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 Q/TD-04.003-2016
    实施日期 2016-02-25
    版本号 B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2016-02-20批准 2016-02-25实施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发布

    目 次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技术要求 ………………………………………………………………………………………………………4
    5 附表使用说明………………………………………………………………………………………………….7
    6 附表……………………………………………………………………………………………………………….7

    前 言
    为使内部新产品开发注塑模具的流程运作进一步规范化,确保内部新产品开发注塑模具在开模、验收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控制。
    本标准由研发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第一版发布时间为2012年,主要起草人:王军民、邹冬球、周友祺。
    本标准B版发布时间为2016年2月,主要修订人: 周友祺、邹冬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模具验收流程、检查内容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注塑模具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注塑模具
    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3.2 模架
    模具的支撑叫模架,
    3.3 分型面
    塑料(特别是注塑)模具术语.一般来说,模具都有两大部分组成:动模和定模(或者公模和母模).分型面是指两者在闭合状态时能接触的部分.
    3.4 滑块
    滑块是在模具的开模动作中能够按垂直于开合模方向或与开合模方向成一定角度滑动的模具组件。
    3.5 斜顶
    模具中用来成形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倒钩情况。
    3.6 型腔
    模具中组成制件轮廓的空腔部分。
    3.7 型芯
    模具用以形成制件内部结构的部分。
    3.8 热流道模
    注塑完成后,流道在模具里加热,成熔融状态的模具。
    3.9 开放热嘴
    注塑完成后,部份热流道和产品一起冷却的热嘴。
    3.10 针阀热嘴
    注塑完成后,流道不在产品上的热嘴。
    3.11 高光蒸气模
    注塑是模具型腔通蒸气加热的模具。
    4 技术要求
    4.1 模具尺寸、注塑周期符合要求,符合TCL招标时指定注塑机吨位及注塑周期。
    4.2 模具表面须平整、无凹坑、无锈迹等影响外观的缺陷。
    4.3 模具表面须喷涂蓝色油漆进行表面防锈;锁模块须喷红色油漆,锁模块数量、安装方式须符合要求,方铁前后两侧需刻上模具中文名称,并对名称涂上白色油漆。
    4.4 模具铭牌、水路铭牌、热流道铭牌、计数器安装在操作人员侧,方铁天地侧需安装防尘板。
    4.5 模具地侧动定模需独立安装立脚以保护底面,保证动定模分开时可以独立竖放,无特殊情况可以垃圾钉代替。
    4.6 码模厚度符合注塑机台液压码模厚度尺寸要求:150T以下为30mm,150T~600T为40mm(包括150T和600T),其余为50mm,大型模具(8吨以上),模具装夹需开设U型槽或穿孔,与成型机固定位置对应。模具上所有模板周边、模内件非配合孔/边须有C1-C3倒角,倒角一致;模架各模板基准角必须有明确标识。
