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①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在符合重要性、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tip: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⑧及时性:对可靠性/相关性有制约作用
2、法律法规
(1)会计从业人员应符合的要求:①具备专业能力②遵守会计法律法规③职业道德④继续教育
(2)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具备:①坚持原则,廉洁奉公②熟悉财经法律法规,掌握行业管理知识③组织能力④具备会计师以上职称/从事会计工作不少于3年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①坚持诚信,守法奉公②坚持准则,守责敬业③坚持学习,守正创新
职业道德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
(4)处罚
①因会计职务违法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单位不得聘用其从事会计工作
②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5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处罚期届满前,单位不得聘用其从事会计工作

第二章 存货

1、存货的初始计量:按成本
(1)外购的=采购成本(价+税+费)
①价:购买价款-折扣销售(即商业折扣)
②税:应计入成本的税费(不能抵扣的进项税、消费税、关税、资源税等)
③费:入库前的合理支出(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采购中的仓储费/包装费/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合理损耗部分的成本无需从总成本中剔除;但计算单位成本时,必须用实际数量
tip:非常原因损耗(如自然灾害),先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查明原因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注意1】仓储费用

采购阶段的仓储费用 计入资产成本(存货)
仓储费用(入库后的) 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生产加工阶段必须的仓储费用(如制作酒) 计入资产成本(存货)

【注意2】商品流通企业(商业企业)进货费用,3种处理方法
1)直接计入存货成本(与工业企业一致)
2)先在待摊进货费用归集,期末根据存销情况分摊
①已售商品的,计入至主营业务成本
②未售商品的,计入库存商品
3)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重要性原则
(2)进一步加工取得=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①委托加工=耗用材料成本+加工费+税+费

委托加工
应税消费品
受托方 委托方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a、用于连续生产(再交消费税时可以抵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b、直接对外出售(无需再交消费税)
借:委托加工物资/生产成本等(消费税为价内税)

②自行生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可直接认定的特定产品设计费用计入成本,一般产品的设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制造费用 处理
包括生产部门的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耗损
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
车间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
季节性/修理期间停工损失
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生产产品用的无形资产摊销等
只生产1种产品: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生产多种产品:与该制造费用相关性强的方法合理分配
a、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b、还可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成本、直接成本、产品产量分配

(3)其他方式取得
①投资者投入的:按合同约定金额/(合同约定金额不公允的)公允价值
②提供劳务取得(如代修品、代制品)=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可归属该存货的间接费用
tip:设备材料是委托方的,受托方不能计入存货成本

2、存货期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1)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考虑的因素(3个)
①以取得确凿证据为基础
②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③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
☆(2)存货可变现净值

目的 可变现净值 预计售价
直接用于出售 =自身的估计售价-自身的销售税费 有合同的:预计售价=合同价
无合同的:预计售价=市场价
持有数量>合同数量:合同部分、超出部分,分别比较
用于加工的 ①先算产成品是否跌价(产成品不跌价,材料无需计算也不跌价)
成本=材料成本+预计完工成本
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估计售价-产品的销售税费
②若产成品跌价,再算材料跌价多少
成本=材料成本
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估计售价-预计完工成本-估计销售税费

(3)会计处理
计提减值:①通常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②对数量多、单价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提
转回:原影响因素消失导致的存货价值回升,才能在已计提的跌价金额内恢复

计提 转回 结转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三章 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确定
①因安全/环保购入的设备:虽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其他资产使用中获利,应确认固定资产
②1个设备的各组成部分:使用寿命不同/以不同方式提供经济利益,应分别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③周转材料具有固定资产某些特征(如使用寿命>1年),但因数量多、单价低通常确认为存货(成本效益原则)
a、工业企业持有的工具、用具、备品备件、维修设备等
b、施工企业持有的模板、挡板、脚手架等
c、地质勘探企业持有的管材等
tip:周转材料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可按照固定资产核算(如航空高价周转件)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按成本
(1)外购的=采购成本(价+税+费)
①价:购买价款-折扣销售(即商业折扣)
②税:应计入成本的税费(不能抵扣的进项税、关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
③费: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可归属于该资产的合理支出(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安装费/专业服务费)
tip:培训员工使用固定资产的费用不属于其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认各项资产的成本
即A成本=A公允价/(A+B+C公允价)*总价
tip: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研发过程中,试运行投入材料、产出产品/副产品:按照存货/收入准则处理
(2)自行建造的
①自营建造:工程物资(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
tip:领用原材料、产成品,均按成本计入,无需计算增值税
【注意】工程物资的清查盘点

建设期间 完工之后 非常原因(自然灾害)导致在建工程报废/毁损
借:营业外支出
贷:在建工程
盘亏、报废、毁损 借:在建工程(增加成本)
贷:工程物资
借:营业外支出(当期损益)
贷:工程物资
盘盈 借:工程物资
贷:在建工程(冲减成本)
借:工程物资
贷:营业外收入(当期损益)

