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18 年末开始,数据中台突然在大数据圈儿走红。大家聊天如果不提中台,好像就落伍了。也正是因为数据中台,大数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大家对数据中台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把它当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金钥匙,投入了上百万,甚至是千万,希望解决企业经营效率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比如说:
    指标口径不一致造成数据不可信;
    数据经常无法按时产出,影响工作效率;
    敏感数据泄露,引发安全危机。
    最终的结果就是数据不好用,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所以有人泼冷水说:数据中台就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陷阱,看上去很美好,但是根本不可能落地成功。那数据中台到底是陷阱?还是金钥匙呢? 为什么这些项目很难成功呢?
    这里面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讲,数据中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组织架构、支撑技术到流程规范,既要有宏观的顶层设计,又要有强有力的落地执行,所以对整个团队的要求会比较高;
    从主观上讲,这些企业本身数据建设经验不足,或者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不知道数据建设中有哪些痛点,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去解决这些问题。
    两方面的原因最终造成数据中台项目往往虎头蛇尾,开始的时候规划得很大,实际却草草收场。
    也许看到过很多“洗脑”的文章,比如《数据中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利器》《迷信中台是一种病,得治》。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文章很好地宣传了数据中台的理念,让数据中台一跃成为网红。
    可如果你认真分析这些文章,就会发现它们太过抽象,很难有可以执行落地的方案,也缺少实践的案例,对应用价值的描述缺少量化的成果,更像是一些项目感悟。比如,赋能业务是这些文章反复提到的点,但具体如何赋能?赋能得怎么样?业务得到了哪些改变?这些却很少提及。
    总的来说,这些文章与实际数据中台建设的距离比较远,可供学习和参考的内容非常有限。我相信,对你来讲,最想知道的是大量的实践案例,从概念到实现,如何来搭建一个数据中台,让数据好用。 我举个例子,很多文章会提及避免烟囱式的开发模式,可具体怎么做呢?如果你已经是烟囱式的开发模式,实际存在了很多分散的小数仓,那怎么样才能让它变成一个数据中台呢?我想这才是你最关心的问题。
    数据中台到底是陷阱还是金钥匙?我想这主要取决于你有多懂数据中台,把它用好了,绝对是企业打开数字化转型的金钥匙,用不好,那就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陷阱。因为我也曾和你一样,刚开始面对数据中台的时候,一点儿经验都没有,后来我一边探索,一边总结,不断反思和复盘,最终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数据中台建设经验,我希望将这些经验分享给你,让你少走一点儿弯路,相信你只要肯下功夫学习,一定能够让数据中台成功在企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