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 | 《世界贸易战简史》 | 作者 | 赵涛 / 刘挥 |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阅读日期 | 2019年11月 |
豆瓣评分 | 7.3 | 我的评分 | ☆☆☆☆ |
读后感**
- 得益于微信公众号的推荐购买了此书,对于经济学了解甚少的我对此书的评价是论点简明扼要,论据非常充分,作者用故事普及了古今中外贸易战的背景、发生过程和最后的得失,用外行看热闹的形式了解了几乎所有“贸易战”都是双输的结果而告终。其中的管仲之谋的故事异常精彩,让我们想象不到,原来上千年前的贸易战已经作为军事的辅助手段来为国谋利了,而作者细数清朝、国民党如何在经济上一步一步败落而沦落为列强蹂躏、攫取利益的受害者,深刻而有见地。作为了解“贸易战简史”的书籍,本书五星推荐
- 由于读后感属于个人的认知和感受,因此本评论仅作为参考,更多信息请参考原著获得第一手信息和原作者的认知及观点。本文基于原著《世界贸易战简史》进行二次分解、总结、提炼,供爱好者分享和学习之用,一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简介
- 《世界贸易战简史》书写了从公元前7世纪到21世纪长达两千多年的人类贸易战争历史,这些大大小小的贸易战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走向——小则影响一个朝代的兴亡、决定数十年的区域政治格局,大则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本书不仅细述了这些贸易战发生的背景、经过、结局和后果,还对贸易战的形式演变及导致贸易战发生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历史经验得出结论:自由贸易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而长期的贸易摩擦则会导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太阳下没有新鲜事儿,以历史为师,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贸易战的现在及未来,也将对我们研究当前美国掀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版权声明
本文基于原著《世界贸易战简史》进行二次分解、总结、提炼,供爱好者分享和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笔记经二次创作者精心准备和整理,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并注明来源和出处。
- 时间导图介绍
贸易战基础知识
贸易战起源
-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不平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市场发展不平衡
- 贸易市场强势的国家会选择倾销作为贸易武器,而贸易市场较弱的国家则会选择贸易保护
- 国家之间战争的导衍或延续
- 国际政治经济霸权的周期性变化
- 每当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时,就启动贸易保护主义
- 每当发达国家经济繁荣时,就大力鼓吹贸易自由
-
贸易战形式
初期通过哄抬物价、控制战略物资等形式破坏对手经济平衡
- 对市场、对货源的争夺
- 经济封锁
- 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 - 除了关税之外的贸易干预措施,如政府采购限制、出口补贴、技术壁垒、进口许可证等等
贸易战结果
一般来讲都是双输的结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 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大国或市场优势的一方得益而小国受损
世界典型贸易战案例
春秋时期 - 管仲之谋
- 衡山之谋
- 贸易战背景
- 管仲侍奉齐国齐桓公,齐桓公有春秋霸主之志,也有争雄之实力
- 齐国经过管仲改革,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 衡山国属小国,为齐国之邻国,且善制战车、强弓等各种兵器,有“衡山利器、天下无双”之说
- 贸易战过程
- 管仲建议齐桓公大笔购买衡山国兵器,引发了其他国家恐慌而跟风购买以备战,衡山国兵器因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百倍
- 衡山国人民都弃耕而制兵器,导致了大批农田荒废。同时,管仲借机高价收购衡山国粮食
- 待衡山国国库粮食库存寥寥无几的时候,突然宣布单方面撕毁条约不购买兵器