②出包建造:通过在建工程核算
待摊支出: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的,需由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共同分摊
包括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税金,符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工程物资盘亏、报废、毁损的净损失
(3)其他方式取得
①投资者投入的:按合同约定金额/(合同约定金额不公允的)公允价值
②盘盈的:属于前期差错,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批准后按情况处理
【注意2】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1)资产处置时的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
2)弃置费用变化:①若市场变化导致预计负债增加,需相应调整固定资产成本
②弃置费用确认的预计负债减少,应扣减固定资产成本(以固资账面价值为限)

确认资产时 每期计算应分摊的利息
借:固定资产
贷:预计负债(弃置费用的现值)
借:财务费用
贷:预计负债

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计提时间:按月计提(当月增加次月折旧,当月减少当月折旧)
(2)折旧范围:除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②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所有固定资产

未使用、闲置的固定资产、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照提折旧(管理费用)
更新改造转入在建工程的 改造期间不提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不再补提折旧

☆(3)折旧方法:应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直线折旧法 ①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实际工作量法 ②工作量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本年工作量
加速折旧法 ③双倍余额递减法 前几年=(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2/预计使用年限 开始不考虑净残值
最后2年=(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预计净残值)/2
④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尚可使用年限/年数总和

☆①更新改造后转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一项新的资产,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净残值、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②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无论折旧要素是否改变,都需重新计算折旧额
视作计算新资产的摊销年折旧额,新成本=旧账面价值、新年限=旧年限-已提年限、新残值
(4)后续支出
①资本化后续支出——计入成本:如改良、改扩建、更新改造、大修理
替换掉的零部件:按账面价值减少成本,计入营业外
②费用化后续支出——当期损益:如大修理、日常维修

4、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清查
①其他的出售、转让——净损益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售价-清理费用)-账面价值
②毁损、报废——净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支出(不影响营业利润)

发现时 批准后
盘盈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借:营业外支出(影响当期损益,不影响营业利润)
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第四章 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确定
①某些无形资产依赖于实物载体
a、计算机软件是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硬件不能运行)——软件与硬件一同确认为固定资产
b、计算机软件不是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确认为无形资产
②客户关系、人力资源:无法控制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不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不能确认无形资产
③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其支出不能与整个业务支出区分,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满足资产确认条件),不能确认无形资产

2、初始确认
(1)外购的=采购成本(价+税+费)
①价:购买价款-折扣销售(即商业折扣)
②税:应计入成本的税费(不能抵扣的进项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
③费:为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的合理支出(专业服务费、测试费用、注册费、律师费)
为引入新产品的宣传广告费、管理费用,计入销售费用
☆【注意1】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无形资产(如分期付款)
实质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同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的现值

借:无形资产(现值) 本金
未确认融资费用 利息
贷:长期应付款(总付款额) 本利和
借:长期应付款 本金+利息
贷:银行存款 本金+利息
借:财务费用 利息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利息

(2)自行研发的
①区分阶段和账务处理

研究阶段 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 资本化 计入资产成本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 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tip:确实无法区分研究/开发阶段的,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谨慎性原则,不高估资产)
tip:支出同时用于多项开发的,应按合理标准分配;无法合理分配的,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谨慎性原则)
②符合资本化的条件(5个)

a、完成无形资产使其能够使用/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b、有完成无形资产并使用/出售的意图
c、能证明无形资产能产生经济利益(该无形资产/其生成的产品存在市场,内部使用证明其有用)
d、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开发
即资产确认条件(2个)
a.经济利益很可能(或有事项中认为50%以上)流入企业
e、归属于该无形资产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b.成本/价值能可靠计量

③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满足资本化条件时点——达到预定用途之间的支出
=直接成本(耗用的材料、人工)+直接必要(应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使用其他无形资产的摊销、注册费)
tip:达到预定用途前的无效/初始运作损失、培训支出,不属于无形资产成本
☆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费用化的金额,不再进行调整

费用化 资本化
发生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发生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每月末结转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达到预定用途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每月摊销 借:管理费用等
贷: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资产负债表 科目无余额,列示在研发费用 科目有余额,资本化支出列示在开发支出,每月摊销列示在研发费用

(3)其他方式取得
①投资者投入的:按合同约定金额/(合同约定金额不公允的)公允价值
☆【注意】房屋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
1)自用:房屋、土地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分别进行折旧摊销(2个不同的资产,年限可以不同)
自建房屋的:建造期间,无形资产摊销计入在建工程(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出租:房屋、土地均变为投资性房地产
3)房地产开发企业
①出售:房屋+土地——开发成本——开发产品——主营业务成本
②出租:房屋、土地均为投资性房地产
4)外购房屋建筑物
①能单独区分:按合理比例分配,房屋、土地分别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分别进行折旧摊销
②不能单独区分:房屋+土地——计入固定资产

