是一个缩小范围并找到核心竞品的过程,首先你肯定知道自家的产品是B端产品还是C端产品,这是一个大范围;其次当你是B端产品时,你还得进一步明确属于……中的哪一类产品;最后,你还要根据产品目标细化类型以获得最符合自身产品形态的核心竞品,当然除了核心竞品还可以选择一两个重要竞品和一般竞品。
    • 竞品不一定是行业里的直接竞争对手。例如微信和支付宝从产品定位来看不一样,但如果现在对微信支付进行竞品分析,支付宝是逃不了被作为核心竞品的命运。
    • 竞品不一定是口碑最好的那几个。有时偶尔找一个失败的竞品,学习到的教训可能更能帮助我们减少犯错。例如,很多糟糕的竞品都在”尊重用户习惯“这点上犯了错,为了体现差别而强行做出差别来,只会让用户用得别扭,结果就是大量用户的流失。
    • 在做产品的版本迭代时,自家产品的历史版本也是竞品分析时不可缺少的样本。

    但是,如果找不到竞品怎么办?
    对于技术驱动型的产品来说(比如一些B端产品),产品的目标往往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那么竞品就是先前的自己,也就是使得现在的产品相比先前的产品,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那对于市场驱动型的产品来说,如果也比较难找到和自己产品形态匹配度高的竞品,那可以试着将自己的产品拆解成几个功能模块,按模块去匹配相似功能模块作为竞品,会容易很多。

    最后,不论是对于产品人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竞品的存在都是为了提升整个链条上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