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文本与语境(汉英对照)
    拖尼诺·帕里斯
    112个笔记

    ◆ 设计_文本与语境

    我认为,设计学科是一件工具,借助它我们可以进行学习并提出想法,来帮助改善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关系。

    ◆ 序言

    文本和语境在我们学习和讨论与设计相关的问题时至关重要。

    希望能够同时站在历史和当下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设计的真实尺度”

    将设计作为“人类自身活动的一种延伸”,通过帮助读者对隐含在设计中的物质和寓意的理解,来定义这种“延伸”,从而诠释了设计如何将人们的需求转化为产品,来改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设计所具有的时代特有的意义

    设计应该是一个实验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无限发展因素和可能性的世界

    ◆ 设计人工造物及相关主题

    一条主线与设计文化涉及的所有主题相关,另一条主线则与设计人工造物的理论方式与实践操作相关

    然而何为“有用”?它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词汇,特别是教授的课程很复杂且需要验证的时候,我们需要依据理论模式及实践活动教学,让那些想要设计人工世界的学生,从人工造物出发

    我认为这本书的目录相对主观,它的出发点不涉及任何指定主题,而是一种个人的“自我发挥”。这也许是唯一的方法,来平衡我广泛兴趣的叙述需求和坚定的信仰理念。虽然我的选择性论述会让读者看到碎片化的内容,但是那些对设计感兴趣的人,他们定会将设计视为实验场所和发展因素,这才是我的理想对话者,我相信,他们可以很好地理解本书内容。

    环境 > 新作品的构思往往非常复杂,知识储备是开启构思首要且必要的条件。

    我们在标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创造与物品之间行进

    动词用来描述一些实践操作

    表达一些无形的不变的抽象感受

    如果说人类的生活与愿望息息相关,进化则可以理解为对愿望的实现

    每个动词对应的活动都阐述了涉及的性能、形式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变革让创造新的物品变得可能。

    在100个器具中滚动的100个动词就好像“来自黑暗的历史、无限的空间的极具生命力的神秘能量,借助科学研究,生产出能够替换人体所需的“零件”[插图],进而丰富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思考人类未来的发展以及未来所处的生存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反思过去,从而得知未来人类真正的需求。

    。根据各自需求塑造物质的意愿,形成了整个人类历史的主线。

    标准与原型 > 物质与非物质元素,归根结底是标准与原型的概念。所谓标准,是指由结构元件形成的古老结构,尽管其形式、功能、技术在不断地演变进化,它是始终保持不变的。

    事实上,无论是在它们的设计生产阶段,还是在它们的识别使用阶段,我们对人工造物的认识中有着“类型学认知”。

    工艺技术与人工造物

    工艺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使用合适的工具与适当的方法来完成一个产品。正如,我们需要一个产品来改善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这种将需求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是人类智慧与技能的结晶。

    所谓的手工产品完全符合这一典型观点。在这过程当中,“思想活动”需要储备大量的知识与相关的文化,而“制作活动”则意味着使用工具与方法,合理地将材料转化为产品,并通过一系列训练来提升这些能力。这些产品没有自主的艺术效度,至多表达了一种集体审美意向。产品的需求并非一成不变,所以这个过程是没有极限的。也正因如此,产品总是会被进一步地改善,被付诸几代人的不断努力。

    当概念方案和执行方案相结合时,可以重新生产在技术领域和构成实践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借此来推广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普遍经验。

    在设计初始阶段,设计师的作用是明确的,他们通过研究成果与科学发现选择合适的技术与执行步骤,以完善产品的性能来尽可能地满足人类的所有需求。这一需求不会以功能性得以满足而终止。与此同时,产品的交流价值、美学内容、象征符号以及展示需求,即使它们是多余的,也依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这些价值大大缩短了产品使用时效,更进一步加速了产品的淘汰。

    以技术产品为例,它们的诞生来源于设计师的决策。

    这一矛盾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也存在于农业文明向工业及后工业文明这一特殊的过渡时期。