3、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使用寿命应以年限、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数量为计量单位
(1)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①摊销原则:根据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
a、摊销时间:按月计提(当月增加当月摊销,当月减少当月不摊)
b、摊销年限:孰短原则(合同年限、法律年限、预计使用年限)
c、摊销方法:直线法、总量法等(无法可靠确定预期消耗方式的,都用直线法)
d、净残值:除下列情况一般为0
有第三方承诺以一定价格购买该项无形资产:净残值为承诺购买价款
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无形资产预计净残值的信息+该市场在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净残值为市场交易价
e、每年末对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有证据表明改变的,需调整(会计估计变更)
若重新估计的残值>账面价值,不再摊销;残值<账面价值后,恢复摊销
tip:使用寿命有限与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转变(会计估计变更)
②减值:出现减值迹象时,年末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法估计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①减值:无论有无减值迹象,每年末都需进行减值测试

4、无形资产的处置

出售 报废 出租
资产处置损益 营业外支出 其他业务收入/成本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和合营安排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取得长投 初始计量金额 相关费用 差额 后续计量
控股合并 同控 账面价值 管理费用 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成本法
非同控 公允价值/合并成本 管理费用 计入处置对应科目
(收入成本、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等)
合并以外方式 成本=公允价值+相关费用 权益法

发行股票费用冲抵发行溢价,发行债券费用计入负债(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同一控制下 非同一控制下 合并以外(联营/合营企业)
不确认处置损益 相当于处置对价后,再用价款买入长投 与非同一控制下基本相同
①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取得时的商誉)
应收股利(垫付)
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借差)
贷:银行存款、库存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清理等、相关债务(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贷差)
①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含税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垫付)
贷: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
资产处置损益(借贷差)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公允价值+相关费用)
应收股利(垫付)
贷:同左
②发行权益性证券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取得时的商誉)
应收股利(垫付)
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借差)
贷:股本(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贷差)
②以存货(视同销售,按收入准则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含税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垫付)
贷:主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
借:主营/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被合并方账面价值为负数,长投=0,在备查簿登记 ③以金融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垫付)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留存收益(借贷差)
借/贷: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借:投资收益/留存收益
④以投资性房地产
a、成本模式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垫付)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账面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b、公允价值模式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垫付)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账面价值)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借/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其他综合收益
贷/借:其他业务成本

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成本法 权益法
长投无明细科目 4个明细科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①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①投资成本的调整:初始成本与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孰高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②投资损益的确认
借/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按持股比例)
贷/借:投资收益
③超额亏损的确认
借:投资收益
贷:①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②其他应收款③预计负债
④还有在备查登记
超额亏损的冲回
先冲回备查登记
借:②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③其他应收款④预计负债
贷:投资收益
④利润分配的处理(②已确认投资收益+增加长投,所以减少长投)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⑤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理
借/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借:其他综合收益
⑥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处理
借/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关注年末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长投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
进行减值测试(一旦计提不可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②处置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借贷差)
⑦处置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借贷差)
a、部分出售仍为权益法:按比例结转
b、全部出售/变为金融资产:全部结转
借/贷:其他综合收益
贷/借:投资收益(可转损益的)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可转损益的)
借/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借:投资收益

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3、投资损益
(1)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资产账面价值与投资单位其账面价值不一致

不相等的类型/科目 影响利润项目 需调减净利润
存货、资产 出售/处置成本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出售比例
固定/无形资产、投房(成本) 折旧/摊销额 评估增值(公允-账面价值)/尚可使用年限
公允价值/尚可使用年限-账面价值/折旧年限
有减值的资产科目 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计算的减值-账面价值计算的减值

(2)投资企业/其子公司与其联营/合营企业之间有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时,应抵消

当年有未实现 之后年度实现
存货 调减=加价*剩余比例 调增之后实现销售
固定/无形资产 调减=加价-其中已实现折旧 调增之后实现折旧

tip:若为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不作处理
4、转换
既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也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属于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1)增资

(2)减资

5、合营安排
(1)集体控制:参与方组合一致的行动才能决定(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组合)
(2)共同控制:唯一的集体控制+一致同意
(3)合营安排:2个及以上参与方共同控制的一项安排
①共同经营:享有相关资产、承担相关负债——草台班子
②合营企业:享有净资产——长期股权投资
③合营安排的主体
a、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一栋房子):共同经营
b、通过单独主体达成(一个企业法人):可能是共同经营,也可能是合营企业
(4)共同经营的合营方
①合营方向共同经营投出/出售资产(不构成业务的)——顺流交易
仅确认归属于其他合营方的利得/损失,属于自己的抵销
②共同经营向合营方投出/出售资产的(不构成业务的)——逆流交易
仅确认归属于其他合营方的利得/损失,属于自己的抵销
③合营方取得构成业务的利益份额——视同购买企业(按企业合并准则)

