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投资理念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句号!

第1节 投资的信仰

我理解的投资归纳起来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句号!

投资的信仰指的是:相信长期而言股市是称重机,对没有信仰的人而言,股市永远是投票器。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投机的心,所以才需要信仰。我对信仰的理解就是“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就别做了。人们热爱做“不对的事情”是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有短期诱惑。

我从看到“巴菲特”第一分钟就开始相信巴菲特了,从来没动摇过。心中没有“巴菲特”的人是很难相信“巴菲特”的,而且谁说都没用。

第2节 投资是什么?

不要轻易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个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为看到一两个概念就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地方,不然早晚会栽的

我这里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认为大多数人其实不碰股票就是最好的投资,除非你认为自己确实有自己了解的好公司处在便宜的价钱。

第3节 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其实,人们往往知道什么是错的事情,只要把错的事情停止做了,就离“做对的事情”更近了一步。所以,“做对的事情”其实就是发现是错的事情的时候要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做对的事情在实际中往往就变成不对的事情不要做

我对做对的事情的看法是:发现错了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一般人学习理解是总是觉得做什么是最重要的,其实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巴菲特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

所以说最重要的是我不做什么,巴菲特不做什么。你想学人怎么做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但什么不做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比如说欺诈的事不能做,投资不能用margin等。

我总是觉得很多时候人们太注意所谓成功人士都干了啥,但就是不注意他们不干啥,而往往不干什么是决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在也干点什么的前提下)。

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最重要的就是他能坚持做正确的事,也就是原则性错误的事不做。比如:他认为他“不懂的事就坚决不做”。我从巴菲特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这个。

道可学,术要练。道指的就是“做对的事情”或者说“不做不对的事情”或者说“发现错了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术”指的是技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学同时也需要练习的,非一朝一夕之功。

把事情做对是要靠学习的,在实践中学习,在犯错误中学习。不做永远都不犯错,但永远学不会。

做正确的事情实际上是通过不做不正确的事情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一旦发现是不正确的事情,就要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往往都会是最小的代价。举个简单的投资里的例子,发现买错了股票或公司就应该赶紧离开,不然越到后面损失会越大,但大部分人往往会希望等到回本再说。

我还想起老巴说过的,明知是坑就别再往下挖了。千万别拿时间不当成本,我见过太多聪明人忙碌一辈子也忙不明白的,原因大概就是没有自己的北斗星,凡事决策时都是从眼前利益着想,30年后的差异是巨大的。

第4节 Stop doing list(不为清单)

查理·芒格原话:“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

老巴的教导千万别忘了: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

任何时候,只要你还想着要空一把谁,那就表示你还是个投机分子(以为自己比市场聪明)。早点收起做空头的念头吧,老老实实去找那些可以让你睡得好觉的deal!

泡沫的演化基于人性,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它会破裂,或在破裂之前它会膨胀到多大。

世界上最郁闷的事情之一,就是你费尽力气发现了一个骗局(并且做空这个公司),但是眼睁睁地看着股价继续疯涨三倍,而且这些骗子们拿着你的钱弹冠相庆,而且你还要收到证券行的保证金追加通知。像这种郁闷的事情你哪能去碰呢?

不喜欢的公司避开就好了,千万不要去做空,因为看错一次会让你难受很久甚至一辈子的,尤其是那些已经是有钱的人们。没人希望自己需要富两次的。

人们愿意做错的事情的原因是因为错的事情往往有诱惑。如果你这次赌对了,那将会更惨烈地倒在下一个错的事情上。”

史玉柱是少有的富过两次的人,富了第一次后胆大包天,富了第二次之后变得胆小如鼠(他的原话)。

如果你懂投资,你不需要借钱,如果你不懂投资,你不应该借钱

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只有在做对的事情时才能让时间站在自己的一边,不然早晚会出事的。

反正你借不借钱一生当中都会失去无穷机会的,但借钱可能会让你再也没机会了。

如果你懂,你不该用margin,因为你不需要他也终究会赚钱,如果你不懂,更不应该用margin,因为早晚会因此亏大钱的。

段永平:我不做长期有息贷款。这样在经济危机中才有最大的生存机会,我买房子都不贷款。

不做自己不懂的东西!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懂不投!

