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的时候听到一个词叫做“微习惯”。什么是微习惯呢?微习惯就是把高到离谱的目标拆开、简化为很微小的,做起来不会失败的小习惯。情商课中说一旦踏出了第一步,我们就会越来越有信心踏出更多步。当你不断完成计划,不断地实现甚至超越了当初的目标时,整个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说话也有了底气。
恩,微习惯,听到后恍然大悟,想想这个惯性思考系列一开始初衷是要每天思考总结输出,结果是虎头蛇尾。一开始正常输出,之后实在不知道在写什么了甚至在拿之前的思考来二次加工,再后来干脆没有动力更新了,断更的理由给自己找的是每天10点多到家想要输入也没有精力,更不要想输出了,没有做到知行合一,非常地惭愧。想想自己经常会在干这样的事情,至今挖坑无数,挫败感还挺强的,是不是我天生就意志力不强,容易放弃呢?显然不是,而是方式不对。
在听到这个“微习惯”的概念之后,突然意识到可能是坚持这个习惯的方式不太对,一上来给自己定了太高的标准,随着时间推移给自己带来了过大的心理负担,意志力渐渐地也就被削弱了。像我们这样的技术工作者每天工作内容就是编码,程序上的思考确实挺多的,但其他做人做事上面的输入思考就不多了,因此下面改改之后的输出方式为:
每天有一点输入,一点思考,等输入达到一定量之后想分享汇聚成一篇大文章的时候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这样的好处是没有压力,容易实行,不会失败,比方说实在太忙抽出10分钟听一堂情商课总可以吧,然后稍微写一些感悟,几乎没有任何难度。要做到每天大量输入,言之有物,对目前的我来说还太难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人的方式可能不太适合我,自己要找到自己的道路。
哈哈,这个道理不要太通用,化繁为简,大事化小,目标分解,甚至程序中的分治,分而治之也是这个道理的体现。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量变必将引起质变