第六章 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为增值或出租而持有的房地产
①已出租的建筑物(除租入再转租的)
tip:对拥有产权的建筑物,才可以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a、空置/在建建筑物:书面决议明确表明持有以备出租,即使尚未签订租赁合同,也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b、租赁合同也向承租人提供相关辅助服务的:辅助服务不重大的,应当将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c、部分自用、部分出租/资本增值的:
可以单独确认计量——按公允价值分配,分别确认为固定/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不能单独确认计量——不能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全部确认为固定/无形资产
tip:企业出租给职工的宿舍,是为了满足员工的需求而不是赚取租金,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作为固定资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②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除租入再转租的、计划用于出租但尚未出租的)
③持有以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除闲置土地)

2、
一个企业的所有投资性房地产只能采用1种方式进行后续计量(可比性)
(1)
(2)=有市场+能获得信息
所得税当期-税法折旧±公允价值

3、变更
考虑所得税
借: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4、转换
成本模式:无差额
对着转
倒挤转
?所得税当期-税法折旧±公允价值

5、处置

第七章 资产减值

1、减值范围

相关会计准则 期末计量原则 减值 适用的资产
《第1号存货准则》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可转回 存货
《第22号金融工具准则》 以公允价值计量 可转回 ①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等)
②金融工具(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金融企业的贷款)
③合同资产、合同取得成本、合同履约成本等
④持有待售资产(除商誉)
《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
主要为非流动资产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 不可转回 ①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支出
②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
③长期股权投资、商誉
④使用权资产(租赁章节)

2、减值迹象与测试
(1)通常: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减值迹象,才进行减值测试
☆(2)特殊:每年末无论是否有减值迹象,都进行减值测试
①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②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③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
3、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处置费用的净额(目前销售)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继续持有)孰高
(1)公允价值-处置费用的净额
①公允价值:协议价——市场价——成交价(次序)
资产的公允价值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该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
②处置费用为处置的增量成本(不包括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
tip:没有证据表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显著高于公允价值-处置费用的净额,可直接将净额视为可收回金额
☆(2)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税前利率
①考虑的因素
a、以资产的当前情况为基础预计

包括 ①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支付的净现金流量②已经承诺的重组事项③资产维护支出
不包括 尚未承诺的重组事项、资产改良支出

b、不考虑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
c、通货膨胀是否考虑,应与折现率一致
d、涉及内部转移价格,应调整为市场公允价格
在建工程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包括为使该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即需扣减继续建造的现金流出)
②外币现金流——外币现值——本币现值
4、资产减值损失
5、资产组
(1)资产组的减值测试
原则:先抵减商誉,再按比例抵减其他资产
二次分摊
(2)总部资产
分摊原则:资产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的口径要统一
①能合理分摊至各资产组的总部资产账面价值
a、总部资产账面价值,按各资产组剩余使用寿命加权的账面价值分摊
b、再计算资产组、能合理分摊至各资产组的总部资产,各自应分配的减值
c、得出一次分摊减值后的账面价值
②不能合理分摊至各资产组的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先不管,计算完①后再以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第八章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1、金融工具:合同
金融资产:现金+收款权
金融负债:付款权
tip:预付账款不属于金融资产,预收账款不属于金融负债
2、金融资产的分类
(1)分类原则
①按照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a、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止损、非双高、几乎全部收回
b、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为目标
eg:管理日常流动性需求,同时维持特定的收益率
c、其他:如以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
②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支付的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为基础的利息
(2)四类

类别 投资类型 同时满足 分类为 核算科目
第一类 债务工具投资 ①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②符合固定本金+固定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eg:保本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票据
债权投资、贷款等
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第二类 债务工具投资 ①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为目标
②符合固定本金+固定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eg:一般债券
其他债权投资
第三类 债务工具投资
权益工具投资
不符合第一类、第二类的
交易性的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eg:股票、基金、可转换公司债券、指定为第三类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四类 权益工具投资 非交易性的权益工具投资
①不符合固定本金+固定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一经指定不得撤销)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或有对价构成金融资产/负债的,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不得指定为第四类)
3、金融负债的分类
☆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类别 分类 科目
第一类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指定为交易性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
第二类 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的金融负债
第三类 不属于第一、二类的财务担保合同
不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将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
第四类 (不符合第一、二、三类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应付债券、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4、金融资产/负债的确认和终止
(1)确认条件: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
tip:尚未成为合同一方,即使有计划交易+发生可能性很大——不能确认
(2)金融资产的终止
收取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金融资产符合终止确认的转移
(3)金融负债的终止:偿还义务负债科目结转
5、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