    4.7 冷却水进水孔为IN,出水孔为OUT,由上模往下1,2,3顺序号进行标记,机台≧350T且前后模水路分别超出4组以上的模具,需做集水块,高光水路进水孔为GIN,出水孔为GOUT,后模需接热水的水路,增加“热”标识,标记字迹清晰、间距均匀。模具天侧有水路油路连接,天侧要开溢流槽。
    4.8 油管接头须按照进油为 Y(油)IN ,出油为Y(油)OUT ,YIN 、YOUT 后加顺序号进行相应的进出标记,标记字迹清晰、间距均匀;2组以上时加工集油块或在模板或方铁上集成油路。
    4.9 气管接头须按照进气为Q (气)IN ,出气为Q (气)OUT ,QIN 、QOUT 后加顺序号进行相应的进出标记,标记字迹清晰、间距均匀。
    4.10 模具吊环大小和吊环孔位置须保证吊装平衡,便于模具吊装、运输。吊环孔必须保证所有吊环均能旋到底,不能与其他零件干涉。
    4.11 模具配件不可影响模具的吊装或存放,如下方有油缸、复位机构等须设计支承柱进行保护。
    4.12 模具须在底板上安装行程保护开关,开关安装须低于模板表面并符合以下要求:靠非操作一侧顶面安装;出线用三芯的航空对插进行固定;出线要有导线槽或孔安状方式一致。
    4.13 分型面干净无锈斑,封胶部分无凹陷。4.14 前模及后模筋位、柱表面,无火花纹、刀痕,抛光到位。
    4.15 分型面必须保证制品留在后模。
    4.16 对插部位无薄刃、尖铁结构,不得出现黑痕,拉伤、毛刺等缺陷。
    4.17 对于相同、安装时易混装的零件有记号区分。
    4.18 所有模具必须增加精定位,前后模仁必须做自定位锁紧机构。3030以上模具必须使用直身精定位。
    4.19 单边出滑块的模具及大,中型模具模面增加压力平衡块。
    4.20 型腔、型芯采用多件镶拼时必须用斜压块固定。
    4.21 前后模插穿面必须有斜度,无胶位插穿面不影响模具强度下可以避空。
    4.22 模具刻字及日期章必须符合TCL标准,多穴模具须刻穴号。
    4.23 型腔抛光须达到产品外观要求。
    4.24 前后模筋位、柱的表面,必须去掉火花纹、刀痕,并尽量抛光。
    4.25 对于易粘前模的制品后模侧壁可加皮纹、咬花或保留火花纹,原则上不能加工较深的倒扣或手工打磨加倒扣筋或麻点。
    4.26 模架及成型部份材质符合TCL要求并满足模具外观及其他技术要求。
    4.27 分型面或专为排气设计的镶件应设计排气槽。排气槽深度小于塑料的溢边值,PP小于0.03mm,ABS、PS等小于0.05mm,排气槽由必须机加工,无手工打磨痕迹。
    4.28 引气槽截面必须为U型以方便清洁分型面。
    4.29 模具顶出距离应小于注塑机的最大有效顶出行程,顶出距离确保能轻易取出制品,且有顶出限位块。
    4.30 顶出、复位须顺畅、无卡滞、无异响,不可上下串动,顶针须完全复位到底。
    4.31 顶出限位块至少有2个放置需靠近K.O.孔,回针底部要有垃圾钉。
    4.32 滑块、斜顶有效抽芯距离须大于制品倒扣尺寸3~5mm。
    4.33 顶针如在斜面或曲面上,须进行止转定位;扁顶针、推杆须进行(D型)止转定位。
    4.34 顶针、方顶针、扁顶针、推杆、司筒与内模配合长度约为20-30mm
    4.35 顶针小于¢3须用托针,且顶针板加装有中托司
    4.36 模具中存在斜顶或其他顶出机构与前模碰穿的情况下,需要在回针底部装弹簧复位或优力胶。
    4.37 斜顶与滑块靠破、滑块底下有顶针情况下,是否有机械式强制复位机构。(注塑机顶板孔加螺纹不算强制复位)
    4.38 滑块抽芯应有行程限位滑块,限位弹簧外置时必须加装保护套
    4.39 所有抽芯机构不能单独靠弹簧、必须使用机械式抽芯机构,弹簧辅助。
    4.40 油缸抽芯、顶出复位应有行程开关;油缸抽芯成型部分有料位,油缸须加反锁机构。
    4.41 滑块宽度80mm(包括80mm)以上,滑块底端及锁紧面要下耐磨片。
    4.42 滑块上耐磨板要求采用嵌入式,耐磨板应加油槽;滑块压板、耐磨片应淬火至HRC48-52。
    4.43 整体斜顶应加工油槽,斜顶表面进行氮化处理,硬度达到HV700。
    4.44 采用上模抽芯时,应保证开模状态下滑块的一半以上在T型槽内
    4.45 大型滑块(长向大于150mm)底部须加导向块,滑块二侧开油槽。
