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RRR模型

    • 用户拉新Acquisition
    • 用户激活Activation
    • 用户留存Retention
    • 用户推荐Referral
    • 商业变现Revenue

image.png

2007年Dave McClure提出了一种业务增长模式——海盗指标AARRR,该模型在过去十年中或多或少已经成为了行业标准。在他的演讲“海盗的启动指标”中,McClure制定了AARRR方法来跟踪产品营销和管理。该方法论已成为了企业家创业的增长利器。

  • RARRA模型

    • 用户留存Retention:为用户提供价值,让用户回访。
    • 用户激活Activation:确保新用户在首次启动时看到你的产品价值。
    • 用户推荐Referral:让用户分享、讨论你的产品。
    • 商业变现Revenue: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可以赚钱的。
    • 用户拉新Acquisition:鼓励老用户带来新用户。
  • BJ . Fogg 是斯坦福的一位心理学研究学者,他提出了注明的行为模型:B=MAT。《产品游戏化》书内提到了人的行为,有4种触发事件,是一个很棒的梳理。

    Behavior 行为 = Motivation 动力 x Ability 能力 x Trigger 触发

    • 行为:我们想让用户采取的行动。
    • 动力:用户有多想要完成整个行动。动力可以意识的,也可以是潜意识/无意识的,其中潜意识/无意识占了大部分。eg:全勤演讲 30 分钟,虽然大脑还没有意识口渴,但是身体已经缺水了;再演讲 30 分钟,口干舌燥就会打断这种全勤投入的状态,大脑开始意识到这件事。
    • 能力:这个行动对于用户来说有多容易。在人机交互中,通过系统功能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能力,完成各种行为。
    • 触发:提醒用户采取行动。有些触发是用户内在提醒,有些触发来自外在提醒。全勤演讲 30 分钟后,工作人员适时递过一瓶水,演讲者很自然接过喝一口,给身体补补水。

      image.png

内部触发事件
用户内在的情感、冲动或者渴望触发,比如饥饿、孤独、激动、期待、期待、好奇、无聊等。
你饿了就会打开饿了么,无聊了有可能刷抖音,看到特别的场面就想拍短视频……
一个产品能和用户的内在触发事件关联起来,并且成为该场景下的“第一提及”,需要对用户需求有比较深层的理解,要到情绪与感受、甚至人性与价值观层面。

条件性触发事件
也是内部触发,但需要条件,用户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转变、惯例,比如睡醒起床,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和家人一起吃饭等。
你下班准备走了,就可能打开百度地图(自驾),也可能是滴滴(打车),早上出门前,看一下墨迹天气……
这种触发,需要借力场景和环境,这背后靠的是对用户工作生活场景的深度理解,逐步建立绑定。

外部触发事件
这是一些提醒用户去做某些事的线索,比如收到各种通知,看到门边的鞋子、办公桌边的便签贴等。
各种push、短信啥的都算,不用多说了。
外部触发事件往往在短期内提升数据的效果很好,但长期还是要靠上面两种偏内部的触发事件。

粘性触发事件
这是用户与产品产生了链接以后,产生的受到外部反馈支撑的内部冲动,简言之,是由外变内的触发,比如各种App里可能存在的未读消息,在某游戏里不断提升的某些数值,参加了一个30天打卡社群等。
这种触发也很牛逼,是让用户逐步对你的产品“上瘾”,从而在脑中自己设置了一个提醒,定期触发。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