类型 内容 持有期限 初始计量 相关费用 期末计量 利息收益 减值 公允价值变动 处置收益 累计变动兑现
债权投资 债权 长期 =公允价值+相关费用 成本 摊余成本
投资收益
其他债权投资 债权 长期 =公允价值+相关费用 公允价值 摊余成本 其他综合收益 投资收益 转入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 债权、权益 短期 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 实际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权益 长期 =公允价值+相关费用 公允价值 实际 其他综合收益 留存收益 转入留存收益

减值:第一、二类金融资产才计提减值

初始特征 后续特征 损失准备 利息收入
购买/源生时未发生信用减值的 第一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 按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第二阶段,自初始确认后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 按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第三阶段,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信用减值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购买/源生时已发生信用减值的 =摊余成本*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

☆其他债权投资的汇兑差额——财务费用,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汇兑差额——其他综合收益,应收利息/股利的汇兑差额——财务费用
6、重分类
只有改变了管理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才重分类(主观意图改变重分类,客观现金流量改变调整账面)
①金融资产:一二三类可重分类(即债权债务才可重分类,股权等不可以)
②金融负债:不得重分类(因为金融负债的类型,一经确认不得变更)
采用未来适用法
??第二类转第三类,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还是其他综合收益

7、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

第九章 职工薪酬

1、
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其他受益人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短期薪酬 在提供服务的当年结束后12个月内,将全部支付的职工薪酬:
①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②职工福利费(如健康体检)
③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④住房公积金⑤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⑥短期带薪缺勤⑦短期利润分享计划(如短期奖金计划)⑧非货币性福利⑨其他
离职后福利 在职工退休/解除劳动关系后的报酬:①失业保险、养老保险②企业年金
辞退福利 ①在劳动合同到期之前/鼓励员工,解除合同关系的补偿
②还包括当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时,对辞退的管理人员进行补偿的情况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长期奖金计划)

2、短期薪酬
(1)货币性短期薪酬
(2)带薪缺勤

(3)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4)非货币性福利
初始计量原则: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按成本计量)
①以自产产品、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
自产产品:公允价值+增值税+相关费用,发放时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视同销售)
外购商品:公允价值+增值税+相关费用,购入的进项税不予抵扣(若已入进项需转出)
②把拥有/租赁的房屋、车等资产,无偿给职工使用
③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服务

出售时 按期分摊
未规定服务期限
借:银行存款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固定资产等
规定了服务期限
借:银行存款
长期待摊费用
贷:固定资产等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长期待摊费用

3、离职后福利
(1)设定提存计划:精算风险、投资风险由职工负担
(2)设定受益计划:精算风险、投资风险由企业负担
4、辞退福利:全部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
内部退休:内退日至退休日,该员工的工资社保等,一次性计入当期
有多个、分期/分阶段的辞退计划:哪个满足即可确认(不需等全部计划都满足在确认)
辞退福利预计超过当年度报告期末后12个月完全支付的:属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需按现值计算成本费用

第十章 借款费用

☆1、借款费用的范围

①借款利息等费用 因借款发生的利息 向银行等借入资金的利息、发行债券的利息(应付债券的利息)、带息债务的利息(如应付票据的利息)
折价溢价的摊销 即债券票面利息调整为实际利率的摊销
计入金融负债成本的相关费用摊销(如应付债券计入成本的佣金、手续费)
②因外币借款发生的汇兑差额(本金和利息)

eg:承租人根据租赁准则确认的融资费用——属于借款费用
权益性融资费用不属于借款费用,冲资本公积——资/股本溢价(如可转换债券权益部分的利息费用)
2、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①开始资本化时点(同时满足):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销售状态所必要的建造/生产工作已经开始(开工)
借款支出: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自产产品用于工程、承担带息债务
②暂停资本化时间:发生非正常中断+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

非正常中断 管理决策、不可预见原因导致的
①与施工方发生质量纠纷②发生安全事故③发生劳动纠纷(罢工)④资金周转困难⑤工程生产用料没有及时供应
正常中断 必要程序、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
①安全检查②冰冻、台风、雨季等可预见不利天气

③停止资本化时点:达到预定可使用/可销售状态时
tip:主体完工、验收竣工决算、投入使用——均无效
3、资本化期间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1)专门借款的资本化金额
=资本化期间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取得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时间占比
(2)一般借款的资本化金额
=∑(占用一般借款的支出占用天数/当期天数)所有一般借款的平均资本化率
一般借款当期总利息/∑(每笔一般借款本金*当期借款天数/当期天数)

借款费用 资本化期间 费用化期间
专门借款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计入财务费用
外币专门借款的汇兑差额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计入财务费用
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 ①根据占用金额、时间、利率,确认资本化金额
②剩余的,费用化
计入财务费用
外币一般借款的汇兑差额 计入财务费用 计入财务费用

