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edis 过期策略

  • [x] Redis采用 惰性删除 和 定期删除 搭配方案

    1.1 定时删除(不使用)

    1.1.1 含义

    在设置key的过期时间的同时,为该key创建一个定时器,让定时器在key的过期时间来临时,对key进行删除;

    1.1.2 优点

    保证内存被尽快释放

    1.1.3 缺点

  • 若过期key很多,删除这些key会占用很多的CPU时间,在CPU时间紧张的情况下,CPU不能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做要紧的事儿,还需要去花时间删除这些key

  • 定时器的创建耗时,若为每一个设置过期时间的key创建一个定时器(将会有大量的定时器产生),性能影响严重;

1.2 惰性删除

1.2.1 含义

每次从redis中获取key的时候去检查是否过期,若过期,则删除,返回null。

1.2.2 优点

删除操作只发生在从数据库取出key的时候发生,而且只删除当前key,所以对CPU时间的占用是比较少的,而且此时的删除是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如果此时还不删除的话,我们就会获取到了已经过期的key了)

1.2.3 缺点

若大量的key在超出超时时间后,很久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获取过,那么可能发生内存泄露(无用的垃圾占用了大量的内存)

1.3 定期删除

1.3.1 含义

每隔一段时间执行一次删除过期key操作

1.3.2 优点

  • 通过限制删除操作的时长和频率,来减少删除操作对CPU时间的占用—处理”定时删除”的缺点
  • 定期删除过期key—处理”惰性删除”的缺点;

    1.3.3 缺点

  • 在内存友好方面,不如“定时删除”。

  • 在CPU时间友好方面,不如“惰性删除”。

    1.3.4 难点

    合理设置删除操作的执行时长(每次删除执行多长时间)和执行频率(每隔多长时间做一次删除)

1.4 Redis持久化对过期Key的处理

1.4.1 RDB对过期Key的处理

过期key对RDB没有任何影响;

  • 从内存数据库持久化数据到RDB文件
    • 持久化key之前,会检查是否过期,过期的key不进入RDB文件
  • 从RDB文件恢复数据到内存数据库
    • 数据载入数据库之前,会对key先进行过期检查,如果过期,不导入数据库(主库情况)

1.4.2 AOF对过期Key的处理

过期key对AOF没有任何影响;

  • 从内存数据库持久化数据到AOF文件:
    • 当key过期后,还没有被删除,此时进行执行持久化操作(该key是不会进入aof文件的,因为没有发生修改命令)
    • 当key过期后,在发生删除操作时,程序会向aof文件追加一条del命令(在将来的以aof文件恢复数据的时候该过期的键就会被删掉)
  • AOF重写
    • 重写时,会先判断key是否过期,已过期的key不会重写到aof文件

2.Redis 内存淘汰机制

采用 惰性删除和 定期删除就没其他问题了吗?很明显,不可能。存在一种这样的情况,如果定期删除没删除key。然后你也没即时去请求key,也就是说惰性删除也没生效。这样,redis的内存会越来越高。那么就应该采用内存淘汰机制
在Redis.conf有一行这样的配置

  1.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

2.1 noeviction (驱逐)

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

2.2 allkeys-lru

从数据集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

2.3 allkeys-lfu

从数据集中挑选使用频率最低的数据淘汰。

2.4 allkeys-random

从数据集(server.db[i].dict)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恐怖,这不是乱删吗?)

2.5 volatile-lru

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

2.6 volatile-lfu(线上配置)

从所有配置了过期时间的键中驱逐使用频率最少的键。

2.7 volatile-random

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

2.8 volatile-ttl

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中挑选将要过期的数据淘汰。

引用

https://blog.csdn.net/sinat_30333853/article/details/8058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