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测试是设计工作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认知走查,启发式评估和可用性测试都是常用的方法,但这三种方法常常被混淆,在很多设计师心中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在快速迭代的工作节奏中,也很难像教科书一般地去遵循每个步骤,这里分享一些实践后的心得:

1. 认知走查(Cognitive Walkthrough)

认知走查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大厂的设计师都会使用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优势就是一个字——快。认知走查在设计的前期使用较多(通常是交互稿设计完成后,上视觉前),可以帮助设计师针对某一需求和流程进行优化。具体步骤为:

1)、由设计师做好 prototype (方法不限,Invision, Sketch,Principle,Keynote 或者纸模型都可以);

2)、定义清楚目标用户和核心操作任务。注意此时一定要对产品目标和核心使用场景有清晰的认知。操作任务一般是 3-6 个,单次走查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避免受测者的疲劳影响测试质量;

3)、设计师先自己试用设计原型走一遍任务,看是否能走通,并定义清楚标准解法,以便跟受测者的操作流程对比;

4)、找身边的同事快速地测试,注意由于身边同事不是真正的用户,所以要先让受测者扮演目标用户,把受测者带入角色;

5)、让受测者一一完成任务并记录其操作过程,此时最好用 “ThinkLoud” 的手法让受测者在操作过程中把内心所想都表达出来;

6)、Jakob Nielsen 博士研究发现 5 个人参加测试就能发现 85% 左右的问题,所以测试的人不用太多,最关键的是设计好任务;

7)、测试人员不要超过三个,通常是一个人主持,一个人做笔记,最多还要一个人负责多媒体(拍照,录音,录像等)。人员太多容易造成受测者的压力;

8)、第 6 点和第 7 点说的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即使实际工作中时间紧急,也可以去找身边的两三个同事做一下走查,肯定会有收获;

9)、设计师可以根据项目紧急程度判断认知走查后是否需要产出报告,如果项目成员较少,设计师可以直接自行修改走查后发现的问题,如果项目成员比较多,建议通过发邮件或者 Keynote 的形式给大家同步认知走查的结果,保持工作的透明;

2. 启发式评估(Heuristic Evaluation)

启发式评估和认知走查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启发式评估最初的目的是召集设计专家找到产品体验上的问题,但实践中往往时间、资源都有限,所以建议设计师同时找到设计专家和业务专家,集中时间获得产品在设计上和业务上的专业反馈。具体步骤为:

1)、召集 3-5 个设计 / 业务专家,按照 Nielsen 可用性十原则(https://www.jianshu.com/p/ff9c18c87b26)的维度独立完成评估;

2)、如果邀请的专家对产品不太了解,设计师也可以提前设置一些操作任务,让评估更高效;

3)、每位参与者要独立完成评估,评估完成后才能够互相讨论,并由设计师归纳总结评估发现的问题;

  1. 启发式评估需要耗费比较大的人力和精力,所以我们通常在一些比较大型的产品有内部开发环境后再去做,相比起认知走查不太灵活,但由于邀请的都是专家,反馈会更有含金量;

3. 可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

可用性测试的目的是观察有代表性的用户,完成产品中的各项任务,界定出可用性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平时工作时我们容易把不同类型的测试都称为可用性测试,但一场严格的可用性测试,是一定要 involve 真实用户的。可用性测试跟认知走查类似的地方是都需要制定任务让受测者去完成,只是可用性测试的对象是真实的,有代表性的用户。我们其实也可以说认知走查是敏捷版的可用性测试。具体步骤为:

1)、定义目标用户,并通过各个渠道(官方社交网络,公司客服部门等)招募有代表性的目标用户。在收集到用户名单后,最好先打电话沟通一次,看对方的背景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同时也最好找沟通能力强,能清楚表达自己想法的用户。还有一类专家用户(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大于普通用户)特别值得关注,他们往往会提供非常多的,有意义的观点;

2)、接下来的步骤与认知走查类似,需要定义操作任务并执行测试;

3)、由于时间、人力成本都较高,在进行可用性测试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和团队确认当下的时间点和产品成熟度是需要做可用性测试的才能开始执行;

4)、执行完成后需要输出测试报告,由于测试成本高,所以需要注意报告的质量和高效地传达;

下图是对以上三个方法的概括:

认知走查、启发式评估、可用性测试傻傻分不清? · 语雀 - 图1

大数据时代,做用户测试的意义是什么?

用户使用数据对于产品的成功不可或缺,但数据只能告诉我们结果,不会告诉我们原因。只看数据去做设计会面临用户体验下降的风险。定性的用户测试能够帮助我们去挖掘出 “点击率低” 的原因,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规避掉潜在的用户体验风险,节约开发成本。

在跟各大厂的设计师朋友们聊天时,笔者发现操作体验好的产品都会在上线前进行比较严格的可用性测试(如滴滴,饿了吗,Airbnb 等)。所以,在进行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时,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需要结合起来看,两手都要抓。
https://www.yuque.com/jingwhale/blog/gmkp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