第十一章 或有事项

1、相关概念
(1)或有事项: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其结果受未来事项影响的不确定事项(3个特征)
eg:未决诉讼/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重组义务、承诺、环境污染整治
(2)或有负债:潜在义务/不合格的现时义务
(3)或有资产:潜在资源

极小可能 可能 很可能 基本确定
0<可能性≤5% 5%<可能性≤50% 50%<可能性≤95% 95%<可能性<100%

坏事很可能做账,可能披露;好事基本确定做账,很可能披露
☆(4)或有事项形成的预计负债(确认条件3个)
①由潜在义务转变为现时义务②履行义务导致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2、预计负债的计量与确认
(1)预计负债的计量
需考虑的因素:①风险和不确定性②货币的时间价值③影响履行义务的相关未来事项
(3)预计负债的复核
在资产负债表日需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有确凿证据的,需调整成当期最佳估计数(会计估计变更)

预计负债 预计得到补偿
借:营业外支出(赔偿款)
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管理费用(诉讼费)
贷:预计负债
借: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等

3、
(1)未决诉讼:☆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得税结合

2022.12.31法院尚未判决+很可能败诉,70 2023.2.1法院判决+不再上诉,85 2023.4.30财报批准报出日 2023.5.10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2022.12.31 ①业务
借:营业外支出70
贷:预计负债70
②当期所得税调增70
③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7.5
贷:所得税费用70*25%=17.5
2023.2.1 ①业务
借:预计负债7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15
贷:其他应付款85
②递延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1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7.5
③当期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5*25%=2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21.25
④年度利润分配调整(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需结平)
借:盈余公积11.2510%=1.12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1.25
90%=10.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17.5-21.25=11.25

(2)债务担保:损失税法不允许扣除,所以只影响当期所得税,不影响递延所得税
(3)产品质量保证
①保证费用实际发生数与预计数相差较大,应及时调整预提比例
②对特定批次产品确认预计负债:保证期结束时,余额应反向冲回

销售时 实际发生时 保证期满
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借:预计负债
贷: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
借:预计负债
贷:销售费用
当期所得税:调增
递延所得税:未来可抵扣,确认资产
当期所得税:调减

☆(4)亏损合同
①待执行合同:指合同各方尚未履行义务的合同
②亏损合同:指履行合同义务的成本超过预期经济利益的合同
预计负债的计量:退出合同的最低净成本
履行合同的损失与不履行合同的处罚/补偿孰低
如果亏损合同不需要支付任何补偿即可撤销(即不存在现时义务)——不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不确认
如果亏损合同不可撤销(即存在现时义务)+满足很可能流入企业+金额能可靠计量——确认预计负债

合同标的资产已存在(包括其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 合同标的资产尚不存在
a、先比较履约损失与不履约损失:确定是否履约
=违约金+存货直接市场价出售的损失+已发生成本?
b、再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确认减值损失
可变现净值=预估售价-完工还需成本-估计销售税费
c、如果选择的预计损失超过减值损失,超过部分需确认预计负债
履约损失小,履约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借:预计负债
贷:库存商品等
不履约损失小,违约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借:预计负债
贷:银行存款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等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预计负债需结平,不然这笔交易亏损会重复

☆(4)重组义务
①定义:指企业制定的计划,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的行为
②范围:关停并转
出售/终止企业的部分业务,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较大调整,关闭部分营业场所,营业活动跨国家/地区迁移
③重组义务的确认:有详细/正式的重组计划+该计划已对外公告
④重组义务的计量
a、直接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b、后续支出不属于重组义务:如留用职工再培训、转移资产费用、相关资产的减值损失等
tip:相关资产的减值损失影响当期损益/利润总额,但不是直接支出

①自愿/强制遣散费(属于辞退福利)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②不再使用的租赁撤销/违约费
(包括房屋租赁和设备租赁)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第十二章 收入

1、相关概念
(1)收入确认的原则
①确认收入的方式:应反映转让商品的模式
②确认收入的金额:应反映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而不是合同标价)
③确认收入的时点:销售方履行了合同履约义务时/购买方取得商品、服务控制权时
(2)合同资产与应收款项
①合同资产:指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因素
即还需满足其他附加条件,如需等其他履约义务完成
②应收账款:代表企业拥有的、无条件向客户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仅取决于时间)
应收账款只承担信用风险,合同资产承担信用风险+其他风险(如未能履约的风险)
(3)合同负债与预收账款
①合同负债:已收/应收客户价款,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专门用于核算满足收入准则规范的预收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合同负债
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借:合同负债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tip: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如增值税)、预期将退还客户的款项,不属于合同负债(不计入交易价格)
②预收账款:核算其他准则(如租赁/金融工具准则等)的预收款项
(4)合同结算
①同一合同下既有合同资产又有合同负债,可以设置合同结算以净额列示
a、合同结算——收入结转(合同资产):反映按履约进度结转的收入金额
b、合同结算——价款结算(合同负债):反映定期与客户进行结算的金额
②列示
借方余额——根据流动性列示在流动资产(合同资产);非流动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
贷方余额——根据流动性列示在流动负债(合同负债);非流动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