    4.46 斜导柱埋进模板深度应大于其直径的2倍以上,斜导柱伸出长度应小于其直径的8倍。
    4.47 滑块完成抽芯动作后,保留在滑槽内的长度须大于滑槽长度的2/3。
    4.48 滑块斜导柱角度比滑块锁紧面角度小2-3度。
    4.49 滑块和滑块碰穿时,接触区域必须有15度以上斜度。
    4.50 冷却水路应充分、畅通,上、下模具温度应尽量均匀。
    4.51 冷却运水不能存在漏水现象。
    4.52 模具进、出水孔应尽量设计在注塑机背面一侧,其次为正面及顶面,避免设于底面。
    4.53 5050以上的必须导柱、导套专用冷却水路。
    4.54 于大件模具内镶件,冷却不到的地方须做铍铜镶件,改善冷却效果。
    4.55 水路距控制在5-6(D)左右。
    4.56 3030以上的三板模水口板应加运水。
    4.57 定位圈大小符合技术要求,高出顶板10mm,安装须沉于上固定板,不得直接贴在模板上,使用2个以上螺丝固定。
    4.58 浇口套球面R符合标准,浇口套R>成型机R
    4.59 浇口套及主流道要求抛光,无粘水口现象
    4.60 点浇口处前模应设计有一小凸起高度0.5mm以上,后模相应有一凹坑。
    4.61 流道末端应加工排气槽,流道的冷料位应为流道宽的1.5-2倍
    4.62 模具采用延伸喷嘴时,唧嘴内部须有足够大的空间(直径大于或等于¢70mm),以保证标准的注塑机加长喷嘴带加热圈可以伸入。
    4.63 热流道接线布局合理,易于检修,所有接线线头有编号并一一对应。
    4.64 热流道接线应捆扎,用压板盖住,以免装配时压断电线。电源线和控制线外面应套上耐高温护套,护套不得有破损。
    4.65 所有出线位置应用R过渡。
    4.66 热流道系统须进行安全检测,以免发生漏电等安全事故。
    4.67 热流道主流道处须封胶可靠,以免漏胶进入热流道系统内。
    4.68 所有接线盒应放于天侧,且不与其他部件干涉(特别是吊环)。
    4.69 倒装针阀式热流道热嘴头要设计为铍铜镶件且通运水,运水应单独一组
    4.70 存在两个同样规格的接线盒须有编号清楚标识以免插错。
    4.71 定模侧须安装隔热板用平头螺丝可靠固定。
    4.72 前后模开合模、顶出复位动作顺畅,无烧导柱、烧斜顶、烧顶针、烧滑块现象。
    4.73 制品无粘模现象;
    4.74 分型面必须保证制品留在后模。
    4.75 油缸系统动作顺畅。
    4.76 斜顶顶出行程或滑块抽芯行程足够,不影响产品正常取件。
    4.77 斜顶与滑块靠破、滑块底下有顶针情况下,是否有机械式强制复位机构。(注塑机顶板孔加螺纹不算强制复位)
    4.78 上下模插穿位不存在烧死或断裂现象。
    4.79 产品不存在顶白、顶高、顶裂、顶穿或撕裂现象。
    4.80 产品不存在不可接受的缩水痕、结合线、料花等外观缺陷,表面光洁度符合使用要求。
    4.81 产品不存在严重变形。
    4.82 模具验收前,模具制作方须向模具委托方及模具使用厂家提供《试模报告》和样件。
    4.83 模具验收前,模具制作方须向模具委托方及模具使用厂家提供《模具打开状态结构检查表》供模具委托方抽检复核。
    4.84 模具交付备件要求:窄边≤2mm的扁顶针。筒壁厚≤2mm及针直径≤3mm的司筒必须提供一套备件;模具易损小对插需提供一套备品;热流道、液压系统、气缸等特殊配件应提供规格型号及供货商名称、联系方式。
    5 附表使用说明
    5.1 附表6.1模具验收前,模具制作方须向模具委托方及模具使用厂家提供。
    5.2 附表6.2模具验收前,模具制作方须向模具委托方及模具使用厂家提供、供模具委托方抽检复核
    5.3 附表6.3为模具验收时,模具验收小组(成员组成引用《模具管理规定》)对模具评价使用的标准模板。
    6. 附表
    6.1 试模报告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试模报告
    基本
    事项
    开模日期   试模日期   Tn次试模   穴数  
    模具编号   产品名称   产品型号   试模材料  
    色母比例   颜色   注塑机型   机台吨位  
