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非标自动化行业乃至整个自动化行业中,电气工程师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岗位。
但是,与不可或缺所对应的,确实电气工程师的可替代性强、入门门槛低(半年即可会编程)、天花板低(编程、绘图)等各种尴尬的境地。
而由此产生的一个常见的状态则是,电气工程师在很快的时间内(3-5年),到达了所谓的天花板。即为从状态1——状态2——状态3。
电气工程师素质模型(转载) - 图1
而在天花板处徘徊的电气工程师,不知道自己前进的路线在哪里,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如何提升自己

  • 有想法的人,去学习了机械设计、嵌入式编程、C#编程、视觉开发等横向技能
  • 没有想法的人,则快速从态度状态优良,滑落到态度平庸、恶劣。即为状态3——状态4——状态5

那么,单纯从电气工程师角度来讲,其门槛真的是那么低吗?电气工程师除了横向发展以外,真的就没有更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了吗?行业内真正优秀的(great)电气工程师,到底具备了什么素养?
本文《工程师素质模型》,对电气工程师的“天花板”做以阐释,个人浅薄的想法,权做抛砖引玉。

二、电气工程师素质模型

1、关于工程师的定义

在讨论工程师的素质模型之前,我们首先不妨明确,到底什么是工程师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网络上一直流传着其工程师文化,在知乎的一篇高赞文章中
电气工程师素质模型(转载) - 图2
进行过详尽的阐述。其盛行的车库文化,更是孕育了当初的微软、苹果等各类高科技公司。
而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优秀的工程师应该具备几点:

1)好奇心

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最应该具备的,应该是好奇心。对于世界的好奇。

  • 为什么这个东西是这样的?
  • 这里用了哪些东西是我不会的
  • 这东西为什么非要这么设计,我换一个设计思路是不是可以的
  • 这个工作虽然和我目前做的事儿关系不大但是我很想学一下。

诸如此类,不断的好奇,不断的不安于现状,是世界进步的关键,而这也是工程师存在的价值。

2)好胜心

一个优秀的工程师,还应该是一个争强好胜之人。
这种争强好胜,不是说工程师本人的性格,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而是一个人对于现状的不满足,对于自己不断进取的要求,是积极主动的,是自驱的

  • 为什么这个东西他会做我却不会做
  • 为什么这东西他做的就比我好
  • 为什么这事情他解决起来就是比我有思路

诸如此类,有一个锚定的目标,争强好胜的去学习去进步,是成为一名优秀工程师的另一个要素。

3)尽人事

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也应该是一个“聪明”的人,中国的一句古话叫“尽人事,听天命”。
那么请问何为“尽人事”?自己测试了一个小时,设备还是有问题,然后就说“我没办法了”。这恐怕不能称之为“尽人事”
个人理解的“尽人事”,应该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寻求了各种帮助,这件事情还是没办法解决,那这个时候可以说,我尽力了。

  • 我是否真的深入了解了这款设备
  • 我是否询问了供应商
  • 我是否询问了其他同仁
  • 我是否用尽了我知道的各种测试手段

一种不服输以及探索的精神,是成为一名优秀工程师的关键要素。
除了好奇心、好胜心以及尽人事之外
所谓“工程师文化”,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风气以及态度
这种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团队所带有的,而做为团队中的每一位工程师,也应该有这种意识
即为“凡事以解决问题为第一原则”
无论是什么职位、什么岗位的工程师,只要是我在负责这个事情,那么
1)我是这件事情的最终主人和策略决定者。其他是无论是什么职位,对于我,都只是建议而已。
2)我是这件事情的负责人,我是以解决问题为第一原则,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需要哪些技能、哪些工具,是本来就要学的。
我不会,我就应该去学
我会了,也没什么骄傲——例如电气工程师去学习嵌入式这种事情,这只是一个技能点而已。

