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英语:Pragmatism,派生于希腊词πρᾶγμα(事物、实物))又称实验主义试验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是:

    • 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
    • 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
    •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 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
    • 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
    • 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
    • 强调行动优于教条,经验优于僵化的原则[1]
    • 主张概念的意义来自其结果,真理的意义来自于应证。

    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

    实用主义者忠于事实,但没有反对神学的观点,如果神学的某些观念证明对具体的生活确有价值,就承认它是真实的。将哲学从抽象的辩论上,降格到更个性主义的地方,但仍然可以保留宗教信仰。承认达尔文,又承认宗教,也不承认是二元论的,即既唯物,又唯心,而是认为自己是多元论的。


    首先,这个世界只有假说,而没有真理,因为人类的所有知识都建立在归纳法之上,而归纳法是不严谨的。科学理论,都只能是假说。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是假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假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是假说。

    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判断一个理论是不是真理,只能判断它是不是实用,这里的实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能够解释、预测和改造世界等。实用的理论就是好的理论,不实用的理论就是坏的理论。


    实用主义三大头,皮尔斯、詹姆斯、杜威,而杜威是集大成者。


    罗杰.马丁还指出,现在的大多数企业正在失去第三种逻辑能力——“溯因推理”能力(Abduction)(相对于演绎逻辑Deduction和归纳逻辑Induction)。何谓“溯因推理”能力?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Pragmatism)之父查理.皮尔斯(C.S.Peirce)早在19世纪末就提出了“溯因逻辑”的概念。皮尔斯反对把人的思想仅仅视为像镜子一样对现实世界的简单反应和描述。相反,思维的功能更应该是预测、行动和问题解决。他指出,没有新想法是从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中来的,创新的关键在于不将人们观察到的信息和数据放入任何现存的思维模式中,创新的第一步往往并不是观察而是质疑。一直以来,设计师的工作要求设计师长期生活在“溯因推理”的世界里,因其乐于发现和求变而具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