    产品单重/g   水口重量/g   一模重量/g   规格重量/g  





    **艺



    阶段 事项
    压力 速度 位置/时间 阶段 压力 速度 时间/位置
    射胶一       保压一      
    射胶二       保压二      
    射胶三       保压三      
    射胶四       储料一      
    射胶五       储料二      
    射胶六       储料三      
    中子一进       顶进一      
    中子二进       顶进二      
    中子三进       顶退一      
    中子一退       顶退二      
    中子二退       型闭位置mm      
    中子三退       型开位置mm      
    料筒温度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设定温度℃              
    实际温度℃              
    射出时间/s   冷却时间/s   储料/s   保压/s  
    背压/kg   座台退/mm   余料/mm   注塑周期/s  
    控制系统 试模详情 产品异常
    时间控制器 □水路通畅
    □水口板开模正常
    □顶出顺畅
    □弹簧正常
    □油缸及抽芯正常 □导柱/拉杆齐全
    □排气良好
    □进胶平衡
    □冷却系统良好
    □模具基本配件齐全(模脚/行程开关/温控箱/延时器等)
    □模具外观
    □产品标示齐全(型号/注塑厂家/型腔号/日期章/RoHS/材料标识)
    □表面顶白
    □表面顶高
    □表面气纹/黑纹/流纹等 □表面模印
    □产品粘斜顶/滑块
    □表面缩水
    □粘前模
    □粘后模
    □产品批锋
    □表面冷胶印
    □表面胶砂
    □表面熔接线
    □产品变形
    □断水口
    □尺寸不合格
    □顶出不平衡
    事项 1 2 3 4 5 6
    延时s            
    射胶s            
    延时s            
    射胶s            
    温控箱
    实际℃            
    设定℃            
    实际℃            
    设定℃            
    实际℃            
    设定℃            
    其他说明:

    6..2 模具打开状态结构检查表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模具打开状态结构检查表
    表单记录号:
    产品名称   物料编码  
    模具编号   供应商  
    验收日期   验收说明 所有检查项目必须符合;
    无此项内容打∕
    序号 检验内容 供应商自检 复核
    一.模具外观、外形及其他附件
    1 模具尺寸、注塑周期符合要求,符合TCL招标时指定注塑机吨位及注塑周期。    
    2 模具表面须平整、无凹坑、无锈迹等影响外观的缺陷。    
    3 模具表面须喷涂蓝色油漆进行表面防锈;锁模块须喷红色油漆,锁模块数量、安装方式须符合要求,方铁前后两侧需刻上模具中文名称,并对名称涂上白色油漆。    
    4 模具铭牌、水路铭牌、热流道铭牌、计数器安装在操作人员侧,方铁天地侧需安装防尘板。    
    5 模具地侧动定模需独立安装立脚以保护底面,保证动定模分开时可以独立竖放,无特殊情况可以垃圾钉代替。    
    6 码模厚度符合注塑机台液压码模厚度尺寸要求:150T以下为30mm,150T~600T为40mm(包括150T和600T),其余为50mm,大型模具(8吨以上),模具装夹需开设U型槽或穿孔,与成型机固定位置对应。    
    7 模具上所有模板周边、模内件非配合孔/边须有C1-C3倒角,倒角一致;模架各模板基准角必须有明确标识。    