    当抽象概念的“进步”与实际动态的“发展”相比时,即实际需求与经济及过剩的生产消费之间的关系。这种矛盾再次出现在“意识”中,它以进步观念支持着人权的意识形态。而以消费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存在”,也就是发展的价值。

    技巧与发明之间的设计 > 设计实验的核心是不断地验证理论与实践思维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只有在实践思维存在的前提下,理论思维才会形成。反之,缺乏实践思维,设计就不会在最终的有机体中起实质作用。

    材料的真实与虚假 >

    苹果公司迷一般的语言,引发了另一种有关材料使用及语言表达之间的矛盾

    材料是人工造物的“文字成分”,因为材料让它们更加具化。正是这些材料,构成了人类场所的实体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与生产技术相互作用的同时,塑造并改变这些技术,使其不断地适应各自的特征。这些材料以艺术为前提,因此它们能够直接且强烈地唤起一种文化的连续性

    材料的真实性体现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具有具体的项目、模块化和系列化准则。

    通过一系列特性的转移,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产品领域,对于产品而言,构成材料的真实性和虚假性成为决定产品卓越与中庸的重要因素。

    有关近未来设计 >

    后福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这一复杂的组合概念,通过难以避免的技术发展,带来了开放源代码(open-source)文化。

    我感觉到一阵风,正持续不断地吹向创新需求的相反方向,也就是需要摆脱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有害影响。后现代文化所处的社会是流动的,它试图提出新型民主参与的有益模式,但由于文化限制的缺失,最终由“小叙述”[插图]替代“大叙述”。

    上述“信息社会”, “后福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预示着社会上传播所谓的民主福利带来的有益效果。然而在我看来,它们似乎背叛了他们的理论使命,这是致命的。相反,在现实社会当中,却呈现出了独特创新的泰勒制延伸,因此,在不断升级的社会混乱中,使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冲突不断。

    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当中,设计的技术支持与设备将会发生改变。产品本身与产品支持以不同的方式来满足我们尚且无法想象的需求。但是我希望,设计师始终能够将人类的情感(情感于技术之前,同时对美学进行完善)作为衡量需求的核心。事实上,这些情感是设计伦理的来源,设计师肩负着道德责任,并不断地改善设计作品的构思概念,试图将设计伦理注入其中。我相信,即使是再先进的技术,只有成为人类思想快速发展的有用工具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

    ◆ 工业设计与设计

    摘自《设计无处不在》,2003年《DIID》第7期 物品的语言 摘自《全球化设计/附加道德》,2003年《DIID》第3—4期 未来场景 摘自《工业设计》,2002年《DIID》第1期

    很多情况下,我们十分谨慎地将“设计”或“工业设计”分开进行表达,这有时是有利的,有时是多余的。相对而言,前者更灵活,更生动,更无时间感;而后者更明确、更清晰、更具历史感。如果说“工业设计”代表了对具有现代性产品设计形式的解放,那么“设计”则成为一种表达系统,代表了在单个产品之前所衍生出的所有需求及其使用条件。

    设计”则成为一种表达系统,代表了在单个产品之前所衍生出的所有需求及其使用条件。这并不是在两种立场间进行选择,而是叙述方式的不同,在叙述设计故事的时候,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该从哪个词汇开始。

    无处不在 >

    设计表现了物质文化;设计阐述了人类总是将新的需求变成目标产品来改善自身的生活和社会关系。

    设计已然成为了全球性文化,以创新发展的名义,设计穿过全球而没有必然地产生稳定性,更确切地说,在经济、社会与文化之间的不平衡或“动态平衡”,设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可以持续地提出新的问题。

    设计无处不在是因为它自发地发生改变

    如今的思维孕育着经济改革,设计有可能成为改革中重要的能量提供者,也就是说,“涉及所有的全球产业的巨大需求”。

    设计不再是用来生产杰作,而是用来改变场景,从而引起意识的改变,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提出想法。当对更高水平的技术创新进行探索的时候,设计无处不在。