因为已经亏钱了。再后来想起知错就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的原则,最后还是下决心亏钱了结了。

投资应该是宁愿不做也不能犯错,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困难的事情呢!

我觉得每一家公司,你要真的把它彻底搞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经常看起来似是而非,你觉得懂了,实际上有些东西还没有搞懂。就是说我们叫做we do not know what we do not know,就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呢还不知道,所以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

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

买自己不懂的东西是为什么85%的人可以在牛市熊市都亏钱的原因。没有比因为股票涨了很多而买入更荒唐的理由了。

我的投资中的stop doing list很简单,就是不懂不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投资中的stop

不要走捷径,不要相信弯道超车。弯道超车是不开车和不坐车的人说的,总会被反超的。

不要轻易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个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为看到一两个概念就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地方,不然早晚会栽的。

我经常看到有人跑到自己的能力圈以外去做事情,回头安慰自己的话就是“扩大能力圈”是要付学费的。其实,对大多数有能力投资的人而言,自己的能力圈里能做的事情实际上往往是足够多的,实在是没必要冒太大的风险跑到一个未知的地方去。

对行业和企业的了解(和理解有一点点不一样)总是可以提高的,但人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非常难改变。

如果你把我们15个最好的决策剔除,我们的业绩将会非常平庸(游戏的重点)。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极大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力去抓住它们。

变现容易,进出方便,是绝大多数人投资亏损的首因。

能从自己的错误里吸取教训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能从别人的错误里吸取教训的那都是天才。

第二章 投资理解

价值投资是所谓投资的唯一一条路,不存在什么捷径。不存在什么窍门。如果你想走轻松的路,我保证:它比艰难的路更长更痛苦。

第2节 什么叫价值投资

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所有东西看起来都像是钉子。

说起来也奇怪,人们对于“以40美分购买价值1美元的资产”这个概念,不是一点就通,就是完全拒绝。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不接受这个概念,即使你跟谈论好几年,并拿出投资记录给他看,他的想法还是不会改变的。他们就是没有办法接受

在进行“价值型”投资的时候,情况刚好相反。如果你以60美分买入某个价值为1美元的股票,比起你用40美分买入它,风险会更大。但是,后者的预期回酬却是比较大的。在价值投资中,潜在回酬越大,则风险越低。

我买的时候是不考虑是不是有人从我手里买的。我要假设如果这不是个上市企业这个价钱我还买不买。你如果明白这点了,价值投资的最基本的概念就有了,反之亦然。

段永平:Peter的做法实际上是属于短视,所以早早就白了少年头,投资也没法做了。80多的老巴依然威武啊,芒格87了还自己开车。

认为A股只是博傻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其实在A股中真正最后真正赚到大钱的还是那些价值投资者,和别的任何市场一样。

第3节 价值投资难吗?

真正的成功价值投资者,三分术,七分心态。所有的术都好学,然而心态却需要经过人生的历练和感悟才能学到。

“坚持、自信与淡定”应该来自于你对公司的了解和理解,而不是来自于性格。

投资很简单但绝不容易。简单指的是原则-就是不懂不做,不容易指的是理解搞懂生意不容易。

老巴股东信里讲的东西无非就两个:一个是“做对的事情”,就是去找好公司,关注公司长远的未来;另一个是“如何把事情做对”,就是如何找到好公司,如何看到公司的未来。

段永平: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其实不矛盾,一个说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一个说的是把事情做对。(2016-07-14)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一部分,不懂的东西不要做,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只在相对于内在价值大幅打折的时候才买进,投资要有耐心有纪律,

