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转岗:从下到上,由点及面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种情况。公司突然要上线一个 AI 项目,领导希望你能从产品经理转变成一个 AI 产品经理去推动这个项目。当然,目前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 AI 的重要性,并且建立了算法团队,这种情况就会变得很普遍。
我做的是传统的互联网业务。当时机缘巧合,我们服务的客户让我们帮他们做一个用于金融风控场景的用户信用评分产品。这种产品,其实底层就是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对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预测。我就通过这样一个契机主导了这个 AI 产品,走上了 AI 产品经理之路。
但是由于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算法,我在最初接触这个产品的时候,一直都是“懵”的。还好,当时有一个算法团队的负责人协助我来完成相关工作。但是这样一来,我就从一个产研负责人变成了算法配合人。整个产品的交付形式、节奏、上线标准,基本都是由算法负责人决定,我只能做一些执行层面的事情。
当然,为了项目能够顺利上线,短暂去协助算法做支持是可以的,但我不可能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中,所以我当时的做法是 “从下到上,由点及面”。那我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我其实就是从底层知识和细节问题入手,去拓展学习整个知识体系和相关知识点。这里,我就和你分享两个例子。
比如,在项目周会上,大家介绍项目进展的时候,算法同学经常会提到,我们本周做了洗数工作,或者我们在筛选特征。那我就会带着具体的问题去进行补课,像是 “洗数怎么做的, 筛选特征怎么做的,等到有拿不准的问题再去请教算法同学,基本上他们都会倾囊相授。这样一来,我再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梳理出来,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再比如,我知道有个算法叫做 GBDT,也知道有个算法叫做 LR。但我根本不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都是做什么的,对我来说算法就是个黑盒子,可为了能带领整个 AI 项目团队,我又一定要弄懂这些知识。
所以,我先是向算法同学学习,再加上自己上网查询资料,去了解机器学习算法的几种分类,以及每种分类下的常用算法。其中 LR 是逻辑回归,GBDT 是优化后的决策树,它们都是用于解决分类问题的算法。就这样,我慢慢梳理出来了一棵和算法相关的知识树。
除了学习和算法相关的知识之外,数学、统计学,概率论这些和 AI 相关的名词,我也进行了解和学习。因为在和算法同学沟通需求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提到这类名词概念,所以我就将这些名词概念组织整理出来,慢慢向上汇总,形成了一棵和数学相关的知识树。
另外,既然涉足了 AI 领域,我觉得有必要对整个行业有所了解,比如算法同学都关注了哪些行业会议和业界大牛。根据我的经验,这些 AI 技术视野相关的东西,不需要集中学习,随着我们的关注慢慢补充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我当时如何一点点弥补我在 AI 技术知识上的不足的,并最终转型 AI 产品经理的全部过程。如果你与我类似,都是在工作中遇到了做 AI 产品的机会,我建议你可以参考我的路径,暂时让算法同学去主导项目,同时由点及面地去学习,补充知识和积累经验。

外部求职:从上到下,从面到点

但如果你就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想要踏足 AI 行业,或者是一个技术同学,希望成为一个 AI 产品经理,那我建议你采用 “从上到下,从面到点”的学习路径。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要先了解全局,从全局中挑出一条线,再抓住这条线的一端,一点点地深入到具体细节的知识点。
这么说还是太抽象了,我给这个路径总结了 4 个步骤,下面我再详细说说。

第一步,对 AI 行业有全局的认识,持续了解 AI 发展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看整个行业,了解整个行业的全景,产业链条,商业模式,人才结构,甚至是每个方向的头部公司情况。除了对全局的把控之外,还需要实时去关注行业的变化,技术的更迭,只有站在行业的前沿,我们才有可能抓到新的机会点。
可以参加一些 AI 产业相关的会议,可以从类似于 “活动行” 等 App 上面搜索这些会议的信息再报名,也可以找一些 AI 产业相关的公众号,看看能不能从上面发现这些会议信息,再积极报名。
说到公众号,我认为在刚开始决定转型的时候,你可以不用关注那种技术导向非常强的公众号,上来就看非常深的技术文章。因为可能还没有了解到行业新闻,你就已经被一些数学公式或算法模型给打败了。
我推荐你关注类似《AI 前线》这样的公众号,它是面向 AI 爱好者、开发者和产品经理的,它关注的领域比较广泛,涉及国内外的 AI 相关公司、技术的资讯,内容也不算太过于技术化,作为入门 AI 产品经理的信息来源足够了。
除了公众号,我建议你去知乎上看看和 AI 相关的专栏和问题,再买一些入门的书籍。只要你善于发现,好的学习资源是非常多的。
查看这些资料只是我们了解行业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思考。你可以尝试自己去搭建一个行业的框架,框架中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我把它们进行了总结:

  • 行业专有名词、基本术语
  • 行业的整体规模,未来的发展空间
  • 整个行业的生命周期,当前处于哪个阶段
  • 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情况
  • 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
  • 行业整体的人才结构分布情况
  • 当前行业中头尾部企业

这样的话,当你去面试 AI 产品这个岗位的时候,因为你之前对整个行业做过充分的总结,就可以很有结构地表达出你对这个行业的看法,你的答案也会比其他竞争者更有高度。这对你提高面试通过率,甚至是面试定级都非常有帮助。

第二步,给自己定方向

对于整个行业的全景有了基础的认识之后,你除了要持续去跟进这些信息,接下来就需要开始评估自己的兴趣偏好和能力优势,为自己确定方向了。
首先,你要分析自己的兴趣偏好,更倾向于商业化去做 ToB 服务,还是更倾向于底层的技术或技术上层的应用,通过自己的兴趣偏好选出自己心仪的行业和公司。
其次,你也要考虑自身的能力优势,对于自己心仪的公司,你有多大的差距。
如果差距实在太大,比如你喜欢寒武纪这样做 AI 芯片服务的公司,可是自己对 AI 技术完全不懂,也从来没有做过硬件相关的产品。那你就可以考虑曲线救国,尝试先去对技术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公司试试,让自己踏入这个行业再说,或者,你也可以考虑这家公司对技术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岗位,之后再寻求技术转岗。
当然,如果你非要一步到位,可能难度比较高,但也不是不可能,你要做好充足的技能储备,有着坚定的信心。
最后,在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之后,你可以定向分析一下这个细分方向上的几个头部企业,它们的商业模式、上下游企业、可提供的岗位,以及每个岗位的职责要求,再去定向地补足自己的差距。
另外,除了分析头部企业之外,我建议你再看看这个行业中尾部的一两个企业,分析它们为什么会处于行业尾部,是入场时间太晚,还是商业方向不确定,又或者是相关资源不足。这也能够让你对这个细分领域有整体的了解。

第三步,补足技术

在确定了自己的未来方向之后,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补足技术上的短板了。
如果你倾向于去做机器学习平台的产品经理,就去重点学习模型建模的过程,甚至要自己尝试去使用一些公共的机器学习平台,去创建一个算法模型。比如阿里云的 PAI、百度的 EasyDL,它们都是很优秀的建模平台。
如果你想做大数据风控方向的 AI 产品经理,就需要知道机器学习模型内部逻辑,甚至要了解一下算法的逻辑是怎么样的。
在学习技术知识方面,我建议你可以购买一些入门的课程,可以先从简单的内容学起,再慢慢深入。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建议你避开一些包含大量数学公式的课程,不是因为这些课不好,而是因为它们主要面向数据工程师或者算法工程师,对产品经理来说学起来太困难

第四步,总结、输出、实践

总结、输出、实践,这几个词你肯定听过很多遍,但我还是要说,你可别嫌我啰嗦。
学习这件事,去学习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做总结。但只是总结还不够,我希望你还能借着这些总结去做输出,强迫自己整理出一篇文章,或者给其他人分享。当你可以用浅显的语言把复杂的知识讲解清楚的时候,就说明你对这个知识真正掌握了。
基础知识掌握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实践了。我建议你先尝试去面试一些 AI 公司,感受一下具体 AI 企业关注求职者哪些技能,他们都会提出哪些问题,再去迭代自己的技能。这样,去心仪的公司面试成功的几率就会更高。

总结

如果你是内部转岗,我建议你采用从下到上,由点及面的学习方式,可以暂时先让算法同学主导整个项目,但是对于工作中任何一个细节问题你都不要放过,想办法去补充相关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果你是外部求职,我建议你采用从上到下,从面到点的学习方式。总的来说,就是先了解 AI 行业,再给自己定好方向,然后补足技术,最后做总结多输出,多实践。
这两条路径总结起来很简单,但是里面涉及的每一点,实现起来都不容易。总的来说,我希望你能记住一句话,多总结、多输出,然后用以教促学的方式来迭代自己对 AI 知识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