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你是一位项目经理,你相信假如给予人们恰当的期望和激励,他们总是会最努力工作。你赞同(D)
A、X-理论
B、卫生理论
C、权变理论
D、Y-理论

X理论

X理论与“Y理论”相对。
基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将人性假设为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的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中提出。认为人性天生厌恶并尽可能逃避工作,追求安全、安逸;胸无大志,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以自我为中心,大都缺乏解决组织问题的能力;缺乏理性,容易受环境影响。

因而在管理中为了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应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和责任,进行指挥、控制、监督,强调纪律,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和与绩效挂钩的报酬制度。
即以经济利益为主要激励手段,使人的行为尽可能地符合组织要求。若员工的行为和工作结果不符合组织期望,采取严厉的惩罚制度。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和惩罚手段

Y理论

Y理论与“X理论”相对。
将人性假设为喜爱工作、发自内心地愿意承担责任的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在文章《企业中人的方面》中提出。认为人的本性是喜爱工作。要求工作是人的本性;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能主动承担责任,是受内在兴趣自我驱动的,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大多数人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能力。
因而在管理中,为了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应考虑工作对于员工的意义,鼓励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以“启发和诱导”来代替“命令和服从”,用信任代替控制和监督;重视员工的各种需要和内在激励,并尽可能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予以最大的满足。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又称情境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关于领导有效性研究转入权变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不是取决于领导者不变的品质和行为,而是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境条件三者的配合关系,
即领导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情境三个变量的函数。

卫生理论

卫生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另一种翻译。
赫兹伯格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它们彼此是独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

保健因素:

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这类因素处理的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的好可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编辑 播报

激励因素:

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言因素叫做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
  2. 工作上的成就感。
  3. 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
  4. 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5. 职务上的责任感。

双因素理论的贡献:

  1. 它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采取了某种激励机制的措施以后并不能一定就带来满意。
  2. 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3. 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用一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编辑 播报

负面评价

主要有4点:

  1. 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
  2. 赫兹伯格在调查时,问卷的方法和题目有缺陷。
  3. 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满意并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 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是不妥的。

我们要在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前提下,认真分析矛盾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双因素理论值得我们借鉴,但必须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因此有以下4条措施:

  1. 我们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2. 当前,中国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工资和奖金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如果运用得当,也表现出显著的激励作用。
  3. 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
  4.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
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
赫兹伯格提出,主要由两类因素影响人们的行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编辑 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