就我自己而言,要判断出一个好的生意模式是要花很多年的,而且经常是很多年以后依然是雾里看花(比如google)。但是,真正懂企业的人的最大优势实际上应该在对不好的生意模式的判断相对快一些,所以犯错的机会小一些。

能够胆小就是进步。理解和搞懂一个企业确实是很难的。我做企业这么多年,开始投资以来觉得自己大致搞得蛮懂的企业不超过10家(排除的不算),下重手的不超过5家,大概平均两年一家而已。(2012-06-26)

要学会什么是好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个生意,别的办法都要比这个慢而且不扎实。

段永平:“价值投资”的原则没什么好学的这句话我同意。说来说去就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净)现金流(折现)。不过,理解公司长期的发展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人最后在股市上赚不到钱是非常合理的。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2、公司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并且自己能够看懂这种商业模式的护城河和接下来几年带来的现金流。3、不懂不做。

有些不碰股票的人,也可以是最好的价值投资者,因为他们懂价值投资最精髓的东西-不懂不碰,而且长期而言,他们的投资回报比股市上85%的人都好,因为他们没在股票上赔钱。

想象一下,当一个弹钢琴的人到可以靠弹钢琴赚钱的时候,要花多少工夫?要靠投资赚钱所花的工夫不应该少过弹钢琴吧?

其实秘诀很简单,把巴菲特说过的所有东西都看20遍(如果一遍看不懂的话),再悟20年,就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做好了,已经懂的例外。

“我们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真正伟大的投资理念常常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我们寻找的是一个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并且由一群既能干又全心全意为股东服务的人来管理的企业。当发现具备这些特征的企业而且我们又能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时,我们几乎不可能出错。”

第4节 什么人适合做股票投资?

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

段永平:投资不需要学历的,但需要明白内在的道理并坚信之,找到好公司后要好好拿着,不要为短期的股价波动所影响。

小投资者”之所以很容易一直是“小投资者”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小而想赚快钱,大钱,从而铤而走险而不追求真理。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投资人不想赚大钱,知道什么不可为比知道可为什么要重要的多。

比方说拜访公司,走访市场,了解产品(包括对手)等等。想长期拿得住一只股票必须全面了解所持公司。

其实小额投资者有机会应该去找些看得懂的中小型公司,比较有机会回报高些。跟着大盘股很难有大收获的。

投资的原理是一样的。找小公司也是要找那些商业模式好,企业文化好,但规模和市值都比较小,大家还没发现的那种。现在回过头来想,多数小额投资者投小公司有机会情况会更糟,因为小公司往往资料比较少,小额投资者更容易中招。但假如我自己作为一个小额投资者(依然比较懂企业),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努力去找那些我认为大有前景的小公司(这个做法就叫做风投),这样回报会高不少。

钱的量的问题短期可能会有点麻烦,长期就不应该是问题了。我的建议就是慢慢来。慢就是快。

其实什么股票都不买的人都是赢家,比85%的人要强。

第5节 封仓十年的选择

“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你可能认为这个原则平淡无奇,但我是通过深刻的教训才学习到的。

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我觉得所谓未来现金流的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要重要的多,用公式的人往往会陷于细节而忽略整体。

长期而言(10年20年或以上)坚持只投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大概率上是会有比较好的回报的,而且这种投资方法让人很愉快,不需要整天瞎操心。简言之,投资人每次做投资决定时如果想的是10年20年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很难不好,不然就难说了。要找到自己能想清楚10年20年的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生有那么10个8个机会就非常非常好了。

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但长期投资不一定是价值投资(死抱一只股票)。价值投资的长期持有是在买对股票的前提下才成立。

长线持有一定是在买对好股票的前提下。有很多人往往只是在“被套”的时候才想起“长线”来。

价值投资并不是盲目的买进并长期持有。如果是好公司才值得在好价格时买进并长期持有。当然,好价格并不一定是抄底的价格(如果是当然好),好价格指的是10年后回头看:哇塞,那真是好价格。

