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原理:很多人都手操过,也有几个人用轨道根数进行过自动跟踪,但只有我是用光学识别的方式实现了自动跟踪。

    问:
    1.跟踪是提前根据轨道运动进行校准的,还是根据天空中移动亮点进行定位调整的?
    2.(基于1.)如果是后者的话,全天候跟踪会不会被飞机或者其他卫星错误识别?
    3.up是eaf还是手动对焦?
    4.(基于3.)如果是手动对焦,应该需要提前设置好焦距,相对这个有没有什么计算公式?
    5.对于选择合适的导星镜,导星镜的焦距有没有相对于主镜焦距的计算公式?
    6.视宁度是高好,还是低好?
    7.行星摄影中相机靶面大好还是小好?

    答:
    1、首先根据轨道根数预判其抵达地平高度30度时的位置,将望远镜指向此处作为初始位置;然后交给手动控制,在空间站过来的时候可以手动微调,确保其进入寻星镜视野,然后手动触发自动跟踪,开始搜寻视野中的最亮点并仅按照亮点位置进行跟踪(对其是否移动不做判断)
    2、为了避免错误识别,我设置了tight模式,也就是可以只用寻星镜视野的一部分来搜寻亮点,降低错误识别的机会。但是这招并不是万能的,肯定有可能有仍能进入tight小区域的其他亮源,但是因为开发时间有限,我还没花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3、一开始对到无穷远就可以了,过程中不用管焦的事。空间站的接近远离都在几百公里以外,可以视为无穷远。
    4、你可以算一下景深(https://www3.xitek.com/xuetang/optics/depthoffield.htmhttps://www.photopills.com/calculators/dof),按我的望远镜参数(2700mm焦距、f10)对焦到无穷远点时,从29km外到无穷远都是清晰的,自然包括空间站。
    5、不必有,试几次就知道了。寻星镜焦距长,跟踪精度高;寻星镜焦距短,方便最初的搜寻捕获。需要自己找个平衡。
    6、数值越低越好。
    7、越大越容易捕获,但是往往越大靶面的帧率越上不去;或者靶面又大、又高帧率的,特别贵。需要按照自己预算和稳定跟踪能力选择尽可能又大又高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