2、收入的确认与计量(5步法)
(1)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①合同:双/多方之间订立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如商业惯例/习惯做法)
tip:合同各方均有权单方面终止的+无须赔偿的合同,企业应视为不存在(没有法律约束力)
☆②合同的识别(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同时满足以下5个条件+履约时,确认收入
a、双方批准合同,并承诺履行义务
b、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c、合同有明确的支付条款:不是无偿的,而是互惠交易
d、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金额
e、对价很可能收回:明知无法收回不能确认收入(防止企业虚增收入和利润,再利用坏账准备进行财务洗澡)
tip:合同上述5点任意1项不满足,只有企业不再负有向客户转让商品的剩余义务+已收取的对价无需退回——可确认收入;否则——已收取的对价确认为负债(合同负债)
③合同开始日:通常为合同生效日
分摊交易价格:按合同开始日的单独售价比例
④合同合并:企业与同1客户/关联方,同时/相近时间订立2/多份合同
满足以下之一的,应视为1份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a、基于同一个商业目的订立,并构成一揽子交易
b、其中某份合同的对价金额,取决于其他合同的定价(如某份合同发生违约,将会影响另一合同的对价金额)
c、该2/多份合同承诺的商品,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⑤合同变更:指经合同各方批准,对原合同范围/价格作出的变更
a、作为单独合同:加量加价+量价匹配
判断新增合同价款是否反映新增商品的单独售价,应考虑实际情况适当对新增商品价格所做的调整
eg:企业无需为发展新客户发生销售费用,因此向客户提供一定折扣
b、原合同终止+新合同订立:不属于①+已转让商品与未转让商品可明确区分
新合同商品=原合同中尚未转让的商品+合同变更新增的商品
新合同价款=原合同尚未收取的价款+合同变更的新增对价
b、作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不属于①+已转让商品与未转让商品不可明确区分(合同仍为单项履约义务)
合同变更日重新计算履约进度,并调整收入和成本(此情形多为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义务)
tip:注意区分交易价格的变动是合同变更还是可变对价(详见知识点3)

(2)识别合同的单项履约义务
①原则:合同开始日识别合同包含的各单项履约义务,并确认其类型(某一时点/某一时段内的)
☆②履约义务:指合同中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2类)
a、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单一/一次性):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应作为可明确区分的单项履约义务
i.商品可明确区分:客户能够从该商品本身/与其他易于获得的资源一起使用受益
ii.转让该商品的承诺可明确区分:企业向客户转让该商品的承诺和合同中其他承诺可单独区分
有3种情形(需提供重大服务整合、组合产出/需要重大修改定制/具有高度关联)之1的,表明承诺不可明确区分
b、转让一系列实质相同+转让模式相同+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系列/连续的
tip:为履行合同而开展的初始活动(如健身房为客户注册会员建立档案),通常不构成履约义务(除非该活动向客户转让了承诺的商品)
【注意】销售商品+运输服务
1)商品控制权转移给客户之前发生的运输服务:通常不构成单项履约义务(相当于包邮)
2)商品控制权转移给客户之后发生的运输服务:可能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3)确定交易价格
☆①可变对价:按最佳估计数计入交易价格
tip:不适用于向客户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并约定按客户实际销售/使用情况收取特许权使用费(此种情况不在开始时估计可变对价,而是等实际发生时再确认)
a、最佳估计数的确定:期望值法、最可能发生金额(通常当合同仅有2个可能结果时使用)
b、计入交易价格的可变对价的金额限制:按包含可变对价的交易价格,在不确定性消除时,累计已确认收入大概率不会发生重大转回(基于谨慎性要求,不能多计收入)
c、可变对价的重新估计:每个资产负债表重新估计

若产品降价退回超出金额(保价)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预计负债

②重大融资成分
企业交付商品和实际收款时间不一致+不超过1年的:可以简化处理,不考虑合同的融资成分
a、合同中包含重大融资成分:企业交付商品和实际收款时间不一致(跨年)+为企业/客户提供了重大的融资利益
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先发货,后收款(客户融资)
要求客户支付预付款——先收款,后发货(企业融资)
i、交易价格的确定:假定客户在取得商品时即支付现金,按现销价格确定
ii、折现率的确定:将合同名义金额折现为现销价格的利率
iii、交易价格和合同名义价格之间的差额,在合同期内按实际利率法摊销

先发货,后收款 先收款,后发货
交付商品时 按期收取货款时 预收货款时 按期确认费用 交付商品时
借:长期应收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未实现融资收益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应收款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借:银行存款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合同负债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合同负债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b、合同中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企业交付商品和实际收款时间不一致,但没有融资成分
客户预付款项且可以自行决定商品转让时间(超市储值卡)
合同标价与现销价格的差是因融资利益外的原因造成的(对企业/客户提供保护的质保金)
③非现金对价:拿出存货,得到不是钱