    8 冷却水进水孔为IN,出水孔为OUT,由上模往下1,2,3顺序号进行标记,机台≧350T且前后模水路分别超出4组以上的模具,需做集水块,高光水路进水孔为GIN,出水孔为GOUT,后模需接热水的水路,增加“热”标识,标记字迹清晰、间距均匀。模具天侧有水路油路连接,天侧要开溢流槽。    
    9 油管接头须按照进油为 Y(油)IN ,出油为Y(油)OUT ,YIN 、YOUT 后加顺序号进行相应的进出标记,标记字迹清晰、间距均匀;2组以上时加工集油块或在模板或方铁上集成油路。    
    10 气管接头须按照进气为Q (气)IN ,出气为Q (气)OUT ,QIN 、QOUT 后加顺序号进行相应的进出标记,标记字迹清晰、间距均匀。    
    11 模具吊环大小和吊环孔位置须保证吊装平衡,便于模具吊装、运输。吊环孔必须保证所有吊环均能旋到底,不能与其他零件干涉。    
    12 模具配件不可影响模具的吊装或存放,如下方有油缸、复位机构等须设计支承柱进行保护。    
    13 模具须在底板上安装行程保护开关,开关安装须低于模板表面并符合以下要求:靠非操作一侧顶面安装;出线用三芯的航空对插进行固定;出线要有导线槽或孔安状方式一致。    
    二、分型面、模仁及排气
    14 分型面干净无锈斑,封胶部分无凹陷。    
    15 定模及动模筋位、柱表面,无火花纹、刀痕,抛光到位。    
    16 分型面必须保证制品留在后模。    
    17 对插部位无薄刃、尖铁结构,不得出现黑痕,拉伤、毛刺等缺陷。    
    18 对于相同、安装时易混装的零件有记号区分。    
    19 所有模具必须增加精定位,前后模仁必须做自定位锁紧机构。3030以上模具必须使用直身精定位。    
    20 单边出滑块的模具及大,中型模具模面增加压力平衡块。    
    21 型腔、型芯采用多件镶拼时必须用斜压块固定。    
    22 前后模插穿面必须有斜度,无胶位插穿面不影响模具强度下可以避空。    
    23 模具刻字及日期章必须符合TCL标准,多穴模具须刻穴号。    
    24 型腔抛光须达到产品外观要求。    
    25 前后模筋位、柱的表面,必须去掉火花纹、刀痕,并尽量抛光。    
    26 对于易粘前模的制品后模侧壁可加皮纹、咬花或保留火花纹,原则上不能加工较深的倒扣或手工打磨加倒扣筋或麻点。    
    27 模架及成型部份材质符合TCL要求并满足模具外观及其他技术要求。    
    28 分型面或专为排气设计的镶件应设计排气槽。排气槽深度小于塑料的溢边值,PP小于0.03mm,ABS、PS等小于0.05mm,排气槽由必须机加工,无手工打磨痕迹。    
    29 引气槽截面必须为U型以方便清洁分型面。    
    三、顶出、复位及抽芯
    30 模具顶出距离应小于注塑机的最大有效顶出行程,顶出距离确保能轻易取出制品,且有顶出限位块。    
    31 顶出、复位须顺畅、无卡滞、无异响,不可上下串动,顶针须完全复位到底。    
    32 顶出限位块至少有2个放置需靠近K.O.孔,回针底部要有垃圾钉。    
    33 滑块、斜顶有效抽芯距离须大于制品倒扣尺寸3~5mm。    
    34 顶针如在斜面或曲面上,须进行止转定位;扁顶针、推杆须进行(D型)止转定位。    
    35 顶针、方顶针、扁顶针、推杆、司筒与内模配合长度约为20-30mm    
    36 顶针小于¢3须用托针,且顶针板加装有中托司    
    37 模具中存在斜顶或其他顶出机构与前模碰穿的情况下,需要在回针底部装弹簧复位或优力胶。    
    38 斜顶、滑块抽芯成型部分若多筋位、柱等难脱模的结构,须设计顶出机构(延时顶出结构)。    
    39 斜顶与滑块靠破、滑块底下有顶针情况下,是否有机械式强制复位机构。(注塑机顶板孔加螺纹不算强制复位)    
    40 滑块抽芯应有行程限位滑块,限位弹簧外置时必须加装保护套    
    41 所有抽芯机构不能单独靠弹簧、必须使用机械式抽芯机构,弹簧辅助。    
    42 油缸抽芯、顶出复位应有行程开关;油缸抽芯成型部分有料位,油缸须加反锁机构。    
    43 滑块宽度80mm(包括80mm)以上,滑块底端及锁紧面要下耐磨片。    