这句话不是说自己买的股票一定要拿10年,而是说如果自己觉得10年以后自己认为肯定不好的公司就不应该现在去买。

发现错误要尽快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可能是最小的代价。

其实有很多公司是几乎可以看到10年以后的日子会不好过的,这就叫生意模式。投资中如果能总是避开10年后肯定不好的公司,基本上很难表现太差。

一般从三个方面: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以及买入价钱。这里买入价钱其实没那么重要。

知道什么会发生比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要容易的多。很多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给他10年,大概率就会发生了,三年则未必,但三年会发生的概率显然会比三天高,所以能看三年也好啊,肯定好过看三天的。

第三章 golf和投资

打球和投资一样,最重要的是避免犯错,尤其是犯大错。只要少犯大错,成绩总是不错的。

第1节 golf和投资

球是一杆一杆打的,是一个洞一个洞打的,是一场球一场球打的,每一杆都必须认真、专注,不然总成绩就会受到影响。

高手和其他选手的差别就在错误率低而不是能打出多少好球来。

golf有很多地方特别像投资。比如:1.挥杆原则非常简单。a.就是学不会,但自己不知道;b.打球时老是会忘掉原则;c.很难保持平常心去坚持原则。

平常心在这里指的就是只想每一杆怎么打,别想结果,能做到的赢面就大了。

第2节 什么是看懂一个公司?

我自己的所谓能看懂就是认为自己大概能看懂其商业模式及未来的现金流(折现)。

所谓看懂了的意思就是认同其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远大于当时的市值。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懂的标准是当他大掉的时候你非常想再买多些,而不是到处打听“发生什么事了”,或者老想着要卖掉。

如果因为自己买的股票掉了而兴奋的话,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就可能有进步了。

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当你觉得你买的股票掉的时候你真的不受影响的时候,你大概就是懂了(不是讲的心理因素),不然就有可能是在投机(尤其是当你觉得害怕的时候)。

首先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后面所有逻辑的前提,没有这一条,其他什么都不是。那么买什么股票或者说是公司呢?巴菲特告诉我们要买能力圈内的,也就是你能看懂它在干什么,你觉得以后它可能会怎么样的企业。原则上凡是你能力圈内你觉得好的企业都是可以投资的,所以并不是说什么行业就一定不能投资,而能力圈的大小要看你的经历你的知识等等甚至要看机缘,也许你看了10年都没看懂但是某一天突然通了也是有可能的。那么能力圈内的公司要怎么去分析呢?巴菲特也说了好的生意模式,好的管理层,好的价格。可以看到好的价格是排在最后的,至于生意模式怎么理解,引用大道的话——赚钱模式;这3个条件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但是能同时满足这3条的很少见,所以大道也说过找到一个能理解的好的标的很难。

投资遵循老巴的逻辑:先看商业模式,理解企业怎么挣钱。95%的人投资都是focus在市场上的,这就是不懂投资。一定要focus在生意上。公司是要挣钱的。

我在老巴那里学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先看商业模式,除非你喜欢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不然就不再往下看了,这样能省很多时间。

段永平:好的商业模式的很简单,就是利润和净现金流一直都是杠杠的,而且竞争对手哪怕很长的时间里也很难抢。你可以自己想想谁的生意是很难抢的?然后再想想为什么?