- 贸易战结局:衡山国兵器无法售出、无粮备战,只能投降齐国
- 贸易战背景
买鹿制楚
宋辽暗战
- 贸易战背景
- 宋朝被辽国击败以后被迫签署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了解进贡数十万白银,但是双方开通了互市,暗地里实属敌对之国
- 贸易战过程
- 互市上,宋国出口茶叶、香药、瓷器、棉帛等民生用品到辽国,辽国出口畜牧、皮货、草药等到宋
- 随着互市的时间推移,宋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辽国本币在域内流通减少,对宋朝货币体系产生严重依赖甚至到后来辽国丧失了铸币权
- 贸易战结局:宋辽两国在经济在互市贸易上进行暗战,宋朝掌握着主导权,用经济贸易的形式无形之中削弱了辽国的实力,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
- 贸易战背景
- 明朝与鞑靼的铁锅买卖
- 贸易战背景
- 1534年,俺答汗表示2希望向明朝纳贡,但是明朝明确回绝。于是明朝攻破长城直驱北京城下致“庚戌之变”
- 嘉靖皇帝同意开设马市,期间战争、和平交替。后来张居正与高拱等人与鞑靼开始互通,在长城沿线的互市贸易
- 鞑靼人以马匹、牛羊、皮毛换取明朝的粮食、布帛、铁锅等日常物质
- 鞑靼人抢铁锅的目的有二:一来提高生活质量,二来草原部落需要铁熔制兵器
- 贸易战过程
- 张居正明确规定:铁锅不可买卖,因其可以熔制成兵器,而广锅不好回炼,可以买卖但是需要旧锅回收以换取广锅
- 限制了铁锅销售,也慢慢地消除了威胁和平的因素
贸易战结局:失去了武器的蒙古逐渐衰落并走向灭亡,最后被努尔哈赤灭国
中英贸易战争
茶叶战争
- 贸易战背景
- 公元6世纪中国的茶叶就开始销往中亚,到了清朝时期中国的茶叶通过海运输出到一些欧洲国家
- 清朝巨大贸易顺差:18世纪60年代中国输出的茶叶到英国高达1800万斤,而欧洲输入的洋布、钟表等少量商品不及中国出口的十分之一
- 欧洲的巨大贸易逆差开始诱发了白银短缺和金融危机,在此情况下英国希望打开中国市场
- 贸易战过程
- 1792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借着庆贺乾隆皇帝寿辰之际,要求在中国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
- 使团带来了欧洲工业的全部精华:望远镜、军舰模型、连发枪、玻璃等、地球仪、天体仪、榴弹炮
- 乾隆皇帝自视甚高,对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外国使团的态度不够恭敬,拒绝了通商请求
- 英国开始运营三角贸易区,用英国的纺织品在印度换鸦片,再把鸦片卖到中国换取白银,最后把白银换取茶叶,运回欧洲销售
- 贸易战结局:道光皇帝意识到问题的时候,为时已晚但仍决定终止与英国的贸易。接下来,就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发生
民国时期的贸易战
- 贸易战背景
白银风潮
- 贸易战背景
- 1918~1928是美国的黄金发展期,美国靠着欧洲的重建发了一笔战争横财
- 随着欧洲市场的有效需求下降,美国经济开始走向泡沫化。一些少数持股者掌控了众多公司,信用膨胀,金融泡沫泛滥
- 1929年10月28日,美国股市崩盘,正式揭开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序幕
- 贸易战过程
- 1934年6月美国通过了《白银收购法案》,主要涉及国际市场以美元计算的白银价格,国际白银价格被迅速炒高,中国货币对美元的汇价骤然上升
- 中华民国是银本位国家,白银大量外流导致了严重后果:人心不稳、白银挤兑、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工人失业、工商业倒闭……
- 民国财政部长孔祥熙喊话:希望美国购入大量白银时提前告知中国,但是遭到了罗斯福的拒绝
- 贸易战结局:国民政府未来阻止白银外流,不断推出新政策,最后在1935年不得不推行法币改革
法币改革
- 贸易战背景
贸易战背景
- 美国经济危机并导致国际白银价格飙升,民国政府是银本位经济,如不采取措施中国经济可能全面崩溃
- 贸易战过程
- 1934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筹划币值改革,放弃以白银作为货币,发行法币,即纸钞
- 法币改革于1935年11月3日发行法币,主要政策包括白银国有、集中发行、建立汇兑本位制
- 美国愿意支持法币改革,要求中国外汇储备存储于美国银行,改革由美国顾问指导,新货币必须与美元挂钩
- 中美双方于5月中旬达成《中美白银协定》,中国加入了美元集团,美国实现了控制金融市场的目的
贸易战结局:当时起到了重振经济的目的,货币流通量大大增加、物价回升、重现经济繁荣
香料贸易与大航海时代
香料战争
- 贸易战背景
- 香料是高贵的奢侈品,包含姜、辣椒之类的作料、还有丁香、肉桂、回响、甘松香、檀香、樟脑等