    44 滑块上耐磨板要求采用嵌入式,耐磨板应加油槽;滑块压板、耐磨片应淬火至HRC48-52。    
    45 整体斜顶应加工油槽,斜顶表面进行氮化处理,硬度达到HV700。    
    46 采用上模抽芯时,应保证开模状态下滑块的一半以上在T型槽内    
    47 大型滑块(长向大于150mm)底部须加导向块,滑块二侧开油槽。    
    48 斜导柱埋进模板深度应大于其直径的2倍以上,斜导柱伸出长度应小于其直径的8倍。    
    49 滑块完成抽芯动作后,保留在滑槽内的长度须大于滑槽长度的2/3。    
    50 滑块斜导柱角度比滑块锁紧面角度小2-3度。    
    51 滑块和滑块碰穿时,接触区域必须有15度以上斜度。    
    四、冷却系统
    52 冷却水路应充分、畅通,上、下模具温度应尽量均匀。    
    53 冷却运水不能存在漏水现象。    
    54 模具进、出水孔应尽量设计在注塑机背面一侧,其次为正面及顶面,避免设于底面。    
    55 5050以上的必须导柱、导套专用冷却水路。    
    56 于大件模具内镶件,冷却不到的地方须做铍铜镶件,改善冷却效果。    
    57 水路距控制在5-6(D)左右。    
    58 3030以上的三板模水口板应加运水。    
     五、进胶系统 
    59 定位圈大小符合技术要求,高出顶板10mm,安装须沉于上固定板,不得直接贴在模板上,使用2个以上螺丝固定。    
    60 浇口套球面R符合标准,浇口套R>成型机R    
    61 浇口套及主流道要求抛光,无粘水口现象    
    62 点浇口处前模应设计有一小凸起0.5mm以上,后模相应有一凹坑。    
    63 流道末端应加工排气槽,流道的冷料位应为流道宽的1.5-2倍    
    64 模具采用延伸喷嘴时,唧嘴内部须有足够大的空间(直径大于或等于¢70mm),以保证标准的注塑机加长喷嘴带加热圈可以伸入。    
    65 热流道接线布局合理,易于检修,所有接线线头有编号并一一对应。    
    66 热流道接线应捆扎,用压板盖住,以免装配时压断电线。电源线和控制线外面应套上耐高温护套,护套不得有破损。    
    67 所有出线位置应用R过渡。    
    68 热流道系统须进行安全检测,以免发生漏电等安全事故。    
    69 热流道主流道处须封胶可靠,以免漏胶进入热流道系统内。    
    70 所有接线盒应优先放于天侧,且不与其他部件干涉(特别是吊环)。    
    71 倒装针阀式热流道热嘴头要设计为铍铜镶件且通运水,运水应单独一组    
    72 存在两个同样规格的接线盒须有编号清楚标识以免插错。    
    73 定模侧须安装隔热板用平头螺丝可靠固定。    
     六.模具资料和附件 
    74 模具验收前,模具制作方须向模具委托方及模具使用厂家提供《试模报告》和样件。    
    75 模具验收前,模具制作方须向模具委托方及模具使用厂家提供《模具打开状态结构检查表》供模具委托方抽检复核。    
    76 模具交付备件要求:窄边≤2mm的扁顶针。筒壁厚≤2mm及针直径≤3mm的司筒必须提供一套备件;模具易损小对插需提供一套备品;热流道、液压系统、气缸等特殊配件应提供规格型号及供货商名称、联系方式。    
    77 模具验收前模具厂须向我司和模具使用厂家提供最终产品3D/2D图、模具3D/2D图备份光盘。    
    供应商自检情况:
    1. 结论: □合格 □不合格<br />制造部主管: 项目经理: | | | | | | | |

    | | | | | | | 验收情况:

    1. 结论: □合格 □不合格<br />验收小组: 项目经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模具验收评价表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模具验收评价表
    表单记录号:
    产品名称   物料编码  
    模具编号   供应商  
    验收日期   验收说明 1、资料、备件必须满分;
    2、总得分得分不少于95分