借: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 (首选:合同开始日非现金对价的公允价值
贷:主营业务收入 次选:不能合理估计的,按转让商品单独售价确定)

非现金对价有公允价值变动的
a、因对价自身特点会发生变动的:不计入交易价格,计入对应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
b、自身特点以外的其他原因(如履约情况):作为可变对价计入交易价格,确认收入
④应付客户对价
大部分情况:确认收入与支付客户对价孰晚,按与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冲减交易价格
a、未取得其他可明确区分的商品:冲减交易价格
b、取得其他可明确区分商品
其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全额冲减交易价格
其公允价值能可靠估计+应付客户对价≤公允价值:作为采购成本
其公允价值能可靠估计+应付客户对价≥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作为采购成本,超过金额冲减交易价格

(4)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①原则:按合同开始日的单独售价比例分摊
单独售价不能直接观察,可按下列方法确定其单独售价
a、市场调整法:企业根据类似商品的市场售价,考虑成本、毛利等适当调整后的金额作为单独售价
b、成本加成法:根据该商品的预计成本,加上合理毛利后作为单独售价
c、余值法:根据合同交易价格,减去合同中其他可观察单独售价后的余额,作为单独售价
tip:若合同中某项商品的销售价格变动幅度较大/尚未确定,企业需采用多种方法估计其单独售价
②合同折扣、可变对价分摊原则:与某部分直接相关局部分摊;否则整体分摊
(5)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否则都为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
a、客户在企业履约的同时,取得并消耗带来的经济利益
b、客户能够控制企业履约过程中的在建商品
c、企业履约过程中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企业有权至累计至今已完成的部分收取款项(成本+合理利润)
①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按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a、履约进度确认方法
产出法:根据已转移给客户的商品对客户的价值,确定履约进度(如完工进度、里程碑、时间进度)
投入法:根据企业履行义务的投入,确定履约进度(如已发生的成本、人工/机器工时、投入材料数量)
b、当期收入=合同交易价格履约进度-累计已确认收入
当期成本=合同预计总成本
履约进度-累计已确认成本
tip: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若已发生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可按已发生成本确认收入(直到履约进度能合理确定)
c、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履约进度重新估计(会计估计变更)

建造合同收入确认?例题

②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客户取得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迹象:现时收款权利/现时付款义务、法定所有权已转移、实物已转移、主要风险报酬已转移、客户已接收商品
a、委托代销安排(受托方占有实物,但未取得商品控制权)——在受托方售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b、售后代管安排(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但实物尚未转移)
通常不能确认收入(需等客户取走才能确认),除非同时满足4个苛刻的条件

3、合同成本
(1)合同履约成本

为履行合同
发生的成本
属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准则的 确认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不属于上述+同时满足:
①该成本与1份当期/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
②该成本增加企业未来履约的资源
③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
资本化——确认资产(合同履约成本)
与合同不直接相关的:
①管理费用(除非这个费用明确由客户承担)
②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
③与已全部/部分履行义务相关的支出
④无法区分尚未履行、已履行的支出
费用化——销售/管理等费用

列示: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不超过1年的——存货;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超过1年的——其他非流动资产
(2)合同取得成本
①定义: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确认为资产(合同取得成本)
tip:无论是否取得合同均会发生的差旅费、投标费、尽调费等,不属于为取得合同的增量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②列示: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不超过1年的——其他流动资产;初始确认摊销期限超过1年的——其他非流动资产
tip:摊销期限不超过1年的可简化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③摊销:采用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服务收入确认的相同基础进行摊销(即履行的时点/按履约进度)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合同履约成本
借:销售费用
贷:合同取得成本

④减值与转回
账面价值>可变现净值=转让与该资产相关商品预期能够取得的剩余对价-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计提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注意】可转回的减值准备
1)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合同履约成本/合同取得成本/合同资产减值准备、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
2)信用减值损失:坏账准备、债券投资减值准备、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的减值)、应收融资租赁款
3)递延所得税资产

☆4、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8个)
(1)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

销售时 重新估计 期限结束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
借/贷: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
借/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调成实际收入)
预计负债(结平)
库存商品+税
贷:主营业务成本(调成实际成本)
应收退货成本(结平)
银行存款
借:主营业务成本
应收退货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贷:主营业务成本
借/贷:应收退货成本

(2)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

第十三章 政府补助

第十四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十五章 债务重组

第十六章 所得税

第十七章 外币折算

第十八章 租赁

第十九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第二十章 企业合并

第二十一章 财务报告

第二十二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二十三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二十四章 公允价值计量

第二十五章 政府会计

第二十六章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