我看公司主要看两个东西,生意模式和企业文化。这两样东西中任意一样我不喜欢我就不会再继续看下去,所以没有懂不懂的问题,我不需要懂我没兴趣的公司。如果生意模式我喜欢(当然至少要懂了的意思),企业文化也很好,那就老老实实等好点的价钱。

我个人的经验基本是用“己所不欲”排除法来鉴别企业的,比如一家明知故犯地加三聚氰胺的公司我就会认为是一家不好的公司。又比如一家为500大而500大的公司我就会很小心。

我一般用排除法,发现不喜欢的东西就离开了,所以最后能留下的目标很少。没办法了解的公司就不碰了。

买自己一眼就看懂得生意的公司往往都不错”这句话很有悟性哦。老巴也讲过,伟大的生意一般只要一个paragraph就可以说得很清楚。

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简称7S模型,是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硬件要素: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软件要素: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共同的价值观(sharedvision)。

right business + right people + right price + time = good result。虽然这个不是投资的充分公式,但好结果却是个比较大概率的事件。

“投资界”总是有人试图找出一种不用懂企业就可以在股市上赚钱的办法,他们永远都不会找到的。如果能找到的话,这个办法应该早就找到了,那现在投资界赚钱最多的一定是数学家。

投资里最难的就是没有具有“充分条件”的投资,只能从概率的角度考虑。越了解的公司,决策的把握越大,但从来没有100%的赢面。

第3节 谈能力圈与原则

能力圈是:诚实对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这样的态度,然后如果能看懂一个东西,那它就是在我能力圈内,否则就不是。

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远远比能力圈有多大重要,投资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倒在能力圈外的,虽然大多数最后都不明白为什么中的招。

巴菲特:对你的能力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巴菲特: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么,而是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么。

跟进的意思就是自己不明白瞎买的意思,所以早晚会跟错的。而且,跟进也很难赚钱,因为不是很明白,所以拿不住。如果你也明白就不一样了。

要是你的“估值”会和公司的每一个产品的推出和定价联系在一起,你早晚会在不赚钱的前提下累趴下的。

不要轻易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个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为看到一两个概念就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地方,不然早晚会栽的。

我觉得学别人最重要的不是人家干什么和怎么干,而是原则的问题,尤其是什么东西不能干的问题。

第4节 你懂的才是你的好生意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能看懂一次就可能表现比95%的人好,如果一个都看不懂也可以表现比80%的人好。投资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东西上。

那就是投资一定要投自己了解或明白的公司,但不是说自己了解或明白的公司就一定要投。你要连这个逻辑都搞不清楚,“投资”会让你吃大苦头的。

我自己对安全边际的理解实际上是自己对要投资的生意的了解度。自己觉得风险越小的投入的比例就可以越大些。

段永平:可能是我说的。我认为老巴的“安全边际”实际上指的是理解度而不是价格。从10年的角度看,买的时候比最低价贵30%其实没多少。(2013-03-02)

“所谓安全边际指的应该是自己对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价钱”,“什么价格买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资金的机会成本”。

对安全边际的理解是对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股票短期的价格波动。对一个伟大公司而言,有时候一点点价格差别10年后看都不是事,但因为差那点价格而错过一个好公司就可能是大事了。

投资多元化是个伪命题。所谓投资多元化指的是理财,它和投资是两种不同的游戏。理财是鸡蛋太多,放进不同的篮子里,通过盈亏平衡达到保值的目的。而对于投资而言,一旦认准了好的篮子,就不存在鸡蛋太多的问题。

一般而言,当自己的股票下跌时有很想卖的想法时,多数是你买了自己不了解的公司。

第四章 财务理解

我看财报主要用于排除公司,也就是说如果看完财报就不喜欢或看不懂的话,就不看了。

第1节 财报的理解

我觉得看财报最重要的就是剔除不想投的公司。

比较在意的数字是几个:负债、净现金、现金流、开销合理性、真实利润、扣除商誉的净资产,好像没了。

但是我在乎利润、成本这些数据里面到底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你要知道它真实反映的东西是什么。而且你要把数据连续几个季度甚至几年来看,你跟踪一家公司久了,你就知道他是在说谎还是说真话。

无形资产也是可以折现的,所以我不建议单独考虑无形资产,因为公司的获利能力里已经包含了。

不赚钱的净资产有时候就是个累赘。比如在渺无人烟的地方建个酒店,花了一个亿,现在每年亏500w。重置成本还是一个亿,现在5000w想卖,这里谁要?

