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往往和我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是通过层层包装,营销和舆论引导的。而经济学的视角能够给我们看到不一样的真实世界。

1.战俘营的经济组织

经济学原理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原理,所以不存在适用于一方不适用于另一方的问题。

1.1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每个人的能力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有的人耐心很足,有的人创意很足,想要一个人去对整个环境进行资源获取、加工是非常困难的,倘若真的有个人很厉害,所有东西都能自己一个人搞定,但是时间和精力也是限制资源收集、产品产出的问题。
当环境稳定的时候,人们互相信任的时候,资源就开始交换,交易就产生了。

1.2战俘营种的价格与价格波动

有交易就有价格,有价格就有波动。
产品的价格是由稀缺性决定的,越是稀缺的产品,价值就越高。

1.3战俘营的货币

货币是方便人们进行产品交易的产物。一开始,货币的本身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比如黄金,后来统治者为了方便交易进行,用自身的信用发现了纸币。

1.4战俘营的通胀与收缩

只要有货币,就存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当货币量一定的时候

  • 通货膨胀存在于大家同一时间对商品的需求增高,商品的价格就“膨胀”起来了。【注:商品的生产价值是一定的,价格是由需求方决定的】
  • 通货紧缩则是同一时间对商品的需求降低,商品的价格就“紧缩”了。

    2.马粪争夺按

    效率与公平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公平的背后往往是对效率的考量。

    2.1马粪争夺案

    1869年的一天,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市的马路上散落了很多马粪,原告和雇工沿途拾捡,在马路边堆起了18堆马粪。之后原告回去取车,准备次日运走。结果第二天发现有人一早捡了现成,居然全部都搬光了,于是原告一怒之下将其告上法庭。

    2.2鼓励创造财富还是对财富做标记

    其实马粪判给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后世的影响。
    如果是判给后面捡马粪的人,那么后世的人都在紧紧盯着别人堆的马粪,而没有人再去雇工去拾取马粪了。
    判给了雇工沿途拾捡的人,才会有更多人的去去做这样一件事,而不是所有人都是投机取巧的人。

    2.3公平的背后是效率的考量

    为什么当前劳动法的维权困难,往往就是整个社会对效率的需求。
    如果维权容易,很难保证会存在大量的投机取巧的人去钻劳动法的空子,大家也就都无心工作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就降低了。(呵)

    3.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比较和选择的学问。两件产品放在天平的两端,除去产品本身的价值外,经济学就是帮助人们看清楚后续一些看不见的价值。

    3.1破窗理论

    一个顽童打破了玻璃,窗户的主人就要去买玻璃,推动了玻璃业的发展;玻璃工人完成了订单,有了钱就去买面包,面包工人又去买衣服。这样就推动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

    3.2破窗理论变种:国家发展

    有些国家走了很大弯路,做了很多错事,但是回过头来看看,恰好做了那些错事,国家才有了后来的发展。比如“二战”后的德国和被原子弹洗礼的日本。
    但是如果不经历二战和被原子弹洗礼,德国和日本的发展或许会更好。投入资源进行修复和恢复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如拿这些资源投入到其他方面,会取得的发展是我们看不见的。

    3.3破窗理论变种:工人就业

    机器取代工人,工人下岗,工人没有收入就不会消费,没有消费,社会就 停滞发展。
    汽车取代马车,看上去是马车车夫下岗失业了,但是驾驶汽车的司机岗位出现了;马厩消失了,但是4S店出来了。

    3.4破窗理论变种:节省物资

    环保主义反对使用大量塑料袋包食物,因为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但是如果不使用塑料袋来包装食物,又有多少食物是被浪费掉了。

    3.5看不见的东西要靠想象力

    机器取代普工,汽车取代马车,塑料袋到对食物到底是正向还是反向作用?这些都要靠想象力。认识破窗理论之所以困难,是因为经济学家自己都说不清楚,被取代的生产力或劳动力最后会向哪些方向发展。

    4.区分愿望与结果

    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如何致富、国家如何富强的学问。

    4.1美好的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的结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涨工资,但是所有人的工资都涨了,整个社会的财富没增长,产品开始通货膨胀,到最后很难拥有好的结果。

    4.2坏人干坏事的影响其实有限

    关键是要多注意“友善”的敌人。“恶意”的敌人人们自然就会警觉,而带着“善意”的敌人,则一定需要注意,有时候不一定是敌人,而带来了很不好的结果。

    4.3好人好心不一定干好事

    例如:最低工资制度,本来是要保护穷人的,但是最后穷人的境遇更糟糕了。产假的施行,带来了女性就业的困难。

    4.4政府立法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立法是限定规则,缺乏弹性,很容易被钻空子或者一刀切,而顺应人性,研究经济学则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