    设计自主 >

    不可避免的工业化 >

    在后工业体系中,广泛传播及分享设计的作用之一就是描述开放源代码(open-source)这一复杂的设计现象。

    而智慧与品位,随着历史的演变,依旧保留着这种不可避免的工业化的自主形式。

    教授设计 >

    从辩证的视角可以看出具化的实用主义与不确定的创造能动性、对产品的技术控制与实验模糊性的绝对张力、对产品性能的控制与技术创新。皇家艺术学院这一方针,至今为止依旧代表了盎格鲁撒克逊学校的教学特色。

    物质与材料 >

    可以说,最终我们看重的并不是材料的真实性,而是材料试图传达的不变形象。

    教育与培养

    相同与差异 >

    展示活动 >

    复杂的虚拟结构 >

    它是设计 >

    而是重新定义的一种意识活动,一种对满足新旧需求的物品和(或者)服务的反馈能力。

    营销策略的设计,即设计与商业化和工业产品消费相关的无形服务,以确定除了达到服务的自身价值之外还能带来盈利。

    设计师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职业,他们通过一段又一段的经历来充实技能,让形象更加专业,同时借助信息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来更好地组织生产和消费

    设计,其传统的任务是赋予产品外形,如今,它涉及的是整个复杂的工业领域。因此,设计师的养成需要长期且系统的学习。他们需要接纳先进的知识,理解供需关系;认识并了解应对复杂性的工具与方式;不论是在性能方面还是在生产技术方面,提供工具来分析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创新产品。

    物品的语言 >

    工业产品在它的初始阶段,就呈现了伦理道德与全球文化

    更为明显的是,在生产系统方面,它对传统工艺的操作系统及逻辑进行了革新。

    整个汽车生产制造在众多国家地区分布开展,另一方面,这样的布局会限制主要部门的卓越能力和贫穷地区工人的技术能力之间的融合。经济学家、哲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在《全球化与自由》一书中指出,不平等现象是地球经济秩序多变的主要根源:“虽然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裕,但是我们所处的世界依旧存在极度贫穷的地区,现实中充满着不平等。”

    未来场景 >

    在产品与不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混合物,它与产品的外在形式、设计语言有关;它与物质世界的建立过程有关;它与城市、人为改造与否的环境关系有关;同时,它也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感官有关。在这个混合物存在的场景中,设计并生产产品,控制它们的生命周期,直至它们消失,这些无不代表了产品的各个综合阶段,展示了多样性的科学技能、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新的工艺和新的社会伦理相关的复杂决策。那么,对工业产品进行的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因为,产品反映了所谓地球村的物质文化。同时,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工业产品设计师是一个复杂的职业,因为他们不再是简单地考虑产品的外观美学,还需要掌握更加复杂且专业的主题观点。如今,设计师处于高层次创新技术领域,他们开始提出以“未来场景”为目标的生产战略,设计未来使用的科技产品,预测新的难以想象的产品性能,以及应用新的材料,来统一市场上人们的需求。

    ◆ 构思消费品

    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关注到简单的事物。众所周知,当我们对一个现象进行全局观察时,我们常常会忽略其细节。这也就意味着,设计系统的风险在于表现自主与包容的同时,如何运用广泛的设计知识,尤其是在过于关注完整的设计系统时,通常会对设计过程之前、之中、之后的选择判断产生错误。基于设计现象的前提和诠释,它的最终任务是设计人工造物让其行使社会职责,也就是阐述人类的需求及表达其物质文化。

    新型科技 >

    创新技术促进了科技产品生机勃勃的发展,迄今为止,这些科技产品作为身体的延伸物,以一种更精确更有效的方式执行着具体功能。其中包括执行人类的感官功能、满足人类自然需求、表达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帮助人类建立社会关系,以及辅助人类参与的所有日常活动。

    色彩 >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色彩的使用,色彩宽泛的主题,色彩的多变性,色彩丰富的文学指向,逐渐让人感到措手不及。过剩的信息似乎并不能给研究人员和学者带来什么帮助。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们选择在可触与不可触的产品中,反思色彩的异质性。在此,我个人发现两个特别有趣的特点。