计算价值只和未来总的现金流折现有关。其实净资产只是产生未来现金流的因素之一,所以我编了个“有效净资产”的名词。也就是说,不能产生现金流的净资产其实没有价值(有时还可能是负价值)。

市值低于现金的公司千万要小心,和投资别的公司一样小心就好!一眼看上去市值低于现金的公司确实经常是值得花时间去看的,但多数情况下这未必就是便宜货。

除非是经历销售量的巨幅成长,否则一家好的企业定义上应该是指那些可以产生大量现金的公司。

如果现金流少于利润的话就要小心了,要看他的钱花在哪里,是否确实对未来的发展有好处,不然会不见的。长期现金流少于利润不是一件好事,要仔细看财报。现金流多于利润这往往是由于折旧或预收等原因。不管是什么原因,最好能明白。

有两种生意:第一种每年挣12%,年底可以把钱拿回来;第二种每年挣12%,但是利润必须重新投入运营—-永远也看不到现金。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家伙,他看着自己所有(不能变现的)陈旧设备说:“这就是我的全部利润了。”我们可不喜欢这种生意。

依我们过去的经验显示,一家高成本结构公司的经营者,永远找得到增加公司开支的理由;而相对的,一家低成本结构公司的经营者,永远找得到节省公司开支的方法,即使后者的成本早已远低于前者。(1

第2节 回购与分红

其实最理想的公司是能把利润继续投入到原来的生意模式里的公司,分红是其次的选择。有些公司,比如苹果,就是已经没办法把利润再投入,所以才开始回购和分红的。当然,分红比乱花钱好100倍。

段永平:其实任何股票都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那就是公司自己。

其实所有的股票都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会最终影响到股价,其他人对股价的影响都是浮云。这个真正的买家就是公司自己,买股票的钱来自于盈利。

好公司是知道怎么花钱的那些公司。这点上网易不算好公司,账上躺太多现金。账上的现金不用是会贬值的!茅台在这点上做得也不太好,虽然他们比下还有很多“余”。

好公司当现金多于需要又不能有效利用时自然会分红的,不然就不算很好的公司。有些公司抱着现金不放又不用是伤害股东利益的。你只要明白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意思就明白我说啥了。

第3节 净资产收益率(ROE)

“净资产收益率”是个很好的指标,可以用来排除那些你不喜欢的公司,但不能作为“核心指标”去决定你是否要投的公司。这个指标如果好的话,你首先要看的是债务;如果没有债务问题则马上要看文化,看这种获利是否可以持续。最后还是要回到“ 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

我们判断一家公司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其净资产收益率(排除不当的财务杠杆或会计做账),而非每股收益的成长与否,因为即使把钱固定存在银行不动,也能达到像后者一样的目的。

段永平:在没有贷款的前提下,净资产收益率高的公司当然是不错的,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强。净资产收益率低的公司一般都不太好,但成长型公司的初期可能净资产收益率会很低。关键还是看你能不能看懂公司的未来(现金流)。

第2节 估值的逻辑与方法

公司价值等于公司存续期内每年创造的净现金流的贴现值之和。

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餘下的寿命史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

段永平: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是其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所谓现在公司的净值应该是被包括在未来现金流里面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只是一个概念或思考方式。一般来讲,任何人只要试图用未来现金流的计算公式去计算公司的内在价值时,就说明其实他还不太懂他在干什么。

短期股价是由(买卖量)供求决定的,长期股价是由价值决定的。

上不上市和内在价值本无关,但经常和价格有关系。

所以你只要市场足够长期,它一定会回归事物的本源。但是多长没有人知道。但是我的经验是,好像在我的经验当中没有超过三年。

芒格:我有些最糟糕的商业决策就是因为详细的分析造成的,高深的数学是错误的精确。商学院就是这么做的,因为他们必须做些事情。

我觉得所谓未来现金流的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要重要的多,用公式的人往往会陷于细节而忽略整体。