- 香料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巫术仪式、咒语、精华、防腐、香水、治疗、烹饪、调味。欧洲人甚至相信,香料是介于今生与来世、天堂与凡尘之间的东西
- 15世纪威尼斯把控着香料贸易,威尼斯人把从印尼、中国、斯里兰卡、印度的香料,然后专卖至欧洲各国
- 16世界葡萄牙统治了东印度的香料贸易
- 17世纪荷兰有取代了葡萄牙控制了香料贸易
- 18世纪日不落帝国崛起
- 贸易战过程
- 15世纪威尼斯人的香料统治
- 通过买通埃及统治者,穆斯林商人从陆上丝绸之路或者水路经过印度洋和红海,经开罗或君士坦丁堡再运送到欧洲
- 威尼斯人通过赞助十字东征军军队的船只、补给,达成了控制君士坦丁堡的目的。最终通过君士坦丁堡也控制着威海到地中海的海洋贸易
- 由此,威尼斯商人成功垄断欧洲香料贸易三百年之久
- 16世界葡萄牙打破垄断
- 葡萄牙、西班牙开始了探索东方新航线的大冒险
- 1492~150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寻找香料,发现了“印度”,实则美洲
- 1488年葡萄牙发现了南非“好望角”
- 1498年5月,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开辟了新航路
- 自1498年葡萄牙发现新航线以后,威尼斯香料贸易在13年之内骤减75%
- 1511年马六甲海峡被葡萄牙攻占,海上香料之路完全落入葡萄牙人之手
- 自新航线开辟以后,香料的神秘性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咖啡、辣椒、茶叶等新的消费品
- 贸易战背景
- 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崛起于“荷葡之争”
- 贸易战概况
- 荷兰的优势:发达的造船技术、掌握大量的贵金属、有远洋航海的传统
- 阿姆斯特丹作为当时的世界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重要港口
- 殖民地产品与食盐、葡萄酒成为荷兰想波罗的海地区的主要贸易产品
- 17实际中期,荷兰对亚洲贸易进入高潮,占据了东方贸易霸主之位,运送往波罗的海的产品增长率800%
- 1644年荷兰占领了马六甲海峡,将印度尼西亚体系与各航线链接起来
- 贸易战概况
贸易战过程
拿破仑帝国对英国的大陆封锁
- 贸易战概况
- 欧洲争霸时代,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80年代迈入了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 法国在大航海时代就开始海外扩张殖民地,其海外殖民地仅次于英国
- 英国掌握着欧洲海洋霸权,法国掌握欧洲大陆霸权。且在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独揽法国大权
- 贸易战过程
- 拿破仑在进攻英国多次失败后,承认了英国的海洋霸权地位,同时在政府了普鲁士以后发布了《柏林赦令》,封锁不列颠群岛,禁止与不列颠群岛的任何贸易往来
- 将英国的产品排挤出欧洲市场,保护法国工商业发展,缩小与英国的差距
- 贸易战结果
- 贸易战概况
贸易战概况
- 南北战争的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方主要依靠出口棉花和烟草,比较落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相对发达
- 南北方对关税的态度差异:北方资本主义希望提高关税,保护脆弱的刚刚萌芽的工业;南方种植园经济希望降低关税,而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
- 1828~183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提高欧洲工业产品的关税政策
-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4月19日林肯总统公布“水蟒计划”宣布对南方实施海上封锁,禁止对外货物进入港口、关闭重要港口等政策对南方打一场经济封锁战
贸易战结果
贸易战概况
- 1929年美国处于经济危机的漩涡中心,美国国内一些人认为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是国际贸易导致的,国外商品大批涌入导致产品过剩,导致工作岗位不足
- 为摆脱经济危机,国会议员霍利和斯姆特联名提出了《斯姆特-霍利关税》
- 1930年签署为法律时,大批产品增税严重,平均税率达到57.3%,是1929年关税税率的4倍
贸易战结果
贸易战概况
- 二战后,美苏成为了世界的两极,开始了漫长的霸主之战
- 美国利用苏联的经济结构与体质弱点,把粮食和石油作为贸易重点领域进行突破,最终赢得无声的战争
- 1972年苏联农业歉收严重,出现看空前的粮食危机
- 美国听说减产的消息,但是苏联却对外宣称粮食大丰收
- 美国奉命考察的间谍看到的一片片金色稻田并汇报给美国”苏联粮食丰收,建议抛售本国粮食”,而间谍所见的实则空壳稻谷