    一,色彩是设计师个人经验的重要部分。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认为,色彩已然超越他的画作,成为了一种自由。也就是说,通过多变的色彩刺激产生了众多的感受。因此,当我们重新设计色彩符号与装饰时,我们不仅是用不同种类的色彩进行美化,也是在操作由场所、物品及人类之间的关系产生的灵活特性。而这种关系可以通过通感大小来衡量,他们以可见或不可见的形式,影响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关系也使得色彩集合表达出一种隐喻及语言方面的复杂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因为不同的文化法则而有所不同。

    位于最外层的色彩,作为一个书写符号,让色彩表层更具描述性、交流性,也更加感性。

    第二个特点似乎显而易见,

    所谓视觉物品,就是遍布周围的物品的色调、符号以及表面与体积间的可见抽象化。通过对原色的对比使用,以及对几何图形的研究,来平衡产品中的功能比例,包豪斯学院已经将色彩主题作为一门独立课程。

    教学方式 >

    包豪斯帮助设计完成工业产品向美观与功能的转型,同时也提高了大众的审美品位。包豪斯以实验为基础培养预备设计师,他们通常以技术与艺术为背景,同时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让他们能够掌握必要的多样性技能,保证在生产时,为功能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但也需要同时掌握平面艺术、设计与建筑的横向关系,来共同定义产品的形式。在包豪斯,许多现代建筑大师进行设计教学,这绝不是偶然。许多建筑与设计之间的风格如此相似,这也不是偶然。在欧洲,至今为止,许多设计学院依旧与建筑专业或视觉艺术专业相联,也绝非偶然。它们深受包豪斯影响,因此更加倾向于设立与组织工业生产相关的课程,其中这些涉及到技术创新与产品性能。

    可持续技术 >

    设计实验越来越普及,设计师和企业也开始提出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它们依旧无法摆脱过去的影响,无法摆脱那些与城市和家庭空间概念相关的类型范式和生活方式,即使那些已经老旧过时。事实上,依旧有不少设计师认为可持续发展技术会妨碍影响建筑,他们担心新的方案会颠覆传统的空间概念及结构形式。提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直面新技术,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这些新的技术会带来真正的设计革命,促使产生新的居住模式。

    可持续发展技术这一方法普遍存在,它或多或少涉及所有设计领域,当然也包括工业产品设计。比如,当智能显示器感知用户远离时会自动降低亮度;吸尘器吸走灰尘时会自动压缩减少使用空间;手机由可回收材料生产会减少能源的浪费;冰箱使用特殊的独立面板控制使得绝缘效果高达20倍;汽车的排放量将逐渐减少到零。然而,对于产品的形式与使用方式,依旧无法完全正确地形成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这正是可持续发展产品系统应当面对的。这样看来,即使我们探讨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可以由节约能源或实现能源转化的需求引起创新技术因素,我们也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我们正走向一个新的概念世界,迎来新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当初在工业革命结束之时,包豪斯为了新的美学革命,试图赋予时代技术形式一些特殊意义,现如今,运用新型技术的设计师也正处于同样的境况。

    连接 >

    含糊的概念 >

    一方面存在这种“表面的怪异”,另一方面也具有这种“含糊的概念”。

    如今,当我们再次提及自然,不再是简单地模仿外表,而是更关注其内在特性。如何通过材料和产品来改变其感官印记,甚至涉及生态仿生及生态模拟。所以,我们应当更加注重材料的自然特征,而不是简单地关注其外表。

    教育经历 >

    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们在有些情况下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设计领域,设计那些并不是以高性能和高技术为追求的产品。在他们之间,矫饰主义语言的实验风格尤为盛行。

    在此,抛开过度设计的时尚主题,设计师们应当具备分析设计周边现象的能力,而时尚主题也只能帮助设计扩展传统以外的概念。对于年轻设计师而言,学校需要提供更多的方法来完善他们的教育经历,使他们更具综合性。