我对“估值”的定义基本上就是对企业的了解,只有当我觉得很了解很了解一个企业的时候,我才能对企业有一个大概的“估值”,这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里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未来指的是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是3年,也不是5年。

我个人认为未来现金流折现率应该就是折现期(比如20年或30年)的平均最高无风险利率,通常情况下就是国债收益率。

对看得懂的公司估值其实不算太难。不过,很多人对估值的理解会停留在估价格上,而价值投资最本质的东西是去评估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长期而言,一个公司股票的盈利很难比这个公司的盈利多。如果公司每年赚6%持续40年,你最后的年化回报也就是6%左右,即使你买的时候股票有很大的折扣。但反过来如果公司每年资产收益率达18%并且持续二三十年,即使你买的时候看起来很贵,他还是会给你带来惊喜。

第3节 现金流折现案例(雅虎)

烟蒂型投资不能和时间做朋友,但成长型公司可以和时间做朋友。

段永平:我看企业一般先看企业文化和商业模式。当我看到“二选一”这种“让自己的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企业文化时,我决定卖出了自己的股票。(2019-06-11)

第4节 对市盈率(PE)的看法

市盈率是倒后镜,不能作为能不能投的标准。关键是未来的盈利能力,看不懂的再低也别碰。

多少倍pe和平均长期利息有关,12倍长期pe应该可以了,我一般大概也用这个数左右。

段永平:成长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投资的定义在我来讲就是拥有一家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最简单的概念就是“拥有”。假设某家公司去年每股赚一块,今年赚两块钱,成长率百分之百,有人说明年可能还会再涨。后年呢?后年不知道。你如果是你自己的钱,把这家公司买下来,你会买吗?

第5节 什么时候买卖股票

股票是由每个买家自己“定价”的,到你“自己”觉得便宜的时候才可以买,实际上和市场(别人)无关。啥时你能看懂这句话,你的股票生涯基本上就很有机会持续赚钱了。

特别说明一下,我理解中“不卖”指的是“绝对”好股。长线持有一定是在买对好股票的前提下。有很多人往往只是在“被套”的时候才想起“长线”来。

卖股票和成本无关,买股票和其到过多少价也无关。最重要其实也是唯一重要的是公司本身。

投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你就想在这个价钱买下整个公司,然后把他下市

巴非特:市价低于未来收益折现值的好企业;格雷厄姆:市价远低于内在价值的企业。

最重要的,是要把股票看作对于企业的一小片所有权,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判断内在的价值。要寻找未来折现的现金利润比你支付的股价高的机会。这是很基础的,你得明白概率,只有当你赢的概率更大的时候才去下赌注。

一般来讲,当我买一只股票时,一定会有个买的理由,同时也要看到负面的东西。当买的理由消失了或重要的负面东西增加到我不能接受的时候,我就会离场。太贵了有时会成为离场的理由。

还是一个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问题。我只买我认为未来现金流折现大于现价的公司,并不在乎这是否是最好的投资。最好的投资总是可遇不可求的。(2010-5-24)

段永平:我个人认为其实大部分情况下,优秀的企业都是处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合理的价格大概就是可买可不买的价钱。偶尔会有不合理的时候,那往往就是机会,如果你能识别的话。(2010-11-01)

其实从长期的角度看,一点点价钱的差异远不如公司好坏来的重要。

真正的好公司非常非常难找,所以绝不要因为价格有点儿高就卖掉,因为你非常可能会错失掉补回来的机会。而且拿着钱其实会增加犯错误的机会。从长期复利的角度看比较容易明白。

老巴在回答什么时候卖出伟大公司的时候说“never”!这个never不容易懂,老巴自己花了几十年才大致明白了。

原则上,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可能是不择时,只想10年后的情况,总体回报也可能是最好的。

