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B 持久化配置

自动方式

RDB 持久化在 redis.conf 文件中配置,目前配置文件存放在 /etc/redis/6379.conf,打开配置文件,添加 save 属性配置,定期生成 RDB 快照。

  1. # 每隔15分钟,如果有超过1个key发生了变更,那么就生成一个新的dump.rdb文件
  2. save 900 1
  3. # 每隔5分钟,如果有超过300个key发生了变更,那么就生成一个新的dump.rdb文件
  4. save 300 10
  5. # 每隔1分钟,如果有超过10000个key发生了变更,那么就生成一个新的dump.rdb文件
  6. save 60 10000

save 属性可以设置多个,就是设置多个 SNAPSHOTTING 检查点,每到一个检查点,就会去 check 一下,是否有指定的 key 数量发生了变更,如果有,就生成一个新的 dump.rdb 文件。

手动方式

也可以在 redis-cli 命令中输入 save 或者 bgsave 命令,手动同步或异步生成 RDB 快照。

RDB 持久化机制的工作流程

  1. Redis 根据配置自己尝试去生成 RDB 快照文件;
  2. fork 一个子进程出来;
  3. 子进程尝试将数据 dump 到临时的 RDB 快照文件中;
  4. 完成 RDB 快照文件的生成之后,就替换之前的旧的快照文件;

基于 RDB 持久化机制的数据恢复实验

通过 redis-cli SHUTDOWN 这种方式去停掉 Redis,其实是一种安全退出的模式,Redis 在退出的时候会将内存中的数据立即生成一份完整的 RDB 快照,存放在 /var/redis/6379/dump.rdb。

需要使用 kill -9 * 强制杀死进程的方式来模拟 Redis 异常退出。执行步骤如下:

  1. 先往 Redis 中插入几条数据;
  2. kill -9 强制杀死 Redis 进程,删除 /var/run/redis_6379.pid 文件,再重新启动 Redis;
  3. 通过 redis-cli 客户端查看刚刚插入的数据,发现最新的几条数据已经丢失;
  4. 配置 save 检查点,save 5 1(每隔5秒,如果有超过1个key发生了变更,那么就生成一个新的dump.rdb文件);
  5. 往 Redis 中插入几条数据,暂停5秒以上;
  6. kill -9 强制杀死 Redis 进程,删除 /var/run/redis_6379.pid 文件,再重新启动 Redis;
  7. 通过 redis-cli 客户端查看刚刚插入的数据,发现最新的几条数据还在,查看 dump 文件,发现已经更新为成最新的了;

作者:殷建卫 链接:https://www.yuque.com/yinjianwei/vyrvkf/ddtryz 来源:殷建卫 - 架构笔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