    3、制件确认OK,满足使用要求
    序号 检验内容 分值  
    一.模具外观、外形及其他附件
    1 模具尺寸、注塑周期符合要求,符合TCL招标时指定注塑机吨位及注塑周期 1  
    2 模具表面须平整、无凹坑、无锈迹等影响外观的缺陷。 1  
    3 模具表面须喷涂蓝色油漆进行表面防锈;锁模块须喷红色油漆,锁模块数量、安装方式须符合要求,方铁前后两侧需刻上模具中文名称,并对名称涂上白色油漆。 0.5  
    4 模具铭牌、水路铭牌、热流道铭牌、计数器安装在操作人员侧,方铁天地侧需安装防尘板。 0.5  
    5 模具地侧动定模需独立安装立脚以保护底面,保证动定模分开时可以独立竖放,无特殊情况可以垃圾钉代替。 0.5  
    6 码模厚度符合注塑机台液压码模厚度尺寸要求:150T以下为30mm,150T~600T为40mm(包括150T和600T),其余为50mm,大型模具(8吨以上),模具装夹需开设U型槽或穿孔,与成型机固定位置对应。 0.5  
    7 模具上所有模板周边、模内件非配合孔/边须有C1-C3倒角,倒角一致;模架各模板基准角必须有明确标识。 1  
    8 冷却水进水孔为IN,出水孔为OUT,由上模往下1,2,3顺序号进行标记,机台≧350T且前后模水路分别超出4组以上的模具,需做集水块,高光水路进水孔为GIN,出水孔为GOUT,后模需接热水的水路,增加“热”标识,标记字迹清晰、间距均匀。模具天侧有水路油路连接,天侧要开溢流槽。 1  
    9 油管接头须按照进油为 Y(油)IN ,出油为Y(油)OUT ,YIN 、YOUT 后加顺序号进行相应的进出标记,标记字迹清晰、间距均匀;2组以上时加工集油块或在模板或方铁上集成油路。 1  
    10 气管接头须按照进气为Q (气)IN ,出气为Q (气)OUT ,QIN 、QOUT 后加顺序号进行相应的进出标记,标记字迹清晰、间距均匀。 1  
    11 模具吊环大小和吊环孔位置须保证吊装平衡,便于模具吊装、运输。吊环孔必须保证所有吊环均能旋到底,不能与其他零件干涉。 1  
    12 模具配件不可影响模具的吊装或存放,如下方有油缸、复位机构等须设计支承柱进行保护。 1  
    13 模具须在底板上安装行程保护开关,开关安装须低于模板表面并符合以下要求:靠非操作一侧顶面安装;出线用三芯的航空对插进行固定;出线要有导线槽或孔安状方式一致。 1  
     二、试模情况 
    14 前后模开合模、顶出复位动作顺畅,无烧导柱、烧斜顶、烧顶针、烧滑块现象。 10  
    15 制品无粘模现象; 5  
    16 分型面必须保证制品留在后模。 3  
    17 油缸系统动作顺畅。 5  
    18 斜顶顶出行程或滑块抽芯行程足够,不影响产品正常取件。 5  
    19 斜顶与滑块靠破、滑块底下有顶针情况下,是否有机械式强制复位机构。(注塑机顶板孔加螺纹不算强制复位) 5  
    20 上下模插穿位不存在烧死或断裂现象。 9  
    21 产品不存在顶白、顶高、顶裂、顶穿或撕裂现象。 5  
    22 产品不存在不可接受的缩水痕、结合线、料花等外观缺陷,表面光洁度符合使用要求。 15  
    23 产品不存在严重变形。 15  
     三、资料及附件移交 
    24 模具验收前,模具制作方须向模具委托方及模具使用厂家提供《试模报告》和样件(含水口料)。 3  
    25 模具验收前,模具制作方须向模具委托方及模具使用厂家提供《模具打开状态结构检查表》供模具委托方抽检复核。 3  
    26 模具交付备件要求:窄边≤2mm的扁顶针。筒壁厚≤2mm及针直径≤3mm的司筒必须提供一套备件;模具易损小对插(窄边小于10mm)提供一套备品;热流道、液压系统、气缸等特殊配件应提供规格型号及供货商名称、联系方式。 4  
    27 模具验收前模具厂须向我司和模具使用厂家提供最终产品3D/2D图、模具3D/2D图备份光盘。 2  
      总计: 100  
    验收情况:
    1. 验收小组: | | | | | | |

    | | | | | | | | | | 最终结论:

    1. 验收小组: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