第6节 机会成本

段永平:“想起沉入成本。还想起老巴说的,如果是个坑就别再往下挖了。看看有多少人在给自己挖坑就明白了。(2012-06-26)

理论上讲持有=买入其实不是一个观点而是一个事实,所以如果人们没有持有一家非上市公司的心态的话,每时每刻都会有卖出的冲动的。

我投资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在我自己能理解的范围内找长期回报较高的公司去持有。

第1节 如何看待宏观

投资是抵抗通胀的最好办法,不是最好办法之一。所以没有闲钱投资是件痛苦的事情。

投资是一辈子的乐趣,现在也未必就是最好的机会。只有你了解的好公司特别便宜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机会,和大盘其实不一定有关。

段永平:算大市是不是贵其实有个简单的办法:假设自己拥有指数的相关公司,20年不许卖,你马上就能感觉到是不是贵了。

第2节 牛市以及熊市的投资策略

价值投资只管便宜与否,不管别人的想法,所以应该不考量。

投资非常像种田,是个结硬寨,打呆仗的过程,所以投资者就像农夫。投机则像狩猎,是个零和游戏,投机者之间互为猎物,非常刺激。

对于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我有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以现在这样的价格,这家公司如果不是一个上市公司你还买不买?如果你决定还买,这就叫投资;如果非上市公司你就不买了,这就叫投机

当股价下跌时,投机和投资的态度正好相反。投资者看到股价下跌,往往很开心,因为有机会买到更便宜的东西,而投机者想的是,公司肯定是出什么事情了,赶紧走人。

一般短线赚钱了的意思和去赌场赚了钱的意思一样,人们喜欢把自己赢的那把告诉别人,而不是整个故事。他大概是为了显示自己短线也很厉害吧,看起来有点滑稽。

第4节 投资心态(平常心)

我对投资的长期回报基本希望是能略好于长期国债,比如8%。

平常人是很难有平常心的,所以平常心又叫不平常心。如果你关心的不是事物的本质,没有平常心是正常的。倒过来也一样,如果你关注的只是事物的本质,平常心自然就在那里了。

等你年纪大点可能就有多些耐心了。只要你能理性思考,耐心自然就有了,或者说,没耐心是理性不够的表现。

第5节 投资书籍及其它

“道”的东西需要悟,“术”的东西可以学。

第七章 案例分析

段永平: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是我喜欢的投资目标,如果再有好的价钱就完美了。长期而言(10年20年或以上)坚持只投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大概率上是会有比较好的回报的,而且这种投资方法让人很愉快,不需要整天瞎操心。简言之,投资人每次做投资决定时如果想的是10年20年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很难不好,不然就难说了。要找到自己能想清楚10年20年的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生有那么10个8个机会就非常非常好了。

案例1:贵州茅台

一般来讲我要投资一个公司时,主要考虑两个重要的点:
1、这家公司能长期获利(足够的利润)吗?
2、公司获得的利润如何给到股东?(2013.04.24)

投资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生意模式,不然的话大家就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全部盯着眼前这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波动来决定买卖的行为,这样是很难做投资的。

其实所有的股票都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会最终影响到股价,其他人对股价的影响都是浮云。这个真正的买家就是公司自己,买股票的钱来自于盈利。

案例2:网易

游戏最根本的东西实际上是消费时间同时获得快乐。网络游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获取简单快乐的办法。

案例3:苹果

一般来讲我要投资一个公司时,主要考虑两个重要的点:
1.这家公司能长期获利(足够的利润)吗?
2.公司获得的利润如何给到股东?(2013.04.24)

其实所有的股票都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会最终影响到股价,其他人对股价的影响都是浮云。这个真正的买家就是公司自己,买股票的钱来自于盈利。

苹果最厉害的就是在苹果的企业文化下建立的生态系统,这是个非常强大得商业模式,非常难以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