2、工程师与极客的区别

关于工程师的定义,会发现其定义与极客的定位非常相似,那么工程师与极客的定义,差别又在哪里呢?
个人以为,其最本质的差别在于:
极客追求的是技术的体验,如酷炫、Demo或者MVP(最小可用单元)、有意思、个人体验、技术与艺术等。
但是对于工程师而言,其追求的是面向工程、面向价值(用户、行业、社会、国家乃至世界)、团队协作等。
工程师是在一个基本的象限下,做收敛式的设计工作。其所考虑的是成本、可制造、可维护、可测量以及可量产等各个维度,同时其面向的实际工程,而其成果的真正价值,并不是来源于工程师自我的满足,而是在于给实际用户带来的实际价值。
这种价值可以是金钱上的,也可以是效率上的等等。
因此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时刻是在各种限制条件做取舍,做收敛式的工程设计工程。
通俗的解释来说,工程师应该是带着理想的现实主义者,而极客则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3、工程师与泥瓦匠的区别

请问:一个精通EPLAN绘图、多种PLC编程的电气工程师,在实际上与精通砌墙的泥瓦匠,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个人认为,二者没有差别。二者都是在本行业内,将技术运用到极致的“劳动者”(体力劳动者)而已。
而学会了C#、学会了SW的电气工程师,则基本可以等同一个除了砌墙,还会木工的泥瓦匠。
因为二者本质上没有差别,即为二者都是劳动者,都没有脑力活动在里面。
不妨进一步做一个比喻:
在建筑行业。一栋房子的建造,应该由客户要什么样的房子、设计师设计这个房子的样子、泥瓦匠做出这个房子、客户验收这个房子等一系列动作组成。泥瓦匠只是其中的一环。
而对于一个只会砌墙的泥瓦匠来说,他不应该由于自己砌墙的手艺精通,就转向去学习木工。
而相比而言,他更应该去学习的,是如何设计这个房子、如何和客户确实这个房子、帮助客户验收这个房子等整个环节,这样他是他真正突破自己“天花板”的要素。
与之相对的,则是电气工程师。一般来说:
三年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摸到门槛的时限,基本上明白了如何使用工具。
五年则是一个电气工程师碰到天花板的时限,掌握了各类设备。
而在这时,很多的工程师去学了“木工”,而没有看到,其实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拓展。
例如设计一个项目、对接乃至引导客户的需求、将自己的设备变得可测量、跟进自己的项目进行后续的升级。
诸如此类

4、关于素质模型

电气工程师素质模型(转载) - 图3
引用《工程师素质模型》
上图的整体工程师架构,基本描绘出了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其整体的素养。

  • 大多数的电气工程师,擅长的是开发阶段
  • 少数的电气工程师,会擅长系统设计乃至客户需求对接
  • 更少的电气工程师,会关注设备的可测量以及持续运行的效果
  • 极少的电气工程师,会有技术体系、方法论乃至设计思想

我们(含我自己)的确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优良的开发技术。
但是我们沉溺于开发技术的提升(含深度的提升、横向技术的学习)。但是却并不知道,在整个工程师的领域定位中,我们还是在盲人摸象。
我面试过很多电气工程师,对于他们为何想学习横向的技能
他们的回答大多是“我觉得自己的电气技术到头了”“我觉得PLC以后会被淘汰了”。这种行业的焦虑是可怕的。
而且更可怕的是,即使是学会了横向的技能,其实从实际效果来说,其依旧是一个盲人(对于整体电气工程师的体系)
这是可悲的

5、关于T型人才与π型人才

5.1 T型人才

电气工程师素质模型(转载) - 图4
纵向探索(蓝色框):深度上,一位专业的电气工程师,会通过技能的学习以及经验的累积,逐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拓展自己的专业边界(技多不压身)
横向探索(绿色框):广度上,一位专业的电气工程师,会在横向技能上,根据时机、个人兴趣等,发展自己的横向技能

5.2 π型人才

电气工程师素质模型(转载) - 图5
一位优秀的(great)的电气工程师,在成为T型人才后,不会停滞不前,而是从经验型的人,转变为专业型的人。打造自己的技术体系、建立自己对事物的方法论,乃至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以此来支撑自己的实际技能。
从经验型人才,转变为专业型人才,是T型人才与π型人才一个重大的分水岭

三、总结

如前言所述,本人只是从个人的角度,结合《工程师素养模型》,对于电气工程师悬在头上的“天花板”,进行突破。希望借此文,可以帮助工程师明白工程师整体的素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ASK人才模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