    市场需求 >

    惊艳亮相 >

    “创新思维”不受任何物质限制,成为一种自由的纯粹的思维概念。另一方面,设计师的社会作用,被产品的光芒所掩盖,似乎无法避免地消融于一个光亮的世界。

    沟通交流 >

    错觉感 >

    有关材料的思考 >

    磁卡

    有益的陈旧 >

    俏皮亮相 >

    除去性能因素,产品的附加价值逐渐由其自身的形象价值、设计感及象征意义来决定。

    ◆ 事物、物品与产品

    复杂流程 >

    从未间断 >

    物品与环境之间 > 风格研究和技术创新贯穿于日常用品和其它艺术表现形式当中。

    ◆ 伦理与美学

    对许多人而言,尤其是从事设计专业的人来说,伦理学与美学仿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从广义上来说,伦理学涉及与政治、道德价值相关的人类行为模式。而美学通常以追求美为目的,感知我们所处环境之美。伦理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而美学是一种体验。伦理学让我们能够支持美学,而美学又是其进展中伦理的必要条件。无论是设计的概念还是物质形态方面,如果我们没有思考清楚如何在其生命周期中将“伦理学”和“美学”概念结合,我们将无法真正设计。这个愿望在意识形态上似乎是完整的,但是在当今的设计实践中却越来越少了。

    “文明的危机通常表现为语言的危机。语言可以通往真理,但也可以通往谎言和失去本意”。

    孟菲斯系列设计风潮是前两年重点之一,那时搞了一些产品设计,我不满意,也在丹麦博物馆看了产品集中展出,想来还是浮于形式,如果早看到这段话就好了,我更能理解。

    在展览过程中,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向采访他的人强调,“我面对所有的事物总是持怀疑的立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但就是这样发生了。在书后面的几页,他就“先锋”这一概念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深信这是一个“禽兽”的词汇:“对于先锋,我有话要说。当它被这样定义的时候,我不感兴趣。有人认为自己处于前沿位置,我也不感兴趣。成立孟菲斯时,人们问我们要进行什么样的革命,他们视我们为先锋派分子,而我们恰恰不是。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只希望可以使用新的材料设计新的事物。”我认为,通过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对于新事物的描述,我们渴望对周围世俗的事物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它们的缺点以及脆弱性。在这种情况下,设计需要真正了解其作用,并随时做好改变操作工具的准备,因为一切都会随着更小的约束更大的实证而改变。作为学者和教师,我们有机会了解解放设计文化的需求,虽然这些需求是自发形成的,出乎意料的,甚至不一定是正确的。但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现实。

    在展览过程中,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向采访他的人强调,“我面对所有的事物总是持怀疑的立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但就是这样发生了。在书后面的几页,他就“先锋”这一概念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深信这是一个“禽兽”的词汇:“对于先锋,我有话要说。当它被这样定义的时候,我不感兴趣。有人认为自己处于前沿位置,我也不感兴趣。成立孟菲斯时,人们问我们要进行什么样的革命,他们视我们为先锋派分子,而我们恰恰不是。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只希望可以使用新的材料设计新的事物。”我认为,通过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对于新事物的描述,我们渴望对周围世俗的事物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它们的缺点以及脆弱性。在这种情况下,设计需要真正了解其作用,并随时做好改变操作工具的准备,因为一切都会随着更小的约束更大的实证而改变。作为学者和教师,我们有机会了解解放设计文化的需求,虽然这些需求是自发形成的,出乎意料的,甚至不一定是正确的。但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现实。

    ◆ 有用与无用

    讨论“有用”或“无用”对设计师的工作来说是致命的

    就好比我们并不提供界限分明的专业知识,而是致力于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来对抗那些由学科界限带来的一无所知。

    ◆ 传统与变革

    如果你把两个思想相近的人之间的一段对话定义为一堂课,也不算太错。

    ◆ Designing an artefact_topics

    The aforementioned “information society, ” “post-Fordism, ” and “Postmodernism” foreshadowbeneficial effects in society, due to the spread of apresumed democratic well-being. However, their fataland combined synthesis appears to me to betray theirtheoretical mandate and, conversely, shows us aunique and updated extension of the Taylorization oflabour and society, with the tendency to set living timeand working time in conflict with one another, in aprogressive social confusion.

    ◆ 点评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