- 而苏联暗地里已经抢购了1800万吨美国小麦和其他杂粮,美国以为苏联还在采购粮食时,苏联已经以非常低价购买了美国1/3的粮食,导致美国的损失高达将近30亿美元
- 1980年粮食禁运
- 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卡特政府为抗议对苏联采取粮食禁运政策,中断1700万吨粮食贸易的出口合同
- 并未收到很好的成效,原因是苏联在高价收购美国同盟国的粮食
- 同时也导致了美国国内粮食积压,低价抛售甚至烂仓等巨大混乱
- 1981年里根政府终止了粮食禁运政策
美苏石油贸易战
贸易战概况
- 里根政府执政以后,将原本美苏贸易战进一步升级为用“星球大战”消耗苏联国力和“石油贸易战”拖垮苏联经济
- 粮食问题是苏联的死穴,苏联发现西西伯利亚发现石油油田,以石油交易所得换取粮食
- 石油出口成了苏联的新生经济支柱,石油也从每桶3美元涨价到13美元,
- 苏联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实则经济结构扭曲轻工业和粮食问题一直存在,而且石油定价权不在苏联手里
- 美国找到了唯一能给石油定价的国家—沙特阿拉伯,以威逼利诱让沙特“逆向石油冲击”,增量降价
贸易战结果
贸易战概况
- 21世纪初,钢铁行业全球产能过剩,美国国内钢铁厂商经营困难
- 小布什政府对欧盟、日本、韩国等8国钢铁产品发动201条款,并对大多数钢材进口征收为期3年最高达30%的关税、厚钢板进口限额、钢材进口许可制
- 欧盟表示强烈反对,并拉拢俄罗斯、中国、韩国一同在WTO框架下抗争
- 2002年5月14日,欧盟向WTO提交了对美国产品实施制裁的清单,对钢材进口征收26%税收、大米征收100%关税
- 2003年12月初,小布什总统发表声明取消钢材进口保护性关税
贸易战结果
贸易战概况
-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复苏,重工业、轻工业各种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年增长率16%,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1,3%
- 汽车大战
- 1905年,亨利福特发明了价格低廉的T型汽车,汽车开始在美国大行其道
- 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向美国出口汽车
- 1980年1月,日本汽车出口美国汽车192万辆,占美国市场的22%
- 80年代中后期,日本汽车占据美国市场的三分之二
- 1991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达到了278亿美元
- 里根总统上台后,要求日本自主限制出口到美国的车辆数量、日本汽车到美国投资设厂生产、开放日本汽车市场
- 东芝事件
- 1985年12月日本向苏联提供4台九轴数控机床,此事一出美国大为震惊
- 1988年6月,美国国会议议员在媒体面前手持大锤砸碎东芝收音机,要求美国禁止东芝产品
- 大背景是东芝在半导体、光纤、智能机械等新领域的技术已经超越了美国,且美国对日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 1987年,里根发起了二战后美国首例贸易制裁,对日本出口到美国价值3.3亿美元的储存器征收100%关税
- 广场协议
- 美日贸易战主战场从轻工业、重工业、高新科技产业等扩展,且贸易手段也一再升级
-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并未完全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美国自身也面临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
- 1980-1985年期间,美元兑英镑、法郎、马克、日元等整体升幅高达50%,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出口竞争力,带来了更大贸易逆差
- 1985年9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举行会议,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有秩序下调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
- 最核心的内容是:实现日元对美元的升值
- 结果: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出口减少;对外投资损失惨重;至1987年底日元兑美元升值50%;日本央行采取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了90年代的经济泡沫破灭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