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学到的:如何去做角色调研
    image.png
    【客户服务体验】体验驱动系列将分为「声音捕捞」、「深度分析」,「设计度量」三个环节进行阐述,本文将对第二个环节「深度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我主要工作是同时支持多个阿里经济体客服系统的定制设计需求,在保障业务快速覆盖的同时,还要提升各个经济体的用户体验满意度。

    工作难点:需求跨多国家多行业(Lazada、AE、飞猪、饿了么、高德等),且每个都有自己特有的业务逻辑,我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全盘业务,准确梳理业务和用户场景之间的关系,洞察机会点,给予业务方和产品专业建议,并设计出符合各个产品业务目标的最佳方案。

    本文通过「问卷投放」和「用户访谈」调研方式,深入细节,快速了解业务并分析需求和用户实际操作场景之间的关系,抽丝剥茧地对体验问题的根源挖掘与深度分析。调研分析的越深入透彻,对后期业务规划和设计方向越清晰,方案越具说服力。

    1. 问卷投放

    目的:大体了解产品现状,聚焦用户痛点,找到优化方向,也是为后期实地调研明确目标,圈定范围。

    样本量:有效回收数量占比≥60%,有效回收越多,数据越准,问题反映越客观。

    问卷主要包含:
    1.了解概况,判断问题范围:用户概况(角色占比、涉及功能、渠道等)、产品满意度(整体和各角色)、体验指标、功能使用概况
    2.收集用户原声,聚焦体验痛点:用户痛点描述或选择
    image.png
    通过以上方法,可得到以下信息:
    1. 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小二的使用低效
    2. 使用低效的原因:查询信息低效
    3. 查询低效的功能:信息视图(信息查询工具,帮小二快速定位客户咨询问题的原因)
    4. 信息视图低效原因:查询路径太长+缺少辅助判断的信息

    所以设计的优化方向:
    业务目标:提升小二的查询效率
    设计目标:缩短查询路径,补齐判断信息
    设计抓手:业务信息视图
    设计策略:按照小二实际的服务场景查询路径设计信息

    但还有2个关键问题:服务场景有哪些?查询路径是什么?这时就需要通过访谈继续「抽丝剥茧」。

    2. 用户访谈

    目的:深入理解用户真实使用场景,以及与业务之间的关系。「问卷」只能了解概况,但「调研」,能细到具体某个字段在场景中的作用。

    注意事项:
    1.访谈中不要问用户「需要什么」或「觉得还有什么提升点」这类问题,是问不到答案的。因为当B端用户在习惯了系统操作后,他们只会机械式的使用,不会太多思考。
    2.问清每个角色、每个场景、每一个跳转步骤、每一个需要看的信息的作用和目的,这样能挖到用户的本质诉求,自己从中发现机会点。
    3.访谈中,用户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往往不是本质原因,所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案例」我在观察小二查询信息的时候发现,无论进线问题是什么,小二永远都会先看该用户几个购买行为数据,但这些数据跟问题并没有关系
    · 我问:为什么要看这些信息?
    · 小二:因为要看用户退货退款多不多。
    · 我问:为什么要看这个?
    · 小二:占比大不大说明这个人购买行为好不好。
    · 我问:为什么要看这个?
    · 小二:因为要看这个人信用度好不好。
    · 我问:为什么要看这个?
    · 小二:因为这可以判断他所说话可不可信

    所以小二看这些数据的本质原因是为了了解用户的购买「信用度」,底层诉求是判断当前服务对象说的话和提供的证据是否可信!机会点是要加一个「信用度」标签,就能省去他们看多个数据并计算占比的时间了。image.gif

    通过访谈,收集到了很多信息,要如何整理分析呢
    image.gif

    1. 梳理角色关系
    目的是确定哪些角色需要哪些功能,同一个功能会涉及多个角色,同一个角色也会用到不同的功能。这样梳理,不仅方便后面按角色梳理多个功能的使用流程,也方便在设计/优化该功能时同时兼顾到多角色使用该功能的场景和目的。
    image.gif

    2. 按角色筛选TOP场景,明确调研范围
    「案例」以一线小二为例:他们工作是根据用户咨询问题,找到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他们的TOP场景就是咨询问题。由于咨询问题有成千上万,需要通过用户进线咨询问题的占比数据,按咨询量高到底排序,选出TOP场景。若场景颗粒度很细,需要针对相似的查询信息和路径,将场景进行归类。image.gif

    3. 按TOP场景,串联业务逻辑和角色使用路径
    按照归类场景,梳理小二具体的查询信息及路径。内容包含:流程+具体路径+具体信息+信息作用+页面截图(截图能让其他人在看你报告时体感更强,也更易理解)。梳理完后,会对业务和用户有了非常深入的理解,这为你之后报告和设计环节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支撑。image.gif

    4. 抽象该角色的通用流程
    若top场景的使用路径很多且有共通之处,可再抽象一层通用流程。
    「案例」小二的通用服务流程:

    5. 竞品分析(流程+页面)
    分析竞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后期设计效果事半功倍。
    image.gif

    6. 分析问题
    梳理完细分场景、通用流程和竞品分析后,很容易发现问题的根源。按照页面和流程两个维度,逐一分析,就能挖掘设计机会点。
    「案例」综合以上分析得出:

    7. 优化策略+提案
    通过以上分析,推导下一步优化策略和提案。策略是优化方向和具体的Action,提案并非具体设计方案,而是让你的策略更视觉化,让听众画面感更强。
    「案例」场景化信息视图优化策略:
    image.gifimage.gif
    效果**
    我用以上方法梳理分析,可快速了解用户场景、诉求和痛点,做到比业务运营和产品更了解业务和用户场景,提出对业务指标提升的专业建议及优化策略/提案。在半年内帮3大产品(LAZADA、AE、饿了么)挖掘了180+个体验问题,其中82%的问题被采纳排期及落地。以此让大家看到我的专业度的同时,也提高设计在项目组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